朱元璋資料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朱興宗。濠州(今安徽鳳陽)鐘離人。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元璋資料相關內容。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幼名重八,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四年(1344年),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他的父母和哥哥相繼死去,他成為孤兒,便入皇覺寺落發為僧。由于災荒,寺廟的租子收不上來,僧人只好分頭到各地去化緣。朱元璋也手捧瓦缽當了一名如同叫化子的游方和尚。他的足跡遍及今皖北豫東各州縣,使他體察了民情,熟悉了當地的山川形勢,也磨練了體魄和意志,對于他日后逐鹿中原大有好處。三年后他回到皇覺寺。十一年,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次年,他參加郭子興領導的起義軍,改名元璋,字國瑞。由于他智勇過人,屢立戰功,得到郭子興的信任,并娶郭的養女為妻。十三年,他的同鄉徐達、湯和等七百余人來投。他領兵南略定遠(今屬安徽),夜襲橫澗山,攻克滁州(今屬安徽),部隊擴大到3萬人。
此時,張士誠據高郵(今屬江蘇)自稱誠王。十四年,元宰相脫脫率兵圍高郵,又分兵攻滁州東面的六合(今屬江蘇)。朱元璋怕六合被元占領后,滁州難保,乃派兵援六合并護送老弱回滁州。因眾寡懸殊,朱元璋首先設伏小挫元軍,又派父老至元軍駐地,送還繳獲的戰馬,并說:“守城是為了防備盜賊,你們為何放下巨盜不打,跑來打良民?”幾句話把元軍打發走了。十五年正月,郭子興接受朱元璋的建議,派張天佑等攻和州(今安徽和縣),并指定由朱元璋統一指揮。朱怕眾將不服氣就沒有宣布這一命令。和州打下后召集眾將開會。當時座位以右為尊,眾將到后都靠右面坐,朱元璋故意后到,坐在左面,議事時,朱元璋分析和決定問題猶如流水,眾將挑不出一點毛病,開始感到佩服。隨后分工修城墻,約定三日完成。到期,只有朱元璋部完成了,眾將都花天酒地,因而誤了期。開會時,朱元璋方坐到首席,拿出郭子興的命令,問諸將修城墻誤了期,有的部隊還違反軍紀,搶奪民女,該如何處置。諸將紛紛認錯并將擄來的婦女放掉。從此朱元璋便在郭子興軍中建立了威信。不久,郭子興病卒,朱元璋即統領其軍。
此時義軍領袖劉福通已在毫州(今屬安徽)擁立韓林兒稱帝,號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風;命令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不愿受劉福通轄制,但考慮其勢力大,為縮小目標,乃使用龍風年號,表明仍是小明王的部下。這一期間,朱元璋十分注意延攬人才,用儒生馮國用、馮國勝、李善長等為謀士,并采納他們以集慶(今江蘇南京)為根據地,然后四出征伐,倡仁義,收人心,匆貪子女玉帛,以定天下的建議。五月,巢湖廖永安等率水師船千艘來投。朱元璋決定渡江占據集慶。諸將建議直趨集慶,朱元璋說:“攻集慶必先占據采石(在安徽馬鞍山長江東岸)。采石是重鎮,防守必堅;牛渚山(在安徽當涂,采石上游)前臨大江,難以防守,必能攻克。”按照他的建議,牛渚、采石很快攻克。諸將因和州缺糧,而江東糧食不少,紛紛將糧食裝船,準備運回和州,不想再攻集慶了。
朱元璋命令將這些船的纜繩砍斷,任船向下游漂去,并對諸將說:“太平(今安徽當涂)很近,打下太平再說。”攻克太平后,朱元璋又宣布禁止剽掠的紀律,有違反的立即殺頭,于是全軍肅然。十六年三月初,攻克集慶,朱元璋召集全城官吏父老,宣布:“我來是為民除亂,望大家安居如故。對賢士我們禮聘,舊的規章于民不便的廢除,官吏不得禍害百姓。”百姓大喜過望。朱元璋又將集慶改稱應天府,表示他起兵乃是上應天命。他采納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屯田開荒,發展生產,整修城墻,整肅軍紀,縮小目標,考慮長遠。此時,在應天周圍的.割據勢力主要有三,東面的張士誠、北面的韓林兒、西面的徐壽輝。他決定利用北面紅巾軍與元軍對抗的形勢,出擊南面由元軍防守的各個孤立的州縣。至十七年,攻占鎮江、常州、揚州、江陰、常熟(均屬江蘇)和徽州(今安徽歙縣)、池州(今安徽貴池)等地,奠定了爭天下的基礎。二十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并約張士誠夾攻朱元璋。由于張弱陳強,諾將建議先攻張。朱元璋認為,如先攻張,“友諒必空國而來”援張,勢必腹背受敵;如先攻陳,“士誠必不能逾姑蘇(即江蘇蘇州)一步”。
于是將主力集中于西線。由于敵強己弱,朱元璋決定讓陳友諒的舊友康茂才向陳提供假情報,引誘陳來攻應天,同時在應天附近設伏誘殲陳軍。為讓陳友諒相信,特派曾伺候過陳友諒的一個門子送信。陳友諒果然信以為真,兵分三路面來,結果幾乎全軍覆沒,陳友諒乘小船逃走。朱元璋收復池州,克安慶(今屬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饒)。二十三年,陳友諒乘朱元蟑出兵北上救援小明王之機,率號稱60萬的大軍,乘數百艘可容兩三千人的巨舟,圍攻朱元璋的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率軍20萬南下來援。陳圍攻洪都85日未克,驚悉朱元璋來援,便釋圍進入鄱陽湖,利用艦大船多的優勢尋求同朱決戰的時機。朱元璋采用火攻法數次戰敗陳軍,并釋放俘虜,醫治陳軍傷兵,安葬陳軍死者,以渙散陳軍斗志。陳軍向湖口(在鄱陽湖通長江處)逃竄,又被合圍,陳友諒中箭身亡,殘部5萬人投降。陳友諒之子陳理逃回武昌,次年二月投降。
二十五年,朱元璋揮師東向,攻張士誠。他根據張的轄地狹長、中隔長江的弱點,先取江北,后奪江南,于二十七年九月攻破張的首府平江(今江蘇蘇州),張士誠出降。接著南下消滅割據浙江的方國珍集團,從而盡有長江中下游地區。同年十月,朱元蟑決定北上滅元,制訂了先取山東,旋收河南,以剪斷元軍羽翼,再北攻大都(今北京)的方略,命大將軍徐達率師出征。次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國號明,年號洪武。五月,他親臨汴梁(今河南開封)督戰。八月,攻克大都,推翻元朝。隨后,他派兵西進,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完成統一大業。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病逝。
擴展
歷史評價
正史評價
《明太祖實錄》:上以天縱之資,起自田里,遂成大業。當是時,元政陵夷,豪杰并起,大者竊據稱尊,小者連數城邑,皆恣為殘虐,糜弊生民,天下大亂極矣。上在民間,閔焉傷之,已而為眾所推戴,拒之益來,乃不得已起義,即條法令、明約束,務以安輯為事,故所至撫定,民咸按堵,不十余年間,蕩滌群雄,戡定禍亂,平一天下,建混一之功。雖曰天命人歸,要亦神武不殺之所致也。即位之初,稽古禮文,制禮作樂,修明典章,興舉廢墜。定郊祀、建學校、尊孔子、崇儒術、育賢才、注洪范、敘九疇,罷黜異端,表章經籍,正百神之號,嚴祭祀之典。察天文、推歷數、定封建、謹法度、慎賞罰、撫四夷,海外遠方諸國,皆遣子入學。南極炎徼,北逾冰壤,東西際日月之所出沒,罔不率服。昧爽臨朝,日晏忘餐,虛心清問,從善如流,神謀睿斷,昭見萬里,昭見萬里。退朝之暇,即延接儒生,講論經典,取古帝王嘉言善行,書置殿廡,出入省觀。斥侈靡、絕游幸、卻異味、罷膳樂,泊然無所好。敦行儉樸,以身為天下先。凡詔誥命令詞,皆自制,淳厚簡古,洞達物情。當寧戒諭臣下,動引經史,諄切懇至,聽者感動。訓敕子孫臣庶,具有成書,詒法萬世。謹宮壸之政,嚴宦寺之防,杜外戚之干謁,而家法尤正。紀綱法度,彰彰明備。至于禮先代、罷獻俘、存高年、興孝弟、勵農桑、蠲逋負、宥死刑、焚獄具、旌廉能、黜貪酷、摧奸暴、佑良善,寬仁愛人,專務德化。是以身致太平三十余年,民安其業,吏稱其職,海內殷富,諸福之物,莫不畢至,功德文章,巍然煥然,過古遠矣!傳稱唐虞禪夏后,殷周繼然;成湯革夏,乃資亳眾;武王伐商,爰賴西師;至于漢高,雖起徒步,尚借亭長,挾縱徒集所附。上不階寸土一民,呼吸響應,以有天下,方冊所載未之有也,於乎盛哉!
《明史》: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后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于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余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如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明人評價
謝鐸:我太祖有度越歷代者五事:攘克夷狄,收復諸夏也;肇基南服,統一天下也;威加勝國,鋒刃不交也;躬自創業,臨御最久也;申明祖訓,家法最嚴也。
王世貞:
①高皇帝起淮右,提三尺劍,以與群雄角而勝之;乘勝而北,驅虜而置之大漠之外。乾坤辟而再位,日月滌而重朗;海岳奠而如故,民人復而冠履,夫豈直得圣人之威哉?即軒轅遜五兵,而大禹讓玄圭矣。高皇帝猶不自圣,兢兢焉奉大寶于盤水,馭六馬以朽索。雞鳴而起,未辨色而視朝,不以寒暑間者,戒滋逸也;六宮取充位而已,無燕趙、二八之奉,戒滋蕩也;賜租之詔,無歲而不下,戒盡民也;一記閱江樓,幾成而罷之,終其身不為離宮別館,戒豫也;去岳瀆神祗之濫封,而歸本號,戒褻神也;滇詔平,臥榻十七年而始克平,戒勤兵也;朝鮮亂、安南阻、日本貳,閉關而聽其自服,而不之討,戒啟釁也;廢丞相,析中書省而六之,不得相彈壓,戒專國也;五都督府握兵籍而不與調發,兵部得調發而不治兵,戒專戎也;六尺之孤,垂拱而不置母后,席戒內干也;外戚食國租而不與政,戒外移也;南面三十年而不改元,薄海內外稱臣妾而不加徽號,戒侈心也。高皇帝雖以神武蓋一世,而抑其才以下一世之賢士,其尊在九重,而洞徹其肺腑,以與閭閻之志通,其開辟之績足以當天心。是故歷十余祀而天眷益厚,其深澤膠固于民志;是故歷危疑震撼之際而不動其紀法,足以綱維乎后代;是故指鹿訓狐之輩欲竊之,而不能久執事之。所稱高皇帝者功,而愚則所謂高皇帝之所長有天下,不盡以功也。
②漢高帝之功勝湯武矣,桀紂龁痡其國人,不能遍四夷也;明高帝之功勝舜禹矣,洪水災而居食廢,人猶人也。故夫漢高之功,一世功也;高帝之功,萬世功也。嗚呼休哉!
【朱元璋資料】相關文章:
朱元璋05-28
偉人朱元璋的睡前故事11-16
明太祖朱元璋名人故事11-21
關于朱元璋的名人小故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