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
驅鬼避邪的爆竹
新春佳節,鞭炮聲此起彼伏。放鞭炮是人們對歡愉心情的表達,也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據考證,過春節放鞭炮,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說起爆竹的起源,有個很有趣的傳說。《神異經》上有一段關于爆竹起源的最早的記載:“西方山中有惠,長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日山擔驚彈,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按照這個說法,能危害人的山越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嚇跑,人們在這響聲中寄托了驅魔避鬼的愿望。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古時我國很多地區都生長著大量的毛竹。每逢新春佳節,人們就要燃燒竹竿。在歡樂的火焰中,竹筒燒裂,發出劈里啪啦的響聲,這種清脆悅耳的聲音使人十分振奮。后來,人們不再單純燃燒竹竿了,而是把火藥放進竹竿里,點著火,令竹竿發出更響亮的爆炸聲。
無論哪種說法都認同燃放爆竹起源于燃燒竹子的習慣,這就是“爆竹”名稱的由來。
然而燃燒竹子取樂實在太不經濟了,況且在沒有毛竹的地方又怎么辦呢?于是,有人開始用紙卷進火藥制成紙的“爆竹”,這種用火藥制作的紙爆竹很受歡迎,遂迅速發展起來,我們今日所見的爆竹便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