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與秦漢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筑奇跡之一,它以雄偉壯觀、工程浩大聞名于世。長城的修筑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防范匈奴的突然襲擊,用35萬人力把燕、趙、魏等諸侯國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筑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河北蔚縣,經張家口東達燕山、玉田、遼寧錦州并延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漢代除了修建了秦長城外,又修筑朔方長城(內蒙河套南)和涼州西段長城。后者包括北起內蒙額濟納旗居延海到甘肅金塔縣北的北長城;從金塔縣經破城子等地直達玉門關,進入新疆的南長城。它們是漢武帝時期開始修筑的。據居延出土的漢簡記載,長城的修筑“五里一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這同實地考察的結果大體相符。
秦漢長城的遺跡至今仍歷歷可尋。據考察,秦長城多就地取材,用夯土筑成。從敦煌西南玉門關一帶的漢長城看,墻身殘高4米,下部寬3.5米,上部寬1.1米,也是用土夯成,距地面50厘米開始鋪縱橫交錯的一層蘆葦,厚6厘米,作為防堿夾層,可使墻身堅固,不易倒塌。在金塔縣和額濟納旗,還存留烽火臺200多座,臺平面呈正方形,每邊17米,高25米左右。蔚為壯觀。它也是由夯土或土坯筑成,施工中亦采用蘆葦。至今仍有許多烽火臺,除四角銷蝕外,其余部分都還完好。
秦漢長城雄踞于我國北部,綿延萬余里,構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防御體系,無論對抵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擾,還是為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起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在如此遼闊的地域,在崇山峻嶺、流沙溪谷之間,構筑如此龐大、艱巨的工程,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當時測量、規劃設計、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
【建筑與秦漢長城】相關文章:
為什么說珊瑚蟲是海洋中的建筑師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