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舌戰群儒的故事
舌戰群儒,出自《三國演義》的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同很多人辯論,并駁倒對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舌戰群儒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于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并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么主意呢? 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后,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于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并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 ”
成語解釋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并駁倒對方。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口才好[1]
示例
諸葛亮~,薛綜謂劉玄德乃織席敗履之徒。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
【舌戰群儒的故事】相關文章: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
亞麻的故事睡前故事05-11
烏鴉的故事睡前故事08-15
小魚的故事睡前故事08-15
睡前故事:天鵝的故事08-15
動物故事:狐貍的故事08-31
經典寓言故事睡前故事12-17
刺猬的故事童話故事02-28
愛國故事:華羅庚的故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