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拔山舉鼎和上行下效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成語拔山舉鼎和上行下效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一)拔山舉鼎
“拔山舉鼎”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力強氣壯。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今騅(zhui)不逝。”
項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鉆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后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后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于自刎于烏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上行下效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后,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事后,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后下效。”國王喜歡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國王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么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后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么做。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常在外吃喝玩樂,不理業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拔山舉鼎和上行下效】相關文章:
拔山舉鼎成語故事08-19
拔山扛鼎的成語故事12-21
木匠和鳥獸10-25
我和動物的故事02-06
象和蛇作文12-06
鱷魚和猴子作文05-16
“歪”和“孬”的故事05-18
國王和省長的故事08-26
烏龜和狼故事04-21
狼和狽的故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