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尚書》周書·召誥
《尚書》被列為核心儒家經典之一,歷代儒家研習之書。《尚書》就是上古時代的書,它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尚書》周書·召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于豐。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幣,乃復入錫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従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顧畏于民碞;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王乃初服。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兇,命歷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歷年,式勿替有殷歷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顯。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內容簡介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成。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壁中發現《古文尚書》(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因永嘉之亂全部散失,后東晉梅賾獻《古文尚書》。
漢初秦博士伏生傳《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墻壁,得古文《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字體書寫的,所以稱《古文尚書》。因未列于學官,《古文尚書》未能流布。
東晉元帝時,梅賾獻《古文尚書》及孔安國《尚書傳》。
《尚書》所錄,為虞、夏、商、周各代典、謨、訓、誥、誓、命等文獻。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獻是據傳聞而寫成,不盡可靠。“典”是重要史實或專題史實的記載;“謨”是記君臣謀略的;“訓”是臣開導君主的話;“誥”是勉勵的文告;“誓”是君主訓誡士眾的誓詞;“命”是君主的命令。還有以人名標題的,如《盤庚》《微子》;有以事為標題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內容為標題的,如《洪范》《無逸》。這些都屬于記言散文。也有敘事較多的,如《顧命》《堯典》。其中的《禹貢》,托言夏禹治水的記錄,實為古地理志,與全書體例不一,當為后人的著述。
主題思想
一是圣王譜系。《尚書》中建構了以“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為代表的“二帝三王”的圣王譜系,集體完成了圣王治世在時間維度的建構。堯帝登基后,分命羲氏與和氏從東西南北不同方位觀象記時;舜帝繼位后,從中央王朝出發,“五載一巡守”,考察諸侯政績;大禹治理九州,按距離遠近劃分“五服”,確立了中央政府與邊地民族的政治地緣關系,集體完成了圣王治世在空間維度的建構。
二是君圣臣賢。君王要認清自己的政治責任,以德治國、勤勉政事,才能配享天命。周公以勤勞自勵,夜以繼日、坐以待旦,他極為重視統治者勤政的品德,認為商紂亡國的原因之一就是統治者缺乏勤勞品德,《洛誥》篇中指出:“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尚書》記載的夏商周三代國家治理的史實表明:有德之君必有有德之臣輔佐。“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君臣之間相知相助、團結和諧、共商政事、勤政愛民,君臣共治的穩定政治結構和良性互動帶來了政治安定與社會安寧,最終成就圣王治國平天下的大業,為后世樹立了一個追慕與效仿的君圣臣賢治政典范。
三是克己慎行。良好的道德修養不僅來自學習和體悟,更來自實踐的錘煉和考驗。統治者需要在道德實踐中不斷提升修養,《洪范》篇反復強調君王要“無偏無陂”“無有作好”“無有作惡”“無偏無黨”“無反無側”,諄諄告誡君王治國的行為要中規中矩,不做失德之事,要以身作則、克己慎行,做到講誠信、節用度、尊農時、薄稅賦,綏靖惠民,達到理想化的行為模式和人格模式,實現“內圣”之德到“外王”之功的轉化,這樣才能“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同時要做好考核。《堯典》記載,舜帝提出了“三載考績”的官吏考核制度,當百官任命后,舜帝告誡他們各敬其職,政績三年一考,經過三次考績“黜陟幽明”,罷免庸官,提拔循吏。對于被考核的官員要“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發揮職業晉升激勵、物質激勵和心理激勵的作用,激發“有猷有為有守”的官員更加主動作為,官員的考核評價對于國家行政系統的良性運行意義重大。
影響
就文學而言,《尚書》是中國古代散文已經形成的標志。據《左傳》等書記載,在《尚書》之前,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但這些書都沒有傳下來,《漢書·藝文志》已不見著錄。敘先秦散文當從《尚書》始。書中文章,結構漸趨完整,有一定的層次,已注意在命意謀篇上用功夫。后來春秋戰國時期散文的勃興,是對它的繼承和發展。
秦漢以后,各個朝代的制誥、詔令、章奏之文,都明顯地受它的影響。劉勰《文心雕龍》在論述“詔策”、“檄移”、“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文體時,也都溯源到《尚書》。《尚書》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帶有某些情態。如《盤庚》3篇,是盤庚動員臣民遷殷的訓詞,語氣堅定、果斷,顯示了盤庚的目光遠大。《無逸》篇中周公勸告成王:“嗚乎!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秦誓》篇寫秦穆公打了敗仗后,檢討自己沒有接受蹇叔的意見時說:“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云來!”話語中流露出誠懇真切的態度。此外,《堯典》《皋陶謨》等篇中,還帶有神話色彩,或篇末綴以詩歌。因此,《尚書》在語言方面雖被后人認為“佶屈聱牙”(韓愈《進學解》),古奧難讀,而實際上歷代散文家都從中取得一定借鑒。
【《尚書》周書·召誥】相關文章:
《尚書》周書·康誥08-25
《尚書》周書·洪范10-10
《尚書》周書·呂11-14
《尚書》周書·無逸07-03
《尚書》周書·立政08-27
《尚書》周書·周官10-14
《尚書》周書·冏命08-28
《尚書》商書·湯誥04-24
《尚書·周書·多方》原文閱讀09-12
《尚書周書呂刑》的原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