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三
《全唐詩》由清朝康熙年間的彭定求、楊中訥、沈三曾、潘從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琛、俞梅10人奉敕編纂的古籍,最后由曹寅具體負責刊刻事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三,歡迎閱讀。
《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三
卷153_1 【雜詩六首】李華
黃鐘叩元音,律呂更循環。邪氣悖正聲,鄭衛生其間。
典樂忽涓微,波浪與天渾。嘈嘈鴟梟動,好鳥徒綿蠻。
王吉歸鄉里,甘心長閉關。
玄黃與丹青,五氣之正色。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則。
齊侯好紫衣,魏帝婦人飾。女奴厭金翠,傾海未滿臆。
何忍嚴子陵,羊裘死荊棘。
甘酸不私人,元和運五行。生人受其用,味正心亦平。
爪牙相踐傷,日與性命爭。圣人不能絕,鉆燧與炮烹。
嗜欲乘此熾,百金資一傾。正銷神耗衰,邪勝體充盈。
顏子有馀樂,瓢中寒水清。
陰魄淪宇宙,太陽假其明。臣道不敢專,由此見虧盈。
未聞東菑稼,一氣嘉谷成。上天降寒暑,地利乃可生。
葛藟附柔木,繁陰蔽曾原。風霜摧枝干,不復庇本根。
女蘿依松柏,然后得長存。
孔光尊董賢,胡廣慚李固。儒風冠天下,而乃敗王度。
絳侯與博陸,忠樸受遺顧。求名不考實,文弊反成蠹。
結交得書生,書生鈍且直。爭權復爭利,終不得其力。
我逢縱橫者,是我牙與翼。相旋如疾風,并命趨紫極。
奔車得停軌,風火何相逼。仁義豈有常,肝膽反為賊。
勿嫌書生直,鈍直深可憶。
卷153_2 【詠史十一首】李華
昂藏獬豸獸,出自太平年。亂代乃潛伏,縱人為禍愆。
嘗聞斷馬劍,每壯朱云賢。身死名不滅,寒風吹墓田。
精靈如有在,幽憤滿松煙。
漢皇修雅樂,乘輿臨太學。三老與五更,天王親割牲。
一人調風俗,萬國和且平。單于驟款塞,武庫欲銷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壇下,如有簫韶聲。
巢許在嵩潁,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親。
綿邈數千祀,丘中誰隱淪。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揚側陋,薜蘿為縉紳。九重念入夢,三事思降神。
且設庭中燎,寧窺泉下鱗。
漢時征百粵,楊仆將樓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騷然。
島夷非敢亂,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懷璧,防身輒控弦。
三軍求裂土,萬里詎聞天。魏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
如何得良吏,一為制方圓。
秦滅漢帝興,南山有遺老。危冠揖萬乘,幸得厭征討。
當君逐鹿時,臣等已枯槁。寧知市朝變,但覺林泉好。
高臥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見顧何不早。
咸稱太子仁,重義亦尊道。側聞驪姬事,申生不自保。
暫出商山云,朅來趨灑掃。東宮成羽翼,楚舞傷懷抱。
后代無其人,戾園滿秋草。
日照昆侖上,羽人披羽衣。乘龍駕云霧,欲往心無違。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國。靈氣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為漢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費巨萬計,宮車終不還。
蒼蒼茂陵樹,足以戒人間。
天生忠與義,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隸,而當昏亂時。
古墳襄城野,斜徑橫秋陂。況不禁樵采,茅莎無孑遺。
高標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銜冤誰見知。
嘗觀黨錮傳,撫卷不勝悲。
文侯耽鄭衛,一聽一忘餐。白雪燕姬舞,朱弦趙女彈。
淫聲流不返,慆蕩日無端。獻歲受朝時,鳴鐘宴百官。
兩床陳管磬,九奏殊未闌。對此唯恐臥,更能整衣冠。
蜀主相諸葛,功高名亦尊。驅馳千萬眾,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孫,國亡身不存。社宮久蕪沒,白雁猶飛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濟黎元。為蜀諒不易,如曹難復論。
六國韓最弱,末年尤畏秦。鄭生為韓計,且欲疲秦人。
利物可分社,原情堪滅身。咸陽古城下,萬頃稻苗新。
沂水春可涉,泮宮映楊葉。麗色異人間,珊珊搖珮環。
展禽恒獨處,深巷生禾黍。城上飛海云,城中暗春雨。
適來鳴珮者,復是誰家女。泥沾珠綴履,雨濕翠毛簪。
電影開蓮臉,雷聲飛蕙心。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歸徑雖可尋,天陰光景促。憐君貞且獨,愿許君家宿。
徒勞惜衾枕,了不顧雙蛾。艷質誠可重,淫風如禮何。
周王惑褒姒,城闕成陂陀。
卷153_3 【云母泉詩】李華
晨登玄石嶺,嶺上寒松聲。朗日風雨霽,高秋天地清。
山門開古寺,石竇含純精。洞徹凈金界,夤緣流玉英。
澤藥滋畦茂,氣染茶甌馨。飲液盡眉壽,餐和皆體平。
瓊漿駐容發,甘露瑩心靈。岱谷謝巧妙,匡山徒有名。
愿言構蓬蓽,荷鍤引泠泠。訪道出人世,招賢依福庭。
此心不能已,寤寐見吾兄。曾結潁陽契,窮年無所成。
東西同放逐,蛇豕尚縱橫。江漢阻攜手,天涯萬里情。
恩光起憔悴,西上謁承明。秋色變江樹,相思紛以盈。
猿啼巴丘戍,月上武陵城。共恨川路永,無由會友生。
云泉不可忘,何日遂躬耕。
卷153_4 【寄趙七侍御】李華
搖槳曙江流,江清山復重。心愜賞未足,川迥失前峰。
凌灘出極浦,曠若天池通。君陽青嵯峨,開拆混元中。
九潭魚龍窟,仙成羽人宮。陰奧潛鬼物,精光動煙空。
玄猿啼深蘢,白鳥戲蔥蒙。飛湍鳴金石,激溜鼓雷風。
雨濯萬木鮮,霞照千山濃。草閑長馀綠,花靜落幽紅。
渚煙見晨釣,山月聞夜舂。覆溪窈窕波,涵石淘溶溶。
丹丘忽聚散,素壁相奔沖。白日破昏靄,靈山出其東。
勢排昊蒼上,氣壓吳越雄。回頭望云卿,此恨發吾衷。
昔日蕭邵游,四人才成童。屬詞慕孔門,入仕希上公。
緯卿陷非罪,折我昆吾鋒。茂挺獨先覺,拔身渡京虹。
斯人謝明代,百代墜鹓鴻。世故墜橫流,與君哀路窮。
相顧無死節,蒙恩逐殊封。天波洗其瑕,朱衣備朝容。
一別凡十年,豈期復相從。馀生得攜手,遺此兩孱翁。
群遷失鶯羽,后凋惜長松。衰旅難重別,凄凄滿心胸。
遇勝悲獨游,貪奇悵孤逢。禽尚彼何人,胡為束樊籠。
吾師度門教,投弁躡遐蹤。
卷153_5 【仙游寺(有龍潭穴、弄玉祠)】李華
舍事入樵徑,云木深谷口。萬壑移晦明,千峰轉前后。
嶷然龍潭上,石勢若奔走。開拆秋天光,崩騰夏雷吼。
靈溪自茲去,紆直互紛糾。聽聲靜復喧,望色無更有。
冥冥翠微下,高殿映杉柳。滴滴洞穴中,懸泉響相扣。
昔時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風來,簫聲生左右。
早窺神仙箓,愿結芝朮友。安得羨門方,青囊系吾肘。
卷153_6 【春游吟】李華
初春遍芳甸,千里藹盈矚。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綠。
所思杳何處,宛在吳江曲。
可憐不得共芳菲,日暮歸來淚滿衣。
卷153_7 【長門怨】李華
弱體鴛鴦薦,啼妝翡翠衾。鴉鳴秋殿曉,人靜禁門深。
每憶椒房寵,那堪永巷陰。自驚羅帶緩,非復舊來心。
卷153_8 【奉使朔方,贈郭都護】李華
絕塞臨光祿,孤營佐貳師。鐵衣山月冷,金鼓朔風悲。
都護征兵日,將軍破虜時。揚鞭玉關道,回首望旌旗。
卷153_9 【尚書都堂瓦松】李華
華省秘仙蹤,高堂露瓦松。葉因春后長,花為雨來濃。
影混鴛鴦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勢太無從。
接棟臨雙闕,連甍近九重。寧知深澗底,霜雪歲兼封。
卷153_10 【海上生明月(科試)】李華
皎皎秋中月,團團海上生。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
漸出三山岊,將凌一漢橫。素娥嘗藥去,烏鵲繞枝驚。
照水光偏白,浮云色最明。此時堯砌下,蓂莢自將榮。
卷153_11 【晚日湖上寄所思】李華
與君為近別,不啻遠相思。落日平湖上,看山對此時。
卷153_12 【寄從弟】李華
眼病身亦病,浮生已半空。迢迢千里月,應與惠連同。
卷153_13 【奉寄彭城公】李華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報恩。應憐抱關者,貧病老夷門。
卷153_14 【春行寄興】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內容簡介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簽》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
全書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樂章》、《樂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傳。接著是《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最后為〈補遺〉、〈詞綴〉。
中華書局編《全唐詩外編》,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寧(市河寬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輯《補全唐詩》,收詩104首,孫望《全唐詩補逸》20卷、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21卷等4種。另外,劉師培有《全唐詩發微》,岑仲勉有《讀全唐詩札記》。張忱石編《全唐詩作者索引》。
鑒賞
鳳凰臺意象
《全唐詩》中鳳凰臺詩總共16首,詩人總共有14人,詩人因創作心境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鳳凰臺所承載的情感與意象也各有不同之處。通過從作者的思想情感、抒情手法、創作背景等方面,分析《全唐詩》中鳳凰臺詩,可以將《全唐詩》中的鳳凰臺意象劃分為愛情意象、皇室象征和國家象征、理想象征三類。
九嶷意象
在《全唐詩》里,眾多詩人用不同意象來演繹舜帝、二妃故事,寄寓哀怨情致,頌贊舜之德政嘉聲。依詩作內容與表達方式差異,可以將九嶷山意象略為梳理勾勒,管窺其豐沛內涵與藝術創見。
全唐詩中的九嶷意象內蘊豐富,旨意或晦或顯,情調凄美。或依托本事,哀惋凄怨;或比而擬之,另有所托;或借助意象,營構新境。
秋千意象
秋千,這一本是在寒食時節女子娛樂的游戲,在進入文人的視野后,先是成為辨認寒食這一時節的民俗特征,而后卻成為指代女性,抒寫愁情的意象,究其原因,乃是與詩人情感、時代環境密切相關的。詩在本質上是一種藝術創作,藝術體驗源于生活,經詩人與自我知識修養、藝術理解內化后以語言的形式變現,但又不等同于生活。文人的創作,容易受感情、環境等的影響,仔細閱讀《全唐詩》不難發現,唐代詩句中的清明節(清明與寒食為同一天或后一天)是多雨的。如韋莊的《長安清明》:“早是傷春暮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詩句。雨給人的是離愁、愁緒之感,是容易讓人想起故人和亡友的。在這樣一個容易產生愁緒的日子,寒食節日與愁思結合起來,寒食的秋千自然容易成為情感位移的對象。唐代詩人將“秋千”披上悲情的外衣后,后代文人或自覺模仿,或受其影響,就組成了中國古詩詞中數量龐大的女性愁情之“秋千”意象。
存在問題
《全唐詩》將有唐一代詩歌匯為一帙,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這樣一部卷帙浩繁的大書,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時間內就編成。由于成書倉促,存在問題也很多。當時朱彝尊已有“業經進呈,成書不說”之嘆。其主要有如下數端:
一、未及廣檢群書,故缺漏甚多;
二、考訂粗疏,多有誤收,今人考訂其誤收他朝詩即達數百首之多,唐人張冠李戴、重收復出之作亦不少;
三、小傳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亂;
四、諸詩皆不注出處,征引者難以覆按;
五、校勘不精,詩題及詩句錯誤較多。這些也都是當時一般官修書不愿深究的積習。
玄燁為《全唐詩》所作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計,結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個數字是相當可靠的。
由于工程浩大,時間較短,《全唐詩》雖在數量、質量上有可圈點之外,卻也有其不足,比如在體例編排上,以帝王、后妃作品居首,其次是郊廟樂章(宗教祭祀歌詩)、樂府、各家詩人,附作者小傳;再往后,是聯句、殘句,名媛、僧、道、仙、神、鬼、怪及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等韻文,最后以詞壓卷。可以說,其編排體例缺陷非常大,或以人為綱,或以詩體、內容為綱,這都給查閱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如劉禹錫的《竹枝詞》、李白的《將進酒》沒有出現在本人的詩卷中,卻在樂府或詞卷中占了一席之地。此外,張冠李戴的錯誤也不時出現。到了近代,有不少學者在作輯補的工作,在訂正了一些謬誤的同時,也擴增了《全唐詩》的內容。
【《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三】相關文章:
《全唐詩》卷七百10-28
《全唐詩》卷八百10-18
《全唐詩》卷九百零一10-19
《全唐詩》卷一十八11-03
《全唐詩》卷七十三10-13
《全唐詩》卷九十二08-23
《全唐詩》卷九十八10-26
《全唐詩》卷一百四十10-29
《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07-12
《全唐詩》卷一百六十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