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王猛傳閱讀理解(附答案)
南史王猛傳
王猛,瑯邪臨沂人。五歲而父清遇害。陳文帝軍度浙江,訪之,將加夷滅。母韋氏攜之遁于會稽,遂免。及長,勤學不倦,博涉經史,兼習孫、吳兵法。以父遇酷,終陳文帝之世不聽音樂,蔬食布衣,以喪禮自處。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年,釋褐鄱陽王府中兵參軍,再遷永陽王府錄事參軍。詔隨大都督吳明徹略地,以軍功封應陽縣子,累遷太子右衛率,徙晉陵太守。威惠兼舉,奸盜屏跡,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時孔范、施文慶等相與比周,害其梗直,議將出之而未有便
會廣州刺史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東衡州刺史,領始興內史,與廣州刺史陳方慶共取靖。猛至,即禽馬靖送建鄴,進爵為公,加先勝將軍、平越中郎將、大都督,發廣、桂等二十州兵討嶺外荒梗,所至皆平。禎明二年,詔授鎮南大將軍、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尋命徙鎮廣州。
未之鎮,而隋師濟江,猛總督所部赴援。時廣州刺史臨汝侯陳方慶、西衡州刺史衡陽王陳伯信并隸猛督府,各觀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遠太守曾季遠各以輕兵就斬之而發其兵。及聞臺城不守,乃舉哀素服,藉稿不食。
因勒兵緣江拒守,以固誠節。及審陳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將辛昉馳驛赴京師歸款。隋文帝大悅,謂昉曰:猛懷其舊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誠臣。保守一方,不勞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開府儀同三司,仍詔猛與行軍總管韋洸便留嶺表經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鄴,因隨后主入京,詔賜宅及什物甚厚,別賚物一千段,及遣璽書勞猛。仍討平山越,馳驛奏聞。
時文帝幸河東,會猛使至,大悅。楊素賀因曰昔漢武此地聞喜用改縣名王猛今者告捷遠符前事于是又降璽書褒賞以其長子王繕為開府儀同三司。猛尋卒于廣州,隋文帝聞而痛之。遣使吊祭,贈上開府儀同三司,封歸仁縣公。命其子王繕襲,仍授普州刺史。葬關中,謚曰成。節選自《南史王猛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素賀/因曰/昔漢武此地聞喜/用改縣名/王猛今者告捷/遠符前事/于是又降璽書褒賞/
B.楊素賀因曰/昔漢武此地聞喜/用改縣名/王猛今者告/捷遠符前事/于是又降璽書褒賞/
C.楊素賀/因曰/昔漢武此地聞喜用/改縣名/王猛今者告捷/遠符前事/于是又降璽書褒賞/
D.楊素賀因曰/昔漢武此地聞喜用/改縣名/王猛今者告/捷遠符前事/于是又降璽書褒賞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建,陳宣帝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于西漢,此后形成制度。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B.釋褐,指脫去平民衣服,擔任官職。褐,粗布衣服。
C.加、贈,都指在原官職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職。
D.謚,也稱謚號。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謚號以謚法為依據。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猛歷經兇險,勤學自律。他五歲時父親遇害,幸虧母親韋氏帶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誅殺,他勤奮學習,因父親遭遇凄苦終陳之世不肯享樂。
B.王猛功勛顯赫,政績卓著。他不僅憑借軍功被封為應陽縣子,后又屢次升遷,開疆拓土,而且在任晉陵太守時,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頌。
C.王猛審時度勢,竭盡忠誠。他曾斬殺懷有異心的將領,在臺城失守后穿上孝服不肯進食;也曾派部將向文帝表達忠君之意,深得文帝信賴,文帝幾次下發璽書獎賞他。
D.王猛去世,盡享哀榮。王猛去世后,文帝感到很悲痛,派人吊祭,并贈謚,他的.兒子也受到父蔭。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時孔范、施文慶等相與比周,害其梗直,議將出之而未有便。(5分)
(2) 及審陳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將辛昉馳驛赴京師歸款。(5分)
參考答案:
4、A
5、 C(贈,古代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及其親屬加封。)
6、 A(原文表述是終陳文帝之世)
7、(1)當時孔范、施文慶等人交互結黨營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議將要把王猛調出而沒有合適的機會。(比周,梗直,出之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弄清楚了陳后主沒有死,(王猛)就派他的部將辛昉駕乘驛馬疾行到京城投誠。(審,馳驛,歸款各1分,句意2分)
【南史王猛傳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南史·王弘傳》譯文試題及答案05-17
南史·顧越傳閱讀附答案10-12
《宋書·王曇首傳》閱讀附答案及翻譯05-17
《南史·王規傳》原文及翻譯01-14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3-07
《新五代史·王環傳》閱讀附答案05-17
明史·周鑣傳 閱讀附答案11-18
《圬者王承福傳》閱讀理解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