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齊書列傳十二閱讀題
現如今,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南齊書列傳十二閱讀答案題,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南齊書列傳十二原文
江謐字令和,濟陽考域人也。祖秉之,臨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書都官郎,吳令,為太初所殺。謐系尚方,孝武乎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請,輔國行參軍,于湖令,強濟稱職。宋明帝為南豫州,謐傾身奉之,為帝所親待。即位,以為驃騎參軍。謐轉尚書度支郎,俄遷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義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禮官議從成人服,諸王服大功。左丞孫夐重奏:《禮記》女子十五而笄,鄭云應年許嫁者也。其未許嫁者,則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猶為殤。禮官違越經典,于禮無據。”博士太常以下結免贖論;謐坐杖督五十,奪勞百日,謐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謬議。準以事例,亦宜及咎。”詔“可”。出為建平王景素冠軍長史、長沙內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與謐情款,隨謐蒞郡,犯小事,餓系郡獄。僧遵裂三衣食之,既盡而死。為有司所奏,征還。明帝崩,遇赦得免。為正員郎,右軍將軍。太祖領南兗州,謐為鎮軍長史、廣陵太守,入為游擊將軍。性流俗,善趨勢利。元徽末朝野咸屬意建平王景素謐深自委結景素事敗僅得免禍蒼梧王廢后物情尚懷疑惑謐獨竭誠歸事太祖以本官領尚書左丞。建元三年,為左民尚書。諸皇子出閣用文武主帥,皆以委謐。尋敕曰:“江謐寒士,誠當不得競等華儕。然甚有才干,堪為委遇,可遷掌吏部。”謐才長刀筆,所在事辦。太祖崩,謐稱疾不入,眾頗疑其怨不豫顧命也。世祖即位,謐又不遷官,以此怨望。時世祖不豫,謐詣豫章王嶷請間曰:“至尊非起疾,東宮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計?”世祖知之,出謐為征虜將軍、鎮北長史、南東海太守。未發,上使御史中丞沈沖奏謐前后罪,詔賜死,時年五十二。
《南齊書·列傳十二》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元徽末/朝野咸屬意/建平王景素謐深自委結/景素事敗/僅得免禍/蒼梧王廢后/物情尚懷疑惑/謐獨竭誠歸事太祖/以本官領尚書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屬意建平王景素/謐深自委結/景素事敗/僅得免禍/蒼梧王廢后/物情尚懷/疑惑謐獨竭誠/歸事太祖/以本官領尚書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屬意建平王景素/謐深自委結/景素事敗/僅得免禍/蒼梧王廢后/物情尚懷疑惑/謐獨竭誠歸事太祖/以本官領尚書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屬意/建平王景素謐深自委結/景素事敗/僅得免禍/蒼梧王廢后/物情尚懷/疑惑謐獨竭誠/歸事太祖/以本官領尚書左丞/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解褐即脫去官服,解除職務。上古時期所謂"布"是指麻織品或葛織品,用麻葛織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這里代指官服。
B.《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C. 大功這里指服喪九個月穿的喪服。古代喪服分為五種,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為不同的親屬服喪要穿相應的喪服。
D.東宮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宮東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詩經》有“東宮之妹,邢侯之姨”的詩句,說明至少在東周時,東宮就借指太子了。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江謐做輔國行參軍和于湖令時,盡職盡責。宋明帝當初擔任南豫州刺史時,江謐傾力侍奉,被明帝當作親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讓江謐擔任驟騎參軍。
B.當時左丞孫夐上奏指出禮官提議的錯誤后,江謐因罪過受到懲罰,便又上奏指出孫夐附和錯誤議論,當追究其責任,使得孫夐也受到懲罰。
C.江謐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結建平王景素,后又歸附太祖,諸皇子離開朝廷到自己 的封地做藩王時用文武主帥的事,都委派江謐料理。
D.江謐長于文案,辦事能力強。太祖駕崩,江謐謊稱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懷疑他抱怨未能受 太祖臨終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對他心懷不滿,下令賜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 分)
(1)僧遵道人與謐情款,隨謐蒞郡,犯小事,餓系郡獄。 (5分)
(2)江謐寒士,誠當不得競等華儕。然甚有才干,堪為委遇,可遷掌吏部。(5分)
參考答案:
4. C
5. A( 解褐指脫去布衣,擔任官職)?
6. D( 世祖賜死江謐,是因為江謐的挑撥離間)
7.(1)僧遵道人與江謐交情深厚,跟隨江謐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過錯,就被關進郡獄讓他挨餓。 (5分)(譯出大意給 2 分;"款" "蒞""系"三處,每譯對一處給 1 分)
(2)江謐是個出身寒微的讀書人,確實不能和貴族這類人競爭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 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執掌吏部。 (5 分)(譯出大意給 2 分;"誠" “儕”“委遇”三處,每譯對一處給 1分)
譯文:
江謐字令和,濟陽考城人。他祖父名秉之,做過臨海太守,是宋時的清官。他父親名徽,做過尚書都官郎,吳縣縣令,被太初皇帝殺害。江謐也被拘押在掌管制造供應帝王用的器物的官署,即名為尚方的地方,待到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得脫身出來。脫去布衣入仕做奉朝請,又為輔國行參軍、于湖令,能干稱職。宋明帝劉或為南豫州刺史時,江謐竭盡全力侍奉他,被劉或當作親信看待。劉或即皇帝位,以江謐為驃騎參軍。
江謐轉尚書度支郎,很快遷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義恭第十五女死了,十九歲,未行成年的儀禮。禮官提議依照成人喪禮穿戴喪服,諸王服大功。左丞孫復義奏告說:“《禮記》上有女子十五歲行成年禮,鄭注說這年齡是指已許嫁的人。那些沒許嫁的則是二十歲才算成年。射慈說十九歲死還應算是未成年死。禮官背離經典,喪服禮儀沒有依據。博士、太常以下官職以免官贖罪論處;江謐因罪過杖責五十,罰扣百日勞俸。江謐又啟奏說:“孫復原先不研討分辨清楚,附和錯誤議論,參照有關事例,也應該追究他的責任。”孫復也應以免官贖罪論處。皇上下詔“可以”。
江謐外出任建平王景素冠軍長史、長沙內史,行湘州事。執政治理繁瑣刻薄。僧遵道人與江謐交情深厚,跟隨一起到任所,因小事犯了過錯,就被關進郡獄讓他挨餓,僧遵道人撕裂身上的法衣吃,吃完后就餓死了。江謐被有關官吏彈劾,被征返京。明帝崩,遇赦,免受處罰。為正員郎,右軍將軍。
太祖領南兗州時,江謐為鎮軍長史、廣陵太守,入朝為游擊將軍。秉性鄙俗,善于趨炎附勢。元徽末年,朝野都屬意于建平王景素,江謐更是曲意逢迎巴結,景素在京口起兵敗死,江謐僅僅能躲免受牽連的禍害。蒼梧王被廢黜后,人心歸向尚在猶疑困惑,而江謐卻獨自竭誠歸附太祖,原任官職未動又領尚書左丞。升明元年,遷黃門侍郎,尚書左丞職務依前不變。沈攸之起兵發難事起,朝臣議論把天子用的儀仗黃鐵加給太祖,就是江謐的提議。沈攸之的事平定后,江謐遷吏部郎,逐漸被太祖當親信看待。遷太尉諮議,領綠事參軍。齊朝建立,江謐為右衛將軍。
建元元年,遷侍中,外出做臨川乇平西長史、冠軍將軍、長沙內史、行湘州留事,先派他到湘州鎮治,不久驃騎豫章王蕭嶷領湘州刺史,以江謐為長史,將軍、內史、知州留事依前不變。封永新縣伯,食邑四百戶。建元三年,為左民尚書。諸皇子離開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時用文武主帥的事,都委派江謐料理。不久詔旨說:“江謐是個出身寒微的讀書人,確實不能和貴族們競爭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可以賞識托付,可提升他執掌吏部。”
江謐的才干尤其長于主辦文案,他任職的部門事情都辦得不錯。太祖駕崩,江謐謊稱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懷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臨終托付的緣故。世祖即皇帝位,江謐又沒能升官,因此。心懷不滿。當時世祖有病,江謐拜訪豫章王蕭嶷挑撥離間說:“太祖皇帝駕崩發生太快,束宮太子又不具備天子的才干,明公現在有何計劃?”
世擔知道這些后,調江謐外出任征虜將軍、鎮北長史、南東海太守。尚未動身,世旦暗使御史中丞沈沖彈劾江謐前前后后的罪行,皇上下詔賜予死罪,江謐死時年齡五十二歲。
擴展資料:南齊書簡介
基本概況
《南齊書》是一部記載南齊的歷史書,齊梁皇族蕭子顯作。全書六十卷,現存五十九卷。南齊是南北朝時期繼宋以后在南方割據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蕭道成(南齊高帝)建立南齊,傳了三代。四九四年,蕭道成的侄子蕭鸞(南齊明帝)奪取了帝位,傳了兩代。
五〇二年,蕭衍(梁武帝)滅了南齊,另建了梁朝。南齊的統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時期最短促的一個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統治的地區西到四川,北到淮河、漢水,蕭鸞時期又在淮河以南失去一些地方。當時同南齊對立的,是割據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權(公元三八六到五三四),北魏的軍事力量要比南齊強些。
蕭子顯入梁以后,還是積極地為鞏固梁朝政權效力。蕭衍曾當面向蕭子顯兄弟表示,希望他們作梁朝的「忠臣」。蕭子顯也就特別利用了自己的文史才能為梁朝的封建統治服務。他曾奏請編纂蕭衍的文集,贊美蕭衍掛名主編的通史,并在國學里講解由蕭衍題名的五經義。他還編寫了五卷普通北伐記,這書雖已不可見,而顧名思義,應是頌揚蕭衍在普通年間(公元520到公元526年)的軍事活動的。他編寫南齊書,也是經過奏請的。
蕭子顯還著有后漢書一百卷、貴儉傳三十卷、文集二十卷,都沒有流傳下來。
南齊初年,蕭道成設置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編集「國史」。在梁代,沈約著有齊紀,吳均著有齊春秋。蕭子顯的南齊書,多取材于檀超、江淹等的書稿,而他們的稿子沒有傳下來。沈約、吳均的書約在十一世紀以后也散失了。關于南齊的最早只有這部南齊書。
南齊書六十卷,見于梁書蕭子顯傳。到了舊唐書經籍志著錄這部書,就只有五十九卷了。劉知幾史通序例曾說過南齊書原有序錄,后人從而推論南齊書佚失的一卷就是。蕭子顯雖然是以封建史臣的觀點來修史的,但他以當代人記當代事,在南齊書里保留了一定數量的比較原始的史料。
關于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壓榨及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的傾軋殘殺,書中都有所記載。對當時唐禹之領導的農民起義,在豫章文獻王嶷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沈文季傳等里,也提供了材料。此外對南齊一代的文學史、思想史、科學史方面的情況也有一定的反映。如科學家祖沖之,在南齊書里就有一篇比較詳細的傳。總的來說,南齊書是一部研究南齊歷史的重要史書。
點校南齊書,是用商務印書館影印的宋大字本(簡稱百衲本)作底本,參校了明、南監本北監本汲古閣本、清武英殿本、金陵書局本。另外,還參校了沈約宋書中的志,以及南史、通典、冊府元龜、太平御覽、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考異等書的有關部分。對于前人校勘的成果,我們采用了周星詒、張元濟、張森楷的三種南齊書校勘記稿本,以及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等書。〈南齊書〉可取的是志。
主要內容
《南齊書》包含:帝紀八卷,除追敘蕭道成在劉宋末年的政治活動外,主要記蕭齊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間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劉宋,有的起于蕭齊立國,斷限比較明顯。傳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記少數民族地區史事的,而以《魏虜傳》記北魏史事,這在性質上同《宋書·索虜傳》是一樣的。序錄一卷,劉知幾都不曾見到,說明它佚之甚早,故全書今存五十九卷。上面講到,蕭子顯既是蕭齊皇朝的宗室,又是蕭梁皇朝的寵臣,所以他撰《南齊書》一方面要為蕭道成避諱,一方面又要替蕭衍掩飾。例如他寫宋、齊之際的歷史,就不能直接寫蕭道成的篡奪之事,只能閃爍其詞,微露痕跡;他寫齊、梁之際的歷史,則用很多篇幅揭露齊主惡跡,以襯托蕭衍代齊的合理。這是他作為齊之子孫、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學上的局限性。
《南齊書》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也撰就了八篇志,確乎難得。這里面無疑包含了江淹的首創之功。《南齊書》有些傳,顯示了蕭子顯在歷史表述上的才華。如:他于《褚淵傳》,先寫褚淵在宋明帝時受到信任,而在宋明帝臨死,則寫他也參與“謀廢立”,違背宋明帝的意旨;于《王晏傳》,先敘其與齊高帝、齊武帝的密切關系,繼而寫其在齊武帝死后也參與“謀廢立”的事;于《蕭諶傳》,先說其受到齊武帝、郁林王的信賴,后寫其在協助齊明帝奪取郁林王皇位的政變中竟然領兵作前驅;于《蕭坦之傳》,先烘托其受到郁林王的殊特信任,以至“得入內見皇后”,后寫他成了廢郁林王而擁立明帝的關鍵人物;等等。
蕭子顯在寫這些事件和人物的時候,都不直接發表議論,而是通過前后史事的對比來揭示人物的品格。清代史學家趙翼評價說:“此數傳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議,而其人品自見,亦良史也。”用顧炎武的話說,這種寫歷史人物的方法叫做“于序事中寓論斷”,司馬遷寫《史記》最善于運用這種方法。蕭子顯學習司馬遷表述歷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學家稱為“良史”,這是很自然的。
《南齊書》同《宋書》一樣,都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又都過分講究華麗的辭藻,這是它們的缺點,也是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
《南齊書》文字比較簡潔,文筆流暢,敘事完備。列傳的撰寫,繼承了班固《漢書》的類敘法,又借鑒沈約《宋書》的代敘法,能于一傳中列述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傳不勝其繁的弊病。又書中各志及類傳,除少數外,大都寫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內容,提示寫作主旨。
作者簡介
作者
蕭子顯(487年—537年),字景陽,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武進西北)人,南朝梁朝史學家,文學家。他十三歲的時候,蕭齊皇朝被蕭衍推翻了。蕭衍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他們都是蕭姓,而且同族,但畢竟從他們的高祖父時候就分支了。蕭衍建立了梁朝,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梁武帝。在梁朝,蕭子顯憑著他的才華、風度、談吐的出眾,受到梁武帝的禮遇和信任,官至吏部尚書。
蕭子顯是一個“風神灑落,雍容閑雅,簡通賓客,不畏鬼神”的人,又是一個“頗負才氣”的人,做吏部尚書時,“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只是舉起手中的扇子一揮而已,所以有些士族地主內心里對他很不滿。但梁武帝倒是自始至終都把他看作是一位“才子”。事實上,他的文才的確是有社會影響的。蕭子顯的同時代人、《宋書》的作者沈約甚至稱贊他的文章是屬于東漢名家班固一流的佳品。這個評價當然是過分高了,但也可以看出沈約對他的文才的賞識。
著作
史學是蕭子顯所酷愛的事業,在他的四十九年的生命歷史上,撰寫了五部歷史著作:《后漢書》一百卷,《晉史草》三十卷,《齊書》六十卷,《普通北伐記》五卷,《貴儉傳》三十卷。他撰《齊書》,是向梁武帝請示并得到梁武帝的批準的。蕭子顯撰寫和完成《齊書》的時間,按照唐代史學家劉知幾的說法,是在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如果劉知幾的說法是有根據的話,那末《齊書》的撰成當在天監八年(509年)至十八年(519年)期間,即蕭子顯二十歲以后至三十歲以前這十年當中。果然如此,那真是一位青年史學家了。除了《齊書》以外,蕭子顯的其他著作包括文集二十卷都已不存。
后人為了區別蕭子顯的《齊書》和唐初李百藥所撰的《齊書》,把前者稱為《南齊書》,后者叫做《北齊書》。蕭子顯在撰寫《南齊書》的過程中,可以參考的文獻資料和思想還是不少的。早在齊明帝時,史學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本朝史,他們制訂了齊史的體例,但沒有最后完成修撰工作。此外,還有熊襄著的《齊典》、沈約著的《齊紀》、吳均著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蕭子顯的撰述工作,在史書體例上“本(檁)超、(江)淹之舊而小變之”;在史書材料上汲取諸家成果,終于著成《南齊書》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