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坎坷情路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她是我國東漢末年女詩人和琴家,史書說她“博學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其父蔡邕,是漢末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此外,蔡邕還精于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洛陽文壇的領袖。其父和當時的許多名門望族之士都有交往,像一代梟雄曹操就經常出入蔡府,和蔡邕是相交深厚的摯友。
可見,蔡文姬生長在一個多么優越的家庭環境中。詩書禮樂的熏染,父親的言傳身教,自身的天賦資質,文姬博學能文,擅長詩賦,精通音律,就不足為怪了。可以說,文姬是在文學和音律的熏陶中,度過了十分快樂幸福的童年。
她6歲時,蔡邕在室外彈琴,忽然彈斷了一根弦,室內的文姬聽到變調的琴音,走到父親跟前,提醒著父親:“爹爹,你的第二根弦斷了。”蔡邕看著聰慧可愛的女兒,撫摸著她的小臉,驚訝之余,又故意弄斷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來。父親不解,問文姬何以辨出?文姬答道:“您給我講過,古人季札聽了琴聲,能判斷一個國家的興亡;師曠聽了琴聲,能斷定楚國要打敗仗。女兒天天聽您彈琴,難道哪根琴弦斷了還聽不出來嗎?”
這件事使蔡邕對文姬信心大增,他斷定文姬是可塑之材,從此,開始教女兒學琴。聰明伶俐的文姬有著音樂的天賦,對于琴技,一學就會。兩年之后,文姬琴藝便成,還贏得父親最珍愛的焦尾琴。
蔡邕書法章法自然,筆力勁健,古樸天真。在父親的指點下,文姬研摩書法,12歲,她的書法已得父親真傳,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14歲,蔡文姬的文學才華已光耀一方,詩書禮樂無不通曉,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文姬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女。
16歲時,蔡文姬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婚姻。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封建婚姻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公子娶閨秀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惜好景不長,新婚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咯血而死。
她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是那個動蕩時代造成的。
東漢末年,政府腐敗,地方起義四起,這促使以豪強地主為代表的地方勢力迅速擴大。董卓進軍洛陽,把持朝政,董卓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刻意籠絡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后來董卓被殺,蔡邕自然也在劫難逃。
羌胡番兵趁漢朝局面一片混亂,伺機掠擄中原一帶。兵戈鐵馬中,蔡文姬跟著難民到處流亡,不幸被匈奴兵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左賢王。
被擄的那一年,文姬23歲。要放在現在,許多女子還在談婚論嫁呢,可是不幸的文姬卻成了搶掠者的夫人。這其中的隱痛只有文姬自知吧。她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里,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離亂被擄、百姓流離失所、煙塵蔽日的`凄慘景象: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讓文姬揪心的是,她竟然被迫和掠擄他的匈奴王生活了12年!這12年中,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把漢獻帝由長安迎到許昌,后來又遷到洛陽。曹操當上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念念不忘與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到胡地去贖她回來。
蔡文姬雖然人在他鄉,日日思家,但畢竟在胡地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骨肉,一旦要結束這樣的生活,離開對自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跟兩個親生兒女生生離散。她心里是有著眷戀和不舍的。
婚姻不只是有愛情做基礎,還有日子點點滴滴積累下來的親情和恩情。12年的相守,12年的共枕眠,12年的賢王恩寵,文姬都記在心上。因為,賢王畢竟是愛她的,更何況他們還育有兩個孩子。人心都有一片柔情地帶,那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清景無限。所以,文姬歸漢前,感情上一定掀起狂濤巨浪,一定經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她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悲還是喜,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這在她的《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三拍”和“第十六拍”里都有記述: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但,對故鄉的深切思念,最終還是使她登車而去。
不幸于凡夫俗子來說只是不幸,而對于才女來說卻是記錄生活、書寫怨恨的極好契機。國家不幸詩人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只有深重悲苦的遭遇,才能寫出血淚交迸的詩文。痛苦、矛盾和掙扎糾結在一起,文姬的感情如濁浪滔滔的洪水,噴薄而出,于是吟詠出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它也是文姬痛苦的心曲,是凄涼悲愴的琴音,是文姬在無人的暗夜,在風雨黃昏后,在凄凄慘慘戚戚中的自彈自唱,是生命的悲歌,是思鄉的戀曲,是夢兒的泣血。無數個夜晚,殘燈明滅中,文姬斜倚枕頭,諳盡愁滋味。
據傳,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它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這支曲子。可見,文姬歸漢后,胡人是非常懷念她的。
蔡文姬在周近的衛護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家破人亡,已無棲身之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今非昔比,曾經的豪華大家,曾經的閨閣樓廳,都成了斷壁殘垣,只有一顆孤寂的心,在凄風冷雨中飄蕩。
在曹操的安排下,文姬嫁給田校尉董祀,同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蔡文姬嫁給董祀,起初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諧。蔡文姬當時已經35歲,且飽經離亂憂傷,又因為思念兒子,時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自視甚高,對蔡文姬自然不甚滿意。董祀只是迫于丞相的授意,才接納了她。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蔡文姬顧不得嫌隙,衣衫不整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為丈夫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大夫、各路驛使坐滿一堂,曹操聽說蔡文姬求見,對在座的人說:“蔡伯喈之女在外,諸君皆風聞她的才名,今為諸君見之!”見到文姬后,滿堂賓客都大失所望,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
文姬走上堂來,凄凄慘慘地跪訴緣由,在座賓客都交相詫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吾亦無奈。”蔡文姬中肯地回答說:“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恐難自存,于是看在文姬的面子上寬宥了董祀。是文姬,保住了董祀的命!
經歷了這件事,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對蔡文姬開始另眼相看。夫妻倆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于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蔡文姬一生歷經滄桑,命運多舛,她一生三嫁,情路坎坷曲折,但最后的婚姻是圓滿的。
【蔡文姬的坎坷情路】相關文章:
蕭紅的坎坷情路作文04-20
蔡文姬臺詞05-18
愛國的作文:一路的坎坷一路的輝煌09-04
走最坎坷的路初二作文03-23
鄉路情散文05-11
路是情的痕作文05-14
情路彎彎的散文01-08
情路鄉村散文01-08
一路坎坷一路成長作文1000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