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
被歷史淹沒的中國歷史四大名將,每一個都不出名,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古人能人更多是好勇善戰。各種名將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就不用說了,可謂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歷史四大名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之先軫
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爆發。戰爭開始前不久,晉軍統帥郤缺病故,先軫被破格提拔為三軍統帥。先軫在城濮之戰中創造了謀略戰爭。在此之前的戰爭,包括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戰爭雙方都講究“以戰為禮”,是用一種類似體育比賽的風格去打仗的。
而先軫毫不客氣的使用了戰術和謀略來對付楚國人。退避三舍,將敵人誘入口袋陣;三軍合兵一處,猛攻敵人側翼;馬背上蒙上虎皮,震懾敵軍;這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的計謀,在那個時代都是驚天動地的創舉(想想宋襄公是怎么打仗的)。從此,士兵終于與儀仗隊有了區別。兵不厭詐,也開創了兵法的先河,為之后的孫武、吳起創造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城濮之戰大勝楚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謀略戰,崤山之戰大勝秦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殲滅戰,晉北大勝狄軍是中國第一次成功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敢于唾君之面的老先軫不知敗為何物,于是孤身卸甲沖入敵陣,對自己冒犯國君的行為進行了懲罰。無論是歷史影響力,軍事能力,還是人格魅力,先軫的成就都無比輝煌。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之司馬錯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戰國秦夏陽(今韓城)人,司馬遷的八世祖,戰國中后期秦國名將。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機滅蜀,卻因韓侵秦而舉棋不定。張儀主張先攻韓,司馬錯力排張儀之議,認為伐韓將導致諸侯合縱對秦,伐蜀則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實軍備,又可占據有利地勢順水而下攻楚。這議為秦王采納。同年秋,即與張儀、都尉墨等率軍從石牛道伐蜀(參見秦滅巴蜀之戰),與蜀王之師戰于葭萌(今四川廣元昭化鎮),蜀王敗逃至武陰(今彭山東),冬,滅蜀。繼而又滅巴、苴。秦惠文王十四年陳莊殺蜀侯,后歸降。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陳莊叛秦,司馬錯受命協助平定蜀亂,甘茂誅陳莊。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輝反,司馬錯平叛,并誅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昭王十六年,司馬錯擔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軹(今河南濟原南),攻韓,取鄧(今孟縣西)。十八年,司馬錯與白起等又攻取魏國六十一座城邑。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隴西兵及巴蜀兵十萬人,從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北部)(參見>黔中之戰),迫楚獻出漢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于秦,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預言。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之婁敬
漢朝、隋唐、清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時代。但這些強盛的時代,也都分別有他們嚴重的外患。如漢朝的匈奴,唐的突厥、吐蕃,清朝的準噶爾等等。當不愿意進行戰爭,又很難避免戰爭的時候,和親就是最好的辦法。和親這一項措施,造就了中原地區的繁華,試看堅決不和親的宋王朝和明王朝有多么孱弱,就能感覺到和親的巨大作用了。和親的發明者就是這位婁敬。公元前200年,劉邦在白登遭遇匈奴包圍,差點死掉。婁敬事先已經預見到白登之圍,并向劉邦提出警告,遺憾的是劉邦使用監獄來對待他。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之陳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和說出這句話的陳湯,最近已經開始在各大BBS上流行起來了。但是陳湯、甘延壽他們的功勛業績究竟是什么呢?東漢時期,匈奴郅支單于稱霸西域,最后自大到無端殺害我外交使節的地步。郅支單于自以為漢朝西域都護兵馬不足,又沒有圣旨來調動兵力,他有足夠的時間逃走。
但是甘延壽和陳湯當機立斷,假傳圣旨,令西域各國聚集聯軍四萬多人,一路過沙漠,將郅支單于擊斬。他們用行動來告訴世人,漢朝是大國,如有冒犯就是死路一條!但是腐朽的漢朝統治者卻要治二人假傳圣旨之罪,陳湯在申辯之時,喊出了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千古之下,仍然擲地有聲。但是……他的名聲在哪里呢?
拓展閱讀
婁敬不易旃衣的典故
婁敬像
當時婁敬想向劉邦勸諫遷都關中,就向虞將軍說明。虞將軍看到婁敬穿著毛毯制成的衣服,披著羊裘。就將自己的絲綢衣物脫下來讓婁敬穿,免得惹皇帝生氣。對此,婁敬卻說,他穿著旃衣到洛陽,就穿著旃衣見皇帝;如果他穿著絲衣來到洛陽,就穿著絲衣見劉邦。不能夠改變。現在若是他穿了綢衣去見皇帝,裝作一種很光鮮亮麗的樣子,這不僅是一種很虛假矯情的表現,也是對皇帝的欺騙。因此婁敬脫掉了身上披著的羊裘,僅僅只穿著旃衣去見劉邦。這是婁敬第一次拜見劉邦,也是他第一次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
但是從這第一次中,足可以看出婁敬品德十分可貴。雖然衣冠不整地去面見皇帝可能會受到處罰,但是婁敬毫不介意。他誠實的性格,不僅是對自己的高度負責,也是對他人的負責。
從這件事中,我們能看到婁敬高貴的品德。現在的我們,正是要學習這種品質。目前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缺乏一種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不肯努力地學習,而只是靠著虛偽浮華的語言來一味地“包裝自己”,讓別人誤以為自己的優秀。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應該被社會所唾棄。
婁敬 遷都
婁敬遷都這件事,在西漢王朝歷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那么婁敬勸遷都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事呢?
婁敬墓
公元前202年,婁敬去戍守隴西邊塞。正好路過洛陽。而皇帝劉邦正好在洛陽。于是婁敬就穿著羊皮襖去見虞將軍,表明了自己想見劉邦的意愿。虞將軍想讓婁敬換一身衣服再去見劉邦,但是被婁敬拒接了。無奈之下,虞將軍將婁敬的情況報告給了劉邦,劉邦也不在意,讓婁敬進宮見駕,并給他飯吃。
之后,劉邦問他有何事,婁敬就以漢朝和周朝作比較,他認為漢朝應該在關中建都。首先,關中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周圍山脈阻擋,進可攻退可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保護。其次關中地區氣候條件良好,土地肥沃。劉邦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很大原因也是因為關中地區能夠給劉邦的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婁敬通過這一點,勸說劉邦關中地區的重要性。婁敬讓劉邦遷都關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劉邦。因為若能定都關中,萬一有叛亂出現,能夠有充足的準備時間應對,定都洛陽的話,很容易被叛軍貢獻,威脅政權。
婁敬向劉邦闡述了為什么要定都關中原因。劉邦也猶豫不決,于是讓大臣們商量對策,但是由于大臣們都是崤山以東的人,都不愿在關中生活。直到張良向劉邦說明定都關中的好處,劉邦才安下心來,定都長安。
因此婁敬和西漢定都有著直接的聯系,他的建議,也為之后王朝的定都提供了借鑒。
婁敬的評價
婁敬的遷都建議,為西漢王朝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地理基礎。因此對婁敬的評價,都是正面的贊賞。
婁敬像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婁敬是一個極具戰略眼光的人。他能敏銳的察覺到關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劉邦及其大臣原本想定都洛陽,因為他們看到了洛陽的富庶和繁榮,卻沒有考慮到洛陽的戰略位置。而婁敬跟他們完全不同,他能從政權長期的穩定性出發,研究地理位置對政權鞏固的重要性,從而得出了遷都關中的想法。這個想法,也得到了謀士張良的首肯。這足可以看出婁敬獨有獨特的戰略思想。
其次,婁敬有著極高的軍事謀略。在公元前200年,韓信叛漢。劉邦派人去調查匈奴底細。雖然來人說匈奴戰斗力不堪一擊,但是婁敬從他的訴說里,一下子就能判斷出這是匈奴人的詭計,勸說劉邦不要攻打匈奴。但是劉邦不聽從婁敬的建議,依然派兵征伐。最終導致了“白登之圍”。如果當時劉邦能聽從婁敬之言,那么歷史將會被改寫。
婁敬多次建議劉邦,無論是遷都還是勸阻,都是慷慨激昂。在陳述的過程中,仿佛沒有將劉邦當做皇帝。從這一點足可以看出,婁敬是一個優秀的諫臣。他為了大漢王朝的安慰,不顧自己的生死,即使觸怒龍顏,也在所不辭。這樣一種死諫的精神,為后世的諫臣,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形象。
通過對于婁敬的評價,我們可以知道,婁敬雖然不是西漢王朝的開創者,但他是穩定西漢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中國歷史四大名將】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錯字08-23
秦國名將排名01-18
名將埃蒙斯作文12-03
清朝開國名將岳托06-15
古代名將衛青的個人簡介01-11
中國歷史的感悟09-17
中國歷史的感悟09-17
中國史上十大名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