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和尚皇帝
公元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過度而死,年僅四歲的趙顕因此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次年改年號德佑,是為宋恭帝。宋恭帝繼位之時,年紀幼小,因此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實際上國家的軍政大權仍然被賈似道握在手中。
南宋當時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蒙古的軍隊已經占據了中國的北半部,并且不久就取得了襄陽和樊城。襄陽和樊城是蒙古軍隊南下的重要通道,他們依此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出發。整個大宋王朝用如今的話來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頹勢已經無可挽回,只能想辦法盡量拖延滅亡的時間。
垂簾聽政的謝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但是這個時候的元軍,已經不稀罕錢財歲幣,他們眼饞的是南宋富裕的疆土,以及在這片國土上誕生的財富。所以對于南宋的求和,元朝全然忽視。
元軍的勢如破竹,宋軍的節節敗退,宋朝人只能將希望寄托于當時被稱為“周公”的賈似道身上。賈似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他哪里不知道,所以并不想出征,但是全國輿論太大,已經由不得他做主。于是他只能從各處抽調軍隊,帶著妻兒錢財出發。
正面一交鋒,賈似道的無能瞬間顯露無疑,由他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宋軍頹勢難以挽回,不久,謝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國人民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
公元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此時的宋朝皇室仍然寄希望于求和上,元軍當然是拒絕了。在進無可進,退無可退,猶如甕中之鱉的情況下,太皇太后謝氏只能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顕出城向元軍投降。
投降之后,宋恭帝被押解回上都。在元朝上都生活了6年,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隨后宋恭帝便被忽必烈打發到西藏做了和尚,“瀛國公趙顯學佛法于土番”,而他的母親全皇后也被迫做了尼姑,母子兩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宋恭帝十九歲到西藏喇嘛廟里出家,得法號“合尊”,從此潛心佛學,忘掉前塵俗世。因為他的潛心學習,不僅于佛學上取得成就,并且還通過自己的先天優勢,將漢文的佛家經典翻譯成藏文,由此在西藏佛教中地位不低。
后來因為宋恭帝做了一首詩,懷念南宋故土,諷刺元軍侵宋的無道,被元朝皇帝得知,進而被賜死。《佛祖歷代通載》:“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
就這樣,活了54歲的宋恭帝,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