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治大國若烹小鮮
為什么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孔子對鬼神諱莫如深,而在老子看來,鬼神并不可怕,因為鬼神“不傷人”,這么說老子和孔子的學說是相矛盾的,這其中的區別又在哪里?如何才能不被鬼神所傷,與道德相交?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治大國若烹小鮮,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小鮮,指的是小魚,烹小鮮就是烹飪小魚,魚肉是很松軟的,如果在烹調小魚的時候,老是翻來翻去的,魚就碎了,所以烹調小魚的時候,不要頻繁地翻動。再引申一點,我們烹調小魚要掌握火候。小鮮是各種烹飪材料中最為嬌嫩的,要細心烹調。治國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油鹽醬醋各種調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不到位。《詩經·檜·匪風》毛傳也說:“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
《老子·第六十章》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韓非子曾作《解老》、《喻老》,他在《解老》篇中對這句話的解釋是:“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國家,法令政策不能朝令夕改,那樣民眾就會無所適從。這也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地表現,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不要過多干預國民的正常活動。
《淮南子·齊俗訓》說:“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為寬裕者,曰勿數撓,為刻削者,曰致其咸酸而已。’”魏晉時期的玄學家王弼在他的《老子注》中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撓也,躁而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后乃能廣的眾心矣”。
唐玄宗注:“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此喻說也。小鮮,小魚也,言烹小鮮不可撓,撓則魚潰,喻理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亂,皆須用道,所以成功爾”。
宋徽宗注說:“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明太祖、清世祖多注如此。
拓展:理大財若烹小鮮投資理財之道
無怪乎老子會在《道德經》里寫到“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國家跟炒菜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兩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講求佐料放得要適量。比如前不久的匯率制度調整,什么時候政策出臺,升值幅度有多大;不正像什么時候出鍋,鹽放多少嘛。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都與炒菜、做飯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投資理財。同樣可以說,“理大財若烹小鮮”。
介紹:一名好的廚師,首先要能燒出一手好菜來,而達到這一點要掌握很多技巧,如調料的用量、火候、什么時候出鍋等等。其次,要有自己的特長,同時還得學會很多種做法,以滿足不同客人的不同口味。再次,還要有營養學方面的知識,懂得葷素搭配的原則,做到膳食平衡。對財富的打理,差不多也是同樣的道理。小說《美食家》的作者陸文夫先生有個獨特的見解:做菜最重要的既非刀功,也不是火候,而是放鹽。無論再好的菜肴,若不放鹽,則食如無味;若鹽放得太多,同樣難以下咽。這足以說明調料用量的重要性。
理財投資,同樣講求投入資金量的大小,特別是最關鍵的一筆錢的使用。當你瞅準了市場機會,就應當加大投資量,而不至于日后因少賺錢而后悔。當看不清市場前景的時候,就應當分散投資,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要留出一定量的備用金,沒準像鹽一樣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
我們身邊并不少“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故事。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因一棟爛尾樓而被拖垮,德隆、三九、柯林格爾等因資金鏈斷裂而轟然倒塌。關鍵時候,真是一根稻草壓死了一只駱駝。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因貴賓車位要花12美元,覺得不值而跑到很遠的地方找停車位。并不是說他支付不起那個費用,而是他覺得花錢應當像放鹽一樣恰到好處——哪怕只是很少的錢,也要讓每一分錢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接下來說火候和烹飪時間,這講的是一個對外部條件的有效利用和時機把握的問題。火太大,菜有可能燒糊;太小又可能達不到煎炒烹炸的要求。早出鍋,有可能菜不熟;晚出鍋,又可能菜燒得太軟,而失去了口感。
理財投資亦然。入市的時機不當,可能會被深深套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什么時候出貨,同樣十分重要。交割太早,只賺取一點薄利,未免心有不甘;轉手太晚,恐怕牛市已過,又只能乖乖做自己的“股東”或是“房東”。
投資時機的把握是一門藝術。既然是一門藝術,那就得用心去體會,靠市場感覺積累經驗;所以,“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因此,任何一本關于投資的書,都不可能解決具體的投資時機問題。任何經驗之談,都只代表著過去,而現在并不能完全復制。一名好的廚師,做川菜要特別熟練花椒和辣椒的使用,做粵菜等南方菜要學會加適量的糖,山西風味的菜肴則不能忘記放醋。也就是說,根據不同地方客人的口味,調整炒菜的方法和調料的搭配。
合格的理財師,同樣需要針對人們的不同習慣和特點制定不同的理財方案。對風險偏好型、口味比較重的投資者來說,不妨吃點麻辣風味的菜肴(水煮魚等),做做股票、期貨等,買些股票型基金,或干脆親自下海創業。對風險厭惡型,也就是口味比較淡的投資者來說,可以購買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等,或者做做房產投資,體驗一下每月收租的長期房東的生活。
最后,我們說飲食講究的是營養平衡,做菜要葷素搭配。理財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先構建起家庭的保障體系,留出足夠的備用金;然后,再根據不同目的配置資金的使用比率。像養老基金和子女教育基金,要更注意資金的安全性;像用于未來提高生活質量的非必要性支出,不妨投到收益較高,風險也可能較高的項目中去。資金的比例搭配,要做到以下幾個平衡:一是安全性與贏利性的平衡,二是短線與長期投資的平衡,三是固定資產與流動性強的資產之間的平衡。
只要懂得炒菜的道理,看來理財投資也不是什么難事。
【治大國若烹小鮮】相關文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08-20
烹小鮮治大國的詩詞典故12-02
大國工匠標語大全05-19
文化傳承,大國利器11-26
大國工匠精神作文04-11
小城大國新加坡作文03-14
無為而治的典故12-08
結繩而治成語05-11
隋朝的開皇之治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