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為什么反對儒家思想
墨子(約前468一前376年),名翟,宋國人(一說魯國人)。春秋戰國時期杰出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學派創始人。他是手工業者出身,當過木匠。早年受過儒家教育,因為不滿儒家提倡的繁瑣的“禮”,后來就拋棄了儒家思想,招收弟子講學,創立了墨家學派。
墨子出身低微,對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有深切的體會。他提出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天志、明鬼、兼愛、非攻十大主張。所謂“兼愛”、 “非攻”,就是要求人們互愛互助,反對掠奪戰爭。他主張的“尚賢”,反對王公大人把持政權,要求推舉有才能的人管理政治, “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做到“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提倡勤儉節約,提出了“節用”、“節葬”等主張。墨子的思想,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并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愿望,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他的“兼愛”思想抹殺了階級對立的事實,在階級社會里是不可能實現的。
墨子有弟子300余人,大多是手工業勞動者。這個學派有嚴密的組織。他們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墨子曾經做過宋國的大夫。他還推薦他的弟子出去做官。如果有人做官后背棄了他的主張,就要被召回。做官得到的俸祿,必須分一部分供這個組織使用。
墨子也親自用行動來實踐自己的主張。有一次,公輸般替楚國造了云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為了反對這次掠奪戰爭,一連走了l0天10夜,從宋國趕到楚國,勸楚王不要發動戰爭。他和公輸般當場用模型進行攻守演習。他在演習中取得了勝利。公輸般說:“我有辦法可以打敗你,但是不講了。”墨子說:我也知道你的辦法,就是叫楚王殺死我。我早已料到這點,已經命弟子在宋國準備好守城器械了。楚王感到沒有取勝希望,只得放棄了進攻宋國的計劃。一場戰爭終于被制止了。這件事情說明,墨子和他的弟子又都是實干家。
墨子提倡教育,重視教育在社會和個人發展中的作用,這是以其“兼相愛、交相利”的中心思想為基礎的。墨子認為天下大亂的根源在于人們不相愛,他說:“亂何自起?起于不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必須在“交相利”的基礎上發生關系,從而實現沒有差別的愛與理想的和平社會,使孤苦伶仃的老人有所侍養而安度晚年,幼弱無靠的兒童可以有所依賴而生長發育。墨子說:如果人們都把別人的室家、身體、祖國看成跟自己的一樣,同被自己所愛,那么盜竊、殘殺、搶掠、攻伐之類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有人來干了。墨子的這些想法當然只能是空想,但還是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善良愿望,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
墨子的'教學內容非常重視關于客觀事物的實踐知識。他提出過判斷事物的是非真假的三項標準,稱為“三表法”,其中一表是古代圣王的作為,一表是百姓民眾利害,另一表則是“百姓耳目之實”,即根據百姓耳聞目睹的事例來判斷是非。
對于教育和經濟發展、物質條件的關系,墨子也有獨到見解。他認為“食者國之寶”,即民以食為天的意思。從這個觀點出發,墨子甚至主張在嚴重災荒的時候,“士不入學”,使教育暫時停下來,從而節省一些費用。墨子還認為人的道德品質也和物質條件有關,他說:“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時年歲兇,則民吝且惡。”意思是如果年成豐收,那么老百姓也會仁義善良;如果年成饑荒,那么老百姓便會吝嗇丑惡。墨子的這個觀點傳播很廣,漢朝時流傳的諺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與墨子的說法是完全一致的。墨子的這個說法在教育思想發展史上具有積極意義,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道德品質的教育與經濟基礎的密切關系。
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書,今存53篇,其中有些是墨子本人寫的,有些是他講學時學生所記的筆記,有些是戰國后期墨家的作品。是研究墨子和墨家的基本材料。墨子的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曾經和儒家學說并稱為“顯學”。墨子有很高的社會威望,有北方圣人之稱。
【墨家為什么反對儒家思想】相關文章:
墨家思想的淵源11-23
墨家的節約觀06-22
墨家文化與科技思想04-06
墨家的兼愛與非攻06-29
讀墨家思想有感12-28
陶淵明與墨家有何關系06-15
儒家思想的核心03-24
墨家學派振興經濟的方法12-07
晉商經營的儒家思想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