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驚才艷絕”的無鹽才子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位長相丑陋的才子。如果他去參加電視相親節目的話,恐怕臺上24盞燈要滅掉27盞。為啥?連主持人和兩位點評嘉賓也都忍不住要滅燈了呀。
我們都知道古代有個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他的名字是潘岳,字安仁,魏晉時的著名文學家。他年輕的時候攜著彈弓出游,被一群婦女手拉著手圍住,看個沒完。他的粉絲團安利一起呼喊尖叫,給偶像送禮物,和偶像合影,互相推擠廝打,還有一些癡情粉絲要求和偶像獨處的,好不熱鬧。他有時駕車出去,許多大媽粉絲都向他扔果子,車廂滿了都盛不下。哎呀,長得帥就是好,一張臉可以當信用卡來刷。
當時另外一位有名的大才子叫做左思,看到潘岳出去總是被美女前呼后擁的,很是羨慕,于是也學著樣子出去游逛。果然也出現了一大堆婦女,把他圍住了。左思大喜,閉上眼睛,撅起嘴巴,正打算接受女粉絲的尖叫、親吻、合影和撫摸,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她們的唾沫。《世說新語》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并沒有記錄那些婦女的發言,我們不妨試著給她們配配音:長得丑不是你的錯,但是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左思忘記了自己沒有潘岳那張帥臉,他非但不帥,反而絕丑,東施效顰的結果,是被女人們嚴重打擊了自信心,最終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我們由此可知,魏晉時期是一個特別看重顏值的時代。那時的風氣就是喜歡品評人物,一個人的外貌風度會在評分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長得帥真是一個重大利好。其實,比外貌更重要的,是門第。而這兩者,我們的才子左思都不具備。他雖然也是官宦子弟,但是級別不高,在當時可算是寒門了。本來他可能默默無聞終此一生,我們根本不會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過這么一個人。但是他的命運在272 年得到了一個重大改變。這一年他的妹妹左棻被選入宮,做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嬪妃。大家會說了,左思這么丑,他的妹妹怎么會那么漂亮,乃至于被皇帝看上呢?答案是:左棻也不漂亮,她也只是因為有文學才能得以入選。當時負責選后宮女孩的`是楊皇后。楊皇后很嫉妒,所以故意不取美麗少女,左棻這才意外入選。當然這對于左棻來說未必是什么好事,因為不美麗,她并不受寵愛,晉武帝只是因為她的才德而對她加以禮遇,她的地位實際上與一個文學侍從沒有多大不同。
無論如何,家里有人入宮了,左思全家就都遷入了首都洛陽。這使得左思的見識大為拓展。他最初寫過大賦《齊都賦》,這一回決定寫一篇更加偉大的作品《三都賦》。所謂三都,就是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建業。左思花了十年的心血來寫作這部作品,家里到處都放了紙筆,連廁所都不例外,偶爾想起一句,馬上隨手就記錄下來。他認為自己見聞不廣,就請求做秘書郎,以獲得閱讀皇家藏書的機會。
賦作成后,長達一萬多字,篇幅超過了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但是因為左思名氣不大,這篇賦最先并沒有被人重視,后來得到司空張華的欣賞、評點和推薦,才一下子名動京師,豪貴之家競相傳寫,竟導致一時之間洛陽紙貴。由吳入晉的大詩人陸機剛剛到洛陽的時候,也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已經在寫,嗤之以鼻,給弟弟陸云寫信說:我們這里有個鄉巴佬,居然想寫《三都賦》,等他寫完了,我就拿來蓋酒壇子。等到左思作品寫出來,陸機看了大為嘆服,覺得自己無法超過,也就輟筆不寫了。
左思是皇親國戚,因為《三都賦》而聲名鵲起,又加入了權臣賈謐的二十四友文人集團。大概就是此時,他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于是想學著潘岳的樣子出去遨游,一展風采,沒想到反而遭到眾女唾棄,這無疑是當頭的一盆冷水,澆得他拔涼拔涼的。左思不但貌丑,口才也不行,又沒有處理行政事務的才能,只會寫詩作賦,所以在政治上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是有著功名心的,但是一輩子也未能做上大官,所以心中難免郁悶,并進而憤世嫉俗。這些情緒在他著名的《詠史詩》系列中表達得很透徹。其中第二首寫道: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在詩中,左思以漢朝空有一腔才學,卻直到白頭也不被重用的馮唐自比,控訴門第社會,出身高貴的那些官N代即便是個草包,也很容易就獲得高位,而像他這樣出身卑微的英才卻只能一生屈居下僚。左思道出了一個簡單而又無奈的事實。歷朝歷代,那些除了能力以外的資本等于零的人們,往往一生坎坷,壯志難酬。左思的這種感慨,不能不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
不過,我們不能簡單地從詩文來論人。左思本人并不是他自己作品中所寫的那么志行高潔,他依附權臣賈謐,又以妹妹的身份自矜,所以當時一些真正清高自守的人并不喜歡他。當賈謐被誅殺,他也就退居家中,后來又舉家遷冀州躲避戰亂,數年后病卒。他的一生,是充滿了矛盾和糾結的一生,活得并不暢快。古今才子,大率如此。
【左思:“驚才艷絕”的無鹽才子】相關文章:
無鹽才子-左思08-17
驚才艷絕顧愷之03-25
驚才絕絕成語05-14
有事鐘無艷的典故04-17
鐘無艷是哪個朝代01-17
鐘無艷是哪個朝代的人04-14
刻畫無鹽的典故04-30
《無鹽女》讀后感04-12
刻畫無鹽的歷史典故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