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千年前就有了蚊帳?
兩千多年前的“防蚊神器” 史海鉤沉說“蚊帳”
誰也沒想到,在我國城市家庭漸行漸遠的蚊帳,竟成為中國運動健兒的“防蚊神器”,在里約奧運會上大受外國運動員追捧,更被國外一些媒體稱為中國的“國家法寶”。
說起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蚊帳”,有人說出自《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 抱衾與裯。”東漢末經學大師鄭玄在《鄭箋》中就將“裯”釋為床帳。理由是裯、幬,音義相同,是同源字,都指的是床帳。但絕大多數人卻認為源自“齊桓公喂蚊”的勵志典故,南朝梁蕭繹《金樓子》卷四“立言篇九”:“齊桓公臥于柏寢,謂仲父曰:‘吾國富民殷,無余憂矣……今白鳥營營,饑而未飽,寡人憂之。’因開翠紗之幬,進蚊子焉。其蚊有知禮者,不食公之肉而退,其蚊有知足者,觜公而退;其蚊有不知足者,遂長噓短吸而食之,及其飽也,腹腸為之破潰。公曰:‘嗟乎,民生亦猶是。’乃宣下齊國,脩止足之鑒。”
齊桓公在柏寢休憩,對管仲說:“現在國強民富,我沒什么擔憂的……可是這群蚊子飛來飛去,肚子餓了,卻找不到食物吃,我覺得對不起它們。”說罷,就把碧紗帳卷了起來,故意放蚊子進來。蚊子進帳后,比較客氣的,沒叮桓公就飛走了;比較知足的,吸了一些血,也就飛走了;可有一些不知足的,肚子雖然已經飽了,還舍不得走。最后,腸子被撐破死了。桓公感慨地說:“唉!不知道滿足的人跟那些貪婪的蚊又有什么區別?”于是下令要求國民以貪吃的蚊子為鏡鑒,杜絕奢侈,大興勤儉節約之風。《爾雅》曰:“幬謂之帳。”東漢劉熙《釋名》說:“帳,張也,施于床上也。”此后,出現了“蚊幮”“蚊幌”“蚊幬”“蚊帳”等各種稱呼。至于蚊帳是否產自于2600多年前的齊國,史無記載,無從考證。
當然,封建社會的蚊帳不能亂掛,跟穿衣戴帽一樣,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宋元之前紡織品的主要原料來自蠶絲和麻、葛等纖維,用蠶絲抽出的錦、羅(絲綢)制作的蚊帳一般為宮禁中獨用,可能一直延續至唐。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在《詠畫障》寫道:“芳晨麗日桃花浦,珠簾翠帳鳳凰樓。蔡女菱歌移錦纜,燕姬春望上瓊鉤。”白居易的《長恨歌》也有“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的句子。至于平民百姓,多用葛(一種蔓草)制作的蚊帳,而窮困者則無力置備。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說得清楚:“黃昌夏多蚊,貧無幬,傭債為作幬。”到了宋朝,隨著水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棉花引進國門并推廣種植,紗布、紗帳進入市場后,絲綢地位自然下降,也讓有錢人過了一把癮。《紅樓夢》里光有名稱的絲綢蚊帳就達6種,即“鮫紗帳”“珠帳”“紅綃帳”“大紅銷金撒花帳子”“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紗帳”“青紗帳幔”,正所謂“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
南唐著名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里,坐榻背后床上掛的蚊帳,其式樣與懸掛方式跟現代家庭使用蚊帳竟沒有本質區別。一頂小小的蚊帳,既可闡述治國理政方略,也能寫詩作畫陶冶情操,更惠及了民生。發明及制作蚊帳的智慧和工匠精神,蘊含了道不盡的意味。
【兩千年前就有了蚊帳?】相關文章:
搭蚊帳04-02
隨筆散文:蚊帳里的老人04-08
夢見蚊帳是什么意思05-05
《不稱職的騎手》與《鉆進蚊帳的蚊子》02-16
夢見掛蚊帳是什么意思03-31
一頂充滿愛心的蚊帳散文05-15
蜀道風雨兩千載散文04-14
付出就有回報01-14
努力就有收獲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