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唐文章四友分別是誰
文章四友,是初唐詩人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的并稱。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唐文章四友分別是誰,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章四友人物介紹
杜審言
(約654-約708年),字必簡,原籍襄陽,是杜甫的祖父,為人恃才傲物。胡應麟《詩藪》說:“初唐無七言詩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杜審言現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黏外,其余的完全符合近體詩的黏式律。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過了楊炯,使五言律的創作首先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杜審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陰任職時寫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李 嶠
(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和蘇味道又以“蘇李”并稱。詩歌創作,因重技巧而乏情思,藻麗有余而雄渾不足,總的說來不如杜審言。這與他一生仕宦顯達而較少挫折不無關系。李嶠有詠物詩百二十首,是第一個大量創作詠物詩的詩人,所詠為自然景物、動物、植物、樂器、建筑、用具等。刻畫雖然工細,然猶如紙花,了無生氣。其七言古詩《汾陰行》為后人稱道。
蘇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唐代趙州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縣)人。蘇味道死后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后裔。詩風清正挺秀,綺而不艷。多詠物詩。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鏤金錯采,韻致流溢,歷來為人傳誦。
崔 融
(653~706) 字安成。唐代齊州全節(今章丘)人。初應八科制舉,皆及第,累補宮門丞、崇文館學士。崔融為文華美,當時無出其上者。凡朝廷大手筆,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其《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尤見工力。作《則天哀冊文》時,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中宗以其有侍讀之恩,追贈為衛州刺史,謚號“文”。
簡介及背景
唐詩人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杜甫祖父,其詩歌多為應制、酬和及寫景、紀行之作,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李嶠先后在武周和中宗兩朝為相,是宮廷應制詩的作手。
蘇味道也曾在武周朝為相,多做宮廷應制詩。
作品及詩風:
1、杜審言最有名的五律時《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把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寫得極為真切,由此引起的濃厚的思鄉之情,全融入明秀的詩境中,顯得極為高華雄渾。
2、《夏日過鄭七山齋》也是杜審言的名作,詩里渲染了友人山齋在炎暑中給人的清涼潤澤之感,描寫夏日雷陣雨過后,陽光雖出,但仍然陰云不散、雷隱雨濕的天氣,尤為真切。
3、李嶠在參與編集《三教珠英》的過程中寫了120首詠物詩,詩題按照類書的編目排列,很像是教人“作詩入門”的示范作品。它采用大型詩組的形式,把唐初以來人們最關心的詠物、用典、詞匯、對偶等常用技巧融為一體,以基本定型的五言律詩表現出來,給初學者提供了便于仿效的創作范式。
4、李嶠的長篇七言《汾陰行》是一首著名的吊古傷今之作,在當時被采入樂府歌唱,詩里對比了漢武帝全盛時期祭祀汾陰的煊赫場面和去世以后的凄涼冷落,采用夾敘夾議、描述融合抒情的手法,尤其是后段以抒發世事滄桑、人事今昔之感作結,極富感染力。
5、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是描寫長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鏤金錯彩之中,顯得韻致流溢。
文學史上的貢獻:
五言律詩趨于定型后,杜審言、李嶠、沈佺期、宋之問等人即成功地把律詩的黏對法則應用于七言體詩歌。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唐代近體詩的各種聲律體式已定型,并出現了一批較為成功的作品。
文論評說:
《新唐書·杜審言傳》:“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
胡應麟《詩藪》:“初唐無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
【初唐文章四友分別是誰】相關文章:
文章四友分別是誰09-10
初唐文章四友有誰09-10
文章四友09-10
初唐書法四大家是誰07-26
文章四友的作品及影響05-10
文章四友都有誰05-10
文章四友杜審言10-14
文章四友之杜審言05-10
元末明初吳中四杰分別是誰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