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貞觀之治第一功臣
房玄齡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且他任丞相時間之長在歷史上很少見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房玄齡:貞觀之治第一功臣,歡迎閱讀與收藏。
房玄齡為何是貞觀之治第一功臣呢?貞觀之治,是后世想有所作為的帝王們追求的目標,是后來的老百姓們向往和期盼的太平盛世,也是后世的史學家們贊不絕口的研究話題。而之所以出現貞觀之治,毋庸置疑,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中國封建史上難得的明君,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房玄齡,作為李世民最主要的助手,長期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高位,他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房玄齡為官,從來不以功臣自居。對皇上,他始終恭謹有加,處處小心謹慎,時時如履薄冰。處事稍有不當,或皇上臉色不好,即叩頭請罪,惴惴然如貓前的老鼠。對同僚,他則十分寬厚,特別是聽說別人做了什么好事,他就會高興得如同是自己做的一樣。對人,他從不求全責備,更不以己之長去量別人之短。正因為房玄齡作為百官之長能寬厚待人,貞觀年間的唐王朝,才有可能羅致了當時天下的精英。這些精英們在房玄齡這位班長的帶領下,各盡所能,齊心協力效忠李世民。大臣王?奉李世民之命,對當時朝中幾位重臣作了一番評價。那是在一次李世民欽賜的宴會上,李世民對王?說:你是善于鑒別人的。今天,你就為我評價評價房玄齡等大臣,也把你自己和他們作一個比較如何?
王?就逐一評價道:一心一意為國家效力,凡是知道了的事就沒有不去干的,我不如房玄齡;能文能武,既可帶兵打仗又可治理國家,我不如李靖;了解各地情況并能詳細匯報,處事公平,我不如溫彥博;擔心自己的'君主不如堯舜那么英明,以敢于向皇上說實話為己任,我不如魏征;而能辨別是非,敢于抨擊壞人褒揚好人,那就是我的一點長處了。李世民肯定了王?的評價。對房玄齡“孜孜奉國,知無不為”這樣高的評價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可見房玄齡為貞觀之治付出了多少心血。
李世民曾問過房玄齡,他是如何評價前朝皇帝楊堅的。房玄齡回答說:楊堅勤于政事。他每次上朝和大臣們討論政事,常常是日頭偏西了都還不休息。而五品以上的官員,他都給予座位讓他們坐著論事。他為人雖然還稱不上仁厚,但也還算得上是個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李世民不同意房玄齡的評價,說:看來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大小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相信他的大臣們。天下那么大,事情那么多,就算他有日理萬機的本事,累垮了自己,也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妥帖的。我和他就不同。我是選擇天下有本事的人,委任他們相應的職務,由他們拿出處理事務的方案,上報宰相審核,再由宰相報告給我就行了。對那些做對了有功的,就獎賞;對那些做得不對有過錯的,就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此,有誰還不盡心盡力地去辦事呢?用這樣的方法來治理天下,還怕天下不大治嗎?他又對房玄齡說:你是身居宰相之職來幫助我處理天下大事的。從今以后,我下達的命令中有不對的,你一定要及時提出來,千萬不可盲從于我啊!正是有了這樣的君臣關系,才有了后人景仰的貞觀之治!
房玄齡位高權重,但沒有像后來的許多權臣那樣頭腦發燒,相反,他在宰相位子上呆得越久,就越謹小慎微。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準備讓有功之臣世襲爵位,便加封房玄齡為宋州刺史,更爵梁國公,目的就是想讓房的子孫可以世襲刺史之職。這對于那些為自己謀罷又不遺余力為子孫謀的人說來,真的是天上掉餡餅了,但房玄齡馬上請辭。他為此上表說:我已經身居相位,假若又封宋州刺史,這樣就會使其他的大臣以為榜樣而追名逐利惑亂朝政。因此,請罷去我的宋州刺史之職。唐太宗同意了房玄齡的請求,其他大臣見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呢?只得紛紛效仿辭去世襲爵位。唐太宗感嘆不已,贊道:這都是房玄齡的功勞啊!貞觀十三年,加房玄齡太子少師,他馬上上表請求辭去仆射(宰相)之職,李世民沒有同意。太子少師是太子的老師,太子準備對房玄齡行拜師禮。
房玄齡得到消息,慌忙躲到家里不敢接受。人們對房玄齡這種謙讓的品德,無不贊嘆。貞觀十六年,房玄齡進拜司空,并仍總覽朝政。這時,他已經和唐太宗成了親家。他的姑娘嫁給了李世民的兒子韓王,二兒子房遺愛娶了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房玄齡和他的一家,可謂顯貴至極。然房玄齡頭腦還是十分清醒,謙恭的品德絲毫不減。他又一次上表請求辭去宰相之職。李世民回答他說:漢初的留侯張良和光武帝愛將竇融,他們都請求辭去爵位,因為他們是害怕滿遭損。你向他們學習,精神可嘉。但我將國家大事委托于你已經很久了,國家一旦沒有你這位良相,我就像失去了兩只手一樣。你只要身體還好,精神不衰,就不要再謙讓了。唐太宗李世民和貞觀賢相房玄齡,一個用人,一個用于人,然都卓爾不群,實在是值得后世的從政者們學習的。
房玄齡人物介紹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于世,唐初齊州人 ,房彥謙之子。
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為尚書左仆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齡病逝,謚文昭。
永徽三年,玄齡次子遺愛與其妻高陽公主被指謀反,遺愛被處死,公主賜自盡,諸子被發配流放到嶺表。玄齡嗣子遺直也被連累,被貶為銅陵尉。房玄齡配享太廟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房的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出身官宦
房玄齡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房熊,字子,釋褐州主簿。父房彥謙,好學,通涉《五經》,富有辯才,是魏、齊間的山東學者。
年少有為
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又向父親學得一手好書法,工草隸。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后授羽騎尉、隰城尉。
亂世投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于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
輔助唐王
房玄齡為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只有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將富有謀略和驍勇善戰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與他們結為朋友,共同為李世民效力,在擊破王世充后,玄齡認為張亮“倜儻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民,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委以心膂”。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運籌帷幄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常負責管理文牘,每逢寫軍書奏章,停馬立即可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一開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嘆賞,對侍臣講:“這個人深重地了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我兒陳說事務,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對面說話一樣。”后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并被驅斥于外任。
安定社稷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幫助李世民謀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為一等,進爵邢國公。
精誠奉國
房玄齡追隨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備嘗創國立業之艱辛。他時刻不忘創業之難,警鐘長鳴,力戒驕奢淫逸,以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貞觀元年,房玄齡重視吏治,認為吏治問題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國之要道。在選舉官吏的問題上,唐太宗主張“量才授職,務省官員”,“現在應當審查官吏,讓他們都能夠發揮各自的作用,那么國家就可以無為而治了。”房玄齡忠實地貫徹了他這一思想,大力簡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員總六百四十員”。
房玄齡精減官吏的做法,對經隋末大亂、人口銳減的唐初來說,既裁去冗官濫職,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門辦事效率,同時也節省國家財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
房玄齡精通典制政令。貞觀初年,時值天下初定,朝章國典還很不完備,他與尚書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臺樓閣等建筑物的規模以及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他們二人所制定,在當時獲得美譽。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玄齡秉持“審查并確定法律和命令,將寬厚平和(的風格)做為宗旨”的思想,簡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沒有發生過多大變動。
貞觀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仆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早起晚睡。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人們都稱他為良相。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齡護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征等同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師。他留守京師。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
與世長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并親臨探望。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征討高麗。太宗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
七月,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謚曰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并供奉于“凌煙閣”。
【房玄齡:貞觀之治第一功臣】相關文章:
房玄齡的名言08-15
房玄齡名句03-18
房玄齡人物介紹08-15
有關房玄齡的故事08-15
房玄齡與魏征的故事08-15
大唐賢相房玄齡08-15
房玄齡的勵志名言11-24
房玄齡與高陽公主的故事08-15
宰相房玄齡懼內的原因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