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和李世民的比較
對于隋煬帝楊廣的認識,我們大多將其定位為昏君,事實并不完全如是。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楊廣和李世民的比較吧!
魯迅有篇文章,說一戶人家生了孩子,親友去道賀,有的說,這孩子能當官,有的說,這孩子能發財。家人很高興。有個人說,這孩子遲早會死的。被扁了一頓。你要既不想說假話,又不想說實話,那你就說這孩子,啊哈啊哈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哈哈哈。
和李世民比較起來,楊廣并不壞,和古中國的許多帝五比過來,楊廣更不壞。楊廣是個苦孩子,因為他遇到了表侄李世民了。楊廣口碑越壞,聲名越狼藉,越能說明歷史的虛偽和丑惡。胡適比較文雅,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一,從做好事的角度看,楊廣比李世民多
從政績看,李世民除了早期出征以及與民休息減輕賦稅,外加一些聽得魏征意見以顯英明的故事外,其它沒有什么建樹,而楊廣呢?結束了從三國到南北朝長期南北對峙、分裂的局面,實現周秦以來第二次天下大統一;他復開學校,創置了科舉制,為國家選拔人才,為后世提供招賢納士的經驗,科舉制度被稱為中國文化的三原色之一;他整理古籍、經通西域、撫御外患、寬減刑罰,功不可沒。特別是用6年時間完成了開鑿運河,全長5000華里,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航程最長、最為雄偉的一條人工運河,給運輸和水利帶來無限便利,潤澤后世,時至今日不竭。
楊廣頂著滾滾罵名干了一件大事,我不知道他當時有沒有說過咬牙也要搞,因為對子孫后世有好處之類的`話,但他出發點絕對不會像有的人想的那樣,為了到揚州看瓊花方便。楊廣干這件事,對自己并沒有直接的好處,它謗毀自身,苦難當代,利潤的是千秋后世,包括李世民都是受益者,一邊得到了坐江山的種種實惠和便利,一家歪曲事實修史罵人家不是東西,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有失厚道。要論胸懷氣度和目光,楊廣更勝一籌。我們不能因為役民辛苦甚至累死,就全盤否定決策者。時至今日,修路架橋還有事故還有人不幸遇難呢,何況是有科學不發達的古代?!
第二,從干壞事的角度看,楊廣比李世民少
說楊廣為了當太子,虛偽矯飾,處心積慮,這未免有點求全責備,站著說話不腰疼。選拔知縣知府的科舉考試,還得寒窗苦讀若干年,競爭還那么激烈呢。何況是當太子,誰不想坐江山,作些努力做些手腳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楊廣是這樣,李世民也是這樣,而且楊廣奪嫡的酷烈程度遠不及李世民的玄武門兵變。
說楊廣弒父,正史上沒有記據。《隋書》是李家王朝編的,有駱駝絕對不說成馬,該書都沒有說他弒父。司馬光根據野史的記載,在《資治通鑒》里面說楊廣奪嫡很血腥,目的是警示后人,事實不一定如此。為增強教化效果而歪曲基本事實的事情并不少見,倒也沒必要太較真。
楊廣殺了大哥楊勇,而對幾個弟弟并沒有下刀子,小弟楊諒起兵謀反,按律當斬,被他打敗后也不過把他幽禁起來,并沒有殺死。看看李世民呢,玄武門兵變,用箭射死了大哥和三弟,不僅如此,將年幼的侄子也喀嚓了,李淵“兩子十孫同日并命,不得己而禪位”。
楊廣三征高麗、三幸江都、兩巡塞北、三臨涿郡、一游河右,還親自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南詔、琉求等國,好大喜功,消耗民財,破壞生產,人民痛苦不堪。李世民也出征吐蕃、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等國,兩次親征高麗,無功而還,在第三次出征籌備中身亡。史書沒有關生產破壞人民痛苦的記載,但估計不能少,難道李世民打仗的成本會比楊廣大幅度降低?
楊廣殺高颎,李世民毀魏征墓碑,賜劉洎自殺;楊廣信方士之言誅李渾一家,李世民信方士之言欲盡誅武氏,而且因張亮名字合了讖緯,殺死張亮,籍沒其家;楊廣信任道士潘誕配制長生不死藥,但潘誕提出要用童子的骨髓入藥,楊廣大怒,立即將其處死,李世民自稱不信道教長生不死傳說,結果卻吃延年藥而死;楊廣的孫子被李淵擁立為恭帝,不久篡位。李世民死后兒子繼位為高宗,卻被小老婆武媚所篡。
在奢侈程度上,李世民比楊廣也好不到哪去。楊廣遷都洛陽,不是單純為了享樂,有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原因,開鑿運河同樣如此。如果是愛下江南是為了看瓊花納美女,可他還去了山東,還去了塞北,還去了遼東,難道也是為了旅游觀光?李世民呢,他干預史官修史,后人看不到太多他的劣跡。但屢偶也能窺見一斑,貞觀二十二年,他快死了,對太子李治說:吾居位已來,不善多矣。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為是而法之。人即將死,其心也善,其言也切呀。
第三,從個人能力素質看,楊廣比李世民強
楊廣和李世民都是排行老二,都是從兄長那里奪嫡當了太子。立長子為太子,是祖制和習俗,隋唐也不例外。但后面事情有變,不管是皇帝老子改變主意,還是其他皇子威逼改弦更張,只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其他兄弟才能和實力超過了長子,而且超出許多,不僅是奧迪和奧拓的差別,甚至是汽車和騾車的分水。李家老大和楊家老大當太子時,他倆歲數都不大。年紀小,閱歷少,誰高誰下還看不出來。隨著歲月流逝,諸皇子逐漸長大成人,高下就分出來了。
李世民有列土開疆的萬丈雄心,楊廣難道沒有?李世民有顯赫軍功,先后平定了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劉黑塔、蕭銑、薛仁杲等武裝集團,楊廣難道沒有?李唐的人有目光,發現李老二比李老大出色,楊隋的人就是瞎子聾子 啞子外加傻子,放著現成的太子不拜,吃飽撐的非要冒風險把楊老二架弄成太子?
我們再來看兩人的業余愛好。李世民愛好比較單一,最擅長弓馬騎射。楊廣興趣愛好比較多,善詞詩,能草書,擅飛白,工丹青,富收藏。他在洛陽觀文殿后修妙楷、寶跡兩臺,里面藏法書和名畫。楊廣的文學修養挺高,也過不少豪放雄渾的詩,后人認為唐詩受隋朝影響較多。
擴展
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字讀作“摩”,寫作“上麻下女”,部分網上系統無法顯示此字,參考相關實體書),弘農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參與滅陳朝,陰謀奪宗。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在前人修的眾多運河基礎上疏浚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又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后,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楊侗追謚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謚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謚為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余首。
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一說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又說鉅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拜右領軍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領兵攻破長安,拜尚書令、光祿大夫,受封秦國公、趙國公。唐朝建立后,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拜天策上將,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冊立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后加謚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他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楊廣和李世民的比較】相關文章:
李淵和楊廣的故事08-12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差距08-13
楊廣是哪個朝代的04-14
楊廣的詩詞有哪些?12-02
唐太宗霸占楊廣妻女08-27
如何評價隋煬帝楊廣08-12
古詩人楊廣相關簡介03-31
李世民是哪個朝代的04-14
李世民取東都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