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詩出現的原因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壇受到玄學的影響,因此出現了游仙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游仙詩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游仙詩出現的原因
游仙詩是道家詩詞的一種體式。根據列子、莊子等人對于神仙傳說的描述,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的逍遙而游的仙人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社會廣泛流傳。秦始皇曾作《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這些《仙真人詩》已佚,魯迅認為“其詩蓋后世游仙詩之祖”。就其本義而言,這指的是歌詠仙人漫游之情的詩。其體裁多為五言,句數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關于游仙詩的類型,前人曾做過種種劃分:或從作者思想傾向出發,以富貴者而游仙,為游仙詩之正體,以坎坷者而游仙,為游仙詩之變體;或從表現形式出發,以作者同神仙共游為古體,作者不在內,僅神仙自游為近體。
游仙詩源于漢代以前的道家歌賦,早在《莊子》中已有抒寫仙人“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的篇章。通過"游"的描寫以表現逍遙世界,抒發內心的憂思情緒,初具游仙詩的雛形。到了秦朝,始皇帝好神仙,曾"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仙真人詩》的出現,反映了當時求仙氛圍的濃厚。繼此之後,漢樂府之中,亦有反映道家仙人思想的作品,如十九首郊廟歌中的《日出入》、《天馬》都表達了暢游太空的理想。
漢魏六朝是游仙詩興起和成型的階段,它為后代奠定了一個基本的范式。
就類型而言,后代的游仙詩就總不出游仙(狹義)、詠仙和慕仙三大類,只不過踵事增華、變本加厲而已。特別表現在大量組詩的出現,較突出的例子如曹唐《大游仙》十八首、《小游仙》九十八首等。
就結構而言,游仙詩可能出現的基本板塊在六朝均已具備。但后代并不是簡單因襲,而是進行了變化和重組。主要表現在板塊的省略上,也就是說在六朝游仙詩中通常會出現的板塊,在后代常常有一些會被簡化掉。
這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因為體例關系。例如吳筠《游仙二十四首》,由于它是組詩,游仙詩的緣起、過程和終結三大板塊被分散到各首詩中。第一、二首交待了緣起“啟冊觀往載,搖懷考今情。終古已寂寂,舉世何營營。悟彼眾仙妙,超然含至精”,“吾方遺喧囂,立節慕高舉。解茲區中戀,結彼霄外侶”。此后的幾篇開始敘述游仙的過程,如“縱身太霞上,眇眇虛中浮。八威先啟行,五老同我游”(其二十三)。最后,第二十四首歸結為“返視太初先,與道冥至一”、“玄棲忘玄深,無得固無失”,回歸永恒。因此,單就其中的某一章而言,結構是“殘缺”的,但通篇來看,卻依然是完整的。
第二個原因是由于時代風尚的不同造成的。六朝詩歌受玄言詩的影響,好作申發,后代詩歌講究含蓄,敘述者的主觀色彩往往含而不露,潛藏于字里行間。例如曹唐的大、小游仙詩,詠懷仙人,重在客觀展現,少有主觀點評,但慕仙之情依然溢于言表。當然在結構上完全沿襲六朝游仙詩的也不在少數。例如盧照鄰《懷仙引》是很典型的游仙詩三段式結構,先說明緣起:“若有人兮山之曲,駕青虬兮乘白鹿,往從之游愿心足”,恍惚看見仙人,而生同游之心,然后敘述過程:“懷飛閣,度飛梁。休余馬于幽谷,掛余冠于夕陽。曲復曲兮煙莊邃,行復行兮天路長”,最后終結為獲得永恒:“天長地久時相憶,千齡萬代一來游”。此外,反游仙詩在后代同樣存在,例如白居易《夢仙》敘述一個求仙失敗的“夢仙者”的故事,最后歸結為神仙不可求:“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營。茍無金骨相,不列丹臺名。徒傳辟谷法,虛受燒丹經。只自取勤苦,百年終不成。悲哉夢仙人,一夢誤一生。”
游仙詩至漢魏六朝而基本成型,后世可以超越,卻無法脫開。深入剖析其類型特征和結構模式,對探明游仙詩萌發與演化軌跡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過,作為一種成熟的體裁,游仙詩的流行則是漢代以後的事。魏晉階段,不僅道人創作游仙詩,文人亦相繼創作游仙詩,蔚然成一代詩風,故我國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梁朝蕭統所編《文選》列"游仙"為文學體裁之一。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游仙詩有專門的評說,至于鐘嶸的《詩品》就更加細致地品評郭璞等人的作品風格。魏晉南北朝以後,盡管游仙詩不像此前那樣興盛,但作此等詩歌者依然大有人在。像白居易、李賀等人仍頗具游仙之遺風。
李白游仙詩《古風》賞析
古風(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 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 虛步躡太清。
霓賞曳廣帶, 飄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臺, 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 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 豺狼盡冠纓。
這是一首用游仙體寫的古詩,大約作于安祿山攻破洛陽以后。詩中表現了詩人獨善兼濟的思想矛盾和憂國憂民的沉痛感情。詩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遠遠看見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華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給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錯覺。首二句展現了一個蓮峰插天、明星閃爍的神話世界。玉女的纖纖素手拈著粉紅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著寬廣的長帶,迎風飄舉,升向天際。詩人用神奇的彩筆,繪出了一幅優雅縹緲的神女飛天圖。
美麗的玉女邀請李白來到華山云臺峰,與仙人衛叔卿長揖見禮。據《神仙傳》載,衛叔卿曾乘云車、駕白鹿去見漢武帝,以為皇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飄然離去。這里用衛叔卿的故事暗暗關合著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寶初年,詩人不是也曾懷著匡世濟民的宏圖進入帝闕嗎?而終未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讒離京。所以沒奈何,只好把衛叔卿引為同調,而與之駕鴻雁游紫冥了。
正當詩人恍惚間與衛叔卿一同飛翔在太空之上的時候,他低頭看到了被胡兵占據的洛陽一帶,人民慘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祿山及其部屬卻衣冠簪纓,坐了朝廷。社會的動亂驚破了詩人幻想超脫現實的美夢,使他猛然從神仙幻境折回,轉而面對戰亂的慘象。詩至此戛然而止,沒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詩中李白正視和關切現實,憂國憂民的心情,是十分明顯的。
在這首《古風》里,詩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過美妙潔凈的仙境和血腥污穢的人間這樣兩種世界的強烈對照表現出來的。這就造成了詩歌情調從悠揚到悲壯的急速變換,風格從飄逸到沉郁的強烈反差。然而它們卻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詩里,這主要是靠詩人縱橫的筆力、超人的才能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詩,常常在馳騁豐富的想象時,把道家神仙的傳說融入瑰麗奇偉的藝術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帶上濃郁的謫仙色彩。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長期過著游山玩水、修道煉丹的隱士生活分不開的。但他借游仙表現了對現實的反抗和對理想的追求,使魏晉以來宣揚高蹈遺世的游仙詩獲得了新的生命。《古風》其十九便是一個例證。
【游仙詩出現的原因】相關文章:
游仙詩的含義08-10
郭璞《游仙詩》賞析09-16
游仙詩的主要內容08-10
出現的近義詞08-17
人類的出現04-09
出現近義詞01-17
出現的解釋及造句05-14
當美出現時12-18
等待天使的出現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