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仙詩的含義
導語:游仙詩最初發源于魏晉南北朝,是玄學發展的產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游仙詩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游仙詩”,也是玄言詩的流亞。
游仙詩在思想上主要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往往表現出企圖超越世俗社會的局限、生死的局限、人生短暫的局限、人生坎坷的局限的強烈愿望。
游仙詩用奇特的想象,夸張、擬人、象征等多種手法,表現出浪漫的色調。
游仙詩的淵源可以上溯到先秦。
游仙詩在老子、莊子云游龍騫思想的直接啟發下而產生出來。老子的混沌一片的“道”,《莊子》的文章中,傳奇的仙人上天入地、宇宙星辰,下到江湖河海、入芥豆之微,無不來去自由。
游仙詩也在屈原《楚辭》抒發內心的憂思情緒的啟發下得到發展。如《離騷》、《遠游》,都有與傳說中的人物對話、云游的描寫,以抒發內心的痛苦和對自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還有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也是啟發游仙詩的源頭之一。
《神女賦》云: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
王問玉曰:“此何氣也?”
玉曰:“所謂朝云者也。”
王曰:“何謂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
王曰:“朝云始出,狀若何也?”
玉對曰:“其始出也,揚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如雨,風止雨霽,云無處所。”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
玉曰:“可。”
王日:“其何如矣?”
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
王曰:“試為寡人賦之。”
玉曰:“唯唯。”
《神女賦》將男女情愛神化,可謂想象奇特。
到了秦朝,始皇帝好神仙,曾“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仙真人詩》已失傳。繼此之后,漢樂府之中,如十九首郊廟歌中的《日出入》、《天馬》,都表達了暢游仙境的理想。
游仙詩的流行則是在魏晉時期。服膺老莊思想的道人和文人競相創作游仙詩,蔚然成一代風氣。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游仙詩”有專門的評說,至于鐘嶸的《詩品》就更加細致地品評郭璞等人的作品風格。郭璞有“游仙詩”十九首,其中如“吐納致真和,一朝忽靈蛻。飄然凌太清,眇爾景長滅。”體現了玄學思想和追求。
到了李白,游仙詩和山水詩如兩股溪流實現了交匯融合。李白自己說他“十五游神仙,游仙未曾歇”(《感遇》其五),又說“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山遙寄盧侍御虛舟》)。李白的足跡幾遍中國,天姥山、蓮花山、華山、太白山、嵩山、廬山、泰山、峨眉山、敬亭山、王屋山等等名山都在他的詩里被美化為仙山。其中的名篇,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寫景與游仙渾然融為一體,山因仙愈顯巍峨而神秘,仙因山愈顯真切而可親,酣暢淋漓、神彩飛揚。
如《游泰山六首》之一:“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玉女四五人,飄搖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如《懷仙歌》:“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如《古有所思》:“我思仙人乃在海之東隅,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天倒蓬壺。長鯨奔浪不同涉,撫心茫茫淚如珠。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借一書謝麻姑。”雙方都殷切地思念著對方。
李白回到仙鄉,神仙們都格外熱情:
明星玉女“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赤松子“借余一白鹿”(《古風》);
紫皇“賜白兔所搗之藥方”(《飛龍引》);
玉女“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游泰山》);
真人“粲然啟玉齒,授以煉藥說(《古風》)”;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登太白峰》”。
而詩人對仙人的邀請則是“含笑凌倒影,欣然愿相從。”(《古風》)
“舉身憩蓬壺,濯足弄滄海。”(《酬崔五郎中》)
他在仙境中的行動更是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完全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和社會秩序對心靈的約束:
“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揮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臥游八極,玉顏已千霜。”(《古風》)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游泰山》)
“羽化騎日月,云行翼鴛鸞。”(《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薄》)。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送楊山人歸嵩山》“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一片月,持在東溪松。爾去掇仙草,菖蒲花茸茸。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更是徑直以成仙得道者自居,請朋友一起游仙,那種天真、親切而傲俗的氣概,確實是一般游仙詩人難以比擬的。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
魏晉:郭璞
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云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譯文
京城是游俠出沒的地方,山林是隱者居住的處所。
豪貴之家有什么值得榮耀的?不如托身仙山,歸隱山里。
渴了到水源掬飲清波,餓了登山采食靈芝。
靈溪完全可以隱居,何必升天求仙呢?
莊子決心遁隱,不愿為官;老萊子的妻子有超逸之志。
只有安心作潛龍的人,在行動上才能保持作“見龍”的自由,否則只知仕進,結果必然象“羝羊觸藩”那樣,碰得頭破血流。
辭別伯夷、叔齊而去,完全超乎塵世之外。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注釋
京華:京師。游俠窟:游俠活動的處所。
遁:退。隱遁:指隱居的人。棲:在山林居住。
朱門:豪貴之家。何足榮:有什么值得榮耀的?
未若:不如。蓬萊:海中仙山。托蓬萊:托身仙山,指歸隱。
源:水之源。挹:斟。岡:山。掇:拾。丹:指丹芝,又叫赤芝。荑:凡草之初生通名荑。丹荑:初生的赤芝。據《本草》,芝是靈草,吃了可以長壽。
靈溪:水名。李善注引庚仲雍《荊州記》:“大城西九里有靈溪水。”潛盤:隱居盤桓。登云梯:指登仙。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所以叫云梯。
漆園吏:指莊周。《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嘗為漆園吏,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周笑謂楚使者曰:子亟去,無污我。”即所謂“傲吏”。
萊氏:指老萊子。《列女傳》記載,老萊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陽。楚王坐著車至老萊之門,請他出來做官,他許諾。“妻曰: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妄不能為人所制。投其畚而去。老萊乃隨而隱。”即所謂“逸妻”。逸:節行高超。
進:指仕進。保:保持。龍見:《周易》:“初九,潛龍勿用。”又《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老子猶龍”。退:指避世。藩:籬笆。羝:壯羊。觸藩羝:《周易》:“上六,抵羊觸藩。”這兩句是說只有安心作潛龍的人,在行動上才能保持作“見龍”的自由,否則只知仕進,結果必然象“羝羊觸藩”那樣,碰得頭破血流。細審詩意,“進退”二字,應當上下互倒,因為作者原意是主張歸隱而厭惡仕進。
高蹈:遠行。風塵:人間、塵世。謝:辭。夷齊: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之子,曾互相推讓王位,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當武王伐紂時,又義不食周粟,逃到首陽山,采薇而食,結果餓死在山上。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賞析
從西晉后期到東晉前期,正是文學史上玄言詩風形成和開始盛行的時期。這一時期文學界的情狀,如《文心雕龍·時序》中說:“自中朝貴玄,江左稱盛,因談余氣,流成文體。是以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郭璞是兩晉之交的人物,他在這一時期文學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世說新語》引檀道鸞《續晉陽秋》說:“郭璞五言,始會合道家之言而韻之。”這等于說郭是玄言詩的倡導者。然而鐘嶸《詩品》卻說:“(郭璞)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意見截然相反。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評價,是從不同角度來看郭璞詩的特點而得到的不同結論。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詩》十四首,既有表述老莊旨趣的玄言成份,卻慷慨多氣而非“辭意夷泰”,文采華茂而非平淡寡味。也就是說,它順應了時代風尚而又超拔于時代風尚。
這里介紹的《游仙詩》十四首的第一首,具有總括全部組詩的綱領性意義。可以看出,詩雖以“游仙”為題,卻并不沉迷于完全與人世相脫離的虛幻的仙境。作者把隱逸和游仙合為一體來寫,兩者常常密不可分。抒發的情緒,是生活于動亂時代的痛苦,和高蹈遺世的向往,但內中又深藏著不能真正忘懷人世的矛盾。這就是所謂慷慨之氣的由來。
開頭兩句雙起,以“京華游俠窟”與“山林隱遁棲”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相互對照。“游俠”的現象,古人常從不同角度去看它。在這里,主要是指貴族子弟呼嘯酒市、奢華放浪的行徑,就像曹植《名都篇》所寫的“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那種景象。相比于這一種熱烈浪漫、盡情享樂的人生,山林中的隱者,卻是孤獨而清冷,遠隔于塵世之外。兩者之間,作者如何取舍?“朱門何足榮”是對前者的否定,“未若托蓬萊”是對后者的肯定。雙起之后,一揚一抑,轉入主題。“蓬萊”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它與“朱門”的對照,隱含著這樣的意味:朱門雖榮,貴游雖樂,卻是倏忽遷變,過眼煙云,不具有仙界超世的永恒。那么,“山林”與“蓬萊”又是何種關系呢?既可以說,隱逸是求仙的前提,又可以說,隱逸和求仙,在超越塵世的浮華喧囂,探尋生存之本質的意義上,原是一回事。并不一定真的要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
“臨源”以下四句,具體描寫隱士的生活。他們在澄澈的水源上掬飲清波,又攀上高高的山崗采食初生的靈芝——據說食靈芝可以延年益壽。“靈溪”,“云梯”,李善注謂:“言仙人升天,因云而上。”這二條注有些問題。“靈溪”未必是專名,應只是泛指幽深山谷中的溪流。山水鐘天地之靈氣,可以養性,故謂“靈溪”。“云梯”更不能指成仙之路,否則“安事登云梯”作為否定的句子,與詩題直接沖突。其實,乘云而上作為政治上飛黃騰達的比喻,由來已久。《史記·范雎傳》中,“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便是此意。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山巔水涯,深可流連,無需費心求祿,自致于青云之上。
然則,仕宦的道路,究竟為何是必須拋棄的呢?接著,詩人引用古代賢哲的事例,加以說明。“漆園有傲吏”指莊子,他做過漆園地方的小吏。注意“傲吏”為了與“逸妻”相對,重在“傲”不重在“吏”。因為莊子做漆園吏,根本還夠不上“仕宦”,且他也是根本反對仕宦的。據《史記》,楚威王聽說莊子賢能,派使者帶了重金聘莊子到楚國去任國相。他回答說:卿相固然很尊榮,但就像祭祀所用的犧牛,養得肥肥壯壯,到了宰殺的時候,想要做一頭野豬,再也不能夠了!“萊氏”指老萊子。據《列女傳》,他避世隱居,躬耕蒙山,后應楚王之請,準備出仕。他的妻子勸告說:你今日食人酒肉,受人官祿,明日就被人制約,難免于禍患了。老萊子就聽了妻子的話,仍舊過著隱遁生活。這兩個故事,都強調了在仕宦道路上,喪失自由,并隱伏巨大危險。因之,所謂富貴尊榮,只是使人失去自由天性的誘餌罷了。聯系魏晉以來政治生活中風波險惡的情狀,不難想像詩人心中深深的憂懼。
在詩歌的字面上,這些意思都沒有明白說出,只是表彰漆園“傲吏”、萊氏“逸妻”,作為自己的楷模。而后用《周易》中典故,點出其中道理。《周易·乾》之“九二”云:“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周易·大壯》之“上六”云:“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蕃羝”兩句,意思是說:隱居的賢士,如果進而求仕,固然可能如潛龍之出現,風光一時,為天下所重,然一旦陷入困境,就再也由不得自己,猶如壯羊的角卡在了籬笆上,進不得,退不得。所以在人生的選擇上,不能只看到進而“龍見”的輝煌,更要預想退而“觸蕃”的窘境。這里都包涵著動亂時代的“憂生”之感。
經過以上的思考,作者得出明確的結論:“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伯夷、叔齊,是古人稱頌的賢者,曾互讓王位而逃到西伯昌(周文王)那里;后來武王伐紂,他們又為了忠于商朝而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但在魏晉人看來,這種大忠大賢,仍然是牽絆于世網,傷殘人生的本性,正是羝羊觸蕃的可憐相。遠不如高蹈于人世風塵之外,擺脫一切世俗的羈絆。
令人感嘆的是:郭璞雖有高蹈的志向,卻并不能擺脫仕宦,入隱山林。后更因反對王敦謀叛,遭致殺身之禍,“游仙”的豪情,化作刀下的哀吟。只是在他的詩歌里,留下那一代文人感時傷世的情懷,追求解脫的期望,和進退失據的嘆息。在寫作手法上,這首詩引用莊子的事跡和思想,引用《周易》的成言,借以表述自己的人生觀念,體現了玄言詩興起時代的文學風氣。
《游仙詩·京華游俠窟》作者介紹
(276—324)東晉河東聞喜人,字景純。博學,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擅長詩賦。西晉末過江,為宣城太守殷祐參軍,為王導所重。晉元帝拜著作佐郎,與王隱共撰《晉史》,遷尚書郎。后為王敦記室參軍。以卜筮不吉諫阻敦謀反,為敦所殺。后追贈弘農太守。為《爾雅》、《方言》、《山海經》、《穆天子傳》作注,傳于世。有輯本《郭弘農集》。
【游仙詩的含義】相關文章:
郭璞《游仙詩》賞析09-16
游仙詩出現的原因11-16
游仙詩的主要內容08-10
“讓”的含義03-31
關于吟誦的含義04-20
含義深刻的經典句子01-15
有含義的句子12-15
“讓”的含義作文(精選36篇)02-14
“身體語言”的含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