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國志的主要特點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志的主要特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從魏、蜀、吳三書比較來看,《蜀書》僅得十五卷,較魏、吳兩書更簡。這大概是魏、吳兩國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陳壽寫《三國志》時,魏國已有王沈的《魏書》,吳國也有韋昭的《吳書》可作參考,這給陳壽搜集史料提供了極大方便。而蜀漢既沒有史官,也沒有現成的史書可借鑒,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難。陳壽費了很大氣力,連一些零篇殘文也注意搜尋,《蜀書》才僅得十五卷之數。《蜀書》中的許多重要人物的事跡,記載都十分簡略,可見蜀漢的史料是相當缺乏的。
取材精審
《三國志》取材精審。裴松之《三國志注》記漢魏交替之際的表奏冊詔有20篇之多,陳壽在《三國志·文帝紀》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冊命就把這件大事寫出來。對孫策之死,舍棄《搜神記》等書上的妄誕傳說,只記孫策為許貢的刺客以至重傷而死。這些都反映了他對史實認真考訂,對歷史負責,慎重選擇的態度。
行文簡明干凈
《三國志》行文簡明。它常用簡潔的筆墨,寫出傳神的人物。《先主傳》記曹操與劉備論英雄,當曹操說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之時,“先主方食,失匕箸”的記載,使劉備韜晦的心情,躍然紙上。
《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的曹操聽到劉備占據了荊州之時,“方作書,落筆于地”的情態,生動烘托出劉備在曹操心目中和當時局勢中的地位。書中寫名士的'風雅、謀士的方略、武將的威猛,大多著墨不多,卻栩栩如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為后世所稱贊,也為我們今天對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
品題人物
陳壽在書中表現出品題人物的興趣。他說劉備是英雄,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孫策、孫權是英杰,周瑜、諸葛亮、魯肅是奇才,龐統,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劉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質是彥士,王粲、秦宓是才士,關羽、張飛、程普,黃蓋是虎臣,陳震、董允、薛綜是良臣,張遼、樂進是良將,這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氣。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書郎范頵上表說:“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愿垂采錄。”由此可見,《三國志》書成之后,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好評和稱贊。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復,記事翔實。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陳壽還能在敘事中做到隱諱而不失實錄,揚善而不隱蔽缺點。陳壽所處時代,各種政治關系復雜,歷史與現實問題糾纏在一起,陳壽在用曲折方式反映歷史真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三國志》對漢魏關系有所隱諱,但措詞微而不誣,并于別處透露出來一些真實情況。如建安元年(196)漢獻帝遷都許昌,本是曹操企圖挾天子以令不臣之舉。陳壽在這里不用明文寫曹操的政治企圖,這是隱諱。但寫遷都而不稱天子,卻說董昭等勸太祖都許,這就是微詞了。另外,他在《荀彧傳》、《董昭傳》和《周瑜魯肅呂蒙傳·評》中都揭露了當時的真實情況。陳壽對蜀漢雖懷故國之情,卻不隱諱劉備、諸葛亮的過失,記下了劉備以私怨殺張裕和諸葛亮錯用馬謖等事。這也是良史之才的一個表現。
史書簡介
《三國志》全書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全書只有本紀和列傳。
《三國志》為曹操、曹丕、曹叡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蜀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劉禪為后主傳;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蜀書》《吳書》均沒有本紀,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臣子,晉承魏而得天下,故《三國志》尊魏為正統。
三國志從篇幅來看,《魏書》約占全書的二分之一,《吳書》約占三分之一,《蜀書》約占將近六分之一,這可能與史料的多少有關。在陳壽撰《三國志》以前,已經出現了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可供陳壽參考取材。但蜀漢不設史官,僅有陳壽在蜀為官收集,這造成了蜀漢史料的缺乏。
《三國志》取材精審,作者對史實經過認真的考訂、慎重的選擇,對于不可靠的資料進行了嚴格的審核,不妄加評論和編寫。這雖使《三國志》擁有文辭簡約的特點,但也造成關鍵人物記載史料不足的缺點。
【三國志的主要特點】相關文章:
紫毫筆的主要特點08-17
寫景散文的主要特點04-11
芒種節氣的主要特點08-10
夏至節氣的主要特點08-11
東漢騷體賦的主要特點04-06
山水詩的主要特點08-09
散文的主要特點誰知道?05-10
《三國志》中的成語08-07
三國志閱讀短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