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一俯一仰,品味人生
中國這個民族,對道有種內在的審美,“朝聞道,夕死可矣。”“生于光明,死于愚昧。” 中國文化發展到今天,卻已延伸成了道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吉祥”文化“福”文化,到處歌舞升平唱喜歌。誰那么不長眼色,談死,多晦氣。
說成就人的話,總是討喜的,惹人愛的。當今,文化審美取向盡做女兒態。當然,女兒沒什么不好,比如糖。但是糖放多了,膩人。這種文化感覺,是有肉無骨。
提到茶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從來佳人似佳茗”的詩句。大概因為喝茶大多是爺們兒,史上詩文寫得好的,絕大多數也是男人,所以茶,茶道,美女,如此鏈接下去,以至于鏈接到當下的美女經濟什么的,其實已和茶道相距十萬八千里了。
茶之美是不施脂粉的,絕無娛樂界的藝媚,商業中的錢媚。它不張揚,不討好,就像那句詩文“中年的約會/你來也好/你不來/最好”,洗盡鉛華,去接近生命的本真。
說到真,很多時候,很多人是真不起的。吃飯被各種味素欺騙,騙到了不騙你你不愿意。兩性間,被整容的假面欺騙,生了孩子才得以真見。與人交往間,被假象欺騙,多少大是大非被顛倒,多少真相被蒙蔽,多少牛鬼蛇神現身。我懷疑,如果有一天真了,你連自己都不相信。
茶的世界,求真。作為自然與人融合的媒介,“茶,生在山里,死在鍋里,埋在罐里,活在壺里。”其孤寂之苦,見生機之甘。
除了茶農,一般愛茶人看到的茶,是其休眠狀態。像很多動物為了躲過惡劣的嚴冬,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讓生命暫時休止。茶,離開了母體,經過系列揉捻熏蒸,以“睡”的方式保飪生命的繼續存在,以待來日復活在水里。這時,茶的生命一息尚存。垂目為睡,這是小死的狀態。人在睡眠時,很多能力是受限制的。 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動。恍兮惚兮不知所終。醒是重返人間的重要環節。中國文字有一個秘密,就是相同讀音的字,往往有著相同的密意。醒與省就有著這種神秘的聯系。內省,反省,醒覺,就是離開一個混沌的狀態,進入新境界。易經中有個重要的智慧,那就是悔則無咎。后悔,悔悟,幡然醒悟,就打開了智慧。可惜的是,很多人生命啟動的意識太晚了,有些人甚至渾渾噩噩一生都沒覺醒。
一個人如果沒有省身的生命環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情形,是對生命多大的浪費啊!孔子“日三省乎己”把自己的角色參參,及時反省。才能神清氣朗,進退合度。一款沒醒的茶,是沒有激情的;一杯沒醒的酒,是沒有醇香的;一塊沒餳過的面,是蒸不了饅頭的;一個沒覺醒的人,是活不出生命精彩的。
據說制茶高手破譯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就是茶和人一樣可以隨時“發情”。茶人在采烏龍茶或巖茶時,通常會多采幾葉,回到制茶工坊用簸箕搖,這樣會把茶的精華逼至頂端,然后再掐尖制茶。一個沖泡茶的高手都明白,其沖泡的核心秘密,在于醒茶。期間的功夫在茶湯品味中一見高下。也有人稱醒茶為“搖香”,大抵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心念里的專注程度。
死的反義詞是生。學生,是學習生存。未學生,得先學死。
中國人忌談死,所有跟死有關的詞語,如壽衣、棺材、奔喪、吊喪、哭喪,在很大語意里都很“喪氣”,都聯系了對人的謾罵和詛咒。而茶,是在死中求活的。我們在參茶時,首先要破的題,就是死。因為,不敢談死的人不配品茶;能死能托生,不敢死的人,不配活著。莊子“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星辰為陪葬”。所以才有莊子祭妻,鼓盆而歌的絕唱。
說到生死,中國文字是“化”。這個字就是行走之人和倒置之人“匕”(表示死人)結體。意思是人的生死變化。簡化為今天的變化。引申開來看,“花”,是草木最具變化的部位,即含苞盛開到衰敗零落的花。
我最初對死的印象,是跟品味有關的。聽說,一個男人的`品味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是他喜歡什么樣的女人,二是看他會選擇怎樣的死法。
諸葛亮是智者,“醉其酒以觀其性”。而這種觀法,放在當下也不那么容易了。現在生活太豐富了,多元化,多價值取向,一個男人可以喜歡很多類型的女人。他一邊鄙視娛樂場所的女人輕浮,一邊模仿她們的言語動作求歡;一方面尊敬受過良好教育的才女,另一方面又嫌她們刻板無趣令人壓抑。我暗自揣摩,其實男人的品味是其社會價值取向,別人說好的,他才敢公然喜歡。否則,便隱了章節。
關于一個男人會選擇怎樣的死法,這個問題也不易讓人看出來。因為這個時代有大偽,知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分裂到了你不知哪里是黑夜白晝,不知哪一個是真哪一個是假。
在崇尚英雄的時代,英雄當然死于戰場;在追求真理的歲月,為真理獻身是一種光榮。“我自橫刀向天笑”慷慨赴死成其大義。就在人人愛錢的今天,賺錢成了硬道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如今應該改版“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金錢故,二者皆可拋。”那“自由”值錢么?是什么東西?誰不讓你自由了?
錢,如今讓我們迷失了太多的真。用很多的錢,埋葬了自私自利的“心”。很多企業家死于沒有放大錢的價值,沒有回饋社會和國家的愿景及行動。
我花了好多年參“死”。科學家的死法,文人墨客的死法,英雄的死法,雷鋒的死法,禪者的死法。企業的死叫倒閉,是賠死的;百姓的死,大多是病死的;林黛玉是愁死的。富貴人大多是閑死的。社會精英幾乎都是累死的。
從死法看活法,真能看到品味。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財死,為財亡的品味,是鳥獸的品味,在此不贅述。
為自由死的,得大自在,大解放,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永遠刻在了紀念碑上。追求真理的靈魂永遠活著。
為真理,被“異端邪說”愚昧燒死的,涅槃重生。
尼采振聾發聵地大喊“上帝死了”!從被上帝驅策的匍匐爬行到自立自主上下求索,死的是無知,活的是人性智慧。
在這篇文章里,我要說的還不只是品味。只是因為品味離茶最近。
茶,參天地化育。經歷生,經歷死,經歷蘇醒復活,還原,在生死間穿行,綻放生命的光彩,這就是一場別樣的人生。
人參分品葉,人更分品。品茶就是品自己,沖茶泡水,死死活活間,自己要活在哪個品級,怎樣才能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這事兒值得問一問。
【中國茶道:一俯一仰,品味人生】相關文章:
中國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區別08-26
閱讀經典品味人生作文初一03-13
茶道人生作文01-30
高一議論文:品味人生04-16
品味人生05-13
品味人生09-24
品味人生12-09
品味人生12-20
品味人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