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滅六國為何楚國最冤
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秦滅六國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性事件。六國之中,為何楚國被認為是最冤枉的?當秦始皇的鐵騎踏破楚國的江山,當楚國的子民在戰火中流離失所,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和無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秦滅六國為何楚國最冤。
秦滅六國為何楚國最冤
在眾多歷史古籍和現代的影像資料中,作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楚國,在其鼎盛時期,是當時疆域最遼闊,物產最豐富,人口最多,軍隊最強的國家,堪稱世界"第一大國"!
關于鼎盛期的楚國,當年的縱橫家蘇秦曾作過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強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今山東半島南部),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今陜西旬陽),地方五千余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戰國策楚》)。《淮南子兵略訓》則贊美:"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繞穎泗,西包巴蜀,東裹郯淮。穎汝以為洫,江漢以為池,垣之以鄧林,綿之以方城。山高尋云,谷肆無景,地形便利,士卒勇敢"。把當年楚國地域的遼闊,經濟的富饒,軍力的強盛,形容得淋漓盡致。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了晉公子重耳落難到楚國的情形。當時楚王曾用很高的禮節待他,楚王問重耳:"公子來日歸國將何以為報?"重耳答道:"子女玉帛,楚王應有盡有;鳥羽、皮毛、象牙、犀革等兼出自楚地,那些流散到晉國的,只不過是楚國看不上的一些殘余罷了。我還能用什么來回報呢?"重耳此言雖屬外交辭令,但卻客觀反映出當時楚國國力鼎盛、富甲中國的實際。
可是后來卻被秦國用詭計給滅掉了,楚人當然不服,紛紛喊冤。為什么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冤在哪兒?
第一從楚懷王事件中看出,秦國兩次出賣國家信用欺騙楚國,秦國成為天下的惡心和鄙視對象,懷王死于秦國,尸體運回來,楚人很悲痛,內心痛恨秦國的無恥和卑鄙。
第二 秦國趁虛而入,抱大腿和人海戰術暫滅楚,楚人不服 藍田之戰,楚軍深入關中逼近咸陽,可惜被韓魏聯軍抄了后路 垂沙之戰齊軍獲取楚軍兵力分布的情報,聯軍才大勝楚 垂沙之后楚國元氣大傷,國分三四,內亂暴動,楚軍主力后來遠征滇地,秦軍趁虛而入,才有了占領郢都的故事。
楚人不服是有底氣的,崔沙之戰后楚國元氣大傷(和秦國無關) 楚軍單方面對數量優勢秦軍仍有兩次大勝,收復江旁十五邑和大破李信二十萬秦軍。
秦暫滅楚,是出動六十萬大軍,添油戰術可謂一步到位,爐火純青 而且六十萬大軍還養精蓄銳了長達一年之久,這個最關鍵。
第三 衛鞅變法后訓化了秦人,秦人做穩了奴隸,甘愿失去人格尊嚴和人生自由,成為秦王逐鹿天下的工具和奴隸 而楚人熱愛自由是出名的,楚人向來習慣反抗壓迫,追求自由 楚人有資格鄙視奴性太強的秦人。
第四 秦國強大和統一六國過程中,有楚國貴族血脈的人貢獻很大,當然他們不代表楚人,只是單方面代表個人。
羋八子是嫁給秦國王室的楚國貴族,后來掌握秦國大權三十多年 同樣還有魏冉也是楚國貴族,四任秦相 華陽君羋戎也為秦國立大功 而白起是楚公室公子白公勝的后代,白公勝是太子建兒子,太子建本來是繼承楚國王位的 當然還有呂政手下的十年國相昌平君。
第一條和第二條最關鍵 秦國依靠人海添油戰術和欺詐耍賴手段以及挑撥離間伎倆再加趁虛而入緊抱大腿,所以暫滅楚,造成了懷王悲慘地死于秦地的悲劇,所以楚人不服秦,楚人痛恨秦,楚人為自己喊冤,以至于后來抗秦之時,楚地蜂擁而起的將領都爭相歸附項羽,正是因為他重新擁立楚王后代的緣故,陳勝首先起事反秦,不擁立楚王的后裔而自立為王,所以他的勢力不能長久。
項羽劉邦滅秦之戰歷史戰爭故事
秦二世二年三月至三年九月,項羽、劉邦繼承陳勝、吳廣未竟的事業,團結反秦力量,推翻秦王朝統治的戰爭。
元年七月,陳勝、吳廣首舉反秦義旗,得到廣大民眾及各種反秦力量的積極響應。同年九月,楚名將項燕后裔項梁、項羽叔侄,殺會稽郡守殷通起義,聚集精兵8000余;劉邦起兵沛縣得2000人;另有英布、秦嘉、陳嬰、酈商等及魏、趙、齊等地的原六國舊貴族先后起兵。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原六國舊貴族擁兵割據,各地反秦武裝亦在繼續積極抗秦。二年春,奉陳勝之命攻取廣陵的義軍將領召平,以陳勝名義封項梁為“張楚”農民政權上柱國,建議他引兵西進擊秦,三月,項梁、項羽率軍渡江北上,沿途收編陳嬰、英布、呂臣、蒲將軍等多部反秦武裝,并擊敗占據彭城以東地區的秦嘉部,隊伍迅速壯大。秦將章邯擊滅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后,為逐次消滅北方各部反秦勢力,北上至栗縣。項梁遣朱雞石迎戰不利,退軍到薛時,劉邦率部歸附。這時,義軍已發展到10萬余人。項梁得知陳勝敗亡的消息,接受范增建議,擁立死于秦國的原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作為反秦號召。項梁自稱武信君,掌握軍政大權。
章邯軍在栗縣擊敗朱雞石部后,對魏、齊、趙等地的反秦力量發起攻擊,擊敗齊、魏聯軍于臨濟,乘勝進攻齊地的東阿。項梁率軍援齊,大敗章邯軍于東阿城下。楚軍追擊至濮陽東,再敗秦軍。章邯退入濮陽防守,同時,項羽,劉邦率軍在城陽、雍丘、定陶、陳留等地連破秦軍。九月,章邯得到補充,大破義軍于定陶一帶。項梁戰死。為避免被秦軍各個擊破,項羽、劉邦等率部東撤到彭城一帶,楚懷王也自盱臺遷到彭城。
章邯擊敗項梁于定陶后,認為楚地兵不足憂,即率軍北上攻趙。同年閏九月,秦軍攻占趙都邯鄲。趙王歇、趙相張耳由信都退守巨鹿。章邯令王離、涉間率20萬人圍攻巨鹿,自率20萬人屯于巨鹿南之棘原,筑甬道至巨鹿城外,補給王離軍。趙王歇幾次派人向彭城楚軍求救。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率主力北上救趙;遣劉邦率一部分兵力乘關中空虛無備,進軍咸陽。三年冬十一月,宋義率軍抵安陽,滯留46日,企圖坐觀秦、趙相斗,以收漁人之利。時天寒大雨,軍中缺糧,士卒凍餓,且巨鹿危在旦夕。十一月,項羽多次建議立即北上救趙,義不聽,反下令軍中,不從命者皆斬;而整天飲酒高會。項羽遂殺宋義。楚懷王改命項羽為上將軍,率軍救趙。當時,巨鹿兵少食盡,趙將陳余及燕齊等國救兵畏懼秦軍,不敢出戰。
十二月,項羽以英布、蒲將軍率2萬余人渡過漳水救趙,取得初戰勝利。陳余復請救兵。于是,項羽親自率主力渡河,下令鑿沉船只,打破“釜甑”,每人只攜三日口糧,以示誓死決戰之心。至巨鹿,與秦軍相遇,九戰,大破秦軍,絕其甬道,擊殺秦將蘇角、俘虜王離,涉間自殺。諸侯軍等敬服,擁戴項羽為諸侯上將軍。爾后,項羽乘勝追擊至漳水南岸,屢次擊敗秦軍。章邯求和未成,率軍后撤。項羽以蒲將軍追擊,至三戶津,再破秦軍。章邯率軍南退,項羽又親率楚軍及諸侯軍追擊,大破秦軍于汗水上。章邯連戰失利,遭秦二世指責,進退無路。七月,遂率20萬秦軍降楚。至此,秦軍主力全部被殲。項羽即長驅入關。
三年二月,劉邦率軍由碭出發西進。劉邦采用靈活機動的戰術,避免攻堅,乘虛而進。攻昌邑未下,轉兵向西攻破陳留,隨后,向南迂回,出轅轅關險道,攻克宛城,沿途不斷發展壯大隊伍。八月,用張良計,收買秦將,乘其不備,襲破通往關中的重要門戶武關。是時,秦軍主力已被項羽殲滅,秦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丞相趙高逼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九月,子嬰殺趙高,派兵據守蟯關。劉邦繞過峣關,與秦軍戰于藍田,三戰三勝,遂破之。軍至霸上,直逼咸陽。漢高帝元年十月,秦王子嬰出降。劉邦進占咸陽,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