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政治思想是什么
仁者,愛人,以仁治國,以禮立國,這是孔子對于治理國家的主要觀點。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仁
仁的概念,孔子以前就有,春秋前期人們把尊親敬長、愛及民眾,忠于君主和儀文美德都稱為仁。孔子繼承了前人的觀念,并且把它發展成為系統的仁說。
什么是仁?孔子在《論語》提到仁有一百余處,涵義甚廣,但其基本涵義有二:一是愛人。他的弟子樊遲問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問答說:"愛人"。《說文》有個解釋:"仁,親也,從二人",甚合孔子思想。仁,就是人與人的關系,要友善相親,相互幫助。愛有差等。按孟子的說法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是先愛自己的親,然后普及到民,再推廣到物;是先已后人,先內后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這是一種從人"自然本性"出發的"仁愛差別"。
關于禮
仁的第二個涵義是克己復禮。"什么是禮?禮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屬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規定。《可見孔子這里說的"禮"實際是"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二是禮儀上的規定,就是有關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喪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細節,按不同等級、身分,都有不同的禮儀規定,這叫"儀"。這里的"儀"實際是"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
孔子認為:禮和儀又是統一的,禮是根本的,儀是從屬的,儀是禮的"節文"或形式,或者說儀是用行動規范和禮節的'形式來鞏固和體現社會的秩序和制度。孔子主張禮仁結合,納仁于禮,用仁來充實禮。這是孔子的創新。"關于禮仁關系,他認為,仁是禮的內在精神,禮是仁的表現形式。仁是禮的最高境界,禮是實現仁的途徑。就仁和禮的本質來說,仁,歸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緣關系的人與人之間的仁愛關系;禮,主要是規范社會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注重仁和禮的結合,實質上是注重了人道與政治的結合,從而對周禮作了重大的修改。仁與禮并不矛盾,因為仁是內容,禮是形式,二者的結合,才是一種制度的完善。
在孔子時代,國民政治觀念在諸子中普遍存在。所謂國民政治,簡單地說就是打破貴族政治壟斷。當時,春秋諸侯國的內政由許多大家族壟斷。而國民政治思想反對壟斷,主張刑無等級,法無貴賤,黜陟開放。孔子順應了這種趨勢,主張用人應該更器重“先進于禮樂”的“野人”。他的弟子中,絕大多數都是窮困潦倒的下層人子弟。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角度不同于別人。他培養和鼓勵下層弟子發奮好學,苦心修養,樂以忘憂,而不像法墨兩家那樣指責人主不慧、環境不公,把升遷的希望多寄托在他人身上。在孔子的鼓勵下,子路敢稱治“千乘之國”;冉求稱能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公西赤雖自謙,不敢稱為一國之宰,但也給自己安了個為祭祖禮儀做贊禮的重要角色。子貢憑“貨殖”本事游走列國,聲望不下諸侯。孔子以這種國民政治意識傳及后世,無數平民書生自我砥礪,不懼權貴、敢斗惡勢力,以天下為己任。所以說,孔子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等級開放,更要求知識分子們主動承擔起改造世界的責任。
孔子的國民政治思想以保護人為基點,首先關注人的生命與生存。“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孔子十分同情百姓,反對統治者的橫征暴斂。季康子患盜,孔子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在對待民眾的態度上,法家以待狗馬禽獸之心態引導民眾的物質欲望為君所用,孔子則敬民如神,“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強調“教之”。更需注意的是,在關心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礎上,孔子進一步強調人的尊嚴,關注人格的培育,提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他主張“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由上可見,僅僅打破等級封閉,還不能作為政治上進步與落后的最后標準,還要看怎樣打破,是在人的價值的肯定與提高中打破,還是以退化與落后為代價打破。孔子的思想屬于前者,所以孔子的國民政治思想層次更高一疇。
誠然,從形態上看孔子的表現似乎有點保守,對等級的開放表現不夠激進。但他側重于人的精神的開放、人格的開放,把精神、人格與身份、財富分開,只以個人的修養論高下,其內涵、角度、層次及其對社會的推動作用,應當說大大超越他人。對周禮等級制,孔子也有實質性的削弱。周禮雖為道德而設,但道德寓于特權之中,貴族們以彼此尊重特權為守道德。孔子凸現周禮中的道德層次,用人格平等的道德代替人格不平等的道德。他強調等級中的高低上下只是角色不同,無人格上的貴賤,并且主張君主在道德關系中履行義務更應該主動,“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雖然沒有提出廢除特權,但其強調的人格平等精神,為從根本上消除特權打開方便之門。孟子后來能說“途之人可以為堯舜”,并以一介儒生,不顧人主之尊,敢對諸侯王“色勃然”、辭鋒激烈,無疑是受到孔子精神的感染。
孔子對舊等級不僅僅是削弱,更有新的建設主張。他主張在傳統君臣父子框架之外,另設精神境界等級。“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里,“君子”、“小人”是不同等級,但這等級卻與血緣、官品無關。“君子”者不必是貴族、高官,“小人”者未必是貧寒無勢的百姓,一切以道德修養水平為準。孔子精神等級的設立,沖擊了舊的等級框架,為平民的自尊自信提供了理論根據。如此看來,孔子不但不保守,而且有一定的超前性。
【孔子政治思想是什么】相關文章:
孔子是什么家01-15
孔子過泰山側的作品原文是什么?02-08
孔子05-29
孔子11-17
孔子05-29
孔子曰09-26
孔子的悲哀09-22
孔子曰09-28
孔子的故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