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民起義領袖明玉珍
明玉珍(1329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原名瑞,字玉珍,湖廣隨州平林(今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平林鎮)人,一作隨州梅丘里玉沙村(今湖北隨州市隨縣梅丘鎮村)人。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民起義領袖明玉珍,歡迎閱讀與收藏。
農民起義領袖明玉珍
明玉珍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建立了大夏國,自立為帝,建元大統,謚號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
明玉珍是隨州人氏,元末天下大亂,農民起義四起的時候,明玉珍團結鄉兵千余人,屯居在青山,結柵自固。后來徐壽輝勢大,明玉珍率部眾歸降徐壽輝,受元帥一職,駐守沔陽。此后明玉珍的一些軍事行動,基本上就已經跟著徐壽輝的步調走了。
在《明史》中記載,明玉珍身長八尺余,目重瞳子。重瞳算是圣人異象秉,《水鏡集》卷二:目有重瞳之明;皆王侯將相也。可惜的是后來在與元將哈麻禿對戰之時,被地方飛來的流矢射中,右眼被射瞎,所以未能成為最成功的的那個人。
至正十七明玉珍率領水軍劫掠糧川、峽間,當時元右丞完者都在重慶募兵,義軍元帥楊漢想假裝應募,事后乘機殺掉完者都。行動失敗后,在俠區與正準備回師的明玉珍一部相遇。
楊漢向明玉珍進言,說重慶現在沒有重兵把守,完者都與右丞哈麻禿兩人有隙。如果這個時候出其不意,回師攻之,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明玉珍雖然有些猶豫不決,但仍然聽從部將戴壽建議,抓住時機與楊漢合并襲擊重慶。最終擊敗完者都,生擒哈麻禿獻給徐壽輝。因此次戰功,明玉珍被任命為隴蜀行省右丞。
占領重慶不久,完者都在果州整合軍隊,與章朗革歹、參政趙資等人屯兵嘉定大佛寺一帶(今四川樂山),準備東山再起,奪回重慶。
明玉珍得到消息之后,派萬勝圍攻嘉定。因為萬勝久未取勝,明玉珍親自率兵攻打,轉而派萬勝輕兵襲取四川成都。明玉珍成功攻破嘉定城,將完者都、朗革歹、趙資等押回重慶。因為多次招降不受,明玉珍下令將三人斬首。經此一役之后,四川四川諸郡縣相繼來附,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至正二十年,徐壽輝被部下陳友諒殺死,陳友諒自立為帝。明玉珍因此與陳友諒斷絕關系,此后自稱隴蜀王,立徐壽輝廟于重慶城南,四時致祭,并追尊他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同時派重兵駐守瞿塘峽,與陳友諒再不相通。
兩年后,明玉珍在劉楨等人的擁護下,建國稱帝,建元大統,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定都重慶。稱帝之后,明玉珍下詔立妻彭氏為皇后,兒子明升為太子。隨后又效仿周制,設六卿,以劉楨為宗伯,分蜀地為八道,更置府州縣官名。
明玉珍本人沒有什么大才干,也沒有遠大的謀略,好在能折節下士,禮遇才干之人。在他統治集團內部,最重要的便是劉楨。明玉珍后來實行的政策,安定蜀地,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劉楨為其籌謀的。
至正二十三年,明玉珍派萬勝由界首,鄒興由建昌,自己率領李某者從八番分三路進攻云南。萬勝孤軍深入,擊敗元梁王。
至正二十三年,派遣萬勝攻取興元,并派遣參政江儼與朱元璋交好。自明玉珍發出這封與朱元璋交好意愿的書信之后,兩者間使者就開始往來不絕,算是相安無事。
至正二十六年,明玉珍因病去世,謚號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留下遺囑命令部下固守川渝,萬不可進攻中原一帶。
生平經歷
屯長
明玉珍,湖廣隨州人,生于元天歷二年九月九日(1329年10月2日),長大后有異相,身長八尺余,一目是重瞳子,素有大志,不屑務農。
1351年,明玉珍問鄉中的耆老:“蒙元的君主無道,天下各處起兵,如何是好?”耆老回答說:“明公平日勇略,為人所信畏,聚集鄉兵,屯在青山,量力審時,大則進取,小則自衛,這個策略如何?”玉珍說:“好”,遂部署諸鄉豪,分別屯于要害,且修柵治城,有眾十余萬,眾人推舉明玉珍為屯長。 十一月,徐壽輝稱帝于漢陽,使人招明玉珍曰:“予起兵舉義,期逐胡虜,以靖中夏。若歸,共圖大事,甚善;不來,且先加兵。”
征虜大元帥
1352年,明玉珍引眾歸徐壽輝,任征虜大元帥,駐守沔陽。當時元將哈麻禿為患于洞庭,明玉珍連戰哈麻禿于湖中,右眼被流矢射中而盲 ,因此又被稱為“明眼子”。
1355年秋,沔陽連年洪澇,人民只能食菜魚,明玉珍率領萬余人,斗船50艘,朔巫峽而上,到夔州府一帶籌糧。
1356年冬,玉珍自巫峽準備歸還。當時,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在重慶募兵,義兵元帥、辰州人楊漢率部五千人自西平寨(今湖北松滋)投之。
1357年春三月,楊漢兵至重慶,屯于江北,完者都誘其來, 于席間殺之, 欲兼并其部眾。楊漢的部下想要為楊漢復仇,不成功,搶了船順流而下,于巫峽遇明玉珍,訴其事,向明玉珍進言:“重慶城中兵備單弱,完者都與哈麻禿不和睦,若回船出不意襲之,取重慶如反掌。”明玉珍猶豫未決,萬戶戴壽進言:“鳥困投林,人困投人,且明公備兵沔陽,為民也;哨糧于蜀,亦為民也。不若分船為二,以其半載糧還沔以濟荒,以其半因漢兵以攻重慶,事濟則據之,不濟則掠其財物以歸,何損也?且此兵之出,窺隴、蜀,據上流,保荊、襄,開糧道,一舉二得,幸勿他慮。”明玉珍聽從了戴壽的建議,奇襲重慶,完者都趁夜遁逃到果州,哈麻禿出戰而被生擒,明玉珍遣使獻哈麻禿給徐壽輝。
隴蜀行省右丞
1357年秋,徐壽輝任明玉珍為隴蜀行省右丞。
1358年春二月,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軍隊,會同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屯于嘉定(今四川樂山)大佛寺,謀取重慶,明玉珍派萬勝抵御,萬勝夜晚派軍人陳夜眼爬上城墻,劫烏牛山寨(今烏尤山) ,直搗嘉定城,完者都、朗革歹遁逃,唯趙資死守大佛寨,相持半年。明玉珍當時駐于瀘州,宣使劉澤民曰:“此間元進士劉楨,有文章,能政事,歷任大石路經歷,因青巾軍李喜入蜀大肆殺戮,隱居方山,何不往見焉?”,明玉珍:“可與俱來”,劉澤民曰:“此人可就見,不能招也。”于是親往見之,與其對話,喜曰:“吾得一孔明也。”招至舟中,與之論國事,拜為理問。
1359年,明玉珍親自率軍至嘉定圍大佛寨,派萬勝直奔成都,當時元行省平章買奴、參政韓叔亨為青巾軍所執,城中窘迫,惟都事薛元理署省事,守省的士兵都是新招募的,聽聞明玉珍兵至,皆驚而潰,萬勝在成都生擒元將朗革歹及趙資妻子,順流而歸,朗革歹妻謂舟中人曰:“吾家祖宗三世,受羊皮宣命,吾為平章夫人,義不受辱。”自投于江。萬勝帶著趙資妻見玉珍,明玉珍待之以禮,曰:“執政乃吾中國人,何故反為胡虜守戰?夫人能招使降,當裂土以贈。”翌日,兩軍會戰,玉珍讓趙資妻子臨陣謂資曰:“妾與鎖兒受擒于此,明公甚以禮待,參政念結發之情,救母子之命。”說完就嚎啕大哭,其子亦大呼,兩軍觀者淚下。趙資駐馬執弓厲聲曰:“癡婦不死何待!汝不見平章婦乎!”用箭將妻子射死,又欲射其子,眾以盾護之乃免,明玉珍遂揮兵勇進,分左右二翼襲之,元兵大敗,大佛寨陷,趙資遁走,與完者都、朗革歹會于龍州,圖謀興復,被游兵生擒,執至重慶,明玉珍希望他們為己所用,就讓他們住在治平寺,使人傳達己意,三人曰:“國破家亡,祈速死耳!”,遂一同斬于大十字街,以禮葬之。
隴蜀王
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說:“友諒、倪文進在徐國為臣子,今弒逆其主徐,當討之。”與陳友諒斷絕關系,命部將莫仁壽駐守夔門,議討陳友諒,移檄四方,父老豪杰告留曰:“生民無主,欲將何之?”辭讓再四,諸將遂立誓推戴曰:“臣等不股肱王室,鬼神殛之!”,十月望日于重慶之行邸受眾人推舉為隴蜀王,不易國號,不改年號,立徐壽輝廟于重慶城南,謚號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春秋奉祀。逾月,平播州南部,克巴州,俘熊文弼于牛頭寨,克長寧州。十一月,行郊望之禮。
1361年四月,以劉楨為王國參謀,五月分兵出擊龍州、興元(今陜西漢中)、鞏昌(今甘肅隴西)等地 。令曰:“胡元運去,中國豪杰并起而逐之。予本鄉農,因亂為眾所推,殆自為保,夫豈為圖人?邇者,義兵一起,群丑底寧,湖、湘向化。顧茲蜀地,久被青巾之亂,莫有為之剪除者。予奉天誅罪,豈能自安?已經殄歿兇徒,幸爾坐收全蜀。是乃天意,夫豈人謀?方今圖為畫一之規,與民共享太平之治。誠恐百姓不知,以予為爭地殺人之師,非吊民伐罪之舉,予取爾蜀于青巾之手,非取諸元。爾輩亦當復見中華文明之化,不可安于胡元之陋習也。更宜洗心從治,慎勿取惡招尤。”
大夏皇帝
1362年春,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建元天統,歷曰先天,定都重慶,妻彭氏為皇后,子明升為太子,立太廟,追尊四代先祖為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禮樂,與郊社并隆。 詔曰:“天生斯民,必立司牧,夏、商、周之迭運,漢、唐、宋之繼統,其來遠矣。元以北狄污我中夏,倫理以之晦冥,人物為之消滅,咸云天數,敢謂人謀。邇者,子孫失道,運祚衰微,上天有命,示厭棄之機;豪杰乘時,興驅逐之策。惟我家國,肇跡湖、湘,志欲除暴救民,聊爾建邦啟土。成湯七十里,盛德已振于三巴;歷數八百年,神功終收于一統。上承天命,下順民心,謹以壬寅年三月初二日祭告天地、祖宗及屢代帝王,即皇帝位,國號曰大夏,其以今年為天統元年。於乎!恭行天罰,革彼左衽之卑污;昭顯茂功,成我文明之大治。尚賴遠邇豪杰,勿吝嘉謀,庶幾大小臣工,協登偉績。”
效周制,設六卿,以戴壽為冢宰,萬勝為司馬,張文炳為司空,向大亨、莫仁壽為司寇,吳友仁、鄒興為司徒,劉楨為宗伯。置翰林院,以牟圖南為承旨,史天章為學士,太子升朝夕受學于此。內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外設提舉司、教授所,教養郡縣生徒。府置官曰刺史,州曰太守,縣曰縣令。設科舉,策試進士。
分蜀地為上川西道、 下川西道、 上川北道、 下川北道、 上川東道、下川東道、 上川南道、 下川南道共八道,更置府州縣官名。
夏,始定賦稅,十取其一,農民無力役之征。
秋,廷試進士,賜董璧等八人及第,余皆出身有差。置雅樂。置奉天征虜大將軍府于漢中,以進取陜右。置奉天征蠻大將軍府于夷陵,以進取陳友諒。
冬,遣司馬萬勝領兵出漢中,進兵剌踏,大敗元軍,俘獲人馬萬余,元平章坎侯普顏達失遁逃。復遣司馬萬勝等率兵攻云南,萬勝兵由敘州路(今四川宜賓)邊界入,司寇鄒興由建昌路(今四川西昌)入,指揮芝麻李由八番(貴州惠水)入。
1363年三月初八,鄒興與芝麻李未至,萬勝兵先至云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及云南行省廉訪司官先二日就棄云南首府中慶路而遁走,退保金馬山,轉入威楚 ,萬勝入城,遣使四出招諭,投降者日日到來,即遣侍中楊源上表申聞于明玉珍,鄒興撰表曰:“圣德孔昭,誕受維新之命;王師所至,宜無不服之邦。大軍既發于三巴,逾月遂平乎六詔。穹祇交賀,遠邇同歡。恭惟皇帝陛下,勇智如湯,文明協舜,既念中華之貴,反為左衽之流。矧在位之貪殘,致生民之困踣。恭行天罰,遂平定乎多方;禮順人情,即進登于五位。忝茲南詔,鄰彼西戎。藩公挾便宜行事之文,專任僉壬,滋其饕餮;守宰無惻怛愛民之意,肆為虐政,害彼黔黎。下詔揚庭,出師討罪。初臨烏撒,蠻酋納款以供輸;繼次馬隆,敵眾望風而奔潰。遂由驛路,踏入滇池。士民冒雨以爭降,官吏叩頭而請罪。一毫不染,萬室皆安。勝等愧以庸才,欽承威命,凡此大勛之集,斷非小器之能,皆圣人大庇之洪休,抑諸將效勞于忠力。深入不毛,臣愧偶同于諸葛;誕敷文命,帝德齊美于有虞。”
四月,梁王把匝剌瓦爾密之傅大都率兵偵查,抓獲招安元帥姬安禮,問:“勝兵幾何?”姬安禮回答:“八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遂與大理總管段功合兵攻萬勝,進兵至呂閣(今呂合鎮),敗萬勝于關灘江,殺獲千計。萬勝收攏殘兵再戰,殺段氏驍酋鐵萬戶,東屯于古田寺 ,段功趁夜潛軍燒其寺,又追至楚雄城西二十五里的回蹬關,大破之,萬勝認為孤軍不可深入,戰士多受傷,遂引兵還重慶。
九月,旌表韓娥為貞烈。韓娥3歲喪父,7歲亡母,從小寄養在成都度緣橋叔父韓立家。1357年時,青巾軍攻入成都,韓娥為了不受辱,女扮男裝從軍,自稱韓關保,1362年于剌踏被俘,遂入夏軍,萬戶王起巖可憐他,把他交給了千戶羅甲,羅甲是敘州路人,羅甲撫之如親兒子,1363年隨義父遠征云南,后又到敘州路駐防。韓娥在軍中舉止謹慎,態度嚴肅,晚睡早起,衣不解帶,說是以軍務為重。羅甲惜其勤謹,間與之酒,韓娥推辭說:”關保天性不能飲,飲了就得病。”甲更加看重他,甲嘗謂人曰:”我家的關保,是干父之蠱子,為他辦婚娶婦,希望其成家立業。”他不敢不從,而千方百計回避妻子,妻子向娘家哭訴,責怪韓娥使夫婦不睦。此后,韓娥隨同王起巖到成都辦事,到東城度緣橋方得與叔父母相認。
1364年春,司馬萬勝率兵攻興元,圍城三日,不克而還。
秋,巴州叛,命司寇鄒興攻,克之,留兵鎮守。
1365年春,更六卿為中書省、樞密院,以戴壽為左丞相,萬勝為右丞相,向大亨、張文炳為知樞密院事;鄒興為平章,鎮守成都;吳友仁為平章,鎮守保寧;莫仁壽為平章,仍鎮守夔門;鄧元亨為平章,鎮守通州;竇英為參政,鎮守播州;姜玨為參政,鎮守黔南。
秋,吳王朱元璋遣都事孫養浩來交好,書曰:“吳王奉書夏國皇帝:間者,得姜玨誥命,觀其文義妥貼。辛卯歲,兵起蔡潁,有陳友諒恃其土地之廣,甲兵之強,一旦迫區區之境,不得已而應之,三年遂決。胡人本處沙塞,今反居中原,是冠履倒置。足下應時而起,居國上流,區區有長江之險,相為唇齒,協心同力,并復中原。事定之日,各守疆宇,特遣使通好。惟足下圖之。”遣參政江儼答吳王朱元璋書曰:“夏主皇帝奉書吳王足下:邇者,夷狄運衰,中原氣盛,天必降生豪杰,驅逐胡虜,以為生民主,是乃天意之有在也。第以中原人物,解此者少,尚為彼用,殊為可恨。足下應運而興,目視赤子之涂炭,想亦不忍也。區區人馬二十萬,北出漢中,東下荊、楚,期盡殘虜,以安黎庶。特遣使奉復通好,不敢后約,惟高明亮之。”
冬,原徐壽輝部下、參政姜玨來重慶朝貢, 命其鎮守夷陵。元威順王、侯普顏達失平章率兵由云南間行往陜西,遣丞相戴壽追襲之,至秦州弗及而還。
1366年3月17日,召臣下諭之曰:“中原未平,胡虜未逐,志不能遂也,此殆天意。今西蜀險塞,予歿后,汝等同心協力,但可自守,慎勿妄窺中原,亦不可與各鄰國構隙。“”言畢遂殞,在位六年,壽三十八,謚號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九月,葬于睿陵。
身后
太子明升繼位,年僅十歲,尊母彭氏為皇太后,垂簾同聽政,立妃王氏為皇后,改元開熙。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遣使勸降,明升不從。洪武四年(1371年)春,明太祖遣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領兵征大夏國,夏軍敗潰。同年六月,明軍兵抵重慶,明升出降,封歸義侯。
洪武五年(1372年),歸德侯陳理、歸義侯明升郁郁不樂,頗出怨言,明太祖聞之曰:“此童孺輩,言語小過,不足問,但恐為小人瞽惑,不能保始終,宜處之遠方,則釁隙無自生可始終保全矣。”于是將其送到高麗 。如今,共有近4萬明氏后裔生活在韓國和朝鮮。自1992年以來,明氏后裔數十次來隨州拜祭先祖
歷史評價
方孝孺:夏主方有意于據蜀,各郡臣民遭青巾之虐( 指李喜喜領導的青巾軍),百無一二,夏主幸致躬行儉約,興文教,辟異端,薄稅斂,一方咸賴小康焉。歷年雖不永,民至今感嘆焉,不能文詞間盡其賢也。
傅維鱗:風情慷慨,仁心義質,宏圖雅節, 有足稱焉。 獲據險遠,屏絕昏虐,減賦禮賢,文教彬郁,負川錦以為固,控全蜀而稱制,要亦偏安之令規,霸者之高烈矣。
張廷玉:明玉珍素無遠略,然性節儉,頗好學,折節下士。既即位,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設提舉司教授,建社稷宗廟,求雅樂,開進士科,定賦稅,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皆劉楨為之謀也。
張廷玉:國珍首亂,反覆無信,然竟獲良死,玉珍乘勢,割據一隅,僭號二世,皆不可謂非幸也。
【農民起義領袖明玉珍】相關文章:
歷史趣談:古代農民起義領袖職業調查09-20
珍珍和粒粒09-12
珍珍的小黃傘說課稿03-10
大班語言《珍珍的小黃傘》說課稿01-12
玉癡09-21
玉吊蘭09-30
千年之珍的散文09-09
玉珊日志09-22
玉蒼山作文01-08
形容玉的詩句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