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質樸的晏子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夷維(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廉質樸的晏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其實,晏子又是個很清廉質樸的人,眾所周知,晏子是三朝元老,他的地位肯定是比較高的,也正是因為他位居高位,因此才會有很多人親屬通過他的關系要求他辦事,但晏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拒絕。
這些親屬用良田美宅、錦衣珠寶賄賂晏子,但是都被晏子給拒絕了,不僅如此,晏子還經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身邊的親友,自己則過著粗茶淡飯的日子,與普通的老百姓過得日子是一樣的。
有一次,齊景公見到晏子的妻子很老了并且長得也不漂亮,便想著要把自己的心愛的女兒嫁給他,但是被晏子給拒絕了。
做人要像晏子一身正氣
晏子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
晏子的意思是拋棄年老的妻子會造成紊亂,而拋棄年邁的妻子那小妾是謂淫亂,見到美色就忘記了道義,處在富貴之中就喪失了倫理,這是違背道德的。晏子的一番話,讓齊景公受益匪淺,也讓晏子再次得到世人的尊重。
晏子的善辯還體現在他運用語言的智慧上面。
他侍奉齊景公的時候,齊景公十分喜愛捕鳥玩,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鳥兒,很是喜歡就讓燭鄒替自己好好養起來,這個叫燭鄒的在歷史上并沒有具體的介紹,應該是齊景公手下的一名侍從。燭鄒小心飼養著,精心呵護,但是很不幸,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鳥兒就飛走了。
齊景公很生氣,就把燭鄒給抓來,要治他得罪。這個時候,晏子站出來了,他對大王說:大王要治他得罪當然是可以的,只不過待我問罪之后,再交由大王定奪。齊景公答應了。
感嘆晏子語言的魅力
晏子問燭鄒:燭鄒你犯了死罪你可知罪?第一個罪就是,因為你的粗心讓大王喜愛的鳥兒飛走了;第二,因為你連大王的鳥兒都看不住,大王要為一只鳥而殺人;第三,如果這件事被其他國家的知道了,大家都會說大王是個昏君,竟為了一直鳥兒殺了一個人,從而就看不起我們齊國,這就是大王要殺你的原因。說完后晏子請示齊景公要求動手,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話,便放了燭鄒。
晏子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罵燭鄒,實際上通過這三條罪狀,暗中指責了齊景公為了一只鳥竟然犧牲掉一個人的性命的荒謬的舉動。指桑罵槐,讓人感嘆他智慧的同時,又驚嘆于他自如運用語言的魅力。
生平
靈公時期
齊靈公四年(公元前578年),晏嬰生于齊國,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
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
齊靈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晉國派中行獻子伐齊。齊軍戰敗,靈公跑進臨淄城。晏嬰勸阻靈公,靈公不聽。晏子說:"我們國君太沒有勇氣了。"晉兵合圍臨淄,齊人守內城不敢出擊,晉軍把外城內燒光后離去。
莊公時期
齊莊公二年(公元前552年),晏子聽說晉國退軍,向齊莊公說晉軍施仁給我們,我們不能不義,于是齊莊公到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北)同晉平公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結盟,承認晉國的盟主地位。
齊莊公三年(公元前551年),齊莊公不聽晏嬰勸阻,執意收留了晉國的下卿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河南陜縣南曲沃鎮)組織叛亂,并乘機攻打晉國。其后不久,又對晏嬰的勸阻于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于激怒了晉國。晏嬰無奈,只好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余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東海之濱的1個小村,一邊打魚和耕田以維持生活,一邊密切關注著事態的變化。
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侯從衛國出發將由此攻打晉國。晏嬰說:"君王依仗勇力而攻打盟主,如果不成功,這是國家的福氣。沒有德行而有功勞,憂患必然到君身上。"崔杼勸諫說:"不可以。臣下聽說,小國鉆大國禍敗的空子而加以破壞,必然會受到災禍。君王是要考慮一下。"齊侯不聽。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晏嬰聽說齊莊公被崔杼所殺,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吊唁莊公。晏嬰獨自闖入崔家,脫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齊莊公的尸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后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轉念一想,對身邊的人說,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殺了他,我就會失去民心。崔杼殺死齊莊公后,逼迫大家宣誓忠于并服從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晏子不服次,崔杼因晏子有民望,想殺卻無可奈何。
景公時期
齊景公元年(公元前547年),崔杼立起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君,就是齊景公。景公即位后,讓崔杼當右相,慶封當左相。二位國相怕國內動亂不穩,就說不愿與二人盟誓者死,晏嬰不肯參加盟誓。慶封想殺晏子,崔杼說:"他是忠臣,放過他。"
齊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崔杼死,封給晏子邶殿和它沿邊上六十個城邑,晏子不接受。因此子尾十分佩服晏子的品德。
齊景公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季札出國聘問,是為了向各國通告吳國繼位的國君。因此他就到齊國聘間,喜愛晏平仲,對他說:"您趕快交還封邑和政權。沒有封邑沒有政權,這才能免于禍難。齊國的政權,將會有所歸屬,沒有得到歸屬,禍難不會停息。"所以晏子通過陳桓子交還了政權和封邑,因此而免于欒氏、高氏發動的禍難。
齊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齊景公派晏嬰向晉國請求嫁女去做繼室,晏嬰私下對晉大夫叔向說:"齊國政權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擁戴。 叔向說:"晉國處于末世了。平公向百姓征收重稅修建池臺樓閣卻不務政事,政務落在私家門下,難道可以持久嗎?"晏子表示同意。
在晏子出使晉國之前,齊景公提出要翻新晏子的住宅,被晏子拒絕了。 等到晏子前往晉國,景公便更新他的住宅。他回國時,已經完成了。晏子拜謝以后,就拆毀了它,重新修建鄰居的房屋,都像原來的一樣,隨即讓原來的住戶返回來住,說:"俗話講:'不選擇房子,只選擇鄰居。'這幾位已先占卜選擇過鄰居了。違背占卜不吉利。君子不觸犯非禮的事,小人不觸犯不吉利的事,這是古代的制度。我敢違背它嗎"晏子終于恢復他的舊宅。起初景公不允許,晏子托陳桓子去請求,才準許了。
齊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37年),鄭國的子皮去到齊國,陳桓子問他原因,晏子回答說:"能任用好人,是百姓的主人。"
齊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齊景公就攻打北燕,算送燕簡公回去。晏子說:"送不回去。燕國有了國君了,老百姓沒有二心。我們國君貪財,左右的人阿諛奉承,興辦大事不憑信義,沒有成功的可能。"
齊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齊國四族之亂(欒、高、陳、鮑)。四個家族召請晏子,他哪也不去。他的部下說:助陳氏、鮑氏嗎?"晏子說:"有什么好處呢?"部下又說:"幫助子旗、子良晏子說:"難道勝過幫助陳氏、鮑氏嗎?""那么回去吧?"晏子說:"國君被攻打,回哪里去?"齊景公召見晏子然后才進宮去。景公卜問派王黑用靈姑旗幟領兵作戰,是吉兆。請求將旗桿砍斷三尺然后使用它。五月的一天,在稷地交戰,子旗、子良戰敗,又在莊地被打敗。國都的人追趕他們,又在鹿門打敗他們。子旗、子良逃亡前來魯國。陳氏、鮑氏瓜分了他們的家產。晏子對陳桓子說:"一定要把他們的家產交給國君。謙讓,是德行的主要內容,謙讓就叫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爭奪之心,所以利益不可以強取,想著道義勝過爭奪利益。道義,是利益的根本,積蓄利益過多就會產生禍害。暫且讓它不要積蓄吧,可以慢慢增長。"陳桓子把子旗、子良的家產全部交給齊景公,而請求告老隱退到莒地。
齊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多次想要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化解,楚王感到慚愧,厚禮把晏子送回齊國。
齊景公二十年(公元前528年),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侍齊王,居功自傲,晏子二桃殺三士,用計讓三人自殺,三人死后,晉、楚而過趁亂來襲,于是晏子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說:"穰苴雖說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能試試他。"于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
齊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在魯國郊外打獵,接著進入魯國都,同晏嬰一起咨詢魯國的禮制。 齊景公生了疥瘡,接著又患了瘧疾,一年都沒好,晏子借此機會勸諫齊景公,讓官吏放寬政令,撤除關卡,廢除禁令,減輕賦稅,免去債務。
齊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因為天空出現彗星而擔憂,因此晏子趁機進諫讓景公減輕稅負徭役。
折疊人物去世
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兒子晏圉繼位。 晏子去世時,齊景公極為悲痛,甚至作出了不合禮數的行為悼念晏嬰。
思想成就
個人修養
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于天下"必須"始于愛民"。他堅持"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此舉受到許多諸侯國的`贊譽。這正是體現了人們常說的"萬人稱譽,多壽病法"的道理。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眼下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他說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樂觀豁達,處其自然。他曾辭退了"三年而未嘗弼過"的高糾,主要嫌這個人三年都沒有指出過自己的過錯。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
節儉觀念
晏子認為,節儉是一個賢人的基本品質,所以,他對那些富貴驕奢,鋪張浪費的人或行為從心底里抱有一種反感。他曾對齊景公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多次的批評。他自己則從節儉要求和約束自己。齊景公多次要給他調整住宅,還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堅決辭謝了。當齊景公賞賜他車馬時,他說:"君使臣臨百官之吏,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以先齊國之民,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雜下》)這就是說,他要以節儉作表率,以防百姓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和道德敗壞。
重視禮教
晏子對禮的重視。他說:"禮者,所以御民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聞也!"把禮看作是治國的根本,統治百姓的工具,可見禮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這一點上,晏子與后來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晏子對無禮或不合禮的行為進行了不遺余力的批評。(《內諫》)載:"景公飲酒酣,曰:'今日愿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群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禮不便也。禽獸以力為政,強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禮,則是禽獸也。群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不可無也。'"晏子認為,禮是區別人與禽獸的標準。沒有禮,人就成了禽獸。作為一國之君,如果帶頭不講禮,國家根本就會動搖。
治國之道
"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時于天"。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后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清廉質樸的晏子】相關文章:
質樸的造句05-15
質樸的愛12-02
質樸的回歸經典散文04-24
質樸的近義詞是什么03-19
質樸燕園不懈燕園09-05
質樸燕園不懈燕園09-05
關于質樸的名言警句12-30
質樸寫意人生散文05-05
端午清廉的對聯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