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這一說法主要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許多涌現的學派與士人,那么具體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歡迎閱讀!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1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動蕩、大變革、風云變幻的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復雜的階級斗爭中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中,各諸侯國的階級關系不斷出現新變化,不同的階級與階層的代表人物,對社會變革發表不同主張,于是“諸子百家”便應運而生。
正如《漢書·藝文志》中所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當時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學者們便周游列國,為諸侯出謀劃策,到戰國時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諸子”,是指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漢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屬春秋后才產生的私學。”百家”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但也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子、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呂不韋等。
關于對諸子百家的派別歸類,司馬談列舉了六家,“乃論六家之要指曰: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書·藝文志》中的劉歆《七略》的諸子略分為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除去小說家不談,所以稱”九流十家”。
由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分裂局面,各個學派在建立時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鄒魯(山東曲阜)是儒、墨的發祥地;三晉(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溫床;南方是道家的搖藍;而燕、齊(河北北部、山東臨淄)是陰陽家的誕生地。
諸子所以說是政治學派的總稱,是因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政治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
漢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秘的方術。因此對后來大一統王朝政治產生影響的只有儒、道、法, 尤其是儒家。儒家創始人孔子因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在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以致儒家學說不僅在諸子百家中地位顯著,而且還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核心內容,對中民民族精神形成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2
諸子百家,是先秦時期對各個學術派別的總稱。
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2家被發展成學派。
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中國先民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中國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幾經周折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時期全面上位;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 3
【先秦時期】
文武道{順天應人}微、周公王道{禮法}小、姜子牙{霸道}{兵法}大
【春秋戰國】
管子、老子、孔子、晏子、孫子、范蠡、扁鵲、尹文、列子、莊子、田駢、黃老、楊子、鄧析、公孫龍子、惠子、鬼谷子、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孟子、墨子、告子、商鞅、申不害、慎子、許行、鄒衍、荀子、韓非子、呂不韋。
【漢】
司馬遷、淮南子、董仲舒、王充。
“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為稱呼為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晏子、呂不韋、管子、鬼谷子等。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諸子”,是指這一時期思想領域內反映各階層、階層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漢各種政治學派的總稱,屬春秋后才產生的私學。
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學者們便周游列國,為諸侯出謀劃策,到戰國時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傳統上關于百家的劃分,最早源于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來,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增“縱橫、雜、農、小說”等為十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并認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后來,人們去“小說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自此,中國古代學術界都依從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認為:“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
中國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后“學”逐步走向民間。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諸侯爭霸,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人才,打破了本來的貴族政治體制,使得原本幾乎沒有資格參與政治的庶民可以發表自己的政見并參與政治決策,又因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難,社會發生劇變。這一時期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交互運用,相互影響,標新立異。各種學說、思想紛紛出現。
西周滅亡,促使人們更多地轉向對天下興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議ˇ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ˇ處士橫議ˇ的活躍風氣。在對人、事及社會的廣泛探討中,人們不再崇信ˇ天道ˇ,進而在如何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教化民眾等方面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學派。這些學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稱為ˇ諸子ˇ,ˇ百家ˇ則指這些學派。最有影響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各學派的人物針對一些社會問題四處游說,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或著書立說,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在中國文化史上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的局面。諸子百家的學術觀點反映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也隨之形成了不同的學術和文學派別。諸子散文大都觀點鮮明,言辭犀利,感情充沛,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所以諸子百家散文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也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
從人類文明演化歷史看,曾邦哲《結構論》提出諸子百家及三教九流是早期的學科分類體系,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偏向政治軍事與倫理領域,墨家、道家、名家、醫家和農家等偏向自然工藝與邏輯等領域,還禪家、雜家、書畫家等則偏向人文藝術等領域,并且,西方近代科學發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中華文化已經萌芽,比如,儒家的社會倫理化(科學社會規范)、墨家的實踐經驗化(實驗技藝方法),以及一些技術發明的原型等。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
【國學常識之所謂諸子百家】相關文章:
國學常識之所謂宗法制09-27
國學常識之所謂六藝11-11
國學常識之所謂閉門造車07-31
國學常識之所謂八股文09-22
國學常識之《大學》02-03
國學常識之禪讓制07-29
國學常識之禪讓制09-19
國學常識之吳中四杰04-21
國學常識之古代悼亡詩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