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歷史上的十個遺憾
歷史最大的魅力可能就在于它是按照命運寫好的劇本進行著的,哪怕結局很荒謬,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只能扼腕痛惜,不可選擇,無法改變。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很多的人或事在不斷的流逝中給我們帶來了千載的遺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歷史上的十個遺憾,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No.1 趙高亂秦
歷史同秦始皇開了一個大玩笑,你不是期望萬世一系嗎?偏偏讓你二世而亡;你不是幻想長生不老嗎?最后只撥給你四十九年壽命,連半個世紀都不到;焚書坑儒,防備讀書人造反,而鐵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毀于一閹人趙高之手……
秦始皇暴死后,趙高威逼利誘李斯合謀篡改詔書,扶昏庸的胡亥作皇帝,賜太子扶蘇死!扶蘇死后,贏氏子孫不但盡數被誅,胡亥當了皇帝不但毫無建樹,只知道享樂,朝廷大臣隨意被殺,李斯也沒能幸免,而且還實行更嚴酷的暴政,最后導致農民大起義。幕后主使趙高還嫌不夠,最后還逼死了秦二世胡亥。也就三年時間,秦始皇苦心建立的強大的秦朝就這樣被趙高搞的千瘡百孔、奄奄一息了。
如果公子扶蘇不死,大秦帝國,該是怎樣的一番景色?
No.2 曹操的赤壁之敗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曹操在這場戰爭中失敗后再也沒能卷土重來,從此勢力僅限制于北方,此消彼長,劉備和孫權則因此勝牢牢地站穩了腳跟,試想一下如果曹操是赤壁之戰的贏家,曹操父子尊重文化重視人才,絕不是司馬昭父子可比的,赤壁若勝,則中國歷史,又該是另外一種情形了吧。
No.3 晉傳癡君
晉武帝司馬炎神武一生,對內卻是個“妻管嚴”。司馬炎長子早死,二兒子司馬衷卻是個癡呆的人。司馬炎覺得司馬衷沒能力勝任一國之君,一直不想立司馬衷為太子,而楊皇后卻執意要“立長不立幼”。司馬炎居然最終決定立司馬衷為太子,司馬衷也就是以后的晉惠帝。癡皇帝司馬衷登基后,基本上是一廢物,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司馬衷背后宮廷實權派開始內斗,緊接著就是八王之亂。不但把一個統一的晉朝給毀了大半,而且后來鬧出了五胡亂華的悲劇。
No.4 宋武帝北伐的虎頭蛇尾
東晉100多年里進行過多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離勝利距離最近的一次,當屬東晉末年劉裕領導的義熙北伐(公元416~418年)。宋辛棄疾的名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贊美的就是這次北伐。然而,和歷次北伐一樣,義熙北伐最終也草草收場,功敗垂成。
劉裕的缺點是野心太大。為了獨掌大權,他鏟除了與他一起起兵的劉毅和諸葛長民。另外,在北伐的過程中,剛剛收復長安就急于回國篡位,長安重地竟只派小兒子劉義真駐守。最終導致關中之地得而復失,盡入夏帝郝連勃勃之手,從此之后南朝再無攻入長安之舉。這也令華夏族失去了一次大一統的機會。
No.5 楊廣篡位
楊廣是隋文帝的二兒子。隋文帝楊堅可是文治武功,不但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南北朝對立,北逐突厥,而且,把個大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史稱“開皇盛世”!“開皇盛世”的繁榮程度直逼后來唐朝的“開元盛世”。可惜盛世沒多久,楊廣為了獲得太子位,處心積慮,在楊素等人的協助下,殺了隋文帝,然后假傳圣旨,賜太子楊勇死。楊廣在弒父殺兄后,當了皇帝,現是征大批民工修建東都洛陽,然后為了游樂開鑿大運河,而且三次發兵征討高句麗。此人是活活把一個“開皇盛世”搞成了尸首遍地、窮人蜂擁的亂世。
No.6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大家肯定都知道,可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呢?先是大大的打擊了李唐朝廷的權威和力量,從此唐朝逐漸進入了“小朝廷,大藩鎮”的時期,各地軍閥勢力開始抬頭,致使民不聊生,發生民變;其次,在中原內亂時,吐蕃趁機攻占了安西度護府,唐朝的西域和河西的領土徹底喪失;西南的南詔趁機作大,形成獨立王朝,要不是元朝攻占云南,我看云南會和越南一樣獨立于中央王朝。此時唐朝的領土只和秦朝時差不多了,“肥唐”從此變成了“瘦唐”。
No.7 柴榮猝死
周世宗柴榮乃五代后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是后周的第二個皇帝,他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老上級。柴榮可是個雄才大略之人,在北漢和遼國的聯軍南侵的壓力之下,力排眾議,毅然揮軍對殺,大破之。柴榮善于治軍,命兵部撰集兵法,名《制旨兵法》(已失傳),制訂了消除割據、實現統一計劃。攻取西歧一帶,三征南唐。而后為把遼人驅逐出幽云十六州,開始揮軍北上,進攻遼國,連克數城,遼人已經聞風喪膽,準備棄守幽云十六州了。可惜快打到幽州時,柴榮不幸病重,班師回朝,到東京后不久就歸西了,而后才有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建立了個福而不強、受盡凌辱的“癟宋”。
No.8 靖康之恥
宋朝的江山大部分毀在宋徽宗手里,一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一百多萬的人口,還有中國文化達到頂峰的繁榮就這樣消逝了,成為一片廢墟。
那些傳世的珍寶們,也因此被毀,舉個例子,唐代的大畫家吳道子的傳世作品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了,只有民國時徐悲鴻先生收藏的一副《八十一神仙卷》被認為是吳道子的真跡,但還沒有最后的定論。徐悲鴻先生在此畫上題上“悲鴻生命”四字,可見此畫在徐悲鴻心中的無上地位。而《宣和畫譜》著錄的北宋宮廷中收藏的吳道子的畫竟有九十三幅之多。
這些無價之寶在遭遇“靖康之恥”被金兵掠到北國后就再也沒能回來。中華文明就此損失了一大批無以倫比的珍貴寶藏。
No.9 崇禎中興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崇禎登基后,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治理,他力圖挽回明朝衰敗的局面,促使明朝中興。先是鏟除了魏忠賢閹黨,為樹立皇權打下了基礎,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了。憑心而論,崇禎是一個比明朝任何皇帝都要對國事認真負責的統治者,自登基以來,他幾乎沒有睡過一天好覺,但勤治天下的責任心并不能彌補他的缺乏經驗、多疑和剛愎自用這些性格特點!而這些性格特點與1644年到來有著直接的聯系,崇禎若真的多一些睿智和寬厚的話,明朝真有可能會中興,而且最起碼不至于亡國。在當時,明朝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明王朝守住了國土,那么自鴉片戰爭始,中華民族長達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是否會改寫?
No.10 慈嬉受寵
道光皇帝在英國的洋槍洋炮下,無奈的開了個不平等條約的頭。道光1850年死后,奕寧繼位,即咸豐皇帝。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而后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真是內憂外患呀,咸豐皇帝有重整天下之心,卻無回天之力,在1861年含恨而死。他割地賠款也就罷了,把位子留給自己的后繼之君,也許后繼之君會有更大的作為,可是他卻留下個禍根,就是他寵幸的葉赫那拉·玉蘭,此人就是以后慈禧。慈禧在咸豐死后在幕后操控朝政毫無建樹,而且慈禧是安逸享樂之輩,知道用錢蓋戲園子、搞壽辰,但是不知道變法革新,增加軍備,致使滿清甲午戰爭戰敗,而后被八國聯軍入侵,不但再次割地賠款,而且國格喪盡。
中國歷史的遺憾
1、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和最珍貴的一塊寶玉石。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塊玉石能珍貴到與它相提并論。
歷史上對和氏璧的材質有各種猜測:有認為是和田羊脂白玉的,有認為是夜明珠的,也有認為是陜西藍田玉的。
史書上稱它“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處,它能熠熠發光,能除塵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稱“夜光之璧”。可見確有它的珍奇、稀罕性。
一九八三年工程師郝用威在全國地史報告會上稱:“和氏璧即是月光石,產于神農架南漳西部,沮水之發源地板倉坪、陰峪河一帶”。再次引起了近代人渴望了解和氏璧的由來、傳說和質地的好奇心。
和氏璧和由它制成的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斷斷續續流傳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后唐。
當時石敬瑭引契丹軍攻至洛陽,后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也不見了蹤影。
從那時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是當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璽,再也沒有能得到歷朝歷代都認可的真正的“傳國玉璽”了。
這個損失之重,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來說是多么的巨大,誰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來。而傳國玉璽到底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恐怕真的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2、阿房宮的損毀
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是歷史記載當中最為雄偉的宮殿建筑了。無論是前三代還是后來直到清末的兩千多年間,再也沒有任何古代的建筑可以和阿房宮相比較高低了。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國力日益強盛。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即阿房宮。
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在這里,杜牧把阿房宮的誕生與六國的覆滅直接聯系起來,可見在秦覆滅一千多年后的唐代,阿房宮之雄偉大氣的形象還深深影響著那時的人們。
其“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的氣勢,借杜牧的《阿房宮賦》流傳于千年后的今朝,至今仍令人想入非非。
但阿房宮這座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它與現在遺留下來的古建筑之間有些什么傳承關系?是否有些當時建筑時奇巧的工藝沒能流傳下來?這些看來都將是千古之謎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房宮能夠留存到現在,她一定比印度的泰姬陵、法國的盧浮宮要壯觀得多!從秦始皇陵墓陪葬的車馬坑里出土的銅車馬上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工藝是遠遠超乎我們想像的!
而如果阿房宮能存留到現在,對我國建筑技術和工藝將有多么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3、華佗《青囊書》的焚毀
華佗行醫在東漢末年,是中國最早能實施外科手術的醫生。
他一生的傳奇醫術令歷代國人嘆服。單是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事跡就被寫入了正史、改編為各種戲劇,廣為流傳在民間。
當華佗打算給曹操打開腦殼引出“風涎”,根治他的偏頭痛病的時候,曹操卻誤以為華佗將要害他,將其關入大牢。華佗自料逃不出曹操的手心,在牢里把自己的平生所學寫成《青囊書》,打算流傳下去造福人類。
他將《青囊書》交給看押自己的吳押獄,想叫他繼承自己的醫技。
以下有兩種說法:其一,吳押獄很高興地接下書,向華佗表示一定繼承他的醫術,當個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好醫生。他把書帶回家小心翼翼地收好后,回到衙門辭去差事,準備回家研讀醫書。
其二,吳押獄當時就未敢接書,華佗大失所望,自己舉火把《青囊書》燒毀了。
不論哪種說法,《青囊書》是就此消失了。《黃帝內經》流傳下來,使得中醫理論得以確立;《傷寒論》流傳下來,使得張仲景“醫圣”的地位得以確立;《本草綱目》流傳下來,使得李時珍“藥圣”的名頭世界傳送。
可惜的是,華佗的《青囊書》卻沒有流傳下來,中國醫學就此所損失的東西太多了,許多東西只能是一些千古之謎了。
4、《蘭亭集序》的失蹤
東晉時期的書圣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夠撼動。他傳頌千古的最佳書法作品就是寫于公元353年的《蘭亭集序》,這是任何對中國書法有起碼了解的人都熟知的事情了。
有關《蘭亭集序》的故事也在歷史上廣為流傳,最為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就是:唐太宗派蕭翼到辯才和尚那里騙取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蘭亭集序》后,把他一直帶在身邊,并留下了遺囑:死后用這一絕世珍品殉葬。
當年,王羲之乘著酒興,用鼠須筆,在蠶繭紙上即席揮灑,心手雙暢,寫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當時就名滿天下、惹人追捧了。
而唐太宗酷愛書法,是唐代頗有建樹的書法家、收藏家和書法理論家,一生致力于收藏王羲之的書法真品,據說先后共得到兩千二百余件。
5、“靖康之恥”損失的文化瑰寶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開封),上自徽、欽二帝,下至三千多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宗室近戚,都被金兵俘往北國,北宋就此滅亡。
宋宮中所有的法駕、鹵簿等儀仗法物、宮中用品、書籍、印板、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各州府地圖,連同宮人、內侍、伎藝工匠、倡優、府庫蓄積,全部被金人席卷一空。
金軍除了索取金銀絹帛之外,又搶去皇帝玉璽、儀仗、天下州府圖、樂器、祭器,以及各種珍寶玩物,擄走百工、技藝、宮女、內侍、僧道、醫卜、娼優和皇子、皇孫、后妃、帝姬(公主)、親王等貴族,與太上皇宋徽宗一道押送金營。
據說,宋徽宗當時聽到金銀財寶等被擄掠的消息毫不在乎,等聽到他精心收藏的皇家藏書、藏畫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幾聲。
6、鼎失蹤
秦漢以后民間就廣泛流傳禹鑄九鼎傳于商周的故事,如《史記》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用于祭祀,“遭圣則興”,周滅亡“鼎乃淪伏而不見”。
《資治通鑒外紀》更說“禹復為九州,收天下美銅,鑄為九鼎,以象九州”。大禹治水不僅使九州恢復了生機,而且加強了各地的聯系。
九鼎就是由九州的貢金所鑄,所以可引申為國家統一的象征。它遭圣則興,亂世淪伏,因此不僅是統一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還是盛世的象征。
夏亡,成湯把九鼎移至商邑,又為殷鎮國重器。殷亡,九鼎為周所得,周武王又遷至洛邑。陳于西周鎬京。周公制禮作樂,創列鼎制度,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是也。鼎于是成為權力的象征。
“問鼎”成為爭奪天下權力的表現。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秦掠取九鼎時傳說九鼎突遇風浪沉沒于泗水,秦始皇曾派人多次打撈,始終沒能得手。
記載著中華民族統一歷史的九鼎就此失去了下落。自夏禹鑄九鼎,作為傳國之寶,這九鼎就成為權力和國家的根基和象征。
【中國歷史上的十個遺憾】相關文章:
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是誰?11-24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狀元之最”10-27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著名錯字08-23
遺憾07-05
遺憾07-04
遺憾07-07
遺憾近義詞01-15
遺憾的近義詞01-17
人生的遺憾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