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戚簡介 寧戚飯牛而歌
寧戚,生卒年不詳,春秋萊棠邑(今青島平度)人,一說是衛國(今河南境內)人,早年懷經世濟民之才而不得志。齊桓二十八年(前685)拜為大夫。后長期任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間,齊桓公推行招賢納士,銳意求治的建國方略,任用管仲為相,建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賞識并重用寧戚,是齊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人物概況
簡介
甯戚,春秋時齊國大夫。其籍貫說法不一,道光《平度州志》認為:“甯戚,萊之棠邑人”(古城在今平度門村鎮唐田村)。《管子》《呂氏春秋》《史記》則認為:“甯戚,衛人”(今河南境內)。
甯戚出身微賤,早年懷才不遇,曾為人挽車喂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識英才、不拘一格選人才的齊桓公和管仲,才被齊桓公舉火授爵,拜為大夫,后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齊國農業,成為齊桓公的股肱之臣,與管仲、鮑叔牙等一起輔佐齊桓公建立了“九和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業,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甯戚:生卒年不詳,衛國(今河南獲嘉)人,早年懷經世濟民之才而不得志。齊桓公二十八年(前685)拜為大夫。后長期任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間,齊桓公推行招賢納士,銳意求治的建國方略,任用管仲為相,建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賞識并重用甯戚,是齊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甯戚獲悉齊桓公重人才,有抱負,便決心投靠齊國,以便有一番作為。他不畏艱難,來到臨淄,自我推薦,擊牛角高歌,令齊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這是一個氣度不凡、抱負不凡的人物。
齊桓公求賢若渴,慧眼識才,一經交談便認定甯戚是難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論資歷,不計較小節,注重大節,力排眾議,擢用甯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甯戚,幫助齊桓公用好甯戚之長。他建議立甯戚為大司田主管農業的官員,他認為甯戚是有才能的農業專家,自己不如甯戚。甯戚由此負責齊國的農業生產,主持開墾農田,興修水利,并興漁鹽之利。獎勵墾荒,薄取租賦,齊國很快富裕強盛起來。
甯戚仕齊期間,經常到齊國東部活動,組織民眾發展農耕,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辭世后他被人們安葬在膠水東岸(今平度馬戈莊鎮境內)。
甯戚著有《相牛經》1卷,為中國最早畜牧專著,對促進齊國農牧業發展產生一定作用。
甯戚,仁途屢遭磨難,能由一個放牛青年走向參與國政的高位,得益于自作的《甯戚飯牛歌》: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
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這首著名的《甯戚飯牛歌》真實地表現出了懷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復雜心態。甯戚放牛的史實,至今在李園街道辦事處柳行頭村存有“甯戚大夫飯牛處”的石碑的佐證。據《東周列國志》載,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齊王國攻打宋國,齊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軍隊出發。一天,軍隊到峱山(山東臨淄附近),管仲見一放牛青年沖他疾擊牛角高歌,氣質非凡,即派侍從把他招來,管仲問其姓名,答曰:“衛國百姓,姓甯名戚”。管仲叩其所學,甯戚對答如流。管仲嘆道:“豪杰辱于泥涂,不遇汲引,何以自顯?我國國君大部隊在后,不過幾日到此,我寫封信你去拜見國君,必當重用。”數日后,齊桓公大軍到此,甯戚又唱起《甯戚飯牛歌》。齊桓公聞聽此歌甚感驚奇,派人將甯戚叫至跟前,問其姓名后,桓公說:“寡人率領諸侯征戰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你說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你是放牛的為何要諷刺朝政?”甯戚據理爭辯,有些言辭冒犯齊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斬首。甯戚面不改色,仰天嘆道:“桀殺龍逢,紂殺比干,今甯戚為第三個!”這時身邊大臣隰朋上奏說:“此人見勢不趨,見威不惕,非尋常放牛的。”桓公轉念一想,怒氣頓消,對甯戚說:“寡人聊以試子,子誠佳士”。這時,甯戚從懷里拿出管仲的親筆信,桓公閱后說:“既有管仲的書信,為何不早呈上?”甯戚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諛,以怒氣加臣,臣寧死也不自薦”。桓公聽后非常高興,即拜甯戚為大夫,與管仲同參國政。甯戚不負厚望,屢建戰功。后又長期任大司田(農官)。他管理農事,獎勵墾種,薄取租賦,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并著有《相牛經》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對齊桓公完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起了重要作用。
“甯戚飯牛”
春秋時,衛人甯戚欲求見齊桓公;惜因家貧,缺少盤纏,只得為商賈趨趕牛車。數經輾轉,終得抵達齊國。當他夜宿于城門外之際,正逢桓公出迎賓客。甯戚站在車旁喂牛,遠遠望見桓公,登時百感交集,于是乎,便敲擊牛角,高歌抒懷。桓公聽見歌曲的內容,明白甯戚并非尋常百姓,遂延請他入城,聘為丞相。亦作“寧戚飯牛”。
《呂氏春秋·離俗覽》載:甯戚欲干齊桓公,窮困無以自進,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至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辟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甯戚飯牛居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撫其仆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桓公反,至,從者以請。桓公賜之衣冠,將見之。甯戚見,說桓公以治境內。明日復見,說桓公以為天下。桓公大說,將任之。群臣爭之曰:“客,衛人也。衛之去齊不遠,君不若使人問之。而固賢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問之,患其有小惡。以人之小惡,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聽必有以矣,今聽而不復問,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難全,權而用其長者,當舉也。桓公得之矣。[3]
歷史影響
棟梁,楷模
甯戚仕齊四十年,官至大司田,工作可謂是兢兢業業、政績突出,從而被齊桓公譽為“
齊國之棟梁,君臣之楷模”。就連管仲也對其極為器重和佩服。現舉幾例佐之。一是他憑借一身膽魄和浩然正氣,只身入宋國,憑三寸不爛之舌和雄辯之才,說服宋公,不戰而勝宋國,使宋國歸于齊國麾下,初次使齊國朝野對其刮目相看。二是他利用齊國冶鐵業發達的優勢,推廣使用鐵鏵犁,結束了齊國木犁人耕時代,進入鐵犁牛耕時期,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三是他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管仲制定的相地衰征大計,使齊國農業連年大豐收。他上任大司田不到一個月,就辦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把管仲的相地衰征政策進行補充修正,在榮辱柱上重新頒布;另一件是嚴懲大奴隸主伯氏抗稅不交,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順利推行。四是他心系百姓,生活簡樸。身為大司田,他上求乞于天地風雨諸神,下體察于黎民百姓之間,齊國的莊稼地里,到處是他的身影。他謝絕了齊桓公和管仲為他建造的豪華府第,甘愿棲身簡陋的茅屋,和周圍百姓的茅舍一模一樣。五是齊桓公和管仲帶兵外出伐山戎,討蠻楚,鎮西狄,威東夷的時候,總是將國政委于寧戚,而甯戚總是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解除了齊桓公和管仲在前方帶兵打仗的后顧之憂。無怪乎甯戚死后,管仲就像是塌了半邊天,痛惜得整日恍惚,不停地讓愛妾婧為他彈奏甯戚的《浩浩白水》。
齊桓公重用甯戚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間,齊桓公推行招賢納士,銳意求治的建國方略,任用管仲為相,建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賞識并重用甯戚,是齊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齊桓公求賢若渴,慧眼識才,一經交談便認定寧戚是難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論資歷,不計較小節,注重大節,力排眾議,擢用甯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甯戚,幫助齊桓公用好寧戚之長。他建議立甯戚為大司田主管農業的官員,他認為甯戚是有才能的農業專家,自己不如甯戚。甯戚由此負責齊國的農業生產,主持開墾農田,興修水利,并興漁鹽之利。獎勵墾荒,薄取租賦,齊國很快富裕強盛起來。
促進農牧業發展
甯戚仕齊期間,經常到齊國東部活動,組織民眾發展農耕,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辭世后他被人們安葬在膠水東岸(今平度馬戈莊鎮境內)。
后世影響
著作
甯戚著有《相牛經》1卷,為中國最早畜牧專著,對促進齊國農牧業發展產生一定作用。
寧戚相牛
古有伯樂相馬,也有甯戚相牛。人們往往對伯樂相馬的故事津津樂道,而對甯戚相牛的故事知之甚少。實際上,由于長期管理農事,甯戚著有《相牛經》一卷,后傳給了百里奚,而使窮百里秦國飼牛拜相。應該說,甯戚對牛是情有獨鐘的,他喂過牛,仕齊后又大力推行牛耕代替人耕技術,提高了耕作效率,促進了農業發展。他以《飯牛歌》說齊桓公,其中就有“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的詞句。農諺講:“蠶無夜食不長,馬無夜草不肥。”大牲畜要在夜里添芻料,甯戚的歌反映了齊地所積累的養牛經驗。齊國豐富的養牛經驗,帶動了養牛業的發展。戰國時,齊將田單被困在即墨(今平度東南),竟能在久困的城內收得千余頭牛,以火牛陣打破燕軍,足見當時平度養牛業的發達。
后人評價
甯戚在歷史上的`影響是很大的,歷代文人墨客對其稱頌頗多。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甯戚之謳歌兮,齊桓以該輔。”把他輔佐齊桓公和姜太公輔佐周文王相提并論。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辯》中寫道:“甯戚謳于車下兮,桓公聞而知之;無伯樂之善相兮,今使乎譽之。”贊揚了齊桓公對甯戚的識才用才。唐代詩人李白在《秋浦歌》第七首中寫道:“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白石爛”就是甯戚在不得志時,抓住齊桓公出行的機會,叩牛角而歌時的歌詞。《呂氏春秋·離俗覽第七》對甯戚飯牛叩角而歌更是作了生動的記述。
甯冢雙松
據《管子》記載,甯戚在齊國的活動多在齊國的東部。如齊桓公和管仲為解決商賈放債和農民之間的尖銳矛盾,曾委派四位重臣分赴各地調查研究,派到東方的就是甯戚,他當時很可能是分管齊國東部地區政務的。他長期在膠水一帶組織開墾土地,發展農耕,使得萊國百姓紛紛來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甯戚因此深受膠水以東百姓的愛戴,所以甯戚死后葬在膠水東岸(今平度馬戈莊鎮境內)而不歸葬臨淄,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釋。甯戚的墓稱為甯冢,冢體很大,位于一小山頂上,高15米,直徑70米,當地百姓稱其為“冢頂”,冢的周圍形成了三個自然村,分別為冢東、冢前和冢西。清代時,冢上有兩株大蟠松,為平度舊八景之一——寧冢雙松。1984年,甯戚冢被列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拓展:寧戚飯牛
原文
內容
寧戚欲干 齊桓公①,窮困無以 自進,于是為 商旅將任車以至齊②,暮宿于 郭門之外③,桓公郊迎客④,夜開門,辟任車⑤, 爝火甚盛⑥,從者甚眾。寧戚飯牛居車下⑦,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⑧。桓公聞之,扶其仆之手曰:“異哉!之歌者非常人也⑨。”命后車載之。桓公反,至,從者以請⑩。桓公賜之 衣冠,將見之。寧戚見,說桓公以治境內。明日復見,說桓公以為天下。
桓公大說,將任之。 群臣爭之曰:“客,衛人也,衛之去齊不遠,君不若使人問之,而固賢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問之患其有 小惡,以人之小惡,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難全,權用其長者。”遂舉大用之,而授之以為卿。
選摘自《 呂氏春秋》
注釋
① 寧戚:春秋時期魏國人,早年貧困,替人拉牛車運貨物。后來得到齊恒公任用,拜為上卿,遷相國。干:求見。
② 商旅:指外出經商的人。將任車:駕駛裝在貨物的牛車。將,駕,御。任車,載貨的車輛,一般用牛拉。
③ 郭門:外城的城門。郭城的外墻。
④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對客人的重視。
⑤辟:通“避”,使回避。
⑥ 爝(jué)火:火炬,火把。
⑦ 飯牛:喂牛。
⑧疾歌:大聲歌唱。
⑨之:指示代詞,這。
⑩請:請示。
參考譯文
寧戚想要到 齊桓公那里去求取官職,因為窮困無法接近齊桓公,于是,受雇替商人趕車到齊國去,夜晚就在城門之外住宿,齊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開城門,所有趕車者都得回避,跟隨齊桓公的人很多,而且都拿著明亮的火把。寧戚在車前給牛喂食,看到 齊桓公而悲傷,敲打著牛角,唱著很悲傷的歌曲。 齊桓公聽見后,扶著他的仆人的手走下車說:“奇怪啊,這個唱歌的人是非一般之人啊。” 齊桓公于是命令,用后面的車子裝載一同回朝。 齊桓公回到朝廷,手下人向他請示如何處置寧戚。 齊桓公說:“賞賜給他官衣官帽,我將接見他。”寧戚見到 齊桓公,游說齊桓公統一四境;第二天再見,更勸說齊桓公統一天下。 齊桓公非常高興,將重用寧戚。群臣們都紛紛勸 齊桓公說:“寧戚是衛國人,離我們齊國只有五百里路,不是很遠,不如我們派人去打聽打聽他的情況,如果他確實是個賢能的人,再重用他也不為晚。” 齊桓公說:“不可這樣,打聽可能會聽到一些小毛病,因為小毛病,而忘記人家的主要美德,這就是君主往往錯失天下人才的原因。況且一個人很難 十全十美,治政只用他的長處即可。”于是就提拔重用了寧戚,授給他卿相的大官。此舉為 齊桓公贏得了天下的人心,這就是他成為 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
【寧戚簡介 寧戚飯牛而歌】相關文章:
寧戚飯牛的典故04-30
關于寧戚飯牛的歷史典故02-21
《齊桓公得寧戚》閱讀訓練04-22
歌黃寧06-10
戚夫人:舂歌原文賞析10-03
戚家山05-24
詩人葉賽寧的簡介11-23
關于蘇寧電器的簡介及口號04-05
游戚城公園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