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用的什么武器
一、關羽是不是用刀
這是幾百年來談的最多的。估計很多人多能背出來:歷史上的關羽使用的兵器不是刀,自然也就更不會是所謂青龍偃月刀了。陳壽《三國志》中沒有提到關羽用什么兵器。《三國志•關羽傳》中僅有這樣一段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通過這個“刺”字,很多人都認為關羽用的兵器屬于矛、戟之類的直刺兵器〔《三國志·關羽傳》不曾記載關羽斬文丑〕。
有專家考證出漢代“戟制最盛,矛次之”,在三國時代還沒有出現象青龍偃月刀一樣的長柄大刀。這種偃月刀出現在唐、宋時期,主要是用來操練,以示威武雄壯,并非實戰使用。
通過專家的釋疑,終于可以將關刀杜撰說確定下來了。不但如此,綜合專家對各個時期兵器起源和各個時期發展使用的考證,小說中黃忠和魏延的大刀、徐晃的大斧、黃蓋的鐵鞭、武安國的鐵錘、呂布的方天畫戟也全都是虛構出來的。如此考證,對于還歷史本原是有好處的,也可以讓愛好者了解更多的古兵器知識。可偏偏近來有些作者標新立異,又試圖在小說中描述的青龍偃月刀的八十二斤的重量上下功夫,居然在考證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在馬上耍起來需要多大的力氣,想以此來證明青龍偃月刀的杜撰說,結果鬧出了一個大笑話。有些作者根本就沒有弄明白東漢的重量衡與現代是不同的。當時的一斤只相當于今天的222.72克,以此推算,青龍偃月刀也合和現在的36斤。這些人的方向是好的,但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自身的知識不夠,胡亂猜測;二是就算有了一個結果,無論是對于三國史研究、歷史人物研究、小說藝術研究、小說人物形象研究、作者研究,都沒什么作用,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既費時而又無功,不如不做。但這種錯誤還不僅僅發生在一般人身上。上世紀八十年代,家父參加一次古典文學會議后,帶回來一個真實的笑話:在會議上有專家拿出了自己的論文,主要內容居然是考證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是個胖子!二十幾年過去了,但至今筆者還記得家父說出這件事情時的表情。個中含義,不妨請觀本文者思量思量。
二、青龍偃月刀是如何演變來的
既然上面已經提到關刀是虛構出來的,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出現在小說之中的呢?筆者查了查相關資料,但又不是很全。
從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關羽傳》看,關羽用的是矛或者戟。
而在唐、宋時代,說到關羽武器時大部分說的好像是一把劍。唐人郎君胄《壯繆侯廟別友人》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將軍秉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宋人黃茂才《武安王贊》曰:“氣蓋世,勇而強。萬眾中,刺顏良。”宋無名氏《武成王廟從祀贊》曰:“劍氣凌云,實曰虎臣。勇加一國,敵號萬人。”
到了元代,關羽用刀的說法開始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現。元人郝經《重建廟記》曰:“躍馬斬將萬眾中,侯印賜金還自封。橫刀拜書去曹公,千古凜凜國士風。”之后在元雜劇中,關羽也是用刀。在公認的《三國演義》成書最重要的參考著作—《三國志平話》中,關羽也是用刀參加“三英戰呂布”的:“第三日,呂布又搦戰,眾諸侯出寨,與品布對陣。張飛出馬持槍。張飛與呂布交戰二十合,不分勝敗。關公忿怒,縱馬輪刀,二將戰呂布。先主不忍,使雙股劍,三騎戰呂布,大敗走,西北上虎牢關。”
從這些資料分析,關羽使用的兵器從矛(戟)至劍,最后在刀上正式定型了。目前還不清楚青龍偃月刀之說是不是《三國演義》首創,但通過《三國演義》,青龍偃月刀和關羽已經是合二為一,密不可分了。
這個推算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上曾有過不少的爭論,有過四種觀點:宋代乃至之前說;元代中期說;明初說;明代中葉說。如果以上關于關刀的推算是正確的話,對于協助解決《三國演義》成書年代的爭論也許有一定的幫助。為什么?請看下一節。
三、關廟里的青龍偃月刀怎么來的
前面說到,從現有的資料看,青龍偃月刀之說的出現與最后的定型是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的。看到這里,我們或許會產生另外的一個猜想:如果青龍偃月刀之說沒有定型,遭受影響最大的是什么?《三國演義》?不是,是關帝廟。
眾所周知,關羽死后的幾千年里,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對關羽這個“千秋忠義”人物的懷念及歷代統治者的政治需要,為關羽立廟成為一種風氣,關帝廟基本上遍布全國。試想:如果青龍偃月刀之說沒有定型,那關帝廟里的關羽塑像旁邊就不可能出現青龍偃月刀。修建關帝廟的工匠們不太可能因為自己的突發奇想而自作主張為關圣人平白無故加上一把刀,而且還要能得到所有關帝廟的響應,讓其遍布全國,成為關羽的專用品。而要想能得到所有關帝廟的響應,我們不妨三種假設:一是統治者指定,二是民間傳說,三是文學作品。第一種可能性不存在;第二種可能性很小,中國的民間傳說諸多而凌亂,流傳面不是很廣,又缺乏統一性,不太可能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力。第三種文學作品的'可能性最大。從以上的分析看,詩詞、散曲的和元雜劇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力,而且在這些作品中對于關羽使用的兵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描述,那么剩下的唯一可能就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出現。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只可能是《三國演義》,也只有《三國演義》這部文學巨著才能做到這一點。
隨著《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青龍偃月刀才得以定型并為人們所接受,關帝廟里才會出現青龍偃月刀。這樣一來就比較好辦了。可以對全國的關帝廟進行一次普查,并通過地方志及相關的詩文。
四、為什么是刀而不是別的兵器
青龍偃月刀既然是虛構的,還會帶來另外的一個聯想:為什么是青龍偃月刀而不是別的兵器呢?從《三國演義》中可以做出一個大概分析:首先,圍繞這把青龍偃月刀,作者設計了很多精彩情節:刀挑錦袍、單刀赴會、失刀奪刀,這把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中出現的時間比關羽還要長;第二就象丘振聲先生所言:“在中國古典文藝里極講究人物手里的玩意兒。別看是一刀一槍,它們往往成為人物性格的鮮明標志••••••這種人和物的和諧統一的傳統手法,是我國古代優秀作家的藝人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今天仍有借鑒的意義。”(之所以要侃到這個小話題,是怕有一天又有人寫出一篇“關羽為何不用狼牙棒”之類的奇文來,那比論證曹雪芹是胖子還要恐怖。)
五、關羽是否用刀作戰一直是個疑問
《三國志》上說:“曹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陳壽的一個“刺”讓人有了諸多的疑問,如果是刀,應是“劈”“砍”等說法。
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所載: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敵。及羽敗,羽惜刀,投之水中。
漢末時,雖已有騎馬用刀作戰者,但他們用的均是一種短兵器——環首刀。戰場上廝殺,“環首刀”這種專門用于砍劈的單刃厚背的短兵器,極具構造上的優勢。三國時,各國軍隊大量生產過環首刀,并使用了兩漢以來如炒鋼、百煉鋼、淬火等鋼鐵生產技術。《太平御覽蒲元傳》記載,三國時的諸葛亮曾命“蒲元”這個人造刀,蒲元在斜谷開工,為了造出好刀,還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稱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劍錄》中描述,孫權在黃武五年(226年)造劍十口、刀萬口,從這可看出,劍在這時已成為玩賞用兵器,而刀則為士卒實戰的兵器,所以一造就是以萬來計算。如果關羽有用刀,應是此種短兵器才對。
【關羽用的什么武器】相關文章:
關羽的武器叫什么02-27
關羽10-27
關羽04-02
關羽11-21
關羽02-29
關羽05-12
話說“關羽”11-20
話說“關羽”11-20
關羽在現代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