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
沒有聲音,但有祝福;沒有鮮花,但有真情,有來自內心真誠的祝愿;在臘八來臨之際,真誠的祝你及你全家平安吉祥!萬事如意!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1】臘八節的由來
說法一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伽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這個是一個和佛教有關的故事,據說在釋伽牟尼成佛之前,在他餓得骨瘦如柴,沒有力氣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牧女,并送他乳糜食用,他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修行,最后在十二月八日成道。而按當時的夏歷計算也就是臘月八日,也稱作臘八。
“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因臘日而來,是農歷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
說法二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后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后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說文》載:“冬至后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后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說法三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來源于上古道教臘祭,神農氏“始作臘祭,以告上蒼”,遂形成在年終時祭祀農谷,慶祝當年已得收成,祈求來年民豐歲稔。
《禮記》稱“天子大蠟八”“八蠟以祀四方”,在民間逐漸固定以臘月八日為道教臘祭日,俗稱臘八節,此日喝臘八粥的習俗,亦源于臘祭“合聚萬物而索饗之”所表達的終始交接、豐隆安定的思想感情。
現代道教繼承了上古道教傳統的禮儀內容,“三會五臘”更是成為道教的重要節日。道教五臘日不僅包含了世俗層面的臘祭精神,并在宗教意義上闡釋其特殊含義。《云笈七箋》記載正月一日為天臘、五月五日為地臘、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十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為王侯臘。可見臘八節是道教醮謝祭祀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應在禮敬神明祖先的同時反省自己的言行德性,為善去惡,進于同道。
道教講求仙道貴生,臘八粥亦是養生佳品。臘八粥起源于道教的天子大蠟八。天子大蠟八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合聚萬物而索饗之”。
二是進行禱祝和祈求。
關于合聚萬物而索饗之。萬者,極言其多也,并不是真的合聚一萬種物品,也不是只限于八種蔬果。蠟八的“八”字是指祀八谷星、八農神,農業的八個方面,并不是說用八種蔬果來祭祀。
索者,絞合也,蠟即索的意思。
饗者,敬獻也。即將許多種蔬果谷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神靈,然后食用,叫做臘八粥。為什么是煮熟成粥,而不是煮成干飯呢?因為蠟祭是要禱祝,蠟八祭祀加上禱祝就是蠟八祝,也就是臘八粥。臘八粥諧音蠟八祝。那么,蠟八祝為什么不寫成蠟八粥而要說是臘八粥呢?即:蠟為什么變成臘呢?因為年終十二月祭獻神靈用的蔬果谷物等全都是干物。一年中收成的蔬果谷物等放置到年終十二月,當然全都變成干物了,而干物稱臘。所以,用干物蔬果煮成的蠟八祭祀之粥,就被稱為臘八粥了。這里的八是祀八神的意思,并不是指八種蔬果。
關于干物稱臘。干物在天子家中歸臘人掌管。《周禮"天官"臘人》說:“臘人掌干物。”鄭玄《注》說:“臘,小物全干。”所以是干物稱臘。蠟祭是用蔬果干物煮熟成粥作祭品。所以,蠟祭又被稱作臘祭。即蠟祭也稱臘祭,蠟八也稱臘八。這里的臘是指干物的意思,還沒有和十二月連系在一起。但臘祭是在十二月進行的,其含義已經和十二月靠近了。
臘八節是中華本土的傳統的節日,是本土道教的重要節日,不是外來宗教帶來的節日,并非外來節日,和外國宗教沒有絲毫關系。
當今的道教弟子與有志于中華文明的炎黃子孫,殊當在意此類節日,正本清源,弘揚華夏文明。
【2】臘八節的習俗
1、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后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伽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2、打掃衛生。
這是全國各地都有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對家里進行大掃除,然后換上新衣服、新床單、新窗簾等。
打掃衛生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除舊布新,因為臘八節是農歷年末的一個重要節點,我們應該把過去一年的污垢、煩惱、不順等都清理掉,迎接新年的到來。 另一方面是為了招財進寶,因為打掃衛生可以讓家里變得干凈整潔、明亮舒適,也可以吸引財氣和好運進入我們的家門。
3、賞花燈。
賞花燈是江南地區特有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到街上或者公園里觀看各種形狀、顏色、大小的花燈。
賞花燈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增添節日的氣氛和樂趣,因為花燈是一種美麗的藝術品,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溫馨和喜悅。另一方面是為了祈求愛情和婚姻,因為花燈有著浪漫的寓意,可以讓人們尋找到心儀的對象或者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
4、放生魚。
這是廣東地區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到河邊或者海邊放生一些魚類,然后祈求來年平安和吉祥。
放生魚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和憐憫,因為魚類是一種水生動物,可以代表著所有的生靈。另一方面是為了寓意年年有余,因為魚的諧音是余,可以表示希望來年有多余的財富和幸福。
5、燒香拜佛。
這是四川地區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到寺廟里燒香拜佛,然后祈求消災解厄和增長智慧。
燒香拜佛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感恩和敬仰,因為佛陀是一位偉大的覺者,他教導了我們如何修行和解脫。另一方面是為了求法和福報,因為佛法是一種無上的法寶,它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煩惱和苦難,獲得清凈和快樂。
6、賞雪景。
這是東北地區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到戶外或者公園里欣賞雪景,然后享受冬日的美好。
賞雪景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欣賞和創造,因為雪花是一種奇妙的自然現象,它可以形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和景色。另一方面是為了鍛煉和健康,因為雪景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清爽和活力,也可以通過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活動來鍛煉身體和增進友誼。
【3】臘八節的傳統飲食
1、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中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仍保留此習俗,中國南方地區已偏少,臺灣等地則幾乎沒有。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
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咸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中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各地臘八粥:
陜西:臘八粥熬好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傳統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龍江:在哈爾濱,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蒜”的。民間上把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河南: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山東:山東“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2、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
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3、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4、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5、泡臘八醋
這是北方地區特有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把大蒜或者辣椒放入醋中泡制,然后在春節期間食用。
泡臘八醋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防寒保健,因為冬天氣候寒冷,吃點醋可以增加食欲和消化,還可以預防感冒和疾病。另一方面是為了寓意吉利,因為醋在中文里和“續”諧音,意味著續命、續福、續財等好事。
6、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從臘月開始,人們就開始忙碌著喜迎新年的事了。其實,年的起點與終點在民間有不同的習慣算法,但一般是從農歷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八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因此,這個傳統節日的到來向臘月盼年的人們傳遞著進入年關的信號。過了臘八,春節的序幕就拉開了,人們也開始“忙大年”了。姑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
7、吃餃子。
這是北方地區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包餃子,然后在午飯或者晚飯時吃。
吃餃子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祭祀祖先和神靈,因為餃子的形狀像古代的金元寶,寓意著財富和祝福。 另一方面是為了團圓和溫暖,因為餃子的餡料可以有很多種,代表著家庭的豐富和和諧,而且餃子是熱乎乎的,可以驅趕寒冷。
8、吃湯圓。
這是南方地區的一種習俗,主要是在臘八節這天煮湯圓,然后在早飯或者下午茶時吃。
吃湯圓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祈求平安和吉祥,因為湯圓的形狀像圓圓的月亮,寓意著圓滿和完美。 另一方面是為了團圓和甜蜜,因為湯圓的餡料可以有很多種,代表著家庭的多彩和美好,而且湯圓是甜甜的,可以增加幸福感。
【4】臘八節的故事傳說
傳說一
傳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于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后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三
傳說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作文09-03
元旦節的由來和習俗12-27
小寒節氣的由來和傳統習俗介紹01-06
關于寒食節的由來故事及習俗07-18
臘八節的習俗作文06-06
冬至的由來及習俗作文06-01
清明節的由來和傳說06-27
傳統臘八節的習俗大全10-19
有關臘八節習俗的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