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聯的來歷
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春聯的來歷,希望大家喜歡!
春聯的由來
春聯,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后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時,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宋史·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
春節普天同慶,故除了各家門口要貼春聯外,豬舍,雞鴨舍等處也要貼對聯,寓意六畜興旺,格式一般為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
與春聯的來歷有關的傳說
相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山海經》里,有一個鬼域的世界,中間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聯的來歷
春聯,又稱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語言藝術的瑰寶。春聯的歷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據史書記載,桃符是古時候掛在門框上的兩塊木板,上面畫著神荼、郁壘二神的形象,用以驅邪避害。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在桃符上題詞,寄托美好的愿望和祝福,這就是春聯的雛形。
到了五代時期,后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命人將桃符上所畫的二神換成自己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第一副春聯的雛形。自此以后,春聯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
春聯的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吉祥語、祝頌詞、警句等,形式講究對仗工整、韻律和諧。春聯的書寫也十分講究,要求筆法嫻熟、字跡美觀。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貼上春聯,寓意著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如今,春聯已經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更是中華文化的象征。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都能看到春聯的身影。春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和傳承。
總的來說,春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應該珍惜這一文化遺產,傳承并發揚光大。
【春聯的來歷】相關文章:
春聯05-16
經典的春聯01-20
經典的春聯01-02
經典的春聯12-29
豆腐的來歷07-25
名字的來歷05-08
紙的來歷03-21
清明的來歷05-12
清明的來歷05-12
名字的來歷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