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起源或演變過程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漢字的起源或演變過程,希望對你有幫助。
漢字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古而又完備的漢字,是殷墟甲骨文,是商代人使用的文字,距今三千多年了。而漢字產生的年代應該比甲骨文早得多。關于漢字的產生,過去曾有過多種說法。
關于漢字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倉頡造字。古時候,還沒有發明文字的時候,要利用打結的繩子來記事。一天,倉頡請屬下去市場用一匹馬換二輛車,而屬下卻搞不清楚是一馬換二車還是一車換二馬,結果錯誤百出,讓倉頡傷透腦筋。倉頡利用繩結記下黃帝交待他辦的許多事,也是越弄越胡涂。于是倉頡開始研究,如何把圖畫變成文字。
把文字的創造歸功于倉頡,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長著四只眼睛,目光炯炯,面相奇異,能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辨鳥獸之跡,見人所不能見。傳說中這樣一個超乎尋常的人創造了文字,可見文字對人類的巨大影響。當然倉頡造字只是傳說,漢字不是個人發明創造,而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如果歷史上真有倉頡,可能也是文字的采集或整理者。
關于結繩記事。是漢字起源最早的說法。《易·系辭》上說:“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意思是上古時代沒有文字,人們用結繩來幫助記憶,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結繩。結繩記事就是原始人用給繩子打結來記時間、人數、男人或女人,打結的位置和不同形狀,表達不同的意思,我國古書里有“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的記載。不僅我國,古埃及、古波斯、非洲、澳洲的土人,都曾結繩記事。結繩是幫助記憶,傳遞消息的方式,曾被廣泛使用。但結繩是利用實物來記事,不能直接發展為文字,可以看作是發明文字前的探索。
八卦說。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里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緯·干·鑿度》認為:干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風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澤字的古文。
對漢字的起源,目前普遍認為起源于圖畫。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他(原始人)的畫一只牛,是有緣故的,為的是關于野牛,或者是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他還講到“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這里形象地講述了漢字的起源。也就是說圖畫是用來記事、表示意思的,他和文字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但不等于就是文字。只有當圖畫的線條趨于簡單一致,能夠讀出音來,并表示一個確定的意思的時候,就成為最初的文字了。
關于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象形字經過逐漸的演變,到后來都改變了原字的形體,變成了后來方正的字體,有的筆畫減少了,有的筆畫增添了,由不規則變成了有規則的字體。
【漢字的起源或演變過程】相關文章:
我國書法的演變過程07-21
《語言的演變》教案范文07-25
《語言的演變》教案設計07-25
墨的發展起源07-31
南北朝到隋朝的演變06-12
周易與漢字-影響世界的中國漢字文化05-17
寫書的詩句或諺語06-05
有關勤學的名言或諺語06-15
夢見游泳或溺水的解釋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