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
古代學者沉迷于喝酒是不爭的事實。盡管一生中有許多悲傷,幸福和悲傷的味道,但可以通過喝酒來體會生活的快樂,并追求文化的味道。尤其是文人的酒文化現象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狀況,人文環境和個人經驗。 用通俗易懂的話說,發揮情感,展現自己的個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歡迎大家分享。
陳遵投轄及劉伶隨行隨飲
中國有個成語叫“陳遵投轄”。西漢嘉威侯陳遵,性嗜酒,善書。史載,漢平帝時,陳遵“以列侯居長安,賓客滿門,酒肉相屬”。熱情好客,酒肉管夠。他立有“規矩”:賓客滿堂,立即緊閉大門,命人把客人來車的車轄投入井中,讓客人無法離去。
轄,一種小物件,用來插車的軎孔,固定車軸,阻止車輪外脫。去其轄,車不能行。后人用“陳遵投轄”褒譽盛情留客。
還有一位孔融,少好學,博覽群書。漢魏時,曾舉為北海相。明代曹臣《舌華錄》載,當孔融失勢在家,居然賓客日滿其門,他不禁感嘆:“座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一個位高列侯,一個失勢居家,境遇迥異,他們的訴愿相同:客常滿,尊不空。
倘若說,聚眾群酗,追求的是氛圍熱鬧,酣興意暢;那么,三幾知己酣飲,追求的是襟懷相契,放任忘形。魏晉時期“竹林七賢”,即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七人,相與友善,經常一起在竹林下宴飲。
阮籍嗜酒能嘯,善彈琴,能著文。史載,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爭,遂酣飲為常”。世家子弟王恭曾問王忱,阮籍嗜酒比漢代司馬相如怎么樣?王忱答道:“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直指阮籍胸中郁結不平。而且,嗜酒成為其安身保命的方式。當時,司馬氏的心腹鐘會,權傾一時,數次以時事試探阮籍,欲治其罪,阮籍幸而以酣醉避禍。
劉伶亦嗜酒,著有《酒德頌》,稱飲酒“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而且,“不覺寒暑之切膚,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以飲酒為德,也就是宣示飲酒的一種情調。于是,劉伶干脆攜一壺酒,坐上鹿車,隨行隨飲。還叫人扛上鐵鍬跟著,說“死便掘地以埋”。
酒與詩文,二者密不可分
唐代“竹溪六逸”,指開元末年,李白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六人,結隱在泰安府(今山東泰安)徂徠山下的竹溪,天天聚而縱酒酣歌,以酒會友,以文會友。
唐代詩人杜甫有《飲中八仙歌》詩,描寫賀知章、李琎、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八人嗜酒,以及各自的醉態,勾劃他們豪放不拘的性情。詩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正是展示李白從徂徠山下走出來的本色。不過,賀知章等八人并無一起聚集宴飲,只是先后在長安呆過而已。
看來,吟詩覓句,成為飲酒玩情調的一種文字游戲,或直抒胸臆,或寄托訴求。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錄有一段逸事:明代蘇州有位老儒朱存理,博學工文,頗攻詩。其在吳中舊族王氏家中教書時,一天,朱老夫子與主人晚酌之后,獨在庭中,適見月上,靈感一動,吟得詩句:“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吟畢,喜極而狂,拍門大叫,連呼主人起來。
主人聽罷詩句,亦擊節贊賞,當即令人取酒,兩人重又對酌,直至興盡而罷。次日,又遍請吳中善詩者來欣賞佳句,一連數日擺酒戲樂,成為一時盛事。
在文人飲酒過程中,連酒具也成為玩情調的一種方式。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載,魏正始年間,每遇三伏之際,鄭懿常帶著賓客、幕僚在歷城(今山東濟南)使君林避暑。他們連莖摘取大蓮葉,以簪刺葉,令與莖柄相通。在蓮葉上盛酒三升,“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吸之,名為碧筩杯”。據稱酒味雜蓮氣,香冷勝于水。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統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今浙江紹興縣西南蘭渚山上),按民俗,修祓禊之禮。他們宴集于環曲的水渠旁,置酒杯于流水之上,酒杯停留在某人面前,當即取飲,名為“流觴曲水”。席間每人賦詩一首,合為一集,請王羲之為詩集作序。序中王羲之寫道:“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流觴曲水,一觴一詠,難道不是在玩情調嗎?
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曹植與好友在宴會上一邊欣賞著悠揚的樂曲,一邊品嘗著豐盛的美食。人們一起舉杯痛飲,互相敬酒,觥籌交錯,氣氛好不熱烈。聽著箏瑟和鳴。欣賞著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聲。在這種歡快的氛圍中,曹植怎么反倒有一陣陣憂傷?人生苦短,無論苦也罷,樂也罷,只一瞬間就灰飛煙滅。縱使廣廈千萬間,最終只留下一抔黃土。人生百年如同彈指一瞬,這樣快樂的景象能有幾時?好在曹植最后自我安慰“人誰能不死,明白了這一點,又有什么可憂煩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與好友分別,兩個人在酒店里對坐暢飲,推杯換盞,說盡了彼此的牽掛。這一別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相見,所以朋友,請滿飲我這杯酒,出了陽關,你就再也沒有知心人了。這個春天,早晨的一場雨,洗清了塵滓。柳樹顯得更加嫩綠。這樣浪漫的日子里,卻不得不說出離別之言。實在是令人感慨。珍惜我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離開了我,你跟誰暢談人生?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孟浩然到好友家做客。好友家是非常古樸的農家小院,沒有華麗的裝飾。可是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簡單中透著一種樸拙的韻味。飯菜也沒有珍饈美味,只有自家準備的飯菜,自家釀制的濁酒。卻都是朋友為了宴請自己,一手操辦的。表達了朋友的深情厚誼。兩個人對坐,一邊欣賞著周圍的綠樹,遠方的青山。一邊品嘗著美味的食物,飲著香醇的美酒。環境不在華麗,而在優美。食物不在豐盛,而在可口。朋友之間也不在排場,而在真情。如此質樸的情誼,可是用多少珍饈美味也換不來的。
古人把情懷寄托于酒杯。不論何種感情,都能融入酒里。無論是豪放還是婉約,美酒總能讓環境和心情相得益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你看到的是將士的豪情萬丈。“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你看到的是鄉人的質樸純潔。“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你看到的是及時行樂的曠達高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你看到的是對故人的戀戀不舍。
以酒寫民俗風情,展現歡樂閑適
孟浩然《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陸游《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充分展示了農村日常生活的樂趣,表現出農家的淳樸和好客。辛棄疾《漢宮曲立春》“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敘述了立春時節農家釀酒獻客、向親友贈送韭菜堆盤的民風民俗。這種民風民俗更是為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摯之情與淳樸交往之和諧。
唐代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敘述了當年與友人每次相逢都是盡醉而歸的愜意情景。宋朝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其一“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通過醉漢形象地寫出了生活的歡樂。“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表達了對美好春光的熱愛之情。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反映了作者早年閑適的閨閣生活。詩人通過酒的描寫,更能顯出一種祥和留戀美好時光之感。美酒也便成了人們快樂的助推劑。美酒在詩歌中的出現對歡樂祥和的背景氣氛具有獨到的烘托作用。
【淺談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相關文章:
古代文人座右銘08-11
我國古代文人別號10-21
我國部分古代文人別號01-15
古代文人勵志故事大全10-28
古代文人多官場失意08-16
古代勵志詩11-23
古代文人有關美食的經典語錄08-21
揭秘古代文人養生七法08-19
閑談那些不善考試的古代文人08-20
陶淵明的詩與酒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