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樣對漢字注音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于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雙拼制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后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于紀切。
【古人怎樣對漢字注音】相關文章:
古人怎樣對漢字注音07-23
注音的意思及造句04-30
酒保的注音意思及造句05-23
折價的注音解釋及造句05-23
前夜的注音意思及造句05-23
今譯的注音解釋及造句05-23
口技的注音意思及造句05-23
悔改的注音意思及造句05-23
進士的注音意思及造句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