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狀元被招駙馬僅唐鄭顥一人 因流行早婚
歷史上的狀元大都是青年,據統計,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狀元,其及第時平均年齡如下:
唐朝狀元平均29.4歲;
宋朝狀元平均29.6歲;
元朝狀元平均29.5歲;
明朝狀元平均32.3歲;
清朝狀元平均31.9歲。
據傳說,狀元中年齡最大的是北宋時期的梁顥,參加科考47年,登龍門時已82歲了。梁顥中狀元后,官至翰林學士、當過開封府尹,到92歲才壽終正寢。而他的兒子梁固,后來也考取了狀元。
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要數唐朝的賈至和明朝的丁顯,都是17歲得中狀元,可謂少年得志。關于丁顯還有一段趣事。據說當年殿試前夕,朱元璋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枚特別大的釘子牢牢釘在墻上。朱元璋第二天閱卷時看見丁顯這個名字,丁者釘也,顯者應夢也,丁顯就被欽定為狀元,人們稱之為“應夢狀元”。
順便說一句,《鍘美案》寫陳世美考中狀元后被招為駙馬,富貴變心、殺妻滅子,結果被包公處死。由于這個故事廣泛流傳,很多人往往認為科舉時代凡考中狀元的,都很可能被招為駙馬。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歷史上,被招為駙馬的狀元只有唐代的鄭顥一人。原因也很簡單,古代仕子大都早婚,待到中狀元時,一般早就結婚生子了。
連中三元:17人
宋代確立了科舉考試的地方、禮部、殿試三級考試制,所以也就有了“連中三元”的說法。宋代的“三元”,指科舉考試中地方解試、中央禮部試和殿試中的三個第一名,即:解元、省元(禮部是尚書省所屬的一個部,禮部試又稱“省試”)和殿元。
一個士人能中“三元”實在太難了,即使真正的'文才超眾,也還少不了幸運。北宋最有名的“三元”是王曾,他在禮部試所作《有教無類賦》和殿試所作《有物混成賦》,都被視為模范答卷,長期為人傳誦。王曾官至宰相,是中國科舉史上僅有的十幾名“三元”中的佼佼者。
金代前期很長一段時間,科舉分鄉、府、省、殿四級考試。在大定三年,竟奇跡般地出了一個連中“四元”的孟宗獻。金世宗知道了非常高興,本來狀元例授“從七品”,這次皇帝做主,破例授予孟宗獻“從六品”官員。不過,孟宗獻出仕不久就去世了,未見事功,他只是在科舉史上留下了一個“四元”的佳話而被后人所知。
據統計,連中“三元”,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狀元只有17人。
明清蘇州狀元:34人
有人做過統計,自隋唐至明清1300年間,大約進行過科舉考試788次,有名字記載的狀元671名。在歷史長河中,狀元畢竟寥若晨星。可這樣少量的狀元,也出現了“狀元窩”奇觀。
福建永泰縣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間接連出了三位狀元,即蕭國良、鄭橋、黃定。后人在縣城建“三元祠”以為紀念,并作詩曰:“相去未逾一百里,七年三度狀元來。”
“狀元窩”最突出的是蘇州。明清兩朝共出狀元204名,而蘇州獨占34名。其中清朝狀元114名,蘇州占27名,紹興8名,杭州6名,山東曲阜5名,這四個地方竟占全國狀元總數的40%強。而蘇州可算名副其實的“狀元窩”。
更令人稱奇的是父子兄弟翁婿同登龍門,可謂一門占盡風流。唐代科舉還有“察舉遺風”,所以父子兄弟狀元也較多,大約出現了七八次之多,而明清時代也都不只一次有這種現象出現。
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
清光緒三十年(1904)舉行殿試,狀元是劉春霖,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1872-1944),河北肅寧人。據說當初原擬狀元是廣東人朱汝珍。因為名字中有個珍字,慈禧最恨光緒帝的珍妃,因此慈禧就把朱汝珍一筆勾掉,換上本是第五名的劉春霖。因這時恰逢大旱,最盼甘霖。
劉春霖狀元及第后不久被派往日本留學,辛亥革命后一度隱居家中不參與政事。“九一八”事變后,偽“滿洲國”總理鄭孝胥派人以溥儀名義邀請他擔任教育部長,劉春霖表示:“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斷然予以拒絕。日寇侵占北平后,漢奸組織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以同科進士身份拉攏他擔任北平市長,也被劉春霖當面痛斥。1944年劉春霖因心臟病猝發辭世,時年73歲。
唯一女狀元:傅善祥
有一出戲叫《女駙馬》,寫馮素珍女扮男裝考中狀元被招為駙馬的事。現實歷史上確實有一個女狀元,出現在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于1853年定鼎南京后就開科取士,先后錄取幾百名進士,其中文武狀元7人。太平天國還專門設立女科,錄取的女狀元名叫傅善祥。傅善祥只有19歲,一舉奪魁,轟動天京。傅善祥最初在東王府任記室,也就是當秘書,后提升為殿前左丞相。
【歷代狀元被招駙馬僅唐鄭顥一人 因流行早婚】相關文章:
唯一被招為駙馬的狀元03-13
《全宋詞》鄭僅07-05
螞蟻公主招駙馬05-27
螞蟻公主招駙馬05-28
古代狀元為何當不了駙馬04-15
螞蟻公主招駙馬睡前故事02-26
唐末詩人鄭谷簡介03-24
駙馬的典故04-30
關于顥的組詞及拼音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