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大學士為什么稱“中堂”?
“學士”原是掌管文學著作的官,唐代開始設置,當時由宰相兼管“學士”,就把宰相稱為“大學士”。到了宋代,大學士的含義有所變化,“學士”中資望特別高的人,被稱為“大學士”。明代,設大學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參議政務,官階五品。如果兼任尚書、侍郎,還可以加官到一品,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俗稱“閣老”。清代的`大學士是內閣的主官,官階為正一品,一般稱為“中堂”。
“中堂”之說起于北宋(一說起于唐),唐宋時期把政事堂設置在中書省內,是宰相處理政務的地方,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內辦公而得名,后來把宰相也稱為中堂。元代繼續沿用這個稱呼,沒有多少變化。明朝時候,統治者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而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宰相的權力轉移到內閣,由內閣來處理國家政務。明代大學士實際掌握宰相的權力,他們的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所以稱大學士為中堂。清朝繼承了這一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大學士成了宰相的別稱。清朝共設置六部,每部有尚書二人,一漢一滿,在大堂上左右對坐,分庭抗禮,如果某個大臣以大學士的身份管部,就坐在大堂中間,稱為“中堂”。不過這只是虛名,并不代表實際權力,實權由軍機處掌握。
【國學常識:大學士為什么稱“中堂”?】相關文章:
大學士為什么稱“中堂”?07-27
中堂對聯04-01
中堂的來歷06-03
關于中堂對聯02-15
中堂對聯大全03-30
中堂家神對聯10-21
祝壽中堂對聯大全05-01
國學常識學習07-26
國學常識整理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