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氏-姓訾的名人-訾姓起名字-訾姓的起源與家譜
訾氏
分布地區
渤海郡:西漢時期設置。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沿岸一帶。
歷史來源
「訾」源出
訾(Zī)姓源出有四:1、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周國有地名為訾(在現今河南省鞏縣一帶)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將地名作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2、為他姓所改。古代有訾陬氏部族,帝嚳的一個妃子即為該部女子,訾陬氏后人有的省去陬字,成為訾姓。3、出自祭氏所改。南北朝的時候,居住在齊地的祭姓人認為祭姓不吉利,于是將祭姓改為訾姓,稱此氏。4、出自姜姓,以城名為氏。周朝的爵位為伯的祭國(今河南省鄭縣的東北)有城名為訾。后來這個城被齊國奪取,此城的人遂以訾為姓。
得姓始祖
祭伯。關于訾姓,《姓苑》上有“今齊人本姓祭,以不祥為訾。”的記載。由此可見,訾氏是由祭氏改姓而來的。這個姓氏的前身祭氏,系出周朝的爵位為伯的祭國。祭國的子孫,“以國為氏”而姓了祭。依照《路史》的考證,當時的祭國也就是今河南省鄭縣的東北。換言之,我國的訾姓家族,在3000年前發祥于中原地區,是一個流源古老的家族。訾女取氏是上古“三皇”時期的一個古老而著名的姓氏,主要分布于現在的山東省境內。根據我國許多姓氏的得姓途徑判斷,很可能是由于他們的后人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單姓的訾氏的緣故。而訾氏家族多年來,又主要以山東為繁衍中心。望族居渤海郡(今河北省滄縣)。訾氏后人奉祭伯為訾姓的得姓始祖。二、遷徙分布(缺)訾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先出現的.訾姓,是從訾陬氏簡化而來的。夏朝諸侯國中有皆陬國,它的國民大多是稱為訾陬氏。而訾陬氏后來簡稱為訾氏。古代姜姓紀國(今山東省壽光縣紀臺村)有訾城,后為齊所滅,但子孫仍以訾為姓,以紀念這個曾經存在的國度。春秋時,周國有一地名為訾(今河南鞏縣)的地方,當地的居民世代就以地名為姓,為訾氏。訾姓的望族居渤海郡(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沿岸一帶)。
堂號
直博堂: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訾祏,是一個直而且博的人,就是說他既正直,又有淵博的知識。有一次,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祏請教。訾祏用自己的端正糾正了對方的狡辯,用自己淵博的知識講道理。結果范宣子采納了他的建議,增加了給和大夫的田,兩人重歸于好。
【訾姓宗祠通用對聯】
〖訾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渤海;源自訾城。——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訾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樓虛位重;守真名芳。——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西漢·訾順,以功封樓虛侯。下聯典指宋代名人訾亙,自號守真子(見上題頭《三、歷史名人》介紹)。
樓虛衍慶;瑞氣開祥。——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聯全聯典指西漢·訾順,以功封樓虛侯。
〖訾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守真子坐雪;樓虛侯建功。——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金代博州人訾亙,曾向丹陽馬鈺、長春丘處機學道術,自號守真子,人稱訾仙翁。游歷濟南時,遇到丈余深的大雪,他十幾天不出門,人們都以為他凍餓而死了,除去雪打開房門一看,他還端坐在那里,絲毫沒有寒冷、饑餓的表情。金代滅亡時,據說他成仙而去。下聯典指西漢人訾順,成帝時,因抓捕到謀反的尉氏人樊并而立功,封樓虛侯。
〖訾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樓虛侯英風足表;守真子坐雪不寒。——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訾順封樓虛侯。下聯典指宋·訾亙,自號“守真子”,有道術,大雪丈余,足不出戶,端坐十余日無寒餒色。
元代有名大孝子;漢時功封樓虛侯。——佚名撰訾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元代孝子訾汝道,齊河人,以孝聞。下聯典指西漢·訾順,以功封樓虛侯。
〖訾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此時此地,涉身處境;言事言人,入理合情。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訾姓“訾”字的析字聯。
家族名人
【訾氏-姓訾的名人-訾姓起名字-訾姓的起源與家譜】相關文章:
訾的組詞04-29
訾的讀音是什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