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資料
郁氏在宋版百家姓一書中列為第一百八十一,現屬不太常見的姓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郁氏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郁氏分布地區
河南省中部浚縣一帶
歷史來源
「郁」源出
一、以國名為氏。據《姓考》云,古有郁國,春秋時為吳國大夫采邑。膠東有郁秩縣(在今山東省平度縣),或以地名為氏。二、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魯國有郁黃(一名郁貢)為相,其后亦有郁氏。
分布
郁氏在宋版百家姓一書中列為第一百八十一。現行較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南宮、威縣、清河、尚義、景縣,山東昌樂、平邑、莒南、河東,內蒙古烏海,江西崇仁,廣東吳川,云南隴川、江蘇無錫、瀘水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壯族有此姓。
家族名人
郁達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蔭生,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
傳統文化
郡望
黎陽郡:西漢高祖年間設黎陽縣,屬冀州魏郡,這是浚縣設縣之始,治所在大伾山東北。王莽時改名黎蒸,東漢恢復黎陽縣名。東晉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陽郡,轄黎陽縣。東晉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屬黎陽郡,黎陽縣屬汲郡。北魏朝孝昌年間(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陽郡,轄黎陽縣。東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間置黎州,轄黎陽郡。北齊廢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復置黎州,轄黎陽郡。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陽郡并廢,黎陽縣屬衛州。隋朝開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轄黎陽縣。隋朝大業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廢黎州,黎陽縣屬汲郡。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總管府,轄殷、衛、澶、洹四州。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總管府,黎州屬相州都督府。唐貞觀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廢黎州,黎陽縣屬衛州。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軍,治所在今大伾山與紫金山之間,轄黎陽縣。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軍,治所遷至浮丘山西。北宋朝熙寧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廢軍,黎陽縣屬衛州。北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復置通利軍,轄黎陽縣。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軍升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巔,轄黎陽縣。金國皇統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復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農歷4月,降州為縣,始稱浚縣,治所遷至浮丘山東北平坡。清朝順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縣屬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屬衛輝府。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廢府設道,浚縣屬河北道。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廢道改行署。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屬第十三行署。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縣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屬冀魯豫邊區行署。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國浚縣政府改屬第四行署。民國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縣全境解放。1949年己丑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共浚縣民主政府改為浚縣人民政府,屬平原省安陽專區。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銷平原省。12月1日,浚縣改屬河南省安陽專署。1958年戊戌4月18日,撤銷安陽專區,浚縣劃歸新鄉專區。1961年辛丑12月19日,恢復安陽專屬,浚縣歸安陽專署。1970年庚戌安陽專區改為安陽地區。1983年癸亥10月撤銷安陽地區,改設安陽、濮陽兩個市。浚縣屬安陽市。1986年丙寅1月18日,國務院批準將浚縣劃歸鶴壁市。1986年丙寅,浚縣轄10鄉1鎮,即城關鄉、善堂鄉、王莊鄉、屯子鄉、白寺鄉、鉅橋鄉、大賚店鄉、衛賢鄉、小河鄉、新鎮鄉和城關鎮。1992年壬申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廳批復,撤銷善堂鄉、大賚店鄉,設立善堂鎮、大賚店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原轄行政區域不變。1995年乙亥6月12日,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撤銷新鎮鄉、小河鄉,設立新鎮鎮、小河鎮。1997年丁丑7月15日,省政府批準,將浚縣大賚店鎮劃入鶴壁市郊區。1997年丁丑12月29日,屯子鄉撤鄉建鎮。1998年戊寅10月8日,鉅橋鄉撤鄉建鎮。2000年庚辰末,浚縣轄六鎮四鄉,即城關鎮、善堂鎮、屯子鎮、鉅橋鎮、新鎮鎮、小河鎮和城關鄉、王莊鄉、白寺鄉、衛賢鄉。
魯 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高平郡:原為高平縣(今寧夏固原),西晉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將漢朝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巨野),轄七縣,統轄范圍包括今山東巨野、金鄉、嘉祥、兗州、魚臺、鄒縣等地。兩漢、十六國、北魏均有此縣。北周改為平高郡(今寧夏固原)。漢朝時期有“高平第一城”之稱,言其險固。北魏時期在這一帶置軍鎮,置郡,皆稱高平。南朝宋移治高平(今山東微山),北齊移治任城(今山東濟寧),隋朝開皇初年廢止。
膠東郡:西漢時期設置膠東郡,之后有時是國,治所在即墨(今山東平度)。
富陽縣:即今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富陽市。
堂號
黎陽堂:以望立堂。
魯國堂:以望立堂。
膠東堂:以望立堂。
高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富陽堂:以望立堂。
文盛堂:以文立堂。
家譜文獻
江蘇南京安福郁氏(郁氏)譜碟、安福郁氏(郁氏)上團民房族譜,(宋)郁明禮(郁明禮)初修于宋乾道年間。(明)郁叔彥二修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戶部尚郁新序,(明)郁志鋼、郁鍵理三修于明成化丙申(公元1476年),四修于清雍正乙卯(公元1735年)為上三團民房族譜,縣令張崇樸,縣儒學教諭滏修序。(清)郁彝齋序并五修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04年),六修于清咸豐已未年(公元1859年)為上三團民房族譜,(民國)郁德潤序并七修于民國丁已年(公元1917年)為上三團民房族譜;每部譜現存木刻活字印本十三本。八修于1998年,為《郁氏(郁氏)溫公族譜》計算機打印本。安福郁氏(郁氏)下三團有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所修《謙公郁氏(郁氏)族譜》共八冊。這些族譜現被收藏在洋溪窯家加山、洋溪店背、洋溪牌頭、洋溪牌頭下路、洋溪合村等地。
江蘇無錫郁氏(郁氏)宗譜六卷,(清)郁惟泰等纂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為郁望,始遷祖為[明]郁開宗。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上海崇明魯國郡郁氏(郁氏)宗譜,(清)郁兆培纂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為[宋]郁麟。始遷祖為[元]郁君盛。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上海崇明魯國郡郁氏(郁氏)宗譜,(清)郁士仁等纂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先祖為[宋]郁麟。始遷祖為[元]郁君盛。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上海郁氏(郁氏)家譜十二卷,首一卷,(民國)郁惠培等纂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清]郁建臣,始遷祖為[清]郁潤桂。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上海郁氏(郁氏)家乘不分卷,(民國)郁錫璜等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鉛印本。始遷祖為[清]郁天行。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湖南長沙善邑郁氏(郁氏)初修宗譜二卷,(民國)郁映瑞纂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郁祚遠,先祖為[明]郁敬祖。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無錫錫山郁氏(郁氏)宗譜二十卷,(民國)郁秉堅等纂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先祖為郁望,始遷祖為[明]郁開宗。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陰澄江郁氏(郁氏)宗譜二十四卷,(民國)郁殿安主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鉛印本。始遷祖為[元]郁彥良。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字輩排行
山東郯城郁氏(郁氏)字輩:“□□樹仁恒傳家友萬章”。
山東日照郁氏(郁氏)字輩:“傳家有萬章樹德耐克昌本立福恩榮開啟慶善翔”。
江蘇新沂郁氏(郁氏)字輩:“廣芝安愛慶恩光秉樹連繼宗傳道德保守玉廷殿國瑞家昌漢恒培補澤乾一九開運迪汝其乃平年”。
江蘇南京安福、湖南永順郁氏(郁氏)字輩:“和光步國大德傳家人文蔚啟世代榮華”。
安徽天長郁氏(郁氏)字輩:祖宗培令澤,后世啟昌宏,榮顯家庭寶,經緯振乃邦
湖南湘西郁氏(郁氏)字輩:“大德傳家人文蔚起”。
湖北武漢郁氏(郁氏)字輩:“文唯大光明萬國紹學業百代定榮華”。
廣西郁氏(郁氏)一支字輩:“炳恒昌學德文星顯”。
廣西郁氏(郁氏)一支字輩(百色):黎陽堂號,“黃東丹字文啟朝國子學仕舉明廷正在長洪久永興鳳高翔”
郁氏(郁氏)一支字輩:“天坤似鋼光懷錫元慕澤”。
郁氏(郁氏)一支字輩:“錫汝樹煥在錦洪桂柄堂”。
郁氏(郁氏)一支字輩:長春永遠宗其道 萬世恩龍謝慶昌
【郁氏資料】相關文章:
武氏的相關資料08-04
幻郁09-28
郁美靜10-22
金郁芒果11-19
郁美靜10-22
郁勃的近義詞推薦04-13
孫郁:《在民國》·在路上02-24
游郁洲公園10-29
致郁系語錄大全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