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大會觀后感范文
導語:《中國詩詞大會》對演播室進行360度意境營造,讓詩詞在演播室中“活”起來;另一方面精心設計嘉賓解讀環節,讓“冷”知識在“熱”背景中復活。
中華詩詞大會觀后感
對于詩詞的熱愛,我已經到了癡迷的境界,一門心思的去整理詩詞,看到爾雅上推出的關于詩詞方面的視頻,我自會"以它為伍".
講這門課程是來自于南開大學的教授葉嘉瑩先生,想來她對詩詞的了解已爐火純青,她在講課時,也會對自己的以往進行講解,把她的經歷融入到詩詞中,便越對特定的詩記得真切。她一生命途多舛,一生飄零,前半生一直脫離祖國,先后在臺灣、加拿大任職,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契機回到祖國,從事于教育事業,是中國詩詞上的泰斗。
從前總認為詩和詞沒有多大的區別,可是聰葉先生的口中,我才知詩與詞是差別蠻大的;"詩言志",是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懷。"士當以天下為己任"為士人認同,而詞則是被認為"登不上大雅之堂",是來表達情愛的,是為士人之不屑也,我國的第一部詩集《花間集》也被譽為"詩客曲子詞",里面收集了300多首詞,18位作者,在我國詩歌史上有著巨大的貢獻。
想來對葉先生的講課較為有印象的是《菩薩蠻》,這詩是溫庭筠寫的,葉先生幾乎每節課都要列舉的,以前以為"小山重疊金明滅"寫的是真的山,實則不然;看似優美的曲子,則表達了作者"感士之不遇也"的悲情;也對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頗有感觸。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葉先生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對于詩詞要"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對于中國的詩詞,要是翻譯成英文,則韻味而變,有時一字之差則美感程度會有較大改變,如賈島的"僧推夜下門"與"僧敲夜下門","敲"字讀來更為上口,也使文詞提高了境界。葉先生取的詩詞大都透著悲涼的氣息,想來和她那多舛的命途有關,她口中的美人有著"一雙愁黛遠山眉",有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嬌皮;也有著"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的懶倦。她口中的詩人大都沒有李白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灑脫,卻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無奈;更是"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的憂愁,也是"世間公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的憤恨。
葉先生解讀的詩,也許表示對其一生的寫照,聽她讀詩詞也是透著一股悲涼之意,但細細聽來卻有著一份屬于她自己的灑脫。
中華詩詞大會觀后感
似乎從剛掌握語言開始,我們就在讀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些大概是大多數人的啟蒙詩詞。那個時候的我們,也許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誦之詩的意味,只覺得朗朗上口。我有時候也會想,我們為什么要品讀古詩文呢?在我看來,學詩固然重要,但它們最后不應該只成為我們年少時試卷上的分數。
“生命太短暫了,以至于我們只能選擇和那些偉大的書生活在一起”。列奧〃施特勞斯如此感嘆,好的詩句常被人形容如畫一般引人入勝,寥寥數字,既可表現“道是無晴卻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發“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煩憂,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悲壯,又可流露“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釋然。從詩中,我們不僅僅為了獲得知識,更為了一種感動。那些打動無數先人的墨跡,今天依然令人動容,我想,這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積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查閱相關資料后了解到這是央視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力求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
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從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在認真觀看節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領會感悟。
首先,地位高。《中國詩詞大會》是在新春佳節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如此高調推出這一節目,充分體現了央視對我國詩詞文化的高度重視。節目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主持,著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央視此舉,對弘揚傳統文化、普及詩詞知識無疑是一件大好事,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次舞臺嘗試。
其次,形式新。《中國詩詞大會》在為數不多的詩詞類電視節目中匠心獨運,參賽選手下至7歲小女孩,上到花甲老翁,涵蓋了大學生、中學生、警察、教師、外國人等,各類詩詞達人集聚一堂,場面十分震撼,體現了一全民參與的宗旨。每位上臺選手與“百人團”同時聽題答題,最后以擊敗百人團的人數為選手分數,從而選出擂主。這場形式上頗有創新意味的詩詞“比賽”活動,帶給了我們一場難得的詩詞視聽盛宴和國學享受。
再次,手段妙。《中國詩詞大會》做到了宏大主題微觀表達,抽象主題具象展示。它一方面運用舞美、動畫、音樂等視聽技術手段,對演播室進行360度意境營造,讓詩詞在演播室中“活”起來;另一方面精心設計嘉賓解讀環節,讓“冷”知識在“熱”背景中復活。
最后,選手強。參賽選手身份不盡相同,但依然是臥虎藏龍,人才輩出。最讓人吃驚的當屬第一位出場選手、
剛滿七歲的女孩李尚榮,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敢來面對百人團的挑戰!但李尚榮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她一路過關斬將,沉穩答題,落落大方、出口成章的氣勢一下就震住了所有人,就連康震老師都對她的詩詞儲備量贊嘆有加,面對這個小才女,我們這些碌碌無為的老觀眾如坐針氈,汗顏自愧。還有最讓人嘆服的,要數首期節目中來自四川的無臂小伙彭超了,首次亮相答題奪得擂主,被稱為“古詩詞學霸”。就是他,幼年失去雙臂,連續兩次參加高考,去年以603分的成績被四川大學法學院錄取,節目主持人董卿在聽了彭超的故事和他用腳參加高考取得高分后,給出了一個大大的贊:“你很棒,你站在這里,用一種樂觀和堅韌的態度面對你的人生,給了很多人鼓勵”。我想,“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大概就是在形容他們這樣的氣質吧。
這樣的一檔節目,也許不能助我立馬成為詩人,但它可以帶我體會最經典的中華詩詞風范。閑暇之余,若能陶冶心靈,豈不妙哉?
最后奉上電影《死亡詩社》里對詩的詮釋:“我們讀詩、寫詩不是因為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工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啊。”
愿我的生活,常有詩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