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的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橫空出世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橫空出世的觀后感1
今天,我觀看了《橫空出世》這部電影,影片讓我深思不已。
建國初期,為了不受國外強敵的壓迫,毛主席提出了要建造中國自己的原子彈的想法。一聲令下,國內的科研院校都挑選出一大批出色人才,就連遠在國外的科學家陸光達,都回國投入這個項目,主持原子彈的理論計算工作。與此同時,蘇聯專家建議在敦煌建造原子彈基地,而基地建設領導馮石將軍經過實地考察拒絕了蘇聯專家的建議。這一段中“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讓我想到了,媽媽平時跟我講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意思是說:送魚給別人,不如教會他怎樣捕魚。喻指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一味的接受別人給予的幫助,我們要努力提升自我,練就一身本領才是生存之道。
由于世界局勢變化,蘇聯專家要撤回國。離別那天,中蘇雙方舉行了歡送舞會。舞會的屋外,陸光達正和一位蘇聯專家雨中散步,那位專家意味深長地說道:“這個世界上傘總是掌握在高個子手里。”陸光達聽到這句,立刻離開雨傘,寧可被雨淋濕,也不愿在傘下避雨。而舞會的同時,蘇聯專家們還不忘把原子彈的資料燒掉。在專家離開焚燒文件的火堆后,中國科學家趕緊從中揀出燒殘的資料殘片,想拼湊出圖紙。這時,一位蘇聯專家返回來看到這一幕,醉醺醺的說:“沒有用的,你們用計算機也要算兩年。”這一段,看到這里,我就想好想把這專家揍一頓,太瞧不起人了!
沒有蘇聯專家的援助,陸光達和科學院的同事們打算靠自己進行理論計算,沒有計算機就是用算盤打,也要把原子彈打出來,頓時科學院里都是手撥動算盤的聲音。一天,有位技術人員發現了一個結果和蘇聯專家留下的數據不符,并驗算了六七遍,將此事上報給了陸光達。陸光達大膽懷疑是資料有誤,回家后查閱資料,并用手搖式計算機重新計算了一遍,果然是資料錯了。至此,理論計算有了重大突破。這時候,我就在想:中國科學家周密細致,找到了國外資料的錯誤,證明中國人的腦子不比外國人差。
另外一邊,馮石為了建設大型原子彈基地,和部隊來到無邊無際的沙漠里——“死亡之海”羅布泊。基地開建后,陸光達和科學家們進駐基地,一起開展原子彈工程。隨后各項研究都獲得了很大進展,其中也發生了種種波折。其中最艱難的時候還是三年困難時期。運糧車被堵在路上,于是他們把樹葉放在水里煮一煮當飯吃,那時已經有二百人躺下了,三千人浮腫,拉肚子的更多。在這樣的環境中整整熬了三天,糧食終于運到了。而后又發生了洪水和暴風,基地人員都用生命保護著物資和資料。
原子彈被造出后,運往爆破場地,吊上塔臺,儀器發出“噠噠噠”的聲音,隨著一聲聲倒數:“十、九……五、四、三、二、一,起爆!”一聲巨響,一朵蘑菇云騰空而起。伴隨著歡呼聲,人們歡快地蹦跳、奔跑,慶祝著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至此,影片結束了。
沒有原子彈,中國人的腰桿子就挺不直,國家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就無法保障。看完這部電影,我頓時感覺自己好幸福,要不是這些前輩的奮斗,就沒有我現在的生活!前輩們隱名埋姓、默默奉獻的犧牲精神,戰天斗地、連續工作、不怕困難的斗爭意志,以及孜孜不倦、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仍值得現在的我們學習和發揚。
橫空出世的觀后感2
看完電影《橫空出世》后,突然發現自我的內心竟是那么的感動。整個觀看的過程中有幾次眼淚差點就盈眶而出。不禁向自我問道:一個以中國擁有原子彈為榮的自以為是的“愛國青年”連原子彈是怎樣造出來的都不明白,豈不是很可笑嗎?
每件偉壯的成就總是經歷過無數的風雨,但偉人們總是會讓彩虹跟隨其后。
當時中蘇關系日益緊張,最終破裂,我們的老大哥于是不留情面地召回自我國家的科研人員。蘇聯專家的撤走給了我們研究人員一個很大的挑戰,卻也又給了我們一個非得搞出原子彈的決心。
于是有了在羅布泊上千名“戰斗士兵”一同喊號子,一齊拉繩子,一快打下堅實的基礎時黃沙飛揚的場面。也許僅有團體精神啊才能映照出這樣光輝的寫照。
也有了在遇到大水沖斷運糧通道,全體官兵基本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的時候,基地建設軍團和工程技術人員間的那種謙讓與自我奉獻使人們肅然起敬。
是什么讓我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最終奇跡般地試驗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是那份愛國心的共鳴,是中華兒女無比堅強的心!
數千人齊心協力沒晝沒夜地用算盤打著原子彈設計公式的結果,不絕于耳的算盤聲隱藏著的是喝白開水,吃饅頭咸菜,這如果不是人心所向,就是整日山珍海味也未必會有多少人愿意!不禁想起了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造出原子彈對那些英雄來說就是一場戰爭。
中華民族有史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堅強的民族之一。在缺少“天時,地利”的情景下,我們用“人和”,用我們自我的團結告訴了世界:中華民族永遠是團結一心的。在.....的領導下,我們將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這一幫人從小打戰,從國內打到國外,仗打完了,我們還沒有回過一次家就調來這戈壁灘搞建設;還要保密,不能讓家人明白我們是死是活。這是為什么,是因為我們國家不夠強大,還受到美帝國主義的威脅、軍事訛詐……”電影里面總指揮的這段話使我想起了一句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此時此刻,還有什么能比這14個字更能形容那種場面的壯觀,氣勢的宏偉呢?
每一張畫面使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對現實中的自我有了更遠大更崇高的要求和那份永不放棄的勉勵。
當“80后”這個詞被無數國人提起時,浮此刻人們面前的是“大把大把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吃和穿上講究得是頭頭是道,卻在不停地鄙視著學習、工作”的“敗家子”。身為“80后”的我雖然平時要求自我簡樸、勤奮,卻也不禁感到慚愧。不斷地聯想著自我能夠回到那個年代,不管自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還是一名肩負著祖國的重擔的軍人、科研人員,我都會響應黨的號召,聽從黨的領導,獻出我的力量。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
感動也許只是一瞬間,但那一幕幕的感動將會影響我一輩子。
在《橫空出世》的影響下,在那一代無數堅強的人的影響下,我將為“80后”從寫出一業嶄新的篇章。
橫空出世的觀后感3
1958年,抗美援朝戰爭落下帷幕。而戰爭雖已告一段落,但為了威懾當時尚未強大的新中國,美方擬將原子彈對準中國的幾大戰略城市。在這樣巨大的威脅下,中央下達了研究制造原子彈的命令。影片《橫空出世》所講述的故事,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之下,徐徐展開。
《橫空出世》根據當年真實發生的事件改編而成,突出了當時的科研工作者和戰士們,為了研造原子彈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其中突出的兩大群體,一是承擔了基建工程的戰士們,二是研造原子彈的無數科研人員。而本片的兩位重要角色——馮石、陸光達,則分別成為了這兩個群體的“代言人”。
馮石作為一個剛剛離開朝鮮戰場的指揮員,他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堅定了要“搞原子彈”的想法,哪怕他只會帶兵打仗,在一開始接到命令時甚至有些茫然和不解,也不能阻止他投身到原子彈的研造基建中的腳步。“人是最偉大的,比科學還要偉大”,電影中的這一句話則側面印證了,由馮石帶領的部隊,為原子彈的研造基建設施所付出的一切。
馮石和他的部隊在整個計劃中,更像是有求必應的后勤的定位。他們沒日沒夜的工作:打路、修建廠房、運送淡水……乃至于在大饑荒糧食短缺時,計劃將所有可以果腹的食物留給科研人員,充分體現出了解放軍戰士們遇到困難就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這也是一個集體所能展示出的最高的精神凝聚力和最無私的貢獻。
當時的中國,國內生產供應尚且不能達到標準,正如蘇聯人所說“中國是貧窮的”,離開了蘇聯人的幫助,中國人連一個原子彈研造的關鍵數據都要算上數年之久,但參與研造設計的知識分子們沒有怕,靠著算盤,中國的科研人員依然算出了關鍵數據,甚至比蘇聯人的數據更準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在無數科研人員的艱辛努力下,他們成功了!
從個人情感而言,陸光達對研究制造原子彈,是出于他本身的信念,為此信念甚至能舍小家為“大家”,對自己的妻子嚴格保密之后還離開了她,去到廣袤而荒無人煙的羅布泊開展工作。從集體情感而言,大饑荒糧食短缺時期,他拒絕了馮石讓出戰士們口糧的提議。但就是這一群曾經吃著外國面包的知識分子,也能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喝水嚼樹葉也不抱怨。正是在這種艱難困境下,大家一起互相打氣,靠著信念苦苦支撐,最后才掙出了一條生路,也為了當時的中國搏出了一線生機。
現如今,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浩浩蕩蕩的戰略打擊方隊,載著各式導彈整齊有序地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從核彈,到氫彈,再到今日可攜載各式彈頭的導彈;這一切的一切,都更讓人切實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這和一代代先輩們的努力密不可分,也和當代的我們密切相關。當代人要延續先輩們堅韌不拔、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更要繼往開來、不懈奮斗,努力做好自己手中的事,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傳承!
橫空出世的觀后感4
電影《橫空出世》,講述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誕生內幕。
在中國建國初期,國際敵對勢力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極力封鎖和擠壓。
為了祖國的崛起,一批優秀的中華兒女聚集在大西北人跡罕至的戈壁灘上,憑借著高度的愛國熱情,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于奇跡般地試驗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令全世界為之震驚不已。
《橫空出世》對身處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從領袖到百姓、從將軍到士兵、從大科學家到普通科技工作者、一直到默默奉獻的無名工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給予了全景式的展現,氣勢恢宏,感人肺腑。
“他們在干什么?”
“他們在干革命。”
曾經一度認為主旋律電影就像高呼口號一樣,想表達的太多,而時間太少,很容易就落得空舉大旗,空喊口號的結果。不能想紀錄片那樣,綿密細,致的表達出每一道情感。卻未想到,《橫空出世》這部電影,讓我為其中真摯的情感折服,被演員準確的表演征服。
一直極喜歡建國前后的歷史,覺得那個年代的人極純粹,似乎有某種難以名狀的信念,為著這信念可以生活,為著這信念可以吃苦,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
“你愿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陸光達無言,只點了點頭。而后“諾出,托生死”,投入到原子彈的制造中。大雨中,他會有知識分子的執拗,不圓滑,卻讓蘇聯人感受到中國人挺直的腰桿;飲酒時,他臉上是波瀾不驚的笑容,只有偶爾的微皺眉頭,讓人回想起來他還有知識分子文弱的一-面;顛簸中,他在車上打盹,與平時精神矍鑠的樣子大不一樣,讓人恍然他也是一一個需要休息的人,而不是永不言累的神;大雨中,他不管不顧的扛箱子,倔強而強硬,在回眸時看見水中的妻子,表情未變,嘴角的顫抖卻泄露了他的心思……劇情設置極好,演員演的也不賴,觀影完畢后,特地上網搜索陸光達其人,才發現原型原來是鄧稼先,而科學家夏世中,則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楊振寧,他們的選擇無問對錯,只是取舍。而鄧稼先則真如陸光達一般,隱姓埋名一輩子,直到近些年解密,才讓世人知道他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沒有諾貝爾獎,我們依然可以比較幸福地活著;但是假如沒有原子彈,我無法想象我們能否有今日之安寧祥和的中國?
其實這部影片中,不單塑造了陸光達這樣的嘔心瀝血的總工程師,還有為大國棄小家的王茹慧,有早已白發蒼蒼,軍階高但仍保有淳樸求教之心的將軍們,有隱瞞自己身體不好直至嘔血也要省口糧只吃半個土豆的李……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的不只是一個偉光正的人物,而是那一整個時代的人么,親眼目睹了祖國長期處于生死存亡邊緣,反復被外敵凌辱,所以無比的珍惜重建家園的機會。
他們是在戰場上接受過無數生死考驗的軍人,還有對國家充滿責任感的知識分子,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聯合起來,為了國家安全,他們貢獻一生,終于造出了可以保障所有中國人的終極武器。
兩彈一星。只是簡單的四個字,就是它托起了所有中國人的脊梁,讓我們如今不會再受外強欺辱,讓我們得以安居樂業,向先輩們致敬,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這是對青少年最好的愛國教育。
【橫空出世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橫空出世觀后感03-29
橫空出世觀后感10-19
《橫空出世》觀后感11-07
《橫空出世》觀后感范文精選08-14
橫空出世電影觀后感11-09
電影橫空出世觀后感11-09
橫空出世觀后感精彩11-15
橫空出世觀后感優秀11-15
橫空出世觀后感7篇11-08
橫空出世觀后感(精選10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