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讀者告別觀后感
導語:4月1日晚的《朗讀者》,繼首期以“遇見”作為主題詞之后,本周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又將上演以“告別”為核心主題的朗讀。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朗讀者》第七期的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朗讀者第七期觀后感【1】
又到清明時分,雨落人間伴離殤。本期的《朗讀者》也以借“告別”為主題詞,和大家一起體味世間百態的告別。
這一期董卿請來的嘉賓有姚晨、曹文軒、程何、李立群、維和部隊英雄、張國強以及王蒙先生。告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總是帶著一些憂傷,告別的人有很多,不僅僅是血緣之別。
微博女王姚晨,要訴說的告別是曾經在自己家待了三個月的保姆。在初為人母的時候,她請來一個強勢又會批評自己保姆,雖有不甘,卻在在離開之時不舍落淚。這是生的告別,是萍水之中的相逢之別。
以一本《草房子》而名譽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借《草房子》的選節來懷念自己的父親,他的朗讀不僅僅是讀,讓人覺得更像是聆聽,或許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青年翻譯家程何要告別的是和她一樣熱愛音樂劇的羅穎珊,因為自己未能在和她訣別前完成《堂吉訶德》而留有遺憾,而今天的朗讀,獻給她,告訴她自己已經做到了,相信她也看到了。
著名演員李立群最難忘的告別是與母親最后的訣別,未能見上一面,卻能說出“不遺憾”,我們可以理解他隨著自己年紀的增長而更加思念母親的心情。
中國維和部隊的英雄們要告別的是自己的戰友申亮亮,因為一場突然的襲擊一個年輕的生命被定格在呢個黑暗的夜晚,和他們一起朗讀的還有我們演員張國強,這是與英雄的告別,飽含淚水與崇高的敬意。
當代文學作家王蒙先生的朗讀要獻給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孩子,超樂觀主義讓他笑對離別,我們看不出他的一點兒傷感,他說因為他讀的`,他們都懂。
就像董卿說的,告別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告別。也像曹文軒說的,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離別。惟愿我們珍重彼此,不枉相遇。
朗讀者第七期觀后感【2】
自從大學畢業到日本留學之后,就開始更加關注國內的電影電視劇和綜藝。記得14年的時候跑男剛剛引進的時
候,真人秀節目就陸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了一個又一個。當觀眾對真人秀產生審美疲勞時,《奇葩說》一類的現
象級網綜應運而生。當真人秀做爛、網綜快餐化之時,《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這樣主打情
懷、文化的節目又慢慢地火了起來。
有人說中國人在跟風、抄襲、模(shan)仿(zhai)方面世界第一。我確實承認。但其實縱觀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
國家,其實都有類似的發展過程。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在“人”。一個社會如果所有人都在隨地亂扔垃圾,那么會把
飲料瓶扔到垃圾桶里的就是少數,而這個社會也自然會定為“隨地亂扔垃圾的社會”。同樣的,如果一個國家的熒
幕上被制作粗糙、低劣媚俗的娛樂產品霸屏的時候,是否也會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國民就是一個這種文化素養的人呢
?我想說出來這句話會有很多憤青們來罵我。不過來吧,最近我很閑。撕撕更健康哈哈。
看到有些評論會說這個節目“看起來像朗讀版的藝術人生”“動情不自然”之類的話。確實,每一個節目和作
品都不可能滿足每一個的口味,也確實,這個節目可能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是在制作層面上,或者說
是技術層面上的事情,而這些永遠是可以得到改善的部分。讓我感動的是,我終于在如此浮躁的大環境下看到了一
個努力在做關于“人”本身的節目。
第一期節目的整體觀感確實并非完美。從嘉賓朗讀的水平到節目的節奏,多少都有些差強人意。但我看到的是
一個電視節目對普通人濃濃的誠意;是一個媒體對大眾的責任;是對一個主持人初次轉型制作人的尊重。整個節目能
看到他想向大眾傳遞“朗讀”這樣一個概念,更深層的看,也是對閱讀,讀書習慣養成的一個普及。而一個節目只
能代表一群人的想法,但是當三兩個這樣的節目出現的時候,能否代表著我們大眾的審美已經開始朝著更深一個層
次發展了呢?我不敢肯定,但至少我看到了這樣一群努力的人,做著最回歸“人”本身的都東西。
不過真人秀、網綜的曇花一現有如前車之鑒,不知道剛剛興起的這些文化節目又是否能堅持住初心,誰都說不
好。不過比起來這些沒營養的快餐,我寧愿被安利這樣所謂的“雞湯”節目。
朗讀者第七期觀后感【3】
每次看朗讀者,都會被拉回到別人的故事里,去感知別人的人生,然后思考……大抵千年百年人們都在做著同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看到這一期的朗讀者的讀者廳,有太多西安的元素在里面,在陜西省圖書館門口,陜西歷史博物館門口,大雁塔北廣場,西北工業大學,還有母校西安交通大學,這些太熟悉的地方,總是勾起人無限的懷念……
這期,大姚還是那么美,曾經西安人的媳婦,愛的轟轟烈烈。現在身為人母的她卻顯的平靜和知性,可能這就是老天安排角色升級以后的饋贈吧!印象最深的還是王蒙先生追悼亡妻,他18歲開始給妻子寫情書,而現在"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聽到都覺得那時候的愛情怎么這么美好,一封情書,一個人,就堅定的走了一輩子。看著自己深愛的人離去,這樣的生離死別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發言權吧!但是王蒙老師平靜地說,他這個年齡見過太多親人的離世,努力讓自己抱著一顆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我覺得可能這就是為什么自己總喜歡和長者交流的原因,他們總是回首回去,卻不帶有一絲痛苦。在不經意間就教會你很多看待問題的態度和方法。突然特別懷念王蒙老師年輕的那個時代,總是從各種途徑看到,聽到很多那個時代的故事,物質匱乏,人們的精神卻如此的飽滿和真誠。有時光機的話,我一定要穿梭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