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觀后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講座觀后感1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于丹導師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于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并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著,于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閱歷和人格;最后,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干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里,為我們娓娓道來,并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里,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于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扎在書本里,由于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于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于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說,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于協調、融入群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講座觀后感2
聽了王教授的《培養孩子主動生活》教育講座,才認識到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才進一步明白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成功,才認識到對孩子的投入,不單純是金錢和時間,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體會。現擇其扼要結合自己反思如下:
一、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保持情緒良好,不要把在單位的工作情緒帶到家里,甚至轉移給孩子,要“制怒”,怒則失去正常理智,萬事皆失去準線。父母之間即便真有矛盾爭吵也要避開些,減少對孩子的影響。
二、要真愛自己的孩子。
人際交往的原則,理解、尊重、平等,多看優點,少看缺點,何況自己的骨肉至親,不要吝嗇我們的愛,多表揚他,增加自信,有自信才有志向,有志向才會成功。不要光看分數而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愛屋及烏”捆綁式的愛是要不得的,和孩子相處、和老師溝通都要講“和諧”,和則興,學習才會進步,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對孩子要放手,培養其獨立能力。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勇敢放手,沒有錯何來對,讓孩子自己領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方能進步。
四、學習要走直線。
1、眾人皆知一個數學觀點:“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所以從學習到有成。
2、要堅持走直線,中間彎曲將事倍功半,家長負責時刻矯正。避免“小貓釣魚”的故事再發生。
3、家庭教育也是一項工作,我們要堅持做下去才會有效果。
4、“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必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侯。”
5、總之,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深有愧意,父母的做法,言傳身教直接影響著孩子。
6、未來的成功與否,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感謝學校和趙老師給了我們做父母的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了孩子一個成功的可能。
講座觀后感3
“效”從何處來?
結束了二十分鐘“無效”的午寫后,我坐下來聽這堂關于有效課堂的報告,有效這個詞又將我拉回剛才上火而無奈的午寫課堂。午寫內容是觀察新授的拼音字母在四線三個里的位置,重復引導幾遍學生還是在天馬行空地描述,環顧課堂,從一部分人的眼里看出他們沒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位置觀察上,只是靜等答案,如同雛鷹在等著老鷹將咀嚼好的食物放進它們嘴里囫圇吞下。有效課堂的效從何處來呢?
有效的組織形式和有思維價值的教學內容是構成有效課堂的基石,書寫教學仍是相對傳統的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示范學生書寫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一看二想三寫。通過一學年的書寫教學發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和體會良莠不齊,在他們眼中,書寫成為一種模式化的學習,模仿亦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學老師對字的分析,學字在方格中的位置,離開了老師細致的教授學生們能夠自己寫出來嗎?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也是具體而有針對性的,但是在學生那里卻沒有太樂觀的反應。報告中分享了澳大利亞以貿易的形式學習數學的案例,作為老師,在我看來這樣的形式確實也是新穎充滿吸引力的,這樣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內在需求,讓他們自發自覺地去鉆研學習,達成自己的目標。這讓我不禁重新審視有效的內涵,有思維價值的教學內容是我們必須堅持的,而怎樣設計有效的組織形式?只有激發學生內在對教學內容的渴望才能產生有效的教學效果,才能對學生有持之有效的激勵和鼓舞。
有效的組織形式和對學生的關注是分不開的,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特點,從而將有效大而化之,轉變成課堂中的一個個小環節,可以是一個小故事的應用,可以是一段小小的視頻,可以是一個小型角色扮演,久而久之,大概效果能自現了吧。
講座觀后感4
聽俞老師的講座,總是讓人感觸很深。
3月1日,任國內著名教育機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俞洪敏老師為我們做了一場有關于人生的講座。講座中,他結合自己從小到大學習的經歷,講了自己的一些體會。他曾說過“只有知道如何付出的人才知道如何回報。”是啊,我們的校訓便是“飲水思源,愛國榮校”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付出,又怎么能回饋于他人呢?將來我們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我們不僅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更要扛起偉大民族復興的重擔,如果大家都沒有能力付出,那么我們民族的前途又將在何方?
俞老師其次談到了學與玩,會玩的人才會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玩的時候好好玩,勞逸結合才是好的學習方法。是啊,何止學習如此,我們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要時常問一下自己,自己玩的時候究竟有沒有好好放松?只有在玩的時候好好放松才能更好的應對緊張的工作學習。想玩電腦這種不能稱之為徹底放松的娛樂方式我們應該摒棄。
“有時候阻抑你前進腳步的恰恰是你已所取得的成績”,這句話真如醍醐灌頂,讓人恍然大悟。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太去凸顯自己個人的`功勞和成績,要懂得合作,懂得將機會讓給更多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我們各方面的工作也才能夠得以更加順利的開展。個人能力再強,如果人際關系四面楚歌,那也取得不了什么大的成績,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需要借助于外力。而借助于外力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學會吃虧,吃虧是福,只有敢于吃虧的人才能贏得更多人的喜歡,也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這也就是傻人有傻福,大智若愚的原因吧!
講座中,俞老師還生動地為我們講了很多有關于他在中學時期的一些奇聞趣事,但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講述的那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必將成為我們這些學生的一筆財富,而使我們終身受益!
講座觀后感5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
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后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么自己一天中就發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于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啰嗦,爸爸讓我干什么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我要改正亂發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講座觀后感6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普法知識講座。通過講座我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也要同不良的學生行為做斗爭,做一個守法的小學生。
對于我們小學生而言,不能攜帶各種管制刀具上學。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有些小矛盾不可避免。這時候有些學生可能采用極端的方法,會給同學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在學生中間也存在著欺負弱小同學的行為,他們經常的向同學要錢,一旦不給就威脅或打擊報復。其實這樣的行為不但傷害了別人,對自己而言也埋下了觸犯法律的種子。這種行為不趁早改正,長大了就會觸犯法律。對于學生而言,不能看暴力影片,暴力影片在一定情況下交給了人如何去犯罪。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打算不僅僅自己做一個守法的小學生,看到同學們的行為有違背法律的時候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讓同學們都遵紀守法,擁有美好的未來。
普法教育觀后感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普法知識講座。通過講座我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也要同不良的學生行為做斗爭,做一個守法的小學生。
對于我們小學生而言,不能攜帶各種管制刀具上學。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同學之間有些小矛盾不可避免。這時候有些學生可能采用極端的方法,會給同學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在學生中間也存在著欺負弱小同學的行為,他們經常的向同學要錢,一旦不給就威脅或打擊報復。其實這樣的行為不但傷害了別人,對自己而言也埋下了觸犯法律的種子。這種行為不趁早改正,長大了就會觸犯法律。對于學生而言,不能看暴力影片,暴力影片在一定情況下交給了人如何去犯罪。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打算不僅僅自己做一個守法的小學生,看到同學們的行為有違背法律的時候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讓同學們都遵紀守法,擁有美好的未來。
講座觀后感7
今天,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一天,因為今天我們上了一堂法制教育課,讓我明白了什么叫:“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看法制教育觀后感500字
一大早我們校全部的同學來到了學校的小廣場,經歷了一場令我一生受益的教育。為我們演講的是三位罪犯,他們的年齡是十八歲到十九歲之間,這正是人生中風華正茂的年齡啊!他們卻背叛了五年的刑期,也有的是十年。這些或許應該被我們稱謂大哥哥的罪犯,和我們有著一樣的童年,有著同等的父母疼愛,但是現在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而他們卻在監牢里受盡折磨,在高墻喝電網的阻擋下,沒有一定的自由可言,還要每天做一些苦活,換來的卻是冷米冷飯。在給我們演講時他們手上沒有帶手銬,上了車就都要戴上手銬,連大小便也有人看守。這都是因為他們結識的一些狐朋狗友,沉迷于電腦,要名牌衣服,互相攀比,因為社會的不正之風,更因為他們在虛擬的世界迷失了方向,導致了今天的后果。這令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明辨是非,結交好的朋友,不能在虛擬的游戲里迷失了自我。看法制教育觀后感500字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有許許多多我們向往和自己想擁有的東西,隨著這種欲望的萌生,人們貪婪的心理也開始出現了。今天我們觀看了法制教育電影片《與法同行》,我們懂得了很多的人生道理,知道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影片里講述了幾個典型的真實事件,講述了青少年,特別是學生由于幼稚無知而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的悲劇,深深地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基本上來源于家庭教育不當和受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未成年人因為缺乏法制觀念,自制能力不強,很容易因為一念之差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們在生活中有時也會見到因為家庭矛盾或一些瑣事而引起打斗等事件而釀成人命關天的大禍的實例,
講座觀后感8
濤濤歷史長河中,法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獬豸斷案到商鞅變法,再到今天的依法治國,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法律遵守法律。
青少年,作為組國的花朵,更應該知法、學法、懂法、守法。了解它的性質,作用,并學會運用它來保護自己的人身、財產,生命安全。聊城市人民檢察院 王欽杰檢察長指出“青少年學習法制知識,從各個方面看都是必要的。”是的,我們身處法治社會無時無刻都受法律的監管與保護,正如王欽杰檢察長所說“法律無處不在”。
我們做為新時代的主人,作為將來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力量,新近法律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必然要求,那么,我們怎樣才算在現階段作到“親近”法律了呢?
第一,便是要做到遵守法律,當在青春,我們正處在價值觀塑型的重要時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什么才是正確的價值觀?法律便給了我們一定的依據,它所表達出的,無不關乎人類在社會上行為的底線,只有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更好地立足。
第二,就要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無論是我們的受教育權,生命財產安全權,亦或是隱私權等權利受到危脅,法律都是我們保護自已的有為武器。
另外,懂得主動積極的宣傳法治知識,也是“親近”法律的重要方法,理想的效果是不僅我們自已懂法,而且父母、老師等身邊的人都懂法守法。試想,如果人人都在法律約束下,人人都守法,那么我們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安居樂業,才算是“在法治的陽光下”生話。
聽完講座,若有所恩,似是被一股清風吹散了思緒,如沐春風,讓我掃去了一直壓抑在內心的困惑,讓我看得很多事物在法律在法律的照耀下不那么可怕了———至少大體是美好的。
堅守底線,牢記道德,做有道徳的優秀學生,守法律的合格公民。
講座觀后感9
這次學校組織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觀看于丹老師的孝心、人格等道德教育講座,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愛心樹的故事
關于孝道,《愛心樹》這個故事是一部很貼切、很感人的教育教材。這棵愛心樹可以為了那個小男孩奉獻出自己的枝、葉、果實和樹干等來幫助孩子,我想在中國社會現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是以這種“愛心樹”的形式在無私地為孩子們付出。一方面讓我很感動,感動于爸爸媽媽對子女無私的愛、無私的奉獻;另一方面也凸顯出中國式教育的弱點,于是就產生了“啃老族”這一新詞匯。
二、贈人金子,不如贈人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與“贈人金子”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在說你送人物質,不如教人學會創造物質的方法。爸爸媽媽亦是如此,在你給子女創造足夠多的物質財富時,他們總有花光花完的一天,而教會他們創造物質財富的方法,那他們也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靠自己后天創造的物質財富,我認為這個才是重點。
三、如何在繁雜的現代社會環境中自立自強
其主要的問題就是要讓孩子自我去發現,多與社會、自然接觸,靠他們自悟而自己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自強不息,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才會讓他們立于社會的不敗之地。孩子有自信,孩子也會散發出他個人的“人格芬芳”。于丹老師說:“一鍋同樣溫度的水,卻煮出不同的東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處于相同的社會環境下,只要有自信,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會自主地散發出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這樣才會讓他們離成功的距離越來越近。
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種多樣,爸爸媽媽自身就是老師,以身作則為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講述著許多的人生哲理。
講座觀后感10
得到經典書籍《弟子規》已經好幾年了,一直以為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東西,偶爾會拿出來念念,比如孩子不聽話了,會告訴孩子弟子規里面是怎么說的呀,你做到了嗎?希望孩子按弟子規里面說的去做,從未想過自己學了嗎?做到了嗎?也從未想過自己學好了、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對傳統文化雖然很感興趣,卻一直沒有身體力行,現在才知道弟子不是小孩,而是圣賢人的學生叫弟子,深感慚愧!
希望孩子可以參加傳統文化夏令營進行身心的洗禮,經人推薦才知道我們的通慧書院,尤其是要看《如何做個真正如法的好人》,還需要寫心得體會,感覺會是一次很好的機緣,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看完了40集,每看一集感覺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凈化,讓我受益匪淺。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可是很多的時候都沒有注重孩子人格教育的問題。而注重人格教育的問題的時候又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去教育。通過學習《如何做個真正如法的好人》個人覺得在培養小孩的同時,要時時反省自己,比如行孝、行善這兩件大事不能等,孝子知恩圖報、有情義,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如果我們不及時行孝、行善,等來等去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不行孝、行善的人生是殘缺的、是痛苦的。人活在這個世上經常和別人打交道,我們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因為禮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距離,并要知道圣賢之人是怎樣用他們的智慧去對待人和事的。如果我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言出必行,再對小孩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的孩子只會比我們做的更好,那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幸福的。
蔡老師說了: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我希望用我們的慈愛去面對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節制自己的脾氣,管好自己、尊重他人。把想對他人發的怒轉變成對他人的寬恕,擴大自己的心量,提高自身境界。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很喜歡這句話,當我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一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當我們付出了真誠,一定可以收獲信任。當我們付出了禮貌,生命中的貴人也一定會出現。付出越多得到越多,人生越圓滿。
感恩通慧書院的老師、感恩蔡老師,讓我知道修行的路該怎樣走下去。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豐富了我本不豐富的的人生。
講座觀后感11
今天我們有幸聆聽了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級教師鐘志農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覺得很有收獲。現代的孩子們,被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再加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社會、家庭對孩子不當的要求,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視。作為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應該能勝任心理健康輔導教師一職。但是,事實上,我們自己有時也很茫然,不知如何開導孩子,甚至自己也因為各方面的壓力大,而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面對孩子。鐘老師的講座,無疑是在仲秋中給我們帶來的一絲涼風,很是及時。
一個晚上的講座,一點都沒讓人感到疲勞,反而是讓人感到意猶未盡,聽后感受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清、悔、惑。
清。主要是指,聽了鐘教授的講座后,對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清晰了。比如:一直以來,總認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看來,這個看法是片面的。了解了正確的觀點、理念,對今后我們的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不會再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無端拔高要求,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了正確的理念指導,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開展帶來無限的益處。
悔。正如科研室許主任所說,鐘老師的講座,不僅針對我們教師有用,更對年輕的父母是很有用的。聽了講座,真是對自己以往教育自家孩子的方式感到慚愧。雖然自己是教師,但很所時候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常常不顧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個性行為。邊聽邊后悔,心想早聽此講座多好。呵呵,后悔藥是沒的。現在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總也能有所效果的。后悔之后有所促進也是好事,還是很值得的。
惑。聽了講座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覺得很多方法,比如規定時間完成作業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長推薦過,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所以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聽到這樣精彩的講座。不過,鐘老師的“心海揚帆”網,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途徑,非常好。
講座觀后感12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教與特教研究所研究員張暉老師為廣大教師作了題為《觀察兒童——幼兒園教師的重要技能》的專題講座。講座里,張暉老師首先從觀察兒童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主要作用入手,深入淺出地指明了教師觀察兒童的科學方法、手段和策略。
觀察兒童就是為了能恰當地解讀兒童,努力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是教育兒童的基礎。貫徹新《綱要》以來,“解讀兒童”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然而,解讀兒童并非易事。對于兒童的解讀,教師要從傳統的靜態解讀轉向動態解讀,即在過程中解釋,在具體的情景中解讀,聯系兒童的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進行解讀。在解讀兒童的基礎上,教師必須對兒童做出回應,支持他們的學習,支持兒童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對兒童言行的欣賞,鼓勵兒童進行描述和說明,讓兒童做出解釋,支持兒童之間的對話、討論、交流,提供更豐富的感受機會,等等。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教師都必須建立在了解兒童現狀的基礎上。
隨后,張暉老師列舉了鮮活的實例和翔實的數據,展示了部分較為成熟的觀察記錄表,并分享了英國學前教育當中教師觀察兒童的做法和經驗。
通過張暉老師的講座還讓我們了解了觀察兒童的不同方法,我們不能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觀察、去記錄,要合理利用觀察記錄這一有效的途徑去了解每一位幼兒,有效利用觀察記錄的價值,帶著問題去觀察,學會如何用心觀察。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基本能做到從理論的角度去看并聯系實際情況去解讀他們。但我們班有一些特殊兒童,也許他們有時的舉動會讓自己的情緒波動較大,當時不能用正確的態度去解讀他們,但是事后想想,他們這些特殊的孩子,肯定會有特殊的需要。
張暉老師的講座很精彩,很詳細,內容也很豐富。而且講座內容也貼近教師工作實際,教授的方法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較強,使我對如何深入觀察兒童有了更全面和清晰的認識。
講座觀后感13
我是周日才知道老師布置給孩子的作業,看陜西四套的《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節目,我只能通過網絡查到該節目,已經是晚上21:00了,于丹老師結合實例,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同時也讓我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進行了了深刻地反思。講座的主要內容是:關于家長如何對自己地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怎樣將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知書達理,有責任感的人。這里提到了具有普遍現象的隔輩教育,也有大家比較關心的課外輔導班的方面,更有如何讓孩子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可以說,囊括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其中于丹老師通過一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做法對我的觸動最大。一般人看來,這件事本不關孩子的事,可于丹老師目光犀利,發覺這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個契機,順勢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上小學的女兒對此事負起責任。看到這里,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生活中的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看完節目有以下幾點可以總結:1.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勇于承擔責任。2.孩子的壞習慣是怎樣養成的,長輩該如何管教孩子。3.讓孩子知道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4.學會自立、自強、自信5.熱愛祖國、尊敬父母、團結才是力量
于丹老師還強調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參加課外班,要根據孩子地愛好,根據孩子地意愿報課外班。她還特別舉了自己女兒的例子:她女兒愛好踢足球,她就鼓勵孩子去踢,在家里絲毫不加約束。 看完講座,感觸很深,于丹老師不阻止女兒踢球,是因為那是她女兒地愛好,這樣做表現了她對女兒地尊重。每個人都有愛好,我對孩子呢?
聽完于丹老師地講座,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能在孩子未成年前看到這么好的講座,我相信會讓孩子在未來少走彎路,培養孩子自強、自信、自立。
家長:齊睿
20xx年4月10日
講座觀后感14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小學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后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系,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里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后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啰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愿,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太不應該了。在這里,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后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起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講座觀后感15
一提起動物小說,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沈石溪叔叔寫的《狼王夢》、《鳥奴》、《保姆蟒》、《象母怨》……文章以明朗而優美的語言、深沉的筆觸,通過對動物社會的描寫,揭示了動物之間情感糾葛的內心世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從中引發聯想,體會其中的內涵,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動物世界尚且如此,我們人呢?有人曾問過沈石溪叔叔,寫了這么長時間動物小說,您的創作體會是什么?沈石溪回答:“十五年的創作實踐,我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禮儀的粉飾、道德的束縛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無遮掩地直接表現丑陋與美麗融于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會盛衰,禮儀會更替,道德會修正,社會文明也會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有理由贏得讀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我也是沈石溪叔叔的“粉絲”,深深地為沈石溪叔叔妙趣橫生的文筆所折服,而今天,這位“動物小說之王”將親臨現場,與我們面對面的交談,這怎么不讓我們感到興奮呢?
講座馬上就開始了,我們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了禮堂里,懷著激動不安的心情等待著。我環視全場,幾乎每一位同學的手中都拿著沈石溪叔叔的著作,更有甚者竟一口氣拿了5、6本呢!這時,不知誰說了一聲:“來了!”我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到主席臺上。我看到了沈石溪叔叔,他大約50歲掛零,一張慈祥的面龐上帶著笑意,完全沒有普通作家的傲氣與隔閡,給我們感覺十分親切。
沈石溪叔叔談起了他在云南西雙版納當知青時,與動物發生的有趣故事。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著,時不時還模仿著當時的動作。同學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聽著。當沈石溪叔叔講到“我燒了身上的所有衣服卻仍趕不走6只狼”時,同學們讀笑得直不起腰來,就連老師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呢!
時光總是很短暫,一轉眼,沈石溪叔叔的精彩講座就要結束了,同學們蜂擁而上,請沈石溪叔叔簽名。望著同學們爭先恐后的樣子。我不禁感慨道:“只有經過親身體會,才能寫出最吸引人的書啊!”
【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講座觀后感04-11
法制講座觀后感03-13
感恩講座觀后感04-01
安全講座觀后感09-02
于丹講座觀后感08-30
法制講座觀后感09-05
安全講座觀后感12-12
消防講座觀后感11-02
心理講座觀后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