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以前就有聽過,但這次是真正的完全看完。這部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獄后,表達了安迪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安迪通過自己的才學和金融證券的知識,得到比平常獄友們生活更好一點的待遇以及成功越獄后的生活資金。
安迪在肖申克中,他遇到了很多人,有瑞德、典獄長、湯米等人,可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為第一人稱來講述,他從自己的角度分析安迪從入獄、在獄中、出獄的所有心理和狀態,從自己的角度對安迪進行了一個理性的表述。安迪進入肖申克時,瑞德已經在肖申克里呆了20年。瑞德是典型肖申克的大哥,就是那種什么物資都可以得到的人。安迪的到來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他的敘述中說“我喜歡他″,這是他和安迪成為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40年。40年,滄海桑田,當時的美國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一切都在變化。40年足以讓一個小孩成長為成熟的中年,一個中年成為一個老人,雖然他一直在獄中,但至少他一直與獄外的物質世界接軌,但他卻從來沒有真正走出監獄。40年,他適應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后來在假釋審查時,直接的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是的,他已經被“制度化”了。布魯克斯的事給他敲響了警鐘,在肖申克中,他可以拿到各種物資而被獄友們羨慕。可是到了外面,一切都在變化,他根本無法適應。在肖申克中,他向往自由,對未來充滿希望,可離開后的錯不及防,他想過自殺,但他與安迪的約定救了他。他珍惜安迪這個朋友,堅守他與安迪的約定。當瑞德與安迪相見時的快樂,隔著個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出獄后的自由讓他們失去了在肖申克中制度化的管理。他們的快樂、高興更加真實。
如今社會是日新月異的,一天天都在不斷的進步,一直發展不會有停滯,且永遠不會達到頂峰,4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的一生一共可有多少個40年呢?肖生克中的40年。沒有自由光明,沒有快樂與同情,只有無盡的勞動和典獄長的辱罵和暴打。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肖申克的管理者們對犯人生命的無視和冷漠,也看到肖申克中的犯人對未來生活、外面世界的渴望、還看到了肖申克管理者的貪婪。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希望可以是人活下去的動力,肖申克中的犯人正是因為他們對未來有渴望和希望,所以他們堅強的活著,拿怕挨打挨罵,他們依然活著。對未來的希望,對外面的希望是他們活下去動力,哪怕假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通過,但他們最終依舊會獲得自由。這也告訴我們,有希望不一定會成功,但至少讓你擁有勇氣去面對未來要經歷的風風雨雨。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2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勵志型影片。很早就有老師推薦我看,當昨晚看后覺得此片值得一看,甚至值得看幾遍。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是一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影片中有幾句話是非常經典的,讓我印象深刻,深受啟發。
忙活,或者死。Getbusyliving,Orgetbusydying。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瑞德:監獄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習慣它,更久后,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
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墻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于自己。
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么感動了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于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后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說實話,我被這部影片徹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圍墻隔開了目光,隔開了一切。漫漫無期的歲月,寂寞無望的日子,精神一點點被磨蝕,靈魂逐漸在扭曲,心靈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經感覺不到麻木。哀大莫過于心死,所謂的“希望”,“信念”已然連同他們的肉體一同被禁錮起來。
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應該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從而珍惜你現在還擁有它的機會。因為我們人類始終是這樣: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識到它的價值,才又拼命地去爭取奪回來,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誼是我們最基本、最起碼的感覺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難道還祈求別人去珍惜和維系嗎?
同時安迪的形象也刻畫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實際卻非常堅強。他不怕毒打,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聰明而有學識,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從沒忘記自己是個有尊嚴的人,從沒忘記希望和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于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3
無論是什么,都關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間無數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為了內心的希望嗎?主人公安迪最能打動人心的品質,恰恰是這種看似對眼前現實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卻永不磨滅的精神。
一頭是系在小小鶴嘴鋤上的自由,這種自由的追求要面對頻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墻;一頭是監獄里悠然自得地生活,這種生活看起來既不空洞又擁有尊重。安迪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那怕風險是那樣的大,哪怕安全僅僅來源于一張麗塔。海華絲的海報……
一個人能夠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這其間又要付出多么大的代價?當他第一次在監獄里贏得了自由,雖然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頂喝上一口啤酒。
安迪,找到了對抗體制化的辦法,那就是始終不放棄對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這種追求是多么的危險。為此,他付出了太多。當安迪將監獄喇叭放上《費加羅的婚禮》,安詳的半躺在在廣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時,他得到了短暫的自由,雖然代價是一周的禁閉,但是,解除禁閉,他又微笑的走了出來。
安迪終于重獲自由,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從污泥中艱難地站了起來,仰頭深深的呼吸——他一定聞到了自由的味道。那一刻,一道閃電劃破天空,籠罩他整整十九年的,那所有的冤屈和壓抑,全然釋放!
安迪完美的演繹,當失敗和成功的概率對比如此懸殊時,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冒險。最終,這個白面書生,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人群退去,熒幕漸漸暗淡下來,我們不得不重又走進現實生活。面對人生的不順……我們怎么來完成自己的救贖?
阻礙我們的,只是人性里的懶惰和恐懼。懼怕失敗,懶得去付出努力——不正是這樣嗎?
遇到了人生中的困境,要做到是等待意志的消耗殆盡嗎?當然是走出去,享受風雨交加帶來的靈魂釋放的解脫。
習慣痛苦,并泰然處之,自欺欺人地過那所謂的幸福;或在內心始終保持痛苦并在痛苦中掙扎,期待一個全新的開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跟“tobeornottobe”一樣讓人難以選擇。
我們該暗地問問自己:內心深處,我們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們在心中早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墻,把自己圍在這牢籠里,準備無風無雨地老死其中?我們是否在做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計算好了成功與失敗的比率,試圖付出最少的代價而得到最多?
我們能做的,只是,蒙頭向前,救贖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4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勵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觸良多。
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被誣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判終身監禁來到了肖申克監獄。他的與眾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終結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總是沉默寡言并舊能地維護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保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合法”地逃稅,甚至幫助典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己稍微寬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終于從一個新來的囚犯那兒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殺的真相,當他向典獄長提出申訴的要求時卻遭到了粗暴的回絕。因為此時貪婪的典獄長已將安迪當作自己謀取暴利的搖錢樹,他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的囚犯從而將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來滿足自己對于金錢無止境的貪欲。
安迪對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是的,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電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現了取得自由的過程,它告訴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輕而易舉,甚至可能會依靠向強權妥協來換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訴你自由是那樣一個艱難甚至是必須穿越猥瑣與骯臟的過程。
而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征,仿佛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己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接受這種權威的訓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干凈自己內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實踐自己單純的夢想。他形象的表達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順從制度失去自我,還是懷有希望找尋自由。
然而,它雖然閃爍著自由與人性的光輝,卻是這么的英雄主義,當安迪終于爬出管道,滾到小溪里,鏡頭從仰角給了他一個全景,此時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著無比的毅力與信念獲得了自由,不,在鏡頭里不如說他自己已經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當安迪在海邊實現著出獄前對自己的承諾———天哪,這些形象在讓我們激動的同時又是多么的讓我們覺得可望卻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于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5
首先我得說錢總的眼光的確十分犀利。看過《立春》后,我怎么也找不到王彩玲生涯的機遇,可錢總就是能找到兩次機會;這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我有事找不到主人公—安迪的生涯有什么失敗,但錢總就是能找到。
我認為安迪的一生的確有很多遺憾,自己的大好年華白白葬送在了肖申克監獄里,葬送了很多青春。但是,這只是一個人的命運罷了,我認為這不是什么失敗,在厄運降臨到安迪頭上時,安迪已經做得相當完美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安迪的含冤入獄對安迪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它幾乎奪去了安迪的青春。安迪在這幾乎毀掉自己一生的災難來臨之時所表現出的沉著、理智、勇氣是常人難于理解的。二十年如一日在監獄墻上鑿洞,只用一張海報掩蓋,一旦被揭開,自己只有死路一條,這樣的沉著與勇氣是令常人難于想象的。坦白的說,我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對在人生災難來臨時的態度,安迪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影片中一個給了我很深印象的詞語是“institutionalize”,意為“徹底改造”。Andy、Red、Brooks三人在監獄里呆了長時間后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必須說,Andy并沒有被“徹底改造”,這與他的身份是分不開的。他是一個銀行長,所以即使在監獄里,他也能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并且在進入監獄之前它的社會經驗也是相當豐富了。這是他在出獄后也能適應社會生活。
但Brooks與Red就不同了,他們都被“徹底改造了”,出獄后,他們都感覺自己完全無法融于社會。但這是兩人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Brooks上吊自殺了,而Red找到Andy,遠離社會,一起過飄逸的生活。
我想這對我們也是有啟示作用的。一個人在社會中總會遇到不順。當我們的生涯發展早遇到挫折時有沒有出路時,就不要與社會過不去,仍強求自己想要的,這樣總會使自己身心憔悴,有時甚至會釀成像Brooks那樣的悲劇。
對典獄長Warden來說,應該用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來形容他。我想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涯發展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自己的人格優良。否則即使能一時順風,終究還是會吃到失敗的惡果。
不過對于安迪,有些事他也做的不太恰當,比如說他與典獄長交涉要求重審時,竟然說典獄長“遲鈍”,這直接導致了這次交涉的失敗。我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想與他人交涉,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能像安迪那樣。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6
最徹底的毀掉一個人,不是折磨他的肉體,而是毀滅他的靈魂。
幾米見方的小房間,渺渺可見的光線,形態各樣的“鄰居”,兇狠惡毒的獄警,貪婪虛偽的典獄長,這是鯊堡監獄生活的主調,是犯人們朝夕所處的生活環境。在這惡劣的環境里,有人失去希望,精神崩潰;有人攤手妥協,向體制低頭。而安迪的心中,始終充滿著對自由的向往和永不磨滅的希望,即使在瑞德“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的提醒下,盡管在監獄“博格斯三姐妹”的折磨和侮辱下,即使在翻案的希望被典獄長抹去的黑暗下,他的靈魂也始終保持著堅韌。
“害怕讓你被禁錮,希望你能自由。”從始至終,安迪從未停止過對所有人靈魂的救贖。為獄警辦事換來的冰啤酒,建設起的監獄圖書館,響徹整個監獄的《費加羅的婚禮》,安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囚犯們重燃希望,脫離體制,向往自由。他不是一名囚犯,他是鯊堡監獄的救贖者。即使在他已經將隧道挖好后,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抱著最后一絲成功救贖他人的希望留下。
可惜,現實不是童話故事。雖然安迪始終在努力去救贖,但可惜的是,在已經體制化的監獄里,囚犯乃至獄警的靈魂都早已被深深的囚禁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獄中居住長達五十年的老圖書管理員老布,在獲得假釋時情緒激動,甚至險些為了留下而做出出格的事情。在他完全被體制化的靈魂里,人性早已被摧殘的殘破不堪。出獄后,他的生活也始終無法進入正軌,他已經完全與世界隔離了。“博格斯三姐妹”同樣是這種可怕體制下的產物,在被扭曲的人性驅使下,他們做出了一件件令人作嘔的變態行為。除了瑞德,其他囚犯也始終沒能理解安迪的所作所為,只當作飯后談資,津津樂道。他們沒能理解安迪的用意,最終使得安迪在湯米死后失去了拯救其他囚犯的希望。
瑞德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行在他假釋請求的一次次被駁回,幸運在他是唯一一個真正得到安迪的救贖的人。他是這部電影中的那成為現實的希望,他的靈魂最終擁抱了自由。整部電影中,他的內心獨白是他逐漸擁抱希望的見證,他對自由的向往,使得他和安迪一樣脫離了體制的束縛。
強者自救,圣者救人。安迪是一名強者,而圣人何在?無人可知。正如莊周《逍遙游》中所訴“圣人無名”,沒有人知道圣人所在,也正因如此,沒有人是真正的圣人。當你為一個乞丐捐款時,你是否真正幫助了他?也許他在得到捐助之后,更加沒有靠自己努力去生活的信念,靈魂陷得更深。你的`幫助是否能稱之“救贖”,答案不得而知。
也許我們真正需要尋得的,不過是對自己,僅僅是對自己靈魂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7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寫些什么,也許是折服于主人公安迪的聰慧,也許是感慨于他的堅持,也許僅僅是想寫些什么而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不管是哪種理由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我。
電影中一共出現兩派人物:以安迪為代表的囚犯和以諾頓為代表的掌權派。兩者有利益的交疊也有地位角色的沖突。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僅從兩派代表人物自身特點來說,就存在很強的可比性。
首先從安迪的個人品質來說,在許多方面他的行為都堪稱典范:無論是剛入獄時面對不公的命運時候的理智,還是和獄警哈德利打交道時的冷靜,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騷擾時的勇敢的反抗,還是為達目的堅持不懈的那種自信……不可否認他所作的一切極其平常,但正是彼時彼刻的這種從容豁達真地打動了我。設身處地的考慮他所面對的一切,我不敢說我能做得和他一樣好。他為目標而癡狂,為理想而奮斗,用執著的奮斗續寫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質也不可否認,他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安迪的朋友,一個在監獄里能夠得到違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慮他的個人歷史(謀殺犯),不考慮他所處的具體環境(監獄),可以說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老人。兩個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純樸,善良。
說起掌權派的代表人物:獄警哈德利和典獄長諾頓。前者象征冷漠,暴力,和絕對的服從。是統治者的冷血工具。后者象征貪婪,自私,和殘暴。是邪惡的化身。地位的相對優越讓他們習慣于用武力壓制一切,掌握一切。
從安迪入獄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權都已不復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對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沒有理由的責打,吃掉難以下咽的飯菜,進行簡單的重復的洗衣工作,體會單調乏味足以讓人窒息的禁閉……
掌權者披著一幅仁慈的偽裝,卻肆意的踐踏著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為獲罪而入獄,卻表現出善良的本性,掌權者身為官吏卻毫無憐憫之心,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得不對當時的現實反思。也許影片正是想通過這樣的地位的沖突和角色行為的沖突來對現實社會進行強烈批判。我記得安迪的一句臺詞:“我在外邊心直口快做一個正直的人,而在里面我卻不得不做一個壞蛋。”這句臺詞不僅是主人公對現實強烈不滿的表現,更是對現實無情的諷刺。
也許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也許監獄的確如此真實,也許在社會的某個角落正在重復著這種不公。但所有的一切僅僅只存在于假設之中,現實的所有也因為假設的存在而把真相隱藏。只給我們一個“或許是真”的假象,讓我們猜測,讓我們想象讓我們體會那更深層的含義……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8
1.關于監獄
我常常會忘記這是一個發生在監獄中的故事,這是一群人們眼中的罪犯。
但我又會恍然,罪犯同樣是普通人,監獄也只是一個比普通世界更加嚴厲的地方。
我們痛恨那些殺人放火的惡徒,嘆息著逝去的美好生命,也氣得咬牙切齒,恨不能把他們千刀萬剮。
我們不該姑息那些罪惡的凡人,但是同時,他們中也確實存在著良知未泯,或許迫于生活而走入另一條道路的可憐人,甚至,還有被冤枉的靈魂。
法律究竟怎樣才能把世界變得公平公正。監獄或許不僅是囚禁之所,也是新生之處。
國外取消死刑的話,但是有些人真的像惡魔啊……太難過了。
2.關于影片中最觸發我淚點的兩個人
一個是老布。那個會喂杰克吃蟲子的在監獄圖書館很多很多年,最終被體制化的可憐老人。肖申克的監獄或許是一個相對理想的監獄,這其中的老布讓人動容。我不太相信一個會救護小動物,一個被體制化逼迫去殺人最終放下武器的人曾經犯過多么重的刑罰。或許,他有過吧。但是時光將他過濾成了這樣一個老頭。在影片中,他提著行李箱,像個懵懂的孩子在車來車往的街頭木然地行走,他說他入獄的時候還只見過一輛車,到現在滿大街都是。或許他入獄的時候還是個青年小伙子,可是后來他雙手患了關節炎被安排到超市裝袋子都要被嫌棄。在他的身上不僅僅是體制化,我想,更多是人性是他對生命的關懷,是事實,一個人面對變化萬千的世界只能茫然無措,病痛將一個老年人變得受人嫌棄。的確,他身為一個老人,卻要有如此遭遇,讓我動容。但不僅僅是年齡,“老布到此一游”更讓人感到無奈與憂愁。
另一個是湯米。一個活力的小伙子,最后卻因誠實地想為主人公證實其無罪,而莫須有地被殺。美好的事物消亡往往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他確實是一個小偷,但他幽默又爽朗,讓人相信他的本性善良。甚至,即使他曾因為偷竊在各個監獄待過,但他在外仍有嬌妻和女兒,他本該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看到他,我總會想起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那個想盡辦法想進監獄的人直到最后被詠嘆詩感化,卻意外被抓緊監獄。湯米很類似于這個角色。我很難說他是否因為在肖申克學習的日子而打算洗心革面,回到溫暖的家庭,但至少,他始終懷著一個純凈的心,直到被利欲熏心的人殺害,他或許都堅定著一定要為主人公爭取真相。他或許本可以逃離死亡,(也或許典獄長會滅掉一切會威脅到主人公幫他洗錢的因素,而不顧一切地殺死他),但他太過天真。最后死在槍下,卻莫名其妙地背了個越獄的罪名。他的魅力或許就在于他本身就是一個極其陽光活力的存在,卻死在黑暗。但即使死在黑暗仍保持天真。當然,他吸引人的地方或許也在于他的本來會美好的家庭此刻不得不面對無盡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9
“救贖”在我眼里一直以為是不好的人才需要做的事。直到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我才明白“救贖”這兩個字沒有字面上那么簡單。
電影講了男主人公安迪,被陷害殺了妻子,進了一所名叫肖申克的監獄。在監獄里,他結識了一群朋友,和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摯友——瑞德。他通過瑞德得到了一把小錘子和一幅畫,還在監獄里擴建了圖書館,甚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長逃稅,洗黑錢。
“布魯克沒瘋,他只是體制化了”影片放到這兒我開始可憐布魯克。我一開始有點不明白他明明可以出獄了,為什么還要拿刀子架在赫伍的脖子上?后來我才明白布魯克在監獄已經呆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在監獄里的生活,該睡覺時就睡覺,該吃飯時就吃飯,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可到了外面就不同了。他變得不會生活,如果說肖申克是個“井”,他就是那只坐井觀天看了50年的“老青蛙”。
這有點如同我們當下的處境。因為新冠肺炎而被困在家里的我們,2月9號本來是開學的日子,可是因為它我們只能呆在家里。呆在家里的我很不習慣!平時在學校,什么時候讀書,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寫作業,什么時候吃飯,都是規劃好的。但在家里,我像布魯克做超市店員一樣,變得很混亂,有時會記不清哪樣東西做了,哪樣東西沒有做。自己不會合理有序分配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時而睡懶覺,時而偷懶癥“上頭”。師傅領進門,我被死死地卡在了“學習”的門外,怎么也闖不進去,猶如布魯克融入不了現實。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也被體制化了,他們一開始也會有夢想,也曾追求過。漸漸地,他們學會了妥協,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活成了自己曾經覺得可笑的模樣。
沉默是金,有的“愛”靜寂無聲,卻閃閃發光。安迪對瑞德說:“我太太說我是一個很難理解的人,其實我是多么愛她呀,只是我不會表達。”安迪其實很愛他的妻子,他希望他的妻子過的很好很幸福。于是,他努力工作,年紀輕輕就是一家銀行的副總裁。影片中的安迪與我的爸爸有許多相似之處。他每天天剛亮,就起床,等我下樓時,已經看不見爸爸的身影。爸爸與我也少有溝通,爸爸不太能理解我。因此,我一直埋怨爸爸陪伴我的時間太少。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我才知道有些愛雖然不常掛在嘴邊,但早就埋在彼此心底。我的爸爸不善言辭,不愛說話。他唯一擅長和堅守的,或許就是:努力工作,給我們更好的生活。
有些鳥是不應該被關在籠子里的,因為他們的羽毛太過豐潤了,當他們飛起來的時候,你會由衷地為他們高興,因為覺得如果把它們關起來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孽。
有時彼此依賴,相互羈絆的愛,是不是也會成為一種“束縛”?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0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自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1994年,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全球上映,大獲成功,并受到了全球觀影者的熱議,自此之后,該片口碑被影評人爭相傳播,躍居為全球電影評分排行榜第一的作品。
我是在了解到這本書之后,才觀看的影片。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遭受妻子的不忠和背叛,然后被誣陷殺人犯喊冤入獄并自我救贖逃脫監獄重獲新生的故事。在司法審判的過程中,奸詐的律師提供了各種置他于死地的證據和辯論,而法官也并沒有擔當起應有的責任對證據進行細心審查。入獄后的安迪一開始與眾人格格不入,逐漸的,他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能力重獲自由。
在監獄里,安迪結交了好友瑞德,獲得了他的一些幫助。同時,安迪積極得與典獄長和獄警們搞好關系,典獄長和一眾獄警為了理財和教育問題請教安迪,安迪用自己的知識從他們那里獲得了不少便利。而____的典獄長為了將自己的不義之財洗白,也讓安迪作為他的代理人,用他的銀行學和財務知識來處理個人財產問題。
安迪當然沒有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當他獲得了獄警們信任的時候,也為自己的一班獄友爭取福利和進入圖書館讀書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他有了一個長遠的逃生計劃!
安迪在自己的獄房中的墻上找到了一個薄弱之處,并通過瑞德的幫助獲得了一把鐵錘,他決定用這把鐵錘挖出一條通過自有的路。而要實現這個計劃何其艱難!監獄的檢查非常嚴格,于是他用一副美女的畫來遮住自己挖掘的洞,由于獄警們和他相處的不錯,因此一直沒有引起警覺,安迪正是利用了這個心理。
安迪用自己的知識也幫助獄友們重獲人生的希望,讓他們燃起生活的熱情,瑞德就是其中最要好的一個。而在瑞德的心里,安迪似乎是一個不可能被牢籠關得住的人。果然,經過20年的努力,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從那副畫后的洞里逃了出去,并在銀行通過自己的簽名取走了典獄長的所有錢。
而貪心和卑鄙的典獄長也因為安迪的匿名舉報和提供的證據被檢察官調查,最后選擇了自殺,在臨死前,他打開了安迪的《圣經》,發現里面藏著一把鐵錘,并寫著:救贖之道,就在其中!
當瑞德通過自己的努力減刑后出獄,安迪聯系了他并和他重逢在墨西哥海岸——美麗的異國他鄉。
故事就完了,這本書和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層出不窮的人性之惡,讓我們對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產生了思考。而長期的精神摧殘會將人們的思想制度化,我們需要做的是懷抱希望,為了自由而通過努力實現自我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1
自由,希望,信仰,三個對人的一生起著決定性的東西,它們是虛幻的,是看不見的,然而一旦人們失去了這三者,將最終走向死亡,走向自我毀滅。
聽,是肖申克傳來的音樂聲,“我到今天也始終不明白,這兩個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說更好。”的確,他們不需要去知道,這音樂聲帶給他們的已經足夠了,短暫的音樂聲仿佛使他們有那么幾分鐘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有那么幾分鐘感到了自由,有那么幾分鐘看到了希望。但是音樂聲停了,他們也不敢再去多想。安迪說他看到了希望,他希望……但瑞德卻警告他說:“希望是可怕的東西,最好不要有這個想法。”
所以,對于那位圖書館管理員,漸漸由于沒有了對未來的希望也就開始安于了在監獄中的生活,就像影片中所說的“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以至于在五十年后,當這位已把監獄當成家的老人來說,聽到獲得假釋的消息時是多么的沮喪,多么的恐懼。這樣的消息就猶如要把他趕出自己的家一樣,牽動著他的心弦 ,不過,無論他曾經犯下什么滔天大罪,當他想再犯錯時,卻在安迪等人的引導下最終打消了那個以故意傷害再次入獄的念頭,那個能讓他逃避面對獄外生活的念頭,那個將讓他無辜的傷害一個人的念頭。他放棄了那個念頭,他最終走出了那堵高墻。卻還是沒能戰勝自己,因為他在監獄中早已經絕望,認命,不曾想過有出來的一天,就如“海上鋼琴師”的恐懼一樣,他不知道陸地是怎樣的,對他來說大海就是他的世界,而那艘船就是他的家,他從不奢求什么,只是安于現狀,即使死亡對他來說也是無所謂懼的,最終圖書館管理員選擇了與鋼琴師相同的人生終結方式。
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情景,同樣的過程,只是不同的人,一切都變的不再一樣了。“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忙活,或者等死。 ”對于瑞德,他的確得好好感謝有安迪這位朋友,若不是他,瑞德可能也會和圖書管理員走上相同的不歸路。一切只因為瑞德存在希望,存在信仰了,他看到安迪抱著希望出去了,于是當他變的失落時,他去存找安迪說要給他的東西。最終,同樣的一行字,不同的名字,同樣的經厲,不同的結局,同樣的假釋卻讓一個走向死亡,一個走向自由。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這是安迪說的,也正是因為他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才促使他花了19年來越獄,并且最終成功了,實現了他之前的希望。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2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誤認為是殺害其妻子與情人的兇手,而被冤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越獄,獲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獄后,結識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訴安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瑞德的這段話無疑是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可是安迪卻并不這樣認為,希望從來不會破滅,他們可以關住人身自由,而內心的自由與希望是他們所觸摸不到的。
在獄中,因他學過金融管理,最終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為了讓身邊的獄友們能喝到冰啤,為獄卒逃稅,最后為獄警洗黑錢。直到后面又送進一批犯人,其中一個犯人告訴他謀殺他妻子與情人是另一個人,當他把這件事告訴獄警,換來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訊和他被關二個月的禁閉。獄警為了他能繼續洗黑錢而選擇把他永遠的留在牢中,最終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贖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時間用小鐵槌鑿開了美女圖后的墻壁,爬過了500米的臭水溝,在那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晚上,看著安迪擁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為他尋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記得前面老布獲得假釋后,因習慣不了監獄之外的生活,而選擇了自殺,無疑讓我們看到在心靈受到束縛后而軀體回到生活中卻習慣不了自由,精神與希望破滅后,人將走到盡頭。
還有在瑞德獲得假釋前,獄警們問他的一句話:你是否改過了。他的回答是:我沒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懲罰才后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垂老之軀。
影片最終告訴我們,體制無疑是可怕的,當我們依靠習慣與體制生活時,我們最終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給我們上了一課,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應該放棄追求自由與希望的路,它將是我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讓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個在16歲時因刺殺他人身亡而入獄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鐵窗前懺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會看到白發蒼蒼的父母該是怎樣一種心境,曾經的路早已面目瘡痍,未來的路也將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們是否也應該給他一個鼓勵,因為一個錯誤我們不應該去否認他的人生,也許任何人可以否認,但惟獨自己不可以放棄自己,因為有愛,所以無所畏懼。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3
如果你被陷害入獄,你會怎么做?是默默地接受命運,奮起抗爭,還是逃離監獄?在刑事監獄里,有一個被冤枉的人,一顆不屈的心和一顆聰明的心,最終打開了通向自由的一個洞。
這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銀行家安迪被誹謗并殺害了他不忠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他被判終身監禁,并進入肖申克監獄——號,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地方。在這里,他受到了無情的虐待,但他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他用自己的智慧對付警察和典獄長。經過20年的挖掘,他終于在一個雷雨之夜沿著挖洞爬出了監獄,重獲新生。有些鳥注定不會被關在籠子里,因為它們的每一根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芒當瑞德看到安迪試圖越獄時,不禁有這樣的感覺。為了獲得自由,安迪每天都準備著詳細而龐大的逃跑計劃。為了不被警察騷擾,他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向警察提供建議,并為腐敗的典獄長洗錢。他從“無所不能”的瑞德那里買了一把小錘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計劃,認為他需要“600年才能把它挖出來”,但安迪不這么認為。與此同時,他還為出獄后的生活制定了計劃,利用他的“職位”寄信和偽造身份。通過20年來每天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設法逃脫了。這是多么堅強的毅力和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贖》有句諺語:“只有強者才能拯救自己,只有偉人才能拯救他人。”在黑暗的監獄里,安迪不僅在救贖自己,他也在救贖其他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說,“除了我自己,這個監獄里沒有罪犯。”但在長期的接觸中,安迪知道自己是個好人,并在計劃逃跑的過程中幫助了瑞德。在他們的談話中,安迪認為他想追求自由,渴望墻外的世界,而瑞德認為這是一個寓言。通過喬治·布什的死亡,他講述了制度化的恐怖。他只想安靜地在監獄里度過一生。沒有安迪的救贖,瑞德可能會步喬治·布什的后塵。但是安迪給了他希望,并向他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和美麗。最終,在安迪越獄后,他用他發自內心的懺悔打動了審查官,結束了40年的監獄生活。
安迪出獄后,他給瑞德留了一封信,“記住,希望是件好事,可能是除了活著以外最好的事”。我想這可能是導演想告訴我們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希望,他會像行尸走肉一樣度過余生。就像肖申克的高墻一樣,沒有希望禁錮我們的思想。老布什被制度化不是因為他在肖申克呆了50年,而是因為他沒有自由的靈魂,不敢期待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是因為他對20年的自由充滿了希望。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正是這種危險的東西使安迪不放棄,激勵他的靈魂,并以驚人的毅力寫下了偉大的篇章。
在電影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要么努力活著,要么活著死去”。我們如何對待生活決定了生活如何對待我們。如果你不想像行尸走肉一樣浪費生命,那就讓希望之光伴隨你前行。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4
一部兩個半小時長的影片,有兩個多小時讓觀眾窒息,為那些判了無期徒刑的人的絕望,終于在最后的半個小時,主人公安迪從一個鑿了20年的洞逃離可怕的監獄,讓人看到了黎明和希望的曙光。
電影的主人公安迪曾是一名出色的大銀行家,因為妻子出軌被殺而被冤入獄,被判無期。他的人生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人上人變為了階下囚。在監獄,他遇見了像慈愛媽媽一樣的黑人大叔瑞德,當時瑞德已經在監獄呆了20年。安迪希望瑞德能給他一個錘子,瑞德開玩笑地說:“你不會要鑿墻逃離吧,那大概需要600年。”然而,就是這樣一把很小很小的錘子,成了安迪活下來的希望和逃往黎明的工具。
整個影片讓人壓抑,變態的典獄長、暴力的海利警長,殘忍地殺害或者毆打犯人,看到很多被冤枉入獄的人被殘暴地毆打,我的情緒甚至出現了暴躁,每次這些人進入像籠子一樣的獄室,不禁讓人悲從心出。影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贖》,何時救贖?安迪何時能夠平反?
二十年的監獄生活,安迪已由一個青年才俊變為一個兩鬢斑白的中老年人,他用大銀行家的所學為警長們逃稅,幫典獄長洗黑錢,申請圖書館,讓犯人考同等學力,用知識為獄友們贏得了啤酒、知識和對生活的希望。當一位叫龐克的年輕獄友偶然告訴他,安迪的罪是由另外一個人犯下的,安迪整個崩潰了。他希望典獄長給他機會,給他申訴和重新調查這件案子的機會,一句“這是我的人生啊”道出了安迪對生活的渴望。但典獄長無情地拒絕了安迪的合法要求。
所有的人包括瑞德都認為,安迪會絕望甚至自殺。當新的一天來臨時,安迪沒有出籠。誰也沒有想到的,他已經在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沖出黑暗和骯臟,走向了光明。
黑人大叔瑞德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在重重擠壓之下的牢獄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確有資格這么說。安迪告訴他,“記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就因為沒有希望和寄托,在監獄呆了五十年的老布以懸梁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正因為瑞德大叔要踐行自己的承諾,幫助安迪在樹下尋求一個寶石,才尋求到了生活的目標。
這部影片,除了“希望”以及很多人評論的“信念”、“友情”、“自由”之外,我認為這部影片很突出了知識的重要性。安迪用知識在監獄里所做的一切,以及他在為典獄長洗錢的過程中“制作”了一個嶄新的自己,一個有護照、有姓名、有銀行賬號的人。如果沒有知識,即使他逃出監獄,結局可想而知。
人生,要有希望,希望是活著或者活得更好的動力。
人生,離不開友情,友情會讓人活在世界上不會孤獨。
人生,要有自由,無論是心靈的自由還是肉體上的自由。
人生,要不斷學習,知識改變命運。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5
《肖申克的救贖》讓我有兩個感嘆:這是部沒有女性角色的電影2、這是部沒有女主角,還能排名第一的電影。
影片名為:肖申克的救贖,起初我以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后來才被這是監獄的名字而震撼。一座監獄的救贖?我們似乎從名字中看不出監獄和救贖有什么關系,若肖申克是人名的話,觀眾倒是能理解更多,但正是因為以監獄為名,電影才能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肖申克關押了成百上千的犯人,若談救贖,也應該是犯人得到救贖,而這個9.5分的榜首電影則是讓犯人給監獄以救贖。
“救贖之道”是獄長對犯人們灌輸的,他信仰基督,信仰主,作為監獄中權利第一的人物,又擁有治理的資格,所以,獄長在影片中說道:我只相信兩件事,一是紀律,二是圣經。好像上帝賦予他這個特殊的權利一樣。這些是獄長認為的救贖,但對于一個黑錢無數,濫殺無辜的獄長,他本應有另外的救贖,而他的救贖則由主角安迪來給:你得到救贖的方法不是洗禮罪惡,而是認識自己的罪惡。
肖申克對于獄長及獄警們而言是這么個為所欲為的地方,同他們在黑暗骯臟里得到更多罪惡,而對于原本“罪惡”的犯人,肖申克卻是個正面和光明的地方,犯人在肖申克里體制化,善化,其中體制化更為具有影響力。肖申克的“體制化”,有兩個成因:一是對于監獄,犯人普遍的心態,二就是歸屬感,Brooks更是突出了這一點:墻壁里,我工作著,即便是犯人,但跟犯人在一起,我便不是犯人,犯人能夠接受犯人,同情犯人,在這里,我們都不是犯人;墻壁外,我工作著,我不是犯人,周圍的人也不是犯人,但我曾經是犯人,在那些人中,我便永遠是犯人。
Brooks雖然被釋放,雖然得到了千萬罪犯呼喊的自由,但他沒有了歸屬感,他沒有原因再繼續工作,繼續與人接觸,Brooks,理所當然會選擇離開。
這也是救贖,是Brooks的救贖。
反觀救贖之外,再看“女性角色”這點,搜索整部電影,確實沒有,安迪的妻子雖然出現過,不過也只是語言上提及而已,但稍微留心,我們便看到影片中有一段安迪廣播音樂的片段,而電影里唯一對于“美”的形容也僅僅在于對這段音樂的描述上了,若我們把音樂看成是女主角,這位空缺的角色就有了作用,她可以很精神層面,她可以永遠追求不到,她高高在上,就像圣母瑪利亞,你望著她,深深感嘆她女性的美麗。
“救贖”+“罪惡”+“精神感動”使我們在十幾年后仍然感嘆著《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相關文章: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9-24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0-11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3-31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9-14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9-16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2-09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10-12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2-13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09-24
肖申克的救贖臺詞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