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通用19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23日16時許在中國空間站開講,這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太空授課,也是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第二次太空授課。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
遠望起航,神舟飛天。十年心血,筑就輝煌。凝望浩瀚的太空,中國空間站定是那顆最亮的星。那銀白色的身影,在太空里翱翔。而身處中華大地的我們,正聆聽著遠自天際的聲音,感受課堂的美好。天宮號上,信息在網絡的傳遞下,走入千家萬戶,也深入了我們的心。又是一次天宮課堂。
透過屏幕,我看到了空間站。它的那樣白,是那樣純凈,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三位航天員在艙中傲然挺立,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更充斥著一份熱愛——對祖國的愛。十年積蓄,只為一朝綻放。看著我們自己的空間站,回想當年的歲月。一股熱血在我心中奔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航天史上留下了中國的印記。在課堂里,精彩的水試驗,神奇的超飽和溶液,先進的高失重箱都展現在我眼前。從基礎科學到尖端科技,從民生日常到精密試驗。一幕幕畫面都深刻在我腦海里。它們是中國富強的縮影,成功的背后是強大的祖國。看著絕美的空間站,誰能不感慨嗎?誰又不為之感動呢?從零出發,奮力追趕。曾經落后者的我們,已邁向了世界前列。無數汗水與心血筑就了空間站,而一切的努力凝結成今日的中國。愛國之情在我心中涌動,我深愛這祖國。天宮課堂里航天員的談笑風生、直播時前所未有的高清畫質、低時延的5G網絡。中國制造,中國科技,中國速度舉世矚目,它們是成功的代言詞,更是人民心之所向。
課堂雖然短暫,但征途格外漫長。中國,從未停下前進的步伐。拼搏,奮斗,一起向未來!在新時代的路上,我們定會懷著滿腔熱血,用汗水筑就美麗中國!我們的夢想,與天宮一同,在長空翱翔。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2
2022年3月23日,“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又一次開直播課了。我們又一次在老師的陪伴下觀看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工作在中國空間站中的三位宇航員再次化身老師,在遙遠的浩瀚宇宙為我們講解、演示著一個又一個的精彩科學實驗。而這些實驗原理又是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那么的貼近。例如,牛頓第一定律,這是力學中的經典定律,定律所描述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情況下,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地球上,重力無處不在,這就導致物體總是會受到力的干擾,我們很難想象、也無法看到牛頓第一定律中所應呈現的現象。這次的太空授課中宇航員將手中的一只“冰墩墩”向前拋去,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它以同樣的速度一直向前飄去,保持著勻速直線運動,直到被宇航員抓住。這顯然是由于幾乎沒有了重力的影響,在太空艙這個理想的實驗室里,牛頓第一定律就簡簡單單的被宇航員們成功地驗證了。想必牛頓若是看到自己的智慧結晶在三百多年后終于得到驗證,也一定會給我們的太空老師點贊。
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都同太空拋物實驗一樣神奇而精彩,課堂中穿插進行的航天員與地面課堂師生的天地互動,從天到地,從地到天,穿越了時空的天宮課堂,讓我們在忽近忽遠中感受著科學的無窮魅力!
成功的太空授課彰顯出了我國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從萬戶飛天的古代嘗試到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從“嫦娥登月‘’到“問天探火”,神舟載人航空的一次次成功,這都標志著不斷實現的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我們在贊嘆中國航天的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敬佩一代代的航天人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這一切也離不開強大祖國的支持。為了實現更多的夢想,為了祖國更加富強,我們中國少年也必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3
今日,第二次太空授課驚喜到來,身處太空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再次出現在班級的大屏幕上,久違而又親切。這次的授課內容也更加高端,令人心懷向往之。
在正式開課前,我便聽到有“液橋”這一實驗,因為沒有字幕,我也不知是怎樣一番景致,便開始期待這一神秘的實驗。所幸,這場實驗并不靠后,很快便為我揭密了這場“液橋”實驗。王亞平老師手拿兩個液橋板,有些似普通玻璃板,隨即在上面各擠上一顆水球,讓其相對,使兩顆水球相連接,再稍做拉開些,水仍未分開,看起來像個橋的樣子,這也就是那條液橋。不過,看起來還十分生動呢,經王老師介紹,這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形成的現象,而地面上,在重力的影響下,水的表面張力微不足道,因此,無法形成那座液橋,而在空中,形成液橋輕而易舉。
除此之外,另一個油水分離實驗也激起了我的興趣。實驗起始形態是密度更大的水在密度較小的油的下方,二者還在分離狀態下。搖晃之后,地面上的同學們手中的水和油開始逐漸分離,而太空中的水和油仍在混合狀態下,沒有分離之意,大概是特殊地區的“任性”吧。但怎樣才能使太空中的油、水分離呢?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在太空中,水和油的密度并未改變,仍然是水的密度>油的密度,所以可以通過旋轉、離心作用使它們分離。在葉光富老師的演示中,油、水真的分離開,小原理可以發揮大作用啊。
天空中三位老師再次以天地通話的方式授課,地面與空中同時進行,神奇又有趣。這也激起了廣大同學的航天夢,希望我們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像三位航天員一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有上九萬里”!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4
上次的天宮課堂我錯過了,但這次有幸趕上,我對太空中的實驗都非常好奇。提起太空,就不得不想到宇航員的失重,提起重力,又想到讓我叫苦不迭的物理,或許天空課堂能再激起一些我對物理的興趣。
在太空中,水和油可以融合,很久都不會分離,這需要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大小進行甩動,才能到達陸地上的狀態。在太空中拋出的物體可以沿軌道穿梭于兩人之間,失去重力的物體就不曾下落。還有玻璃板間水滴構造橋梁的實驗……空間站里的實驗似乎都和物理有關,而它恰是我一個有“問題”的學科。
宇航員可以為我們講述太空中的物理現象,說明宇航員們的物理知識都很充足。在提問環節中,許多同學都提到了自己的夢想,有那么一瞬間,我想到了自己的夢想。雖然設計師和航天物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還是要想要認真地儲備物理知識。關于設計師有許許多多個方面,服裝、建筑、廣告等等,最吸引我的依舊是服裝。
在現在大各大品牌的走秀中,創意已經不僅體現在服裝里,更體現在秀場的特色中。我想如果把物理中的磁場和重力在某天帶進秀場,還有比用知識裝點更獨特,更新穎的點綴嗎?另外,我想如果未來可以利用知識儲備來設計或改良特殊性質的面料,如這次冬奧會運動員們身上穿的運動服就有防割保暖等功能,而安踏中國風的設計外觀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一件衣服,從里到外都在為自己的祖國宣傳,我想這是和賽場拿獎,做科學實驗,研究天文有著一樣重要意義的事。
“未來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物體也許會脫離地球失去地心對它的引力,但心不會脫離夢想對它的吸引。心向山海,定能不負熱愛,我想就算不夠不到整片宇宙,也要在自己的星際中發光。
這便是這節課帶給我的。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5
我仍清楚地記得上次的“天宮課堂”給我留下的印象,本以為未來短時間內,至少在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是不可能有第二堂課的,畢竟在我的印象中,“天宮課堂”是多年碰不到一次的稀罕事兒。
然而第二次“天宮課堂”就在今天到來了——難得有如此長的在軌時間,只上一節課豈不是可惜了嗎?于是今天下午第三節課,老師打開天宮課堂的直播,打開天地之間的連接。
這次的現場實驗主要有三個——乙酸鈉結晶實驗,“液橋”實驗和“水分離”實驗。用乙酸結晶模擬結冰的實驗我見有人在陸地上做過,不過今天這個實驗被搬上太空,亞萍老師在失重環境下擠出的乙酸鈉溶液如小球般在太空艙內飄著——這是基本操作,然后沾有晶體的小棍輕輕一碰小球,小球馬上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凝成“冰”。這樣做實驗的好處天宮課堂還會講到。
“液橋”的形成利用了太空更大的的液體表面張力。“水油分離”則利用離心力分開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響的水和油。
在實驗之后,宇航員們開始興沖沖地介紹飛船內那些人類智慧的結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模塊化實驗柜——顧名思義,這一個個柜子有著各種各樣實驗的模塊。這次直播介紹的是高微重力實驗柜和無容器實驗柜。高微重力實驗柜可以通過氣動和磁懸浮營造出一個高微重力的環境,聽上去似乎蠻雞肋的,但它卻可以驗證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即加速度運動和引力是等效的)。而無容器實驗柜則利用微重力可以在無容器的狀態下更精確地測定物體的物理性質。
實驗視頻看上去酷極了。往后天上的實驗室設備越來越齊全,天地對話越來越方便。也許將來天
地之間的間隔也像現今世界般越來越小。
天宮課程也許真的會變成一節節很普通的課程。
天地之間,距離不再。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6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詩,自在遠方。”觀看完這一季天宮課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點燃了我探索的熱情,帶給了我全新的感受。在人們逐漸揭開太空的神秘面紗時,它已成為了“三尺講臺”。
奇妙的水珠懸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夠在太空中直線飛行,不偏離軌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隨意變幻……這些在地球上無法體會的情景,卻能在太空奇妙地展現出來。通過三位航天員叔叔阿姨的講解,我對一些物理知識有了了解,也感受到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科學的奧秘無處不在。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八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在太空授課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空之旅。浩瀚星空中,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創意十足,更意味著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將向更加深遠的未知領域延伸,中國航天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斗吧,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回首來時路,艱辛而輝煌,展望未來景,任重而道遠。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新,勇于走向科技的“無人區”,用一往無前的勇氣,善于創新的銳氣推動航天事業不斷發展。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道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領域。“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認識到我們只有在當下認真學習,將來才有機會像這些航天員叔叔阿姨們一樣報效祖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才能。相信未來,我們必定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7
3月23日下午15時40分,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學習“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將三尺講臺放置在了無垠的太空中。與以往在教室課堂學習不同,應疫情防控要求,孩子們居家防疫,“停課不停學”,“教不停、學不停、愛不停”,開啟了一場特殊的“天宮課堂”科技探索之旅。下面是初二的小蘋果們對活動的感悟與收獲。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了。“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重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還有航天專家科普火箭運行原理。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歷了航天人無數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鑒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機系統,空間實驗系統以神舟七號,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了更大的舞臺。今天,航天員在太空授課,聽著他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液橋實驗是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在空間站,水和油并沒有自然分層……探索、揭露太空的奧秘,人類一定會在此方面更進一步。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8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老師還是三位在天宮一號工作的航天員,他們分別是翟志剛、葉光富和王亞平,他們看起來依然神采奕奕。特別親切,都已經是老熟人了,哈哈!
首先我從主持人叔叔和阿姨那里知道了一個科學知識“失重”。叔叔和阿姨各做了一個和“失重”有關的實驗,叔叔做的實驗是把一杯水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抓住綁在玻璃板上的繩子甩轉,我驚奇地發現水和杯子沒有掉落或是灑出來。
阿姨做的實驗是把一個塑料瓶裝半杯水,在瓶子兩側割出兩個小洞,你把它拿在手里它會漏水,如果你把瓶子從高處丟下來,慢放你會發現它慢慢的不漏水了,我們一個個都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這事。
隨著鏡頭的切換,我們來到了我們中國的空間站。
王亞平阿姨給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是“冰雪”和“油水分離”。
“冰雪”在宇航員們的飲水袋里加入一點結晶顆粒,從飲水袋里擠出一個小水球,它會釋放出熱量。用羽毛摸摸,它會從水球變成冰球但用手摸一摸它還是熱的。
太空中,“油水分離”實驗是在一個瓶子里倒入一半水和一半油,晃一晃它們融合了。在地球上的演播室里,同學們也學著晃了晃,油水是不會融合的。葉光富老師拿著油水混合的瓶子不停的摔了幾圈后,奇跡發生了,油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層了上游下水兩層,我們不由自主地驚呼起來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宮課堂讓我又了解了更多的太空知識,我們中國強大的科技力量讓世界矚目,我知道,好好學習才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將來長大了我一定也要像這些科學家們一樣為祖國貢獻力量!。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9
天宮課堂第二課終于開課啦!看完后,我深受啟發,課堂在15:40于核心艙開講,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全國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程,激發了廣大少年對科學的熱愛。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的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每個實驗都展現出太空環境與地面環境的區別。比如,在水油分離實驗中,在地面上,水和油是分層的,但是在太空中,水和油是混合的;還有太空拋物實驗,在地面上拋物,物體會呈現一條拋物線,但是在太空中拋物,物體會直直地飛出去。這些實驗打破了我們的傳統認知,提升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太空“冰雪”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從一個小管中慢慢地擠出一個透明的小液體球,由于失重,晶瑩剔透的小液體球漂浮在太空艙中。然后,王亞平老師又用另一根小管子輕輕地觸碰這個小液體球的一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只見管子和液體球接觸的地方開始變得不透明,原來是液體開始變成固體。接著不透明的部分開始擴張,很快地,整個液體球就變成了一個固體球,繼續在空中漂浮著。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個實驗用的是過飽和液體,這種液體很不穩定,稍微受到外界的干擾就會結晶。王亞平老師用管口觸碰液體球,擠壓帶來的壓力使得觸碰的地方形成了結晶核,結晶核會迅速增長,一下子整個液體球就變成了晶體。科學的世界真是妙不可言呀!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大開眼界,宇宙中隱藏著各種神奇的奧秘,未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的科學夢,加油!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0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又開始啦!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航天技術已向教育領域再次伸出了橄欖枝。既然是第二次,那么應該更加的精彩。
這次的天空課堂又給我們增添了更多的知識,都是太空中獨有的,比如在太空中翻轉個身,身體好像被一刀兩斷,上面左下面右,上面右下面做,你說神不神奇!還有油水分離,冰墩墩被拋出后按原軌跡返回;然而,在地球上也有有趣的實驗如:神奇的瓶子和吊臺的秘密等有趣的實驗。接下來就跟著我去看看科學世界吧!
先介紹地球吧,瓶子在裝滿水時再刺兩個小洞,你認為在這個瓶子靜止向下時水會漏出來嗎?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接下來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這個難題,果然在高速放慢器中發現剛開始還是好好的睡,一點點往下流,可到中間時水就不流了。看吧,神不神奇!
再來介紹吊臺的秘密吧,在一個吊臺中放滿水的杯子快速旋轉,水卻沒有沒有落下,你們一定認為視頻中在變魔術,但這確實是真的奇不奇怪呢?你們可以去查一查里頭的秘密。
現在我們把鏡頭轉移到太空,而現在我就要介紹我,我認為最最神奇的一次實驗,這就是有水分離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這個實驗,可以看到“油”和“水”兩者分離了,但在太空中情況變了,流水不但沒有分離,而且還緊密了一些,這就是太空中秘密,你們想不想揭示怎樣才能讓他們分離呢?那我們就看看后文吧!
原來呀,我們只要不斷快速旋轉這個瓶子,油和水就分離了,就這么簡單。
本次我們《天宮課堂》的太空旅行又結束了,我們中國科技不斷努力,一定就有新的收獲,將我們迎來第三次《天宮課堂》。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1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2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3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也使我們倍感親切。
在太空里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適應失重感,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游走。吃的飯菜原來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飛行任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雖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沖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發都沒有問題。科研人員專門研制了分解洗發液——不僅可以把頭發洗得很干凈,還十分節約水。空間站的水非常寶貴,所以要盡可能地節約用水。
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間站也有許多休閑活動,可以和家人打視頻電話,可以從舷窗邊欣賞日落時美麗的地球,還可以進行晨練,晨練項目是中國傳統健身項目——太極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出艙活動了。穿好“飛天”服,通過氣閘艙來到艙外,通過地面調度人員和艙內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艙外完成相關任務。
在太空也有許多喜事:種植的水稻抽穗了,迎來了太空快遞員,也迎來了新伙伴來進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駐留了三個月,很快就要告別“天宮”空間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見到地球上的親人,非常激動。
太空本身已經非常迷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現帶有五星紅旗的一切,都愈發使每一位中華兒女倍感親切與自豪!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4
此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環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象,當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我在地面課堂的現場多次聽到了學生們的驚呼和掌聲。離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這些美妙現象的震撼。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貼中國結時,我感覺到現場所有的聽眾都摒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圖標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它被穩穩的貼在水膜上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這次授課活動在青少年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的了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太空授課實現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作,這對物理教師的鼓勵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藝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團結的溫暖。這也激勵著我們今后在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與其他社會教育力量的聯系與合作,從其他領域聽取教學意見,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提供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創造更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環境。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5
“太空授課”開辟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比如文學家與學生面對授課,比如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等等。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容,社會教育的神圣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太空授課”以一人主講兩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圓滿的教學。這是一個創舉,這是對課堂一人授課傳統的打破,筆者認為,這樣的講課方式應該在地面試驗推廣,一方面,我們的班級人數很多,一人授課,老師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講課,更加生動,立體,多元,必然給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創舉。
“太空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感悟教學別具一格,教師與知識融為一體,與環境融為一體,教師身臨其境的教,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真正創造了教師,課堂,知識的形象合成的。作為地面授課的課堂,我們應該好好借鑒,要根據現場的環境,現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性融為一體,創造的課堂。只有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
“太空授課”是高科技的結晶,是教育現代化的碩果,必然對我們教育中國夢有無數的啟迪,必然引領教育中國夢更加精彩紛呈。
我期盼我們的教育中國夢里有更多這樣的太空授課,有種類豐富的工廠授課,商場授課,軍艦授課,飛機授課,等等,教育的中國夢,是教育的立體化,社會化,現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網絡化的具體落實之夢。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6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后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了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通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復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7
神舟十三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已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項目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為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說,在這份激動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后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斗歷程,我們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后,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個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為銘記成為永恒。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8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有夢想才會有追求的動力,才會有美好的未來。航天,是我始終的夢想。我希望自己能像古代官員萬戶一樣勇于為夢想而奮斗;像楊利偉叔叔一樣勇于飛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一樣勇于探索和發現……
每每聽到有關航天的故事,看到有關航天的新聞,總會牽出我童年的飛天夢。我蹣跚學步、牙牙學語時,就經常聽爸爸媽媽提到楊利偉叔叔,夸他了不起,稱贊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時還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義,但是看著大人們滿臉羨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決心:我也要當英雄。漸漸地,我上了小學,翻開詞典,我真正知道了英雄的含義;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當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義后,我自言自語道:“我一定要當英雄,而且要當像楊利偉叔叔一樣的英雄。”
光陰似箭。雖然童年已經悄然離去,但是那時的飛天夢我還記憶猶新。漸漸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識多了起來,還知道了《嫦娥奔月》的神話,看到了古代人民對天宮的向往。后來,我還知道了古代官員萬戶的飛天故事,他那敢于為飛天夢想獻身的精神非常值得后人學習。當然,航天飛行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我也聽說過航天飛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無論怎樣都阻擋不了我對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夢。現在我國科技越來越發達,神五神六接連上天,又發射了嫦娥衛星,還制定了登月計劃。看著這一個接一個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以后好好學習,勤奮讀書,掌握航天知識,鍛煉航天本領,早日實現我的航天夢。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 篇19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呀習也飛不高……”我哼著趙傳的《我是一只小小鳥》,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鳥,我是人,人怎么能飛呢?一想到這兒,我就十分沮喪。不過我有時還是想入非非:我的夢想就是也能乘坐飛船火箭,飛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尋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務,呵呵,那就太爽了!不過好像不太現實,神舟五號也才載了楊利偉一個人,那能輪得上我呢?唉!
我邁進家門,按例打開了電視機,只見中央臺新聞聯播的播音員正報道說:“今天上午九時,我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宇航員為費俊龍和聶海勝。”我幾乎每天都認真地觀看有關神六的新聞報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況、宇航員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與神五的區別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動,同時也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天哪,才兩年的時間,我國就成功發射了兩艘航天飛船!你看,這神六可比神五先進多了,光宇航員就增加了一倍,同時,神六的飛行時間達到了115小時32分鐘,比神五的21小時多了好幾倍,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還有食物,原來神五就簡簡單單幾種,神六卻有50多種,在太空中,連魚香肉絲、宮爆雞丁都能吃到!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腦細胞:對了!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飛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員,到2020年就應該做到一艘航天飛船一次可以乘載9名航天員了嗎?我不禁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
要計劃一下,爭取當一名宇航員,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員所必備的條件是:高超的飛行技術、扎實的理論知識、強健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反應能力。高超的飛行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反應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養,現在我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練,增強體質,同時更要抓緊學習,積累知識,希望長大以后成為一名航天員。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飛天夢想將成為現實,我一定會圓了這個夢!
【觀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通用19篇)】相關文章:
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后感03-24
關于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通用35篇)03-24
天宮課堂第二課的觀后感(通用40篇)03-24
央視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通用16篇)03-24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03-22
觀看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通用21篇)03-26
天宮課堂觀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