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1
雕塑奮斗,讓我們汲取拼搏的滋養。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美好是拼搏出來的。人如此,家如此,國如此。這種幸福不一定是大富大貴,只是一種精神的蝶變與升華,生活的充實與厚重;這種美好,也不一定是人間奇絕,或許,只是做到了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成功,雖然沒有光彩奪目,但也在人生征程熠熠生輝。《人世間》里的人物非常平實,主人公們沒有光環,踏踏實實地拼搏,平平淡淡地生活。但,在人間煙火里,我們看到的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創作者共同抒寫的是情義和正直。這正是我們普通人追求的幸福和美好,這正是普通大眾的精神質感。
平凡人平凡事,彰顯寬廣溫厚,昂揚拼搏堅強。我們在《人世間》找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提升了自己,而這恰恰是培根鑄魂、化人養心的教育作用和美育功能。《人世間》的人氣“破圈”,源于內容的`入心坎,源于貼心的溫暖,源于跟普通人牽手一起向前行。這恰恰是藝術作品應該追求的價值。藝術應該是普通大眾的,應該是反映時代奔騰的,應該是釋放生活澎湃正能量的。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2
《人世間》蕩開的,是百姓生活史,何嘗不是中國社會變革史。這片土地上50年來相繼發生的三線建設、上山下鄉、恢復高考、知青返城、對外開放、出國潮、下海、國企改革、搞活經濟、棚戶區改造、反腐倡廉……種種變革,都會在58集的長卷中一一展開。評論家李師東對原著的點評被寫在了電視劇的海報上,“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劇中處理最圓融的,就是對“煙火道義”和“個人熱望”的還原。時代風浪呼嘯,人生潮起潮落。劇版在遵從原著軌跡同時,用鏡頭的詩意與明亮,讓小說里的人心向善、人與人之間的守望相助更閃閃發光。
物質匱乏的年代,劇里感受不到被擊垮的'絕望,相反,鄭娟手里的糖葫蘆、舊門楣上的新春聯、母親給周蓉織了十多年攢成一沓的毛衣,都輕易觸發觀眾的淚腺。紅色的明媚,照亮了小人物對美好日子的熱望。大片逆光里,善良又誠信的周秉昆在鄭娟人生里登場,給孤兒寡母以生活勇氣。一樣的陽光灑在鄭娟身上,她悉心照料周母的樣子,是周秉昆心里、也是觀眾心里天使的模樣。更不消說,“六小君子”一起扛過的肉、守過的年、打過的架,都是天寒地凍時的人心暖意、物質困窘里的淳樸情義。
物質豐盛了,人心會變嗎?劇里細細寫了周秉義同父親、岳父的兩次交心,他所求的小家之謀、大家之道,呼之欲出。周秉昆放下“鐵飯碗”去了出版社三產,敢闖敢試的意識初顯。一年一度初三聚會,如約而至的他富貴不相忘。《人世間》里還多次出現春節團圓的景象和全家福照片,劇集以家為支點,撬動歷史洪流中各色人的遭際,也用家的架構串起中國社會認同的仁義禮智信。有這樣的價值底色在,人物因處境扭轉而遇見的尷尬、迷惘、掙扎,才能真實曲折卻又不失激蕩。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3
看了開年大劇《人世間》,我才感受到前言中所介紹的,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的含義。該書還獲得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而這也是我發現此本寶書的緣由。
同多數茅獎作品一樣,梁曉聲的《人世間》是一部關注時代關注普通民眾生活與生存,向平民的理想,尊嚴和榮光致敬的長篇小說。作品圍繞北方A市(其實就是哈爾濱市)周家三代人的命運為主線展開,翔實地敘述了解放后至今近70年間一戶北方普通人家的生活歷程,人們在各類政治狂潮下艱難掙扎,又在生活的`希望和失望反復交織中慢慢老去,而不變的是周家人樸素的道德情感和執著的平民精神。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這是一部好人史。在政治轉換的不同時期,周家人一直恪守著世代相傳的不做壞事、盡自己力量幫助國家和他人的德行,一直踐行著中國人傳統的知遇之恩,這種恩情,包括對親人、朋友、老師以及所有生命中相識之人的情感。無疑,這是作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這段歷史時期形形色色事物和人物的詮釋,是對自己一生文學之路的答卷。雖有力道不足之感,卻仍舊令人手不釋卷。
周家的第一代人周志剛及其妻子,第二代人大哥周秉義及其妻子郝冬梅、二姐周蓉及其丈夫蔡曉光、三弟周秉昆及其妻子鄭娟,第三代人秉昆的養子周楠、親子周聰、周蓉之女周玥,上述人物身上皆被賦予周家人最樸素真摯的道德情感。共和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剛、做官的秉義、做演藝的曉光、靠體力掙錢的秉昆,都堅持原則又不失人情,在十年洗劫中不落井下石,不出賣朋友,不趁火打劫;在改革年代不任人唯親,不貪贓枉法,不見利忘義。
這種樸素情感,在普通百姓間最難能可貴的。它體現在即使艱難和遭罪,決不欺軟怕硬,決不喪失人性,決不使用欺騙和欺壓的手段;它體現在哪怕自己吃虧,也積極幫助身邊的朋友;它體現在即使不能幫助別人,也要心懷憐憫,保持著梁曉聲先生所說的“為他人著想的善良”這一文化特質。秉昆、曉光等人,幾十年都是那樣,為朋友著想,為家人盡心盡力。秉義身居高職,不敢妄為,但是其實于內心和行動中也在想為光字片的老百姓辦點實事兒,最后放棄北京的官職,回到故鄉,主持包括光字片在內的A市棚戶區的拆遷工作。
愿我不會淪為人間惡魔,于濁世保一絲清明。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4
58集長篇電視劇《人世間》自1月28日在央視一套和愛奇藝開播,每一次更新,都占據國產劇熱度榜首。在如今年輕觀眾追求倍速看劇、看短劇、看“不裝嫩”表演的環境里,《人世間》的前半程已成功松動了網生代的觀劇習慣,讓90后、00后與50后們一起看得百轉千回。
作家梁曉聲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原著自然為電視劇提供了珍貴母本。而影視改編的二度創作者們——從編劇王海鸰、王大鷗到導演李路,再至雷佳音、辛柏青、殷桃、宋佳、薩日娜、丁勇岱等一眾演員——真正示范了一部好劇是編導演服化道全流程匠心的環環相扣。觀眾每晚守候、網友頻頻催更的電視劇《人世間》,還原了小說里突出的年代感與命運感,豐富了影像化后耐人尋味的無盡細節,還提亮了跌宕人生、世情百態下的'故事底色。它讓觀眾看見,即便生活是悲歡離合的循環往復,也總有熱乎乎的日子與人,在訴說人間值得。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5
“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引用楊絳先生的話,我覺得再合適不過了。人的一生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層都需要面對不同的課題。《人世間》講述了改革開放前后歷史時期的變化,還有不同人物代表的反映。在這個特殊的年代,每個人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過努力,但是也有的人為社會的進步做出過犧牲,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60后的芳華,90后的承接
從保守的計劃經濟向開放的市場經濟轉型,歷史的進程交織到每個人的命運,雖然我沒經歷過那段有著巨大歷史意義的年代,但是我卻能感受到改革開放改變了一代人、一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擔當和理想,譜寫了人生最美的芳華。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曲老太太,她為了革命事業奉獻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受到委屈,也只是一句“會好起來的”,沒有抱怨,還教導年輕一代有闖勁、敢于干。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群像。而今,我們享受著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紅利,我們青年一代,尤其是90后、00后成長的一代,隨著我們年齡和認知的增長,承接歷史使命成為我們肩上應該扛起的責任。
活在人世間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貫穿本劇始終的,我就淺談一下吧。
周秉昆的.真誠忠義、剛正不阿、積極的生活態度、為鄰居朋友時刻的操心等都展現出真誠和善良的品質。
周秉義對朋友的關心關愛、不計較、樂于幫助、對家庭的包容照顧、沒有怨言等同樣展現出他的善良。
還有周秉義的妻子、發小們……
……
你我皆凡人,世間終日忙,半刻難清閑,心有真善美,快樂人世間。
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
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會經歷風雨,周秉義的一生,讓人看后心疼,但是也是這樣的一生磨礪了他,也警醒了看劇的我。
人世間,本來就是酸甜苦辣咸,苦過,甜過,苦過,笑過,愛過,恨過,才是真正的《人世間》。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12-04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11-06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10-20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09-20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05-20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3篇12-04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7篇11-07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8篇11-06
人世間電視劇觀后感(7篇)11-13
電視劇《人世間》觀后感6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