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精選24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都知道人造衛星,但是你們知道是誰設計的嗎?是孫家棟,你們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嗎?孫家棟他是就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設計者,后來成為了總設計師。當嫦娥九號發射成功時,大家都互相握手擁抱時,孫家棟就卻在一個角落里偷偷抹眼淚。
王峰,凌晨一點鐘,一樓客廳著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卻沒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還把鄰居救出,樓上的人也救了出來,鄰居都得救了,而他卻被燒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這個故事打在報紙上。在100多天中治療,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膚。結果,在100多天的治療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內的一名小學的教師。她的女兒對她說:“你是給好老師,但你不是好媽媽。”她還要做一名山內的教師,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到為止。
秦玥飛,他是大學生村官。他來得村里,開始建設,建設許多村民用的,吃的東西。我感覺他很了不起。
我感到這些人都很了不起,我要向這些人學習。我們祖國能有這要的人,我很欣慰。總有一雙眼在注視著他們。
感動中國,就到這里就結束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2
今天下午的第二三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
中國第一個人造衛星是孫家棟設計的。
有一次,某棟樓著火了,王鋒他為了救四十多位人的生命,自己沖進火海中救了四十多人,本來自己能活下來,卻因為自己沖進去救人自己去世了。
下一個是支月英,她是一個小學教師,她愛她的學生勝過她的女兒,甚至她的女兒說過她的媽媽是一個好老師,但不是一個好媽媽。她村里邊的人都說她是一個傻子,她說:“我是一個傻子,山里頭需要我這個傻子”。
支月英完了就是秦玥飛,他一到村里不熟悉村里的生活,村民們一開始都嫌他用水用的多,到了后面,他為了修一條水渠從他的工資里一點一點的攢了下來,最后他把這條水渠修好了,
然后就是張超。他是一名飛行員,在他第一次上艦的時候出了一次意外去世了,在他摔到地下之后問團長:“團長我還能不能上艦。”我佩服他的精神。
我從他們身上感到了很大的精神,有樂于助人的精神,還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也要幫助別人,長大后像他們一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做一個勇敢、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3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里面一共介紹了10個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我,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有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但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她很愛自己的學生,每個同學也都很敬慕她,親切地叫她麗莉老師。在同學眼中看來,麗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們,但是,不幸降臨在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身上:一天放學時,老師和幾個同學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客車迎面而來,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把其它學生推開,同學們安然無恙,可是麗莉老師卻終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至今,張麗莉老師身體還在恢復中……
張麗莉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她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她不僅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他,還感動了全中國,我們應該向張麗莉老師致敬,并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4
2月10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后一點時間為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臺上說:“我要用最后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么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并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為所感動。
看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的心靈一定用圣潔的泉水清洗了一遍,留下了感動和愛。
感動處處在人間,我們的生活也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5
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他是人們的英雄——杜富國。杜富國英勇負傷后,軍地領域機關和醫療機構全力進行搶救,經多級醫療機構接力營救和精心治療,目前杜富國已脫離生命危險。
英雄流血顯本色,壯舉定乾坤。入伍以來,總對戰士說:“你退后,讓我來。”在一步查明情況時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一側,將戰友推開。他用驚天一擋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認準了路,并下定決心地走下去,必將成就一番作為。面對危險“讓我來,臟活累活我先來。”開辟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我先來。”杜富國這種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值得弘揚。一身男兒血,滿身男兒漢,這位堅強的杜富國醒后,只問隊友張波有沒有受傷,隊友張波說:“沒受傷。”杜富國才放下心來。
杜富國受傷后仍為國家、人民獲得安寧的國家感到自豪、高興。于是,《感動中國》授予杜富國說:“你真是臨危豈顧生。”
“你退后,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6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這部電視,講的是一位浙江語文教師“陳斌強”他的母親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癥,作為兒子的他,沒有因為這樣而嫌棄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媽媽,他五年如一日,“綁著媽媽”去上課,還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給媽媽喂飯、帶她曬太陽,做到了照顧媽媽和工作兩不誤。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師。
“百善孝為先”。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到媽媽小時候每天送我上學,放學,在我最難過的時候安慰我,還做了家里所有的家務,她現在這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順父母再早也不為早,再晚也不為晚,我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多為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讓他們每天那么忙碌,抽點時間休息,減少父母的負擔。
也許我們做不出感動中國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幫助身邊同學和朋友。可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在看到有困難的人時捐上自己的零花錢······
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做一個孝敬父母,有愛心的人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7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早早的起床觀看《感動中國》。
這個欄目主要講了兩件事:其中,有一位叫陳斌強的老師,這件事主要講了陳老師五年如一日地帶著患有嚴重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上班,他每天五點起床,再喊媽媽起床,然后再給媽媽洗臉,他再做飯,先喂媽媽吃,再自己吃。
每當做完這些就七點多了,每次出門,陳老師就拿著一條布條,系著媽媽。有一次,電視節目采訪,他說“雖然母親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她也不認識我了,但我知道,她是一定知道的,有一個人一直對她好,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看到這里,我留下了眼淚,想想我自己平常不怎么關心媽媽,但媽媽還是對我很好。我以后要多陪陪媽媽,多關心媽媽。
電視上采訪了一些陳老師的學生,一位同學說:“陳老師扶著他媽媽去大小便的時候,有時候偶爾會弄上一些大小便,只有我們前排的高訴老師,老師才知道,老師問我們臟不臟,我們說不臟,這是愛的印跡!”看到這里,我再次留下了眼淚。
陳老師的事跡會教育我們一生,這就是有孝心的陳老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8
星期六上午,我觀看了一個叫《感動中國》的節目,故事情節非常感人,好幾次我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他們的故事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感動中國》一共講述了十位令人感動的的人發生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老師。他九歲時,父親出車禍死去了,只有母親和他相依為命。現在,他的母親患了嚴重的老年癡呆癥,陳老師就用小時候母親背他的布帶來背著他的母親去教學,陳老師凌晨一點要叫母親起來大小便,早晨五點還要起床為母親梳洗打扮,然后再去上課。他每天都要照顧母親,喂母親吃飯,喂母親喝水,給母親洗腳……陳老師還做了一個照顧母親的一個時間安排表,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他什么時間為母親做什么事情。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來。這時我想起了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有的還要父母喂飯,有的讓父母給洗腳……反正我們什么都需要父母的照顧。想到這些,我打算長大以后也要向陳老師一樣,做一個大孝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
《感動中國》中,陳斌強老師的故事真感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感恩,孝敬老人,孝順父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9
有一位老師,名叫陳斌強,他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方便照顧媽媽,他每天用布條把自己和媽媽綁在一起,騎著摩托車,行駛3公里,到縣城里的學校,還要給媽媽喂、洗臉、漱口、洗腳……五年來,風雨無阻。
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叫何玥,她心地善良,不過她得了重病,腫瘤擴散到腦部了。她在生命還剩下3個月時,提出捐獻器官的要求,父親不能理解,罵了她一頓,何玥哭了,說:“要盡自己的能力,去給別人希望。”她是多么善良多么勇敢啊!
她就是張麗莉,她是一個善良的老師。張麗莉正在疏導放學的同學,一輛大客車失靈了,把前面的客車推動力,撞向同學,危機時刻,反應快的張麗莉老師用雙手一推,就推開了同學,同學們得救了,可是張麗莉老師的雙腿被壓在了車下。清醒過來的張麗莉的第一句話,“那幾個同學沒事吧?”啊!她真是一位最美的女教師!
觀看過程中,許多孩子都哭了,我的眼角也紅了。這些人物的事跡,點點滴滴感動著我們,有些甚至犧牲了生命,在天堂的道路上,我祝他們幸福、快樂。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0
這個禮拜五,老師給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當我看完第一位感動中國人物錢偉長時,心里就涌出來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我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眼睛里不時閃出感動的淚花。我真的很敬佩他,到底是什么讓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呢!讓我們一起去走進他。
錢偉長,被周恩來稱為三錢之一。是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耀華中學名譽校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名。在錢偉長老人的一生中有選擇也有放棄,為了科技強國的夢想,他棄文從理,為了報效祖國,錢老也曾經放棄過美國八萬美金的高薪工作。就是在這樣重要的選擇和人生關口,也詮釋了這位老人一生的愛國情懷。錢偉長的一生都是在為自己的祖國而活,為人民而活。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就是這么一位老人,他所做的是多么偉大的事件哪!
然而我以為真正的感動在于人人心中都有愛。有一顆真實的心。我們因為愛國,所以我愿意為任何人盡自己的能力做點兒什么!我覺得感動讓人堅強,只要有感動,我們就會有著這種向前走的勇氣。加油吧,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努力,我們也會努力,人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1
林俊德,一位軍人院士、在生命即將結來時還在與痛苦折磨作斗爭、他是一位真正的軍人。多年從事核試驗研究,在住院期間還不忘工作,拒絕醫院的手術,拒絕醫院的重癥監護,就為了整理和匯總一項重大發展的科學思路。為了工作,他寧愿死亡。為了工作,都沒有來得及給自己的家屬留言。他還說,他死后要葬在戈壁灘,要安葬在他工作那么多年的基地。為了祖國,他付出了他的一切。
他就像一株馬蘭花,一株不死的馬蘭花。縱死終令汗竹香,一個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康乃馨
陳斌強,一位語文老師。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寧肯自己苦一點也要把媽媽帶在身邊。”就是他,一個有孝心的語文老師。他的媽媽老了神志不清,并且一天比一天糊涂,不認識他甚至連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只是知道他對她好,但陳斌強說只要這樣就夠了。他家里有一根帶子,小時候媽媽用這根帶子來背他,長大了,他用它來背著媽媽。他將媽媽每天都干的事清楚地列了下來,幾時幾分干什么,都記得一清二楚。他的學生也都以他為榜樣。
他就像一株康乃馨。一株母親之花。孝更絕倫足可矜,孝,一種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更是社會的良藥。
一個人一朵花,就這兩朵花,感動中國,感動世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2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共看了兩個感人的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一位沒有雙臂的男孩兒的故事。
那位孩的名字叫劉偉,他正是因為電線桿倒塌壓斷了他的雙臂,讓他只能用腳吃飯,用腳寫字,還能用腳刷牙,洗臉······。他并沒有抱怨老天給他帶來的不幸遭遇,而是努力的去學習,挑戰任何困難的事情。
劉偉長大以后,母親讓他學習游泳,劉偉沒有不答應,只是嚴謹認真地去學。幾年后他取得了成功,而且得了第一名!但最不幸的是在比賽之后,劉偉的病又復發了。之后便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后得知暫時不能做劇烈運動。劉偉并沒有放棄,只是開始練鋼琴。剛開始時,他的腳大拇指按不下按鍵,每次一按就是兩個按鍵。后來,他把大拇指側著練,雖然練的挺好的,但是腳上總是起泡,這使劉偉十分痛苦。終于,兩三個星期過去了,劉偉會彈奏小曲子了。
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我覺得它在告訴我們不管面對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努力克服,不能當縮頭烏龜。而且要有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相信自己就能戰勝困難。我認為大家應該以劉偉為榜樣!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頒獎晚會》,里面有很多讓我動的人和事。有熱愛祖國的科學家錢偉長爺爺,有三次進入火海救人的英雄教師王茂華和譚良才,有最美的洗腳妹——劉麗……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獲獎者洗腳妹——劉麗,她出生于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因為家里貧窮,沒有讀多少書,所以沒有找到好的工作,她立誓:要讓更多沒有錢的孩子讀到書。在工作和生活中劉麗省吃儉用,連一件漂亮的衣服都舍不得買,更別說化妝品了,但是她卻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大部分都捐給了那些貧困的孩子,幫助他們安心讀書。我以前一直認為捐錢幫助別人都是一些有錢人做的事。而一些生活不富裕的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怎么會長期捐錢幫助別人呢?看了劉麗的故事,我很感動,她讓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這么偉大、無私的人,在感動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幫助別人跟錢的多少沒有關系,而是看你有沒有愛心。
劉麗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首歌:只有人人獻出一份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4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為之鼓舞喝彩,這種感動稱為——人間真情,再度觀看《感動中國》。使我再次真情感動,了解那些平凡世界的偉大人物。他們,是那春天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閃耀的七彩光芒,那樣的炙熱與耀眼。他們,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浪的執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在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開山島。王繼才,王仕夫婦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缺衣少食,植物都難以存活的海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奉獻給了海防事業,現如今的海島已經樹木成林,鮮花盛開。
六年如一日的堅守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擔起鄉村未來的80后教授張玉滾,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這些人物他們給我們留下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去學習。
也許現在的我們無法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偉大事跡,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你會發現你的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感人至深的事情。《感動中國》帶給我的是一種深深的敬仰,是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場一次年度充電,我的心靈在充實。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5
一縷陽光讓你感到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感到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到感動。這些模范人物的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他們不愧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梁、祖國的花朵,祖國的驕傲!《感動中國人物》里的每一個人都讓人非常溫暖,因為他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問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誰,我會說:胡忠和謝曉君老師。因為他們在一次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報紙上寫著康定縣塔鄉一所孤兒院急需老師,胡老師和謝老師了解當地的艱難,就決定留在那教孩子們讀書!
謝老師在音樂學院的一手彈琴,可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而是物理老師,數學老師,生活老師,三年里謝老師嘗試了當四種老師,還表示一輩子要呆在這!
他們可以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們沒有怎么做,因為他們很善良,在艱苦都教孩子們,他們,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蓮!
他們都在發揚傳統——發揚愛。每個人的一生相對于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跡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6
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我印象最深的是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是涼山北部峽谷絕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從漢族地區來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妻扎根這里18年,把知識的種子播種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教書育人,共培養了6屆共149名學生。陸建芬現在還是代課老師,1個月的工資才230元。夫婦倆第一次來到北京,連照相機也沒有。是他們,為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
評委給他們的頒獎詞是: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
多么可敬的教師呀,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拼搏,為了能后代學到知識,他們付出了一切,卻無怨無悔,這種精神深深打動并激勵著我,我也是一名教師,在較優越的環境中教書,還時而有些抱怨,叫苦喊累,真是慚愧,今后我要立足本崗,腳踏實地,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7
在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令我們贊揚的人。每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舞臺,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事跡。在這個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舞臺上,閃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單薄的力量,卻能迸發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實在令人震驚。
在這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位為了讓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親。“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這是她的頒獎詞。48歲的陶艷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12年苦讀,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她則被親切地稱為“同桌媽媽”。這是多深沉的母愛,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讀。每天從早到晚,她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他一起學習,做他的老師、陪讀,十二年如一日。我被這位偉大的母親深深感動。
收看完這期節目后,內心隨之涌上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無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愿中國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8
觀看感動中國后,我認為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責任”二字。扛起一份責任,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往往難以達到類似感動人物的事跡或境界。
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女排精神”。她們展示了我們國家一路走過來的頑強和寬闊度。而我們在看到她們繼承和發揚老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同時,還看到郎平“國家需要我,我就回來了”的愛國主義情懷,看到女排隊員在臥薪嘗膽中走出低谷的堅守精神,看到科學化、職業化、國際化的先進訓練理念。
今天,行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我們更加需要繼承和弘揚女排精神,團結起來、頑強拼搏,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去譜寫一曲曲壯懷激情、不懈奮斗的新的華彩樂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19
今天我們在學校看了一部影片,名字叫《感動中國》。主要講了幾位感動全國人民的偉大人物。
其中最讓我深刻感動的是劉盛蘭爺爺。劉爺爺今年90多歲了,但是很有精神。他很熱心,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十多年都沒吃過一塊肉。要問他為什么這么艱苦,是因為他把所有積蓄都捐給了貧困兒童。十年來,他捐助的錢共有十多萬元,而自己的花銷每年才一千元,其中大部分錢都用來買報紙,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哪些地區有貧困兒童需要資助。他每天還要撿瓶子,廢品。在城市里賣5分,村子里3分錢都不要。走進他的屋子,只有簡單的床鋪,破舊的桌子,上面放著他資助的學生的照片。他收集的廢品堆得到處都是,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有多艱苦。
他很有魯迅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村里的人經常嘲笑他,但他從不理會,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做個好人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人,劉爺爺就做到了這點,,他資助了100多名孩子,這些孩子都深深的記住了這位可敬的老人。現在劉爺爺已躺在了病床上,每天都有七八個孩子來看他,都會給他錢,但是他堅決不收。
劉盛蘭老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20
華麗的屏幕映在我的心中,為他們的事跡感動。
在這些人群里,有的是為了國家事業而忘我工作,直到自己的生命結束,令人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有的為了孩子,失去雙腳,但她卻擁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高淑珍今年56歲,是河北灤縣司各莊鎮洼里村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因為她的兒子王立國4歲那年落下了殘疾,不能上學,便想在家里辦個小學堂,后來她發現也有一些因殘疾不能上學的孩子,便在家里舉辦了學校,自己的女兒王國光是老師。
這學校一開就是14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她收了近百名得殘疾孩子,但卻未收過一分錢。接受的孩子越來越多,雖然高淑珍精力有限,負債累累,但她卻從未對那些慕名而來的孩子們說“不"字。無論有多困苦,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只為能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些。“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里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像高淑珍那樣的人還有很多:林俊德、陳斌強、何玥、高秉涵、陳家順、張麗莉、李文波、周月華、艾起、羅陽。記住這些名字吧,正是因為這樣的人,才讓我們的家園,這個世界,充滿光明,充滿濃濃的,甜蜜的,感動人心的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21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季節,而春天也是一個收獲感動與溫暖的好時節。一年一度的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也如期在這明媚的春日舉行,我們收獲的不止感動的淚水,更多地是心靈的觸動。十位平凡之人的平凡之事使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這一個個平凡卻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正能量,奏出了中國動人的感動之聲。
記得其中有一段頒獎詞是這樣寫的: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兌,她總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里最溫暖的宮殿。她病中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曉暉,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報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債務,周末還給"債主"的孩子補習。這樣的朱曉暉,一個十足的孝子,她的仁孝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她的堅強感動了我們每個人。
這次的評選中,還有一個團隊最令我感動,那就是中國援非醫療隊。醫者仁心,為了病人的需要,抗擊埃博拉病毒中國援非醫療隊同樣冒著被感染的危險,飛過半個地球,奉獻了自己的醫術和愛心。無疑他們是勇敢的,是無私的,是博愛的,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懷著醫者的仁心,一心想著利用自己的仁術為遠方素不相識的病人服務,希望能減輕他們的痛苦,為他們能早日恢復健康而日夜操勞,這足以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可以說,歷屆獲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于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鉆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讓我們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22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昨晚落下了帷幕。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齡孤寡“五保”老人劉盛蘭,殘年風燭,拖著病弱的身軀,拾荒助學子,高貴的心靈在人間寫下大愛;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陳俊貴;帶領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貼心人的段愛平;35年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的沈昌健;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的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絕癥母親姚厚芝;在輪椅上度過青春,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的方俊明;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于戰場、田野、課堂的龔全珍……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疲于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就在處理中心,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鉆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無論是精誠合作,永不言敗的團隊精神,還是拔得頭籌,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我們幾度眼淚汪汪。或許對今天習慣于功利也擅長于鉆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我們習慣于對社會發牢騷、對他人無盡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面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也包括我自己在內),就在你唾沫橫飛地做個憤青的時候,就在你以為世界都欠你的而你將所有的怨憤化為對社會的抱怨的時候,而有些人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所以,請不要抱怨了,美好的社會不會因為袖手旁觀而變好,它需要我們指出不滿的同時還更需要我們行動,請相信好的建議和有聲的監督遲早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請不要將一味犀利的批判當成自己獲得存在感的工具,真的,那只能獲得一時的口舌之快,我相信,在被吹捧和被轉發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之后,你也只能徒留一地無聊和滿心的空虛。而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后的喜悅更持久(想想自己獻過愛心和做志愿者的經歷吧)。請相信,文明和道德也是可以“裝”出來的,裝得久了就是你的習慣,也會內化為你的氣質和品行,如果整個社會也跟著我們一起裝的話,那它們最終會成為一個民族的品質和精神!所以,請相信那些美好吧,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還有,請在可能的時候,做個理想主義者吧,既為我們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
做個理想主義者,首先對自己而言,證明我們是活著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繼續活下去和將會活得更好的希望和期待。其次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讓擔心我們的人兒夢里不再有囈語,能睡個安詳踏實的覺……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請你(當然也有我)不要氣餒,真的,并不是每個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么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請做個溫暖的人吧,你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這個社會需要理想主義者,也需要可敬的傻瓜,有些事兒從相反的角度看,會是另一種結果,有些傻瓜就是忠誠和毅力的代言人不是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23
清貧不失善良;年邁不失活力。他,一個九旬老人,沒有溫床暖枕,沒有子孫繞膝,有的只是對失學兒童的憐愛和為孩子們圓上學夢的執著心。他的名字是――劉盛蘭。
陳雨露這樣評價他:“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語言,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的詮釋著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問世間能有幾人,風燭殘年卻節衣縮食?布衣襤褸卻傾其所有?形單影只卻從者如流?病困交加卻矍鑠偉岸?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學。
當我從電視里看到老人用來包錢的布塊時,充盈在眼中的淚水無法抑制的決堤――那塊發黃的布里包裹著零散的硬幣,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飽經風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張笑臉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風中困苦的生活。
也許他比受助者還要清貧,但卻比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貧苦人都需要捐助,也并非只有富賈才能扶貧。慈善與名譽絕緣、與地位無關,而是用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將善良的本真詮釋到極致,劉盛蘭就是這樣的人。
善舉往往一時易做,一世難得。面對著星星之火,行善之風終會燎原。總有一天小悅悅的慘劇不會發生,扶與不扶的問題無需糾結,“人之初,性本善”感動中國的意義正在于喚醒那一顆顆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風燭殘年,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 篇24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一樣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我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景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我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我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應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經過社會力量,幫忙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終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教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完美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經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以往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所以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人應當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提高;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向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202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優秀觀后感(精選24篇)】相關文章: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精選16篇)01-29
感動中國勵志人物07-02
202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精選15篇)01-29
2021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精選7篇)01-27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1000字01-29
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心得體會(通用38篇)01-27
感動中國》觀后感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