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觀后感(精選28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神舟十三號觀后感(精選2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
今天早上,老師讓我們看神舟十三號飛船的發射,我們每個同學都迫不及待的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來了,當神舟十三號發射的時候,我們都很擔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員飛上太空與天宮一號連接,它點火時發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會不會引起火災呀?
隨著神舟十三號成功飛上藍天,我心中的疑團也一點一點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于落地了。接著火箭上的兩個小火箭落了下來,緊接著是外殼和一個副的推進器也落了下來,終于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落了下來,太陽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號終于進入了預定的.軌道,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學都在歡呼,因為這是中國對宇宙探索邁出的新一步,是中國對宇宙奧秘探索的又一個起點。
此時此刻,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理想——當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
今天我們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隨著一聲“點火”的命令,一簇桔紅色的火焰爆發出強大的動力,瞬間推著載有三名宇航員的神舟十三號飛向太空。短短半小時,讓我深刻感受到國家的航天技術、火箭技術的進步與強大。
作為學生,我們在學習上應該學習航天設計人員的`謹慎與認真,火箭發射的成功也就是學習之后的成果。認真努力才是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3
神舟十三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已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項目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為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說,在這份激動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后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斗歷程,我們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后,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個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為銘記成為永恒。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4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于10月16日發射,飛行乘組由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航天員組成。從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號發射,時間僅過去短短一個月。按照計劃,神舟十三號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進駐核心艙,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長達6個月的工作生活。這就意味著,相較于神舟十二號,此次太空挑戰的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員將在太空與我們共同守歲,迎接農歷壬寅年的到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向往和探索從未止步。然而身處太空,浩瀚蒼穹看似壯美寥廓,實則挑戰著航天員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更經歷著很多驚心動魄的瞬間。據航天員楊利偉回憶,在執行“神五”任務時,火箭上升階段意外出現8赫茲左右低頻振動,與人體內臟產生長達26秒的'共振,此時楊利偉感到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異常痛苦,可他卻咬緊牙關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事實上,這漫長的26秒共振,只是我國載人航天“首飛”征途上千難萬阻、千辛萬苦的一個小小縮影,但卻畫出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舍身為國的“愛國群像圖”。
在神舟十二號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均來自普通而樸實的家庭。當他們遠離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時,留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中國航天人的奉獻和擔當,始于熱血、恒于信仰、終于愛國,他們把使命和重擔銘刻心間、扛在肩上,把榮譽和光環歸于祖國、獻給民族。
“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于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并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煉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注新的精神海拔!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5
我是一名外國語學校二年級的小學生,在今天看了我國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的視頻,以及聽到的那句“與月亮浪漫同框”,令我十分震撼。
老師說,我國在航天工程上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是幾代航天人刻苦鉆研,攻克難題,才換來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從這里我相信,我們的未來,不僅僅是和月亮比肩,更是可以暢游整個星空。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發射,了解了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其中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也是我們山東人,是中國人第一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火箭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們中國科技的進步,在科學進步的背后是萬千中國人的默默奉獻,作為小學生,我也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7
在觀看發射直播的過程中,同學們學習到許多航空航天科技知識,了解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強健的體魄、豐富的知識等等,大大地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同學們紛紛表示,很榮幸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為強大的祖國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預祝三名航天員在太空工作順利,圓滿完成任務,勝利返回地球。
同時,同學們也進一步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要努力學習科學本領,全面發展,不斷充實自己,以后考上理想的大學進一步深造,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8
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的“無縫銜接”,首先是作為對于宇航員的人性關懷和神舟飛船的保護。
這不僅僅是宇宙飛船的更替,也讓一批宇航員執行完該階段任務可以進行休息并更換新一批的宇航員去執行新的'任務,以此保持的狀態來更好的完成任務。而且可以更高效的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其次,這也是我國對航天領域進一步開拓的表現,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發展正在蓬勃發展,我們要抓緊時間全面建造我們的空間站,打破外國對我們的技術限制,我國依靠航天航空事業在國際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們更加不能停下腳步。最后,這也是在告訴世界,中國航天的征程并不會止步于此,“高擎紅旗展國威,伴星環顧千里短”,我們要大步向前!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9
今天我和同學們在教室里一起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課,其中我覺得最深刻的就是王亞平阿姨拿一個像放大鏡一樣的東西,再拿出水袋,把水袋里邊的水擠進那個圓形的框上。王亞平阿姨說讓它變成一個大大的水球,只見她不斷的往那個像放大鏡一樣的東西里加水,那個大水球慢慢的膨脹起來了,她還把自己和女兒做的粉紅色的小花放在水里,小花瞬間就開放了。接著王亞平阿姨又把一個裝滿空氣的東西往水球里擠,但是透過水球里的那團空氣,看見王亞平阿姨是正對著我們的.,可是從水球里看,王亞平阿姨是倒過來的。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實驗——就是王亞平阿姨把一個乒乓球放在一杯水里,又拿筷子頂了幾秒,乒乓球竟然沒有浮起來,王亞平阿姨把沒有蓋上蓋子的水杯倒放在空中,杯子里面的水和乒乓球竟然沒有倒出來,這可真是太神奇了。
通過這堂課,讓我懂得了好多科學道理,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太空的奧秘和有趣而神奇的宇宙飛船,讓我明白了,科學無處不在和祖國的強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我們的祖國科技越來越發達。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0
甘肅發射衛星發射中心作為中國唯一具備載人航天發射能力的發射場,自此成為旅行的dream list上不可替代的一個目的地,當親身見證神舟十三號火箭的成功發射,伴隨著耳邊巨大的火箭發動機轟鳴聲,被定格的那一刻,美夢已成真,妙不可言,碼高火箭少年團,一同見證這一生命中獨特體驗,此刻這分這秒,深深值得銘記!
近日,碼高教育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共同發起了“星萬里神舟闖星海”航天研學營已經啟航!
來自全國各地的碼高火箭少年團度過了一個忙碌而又收獲滿滿的研學之旅。
16日凌晨,基地的孩子們近距離親眼目睹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2F運載火箭震撼升空,送第二批航天員進駐中國空間站,見證航天員榮耀出征。
本次碼高航天研學營提供的是火箭發射全景參觀平臺,俯瞰發射場,觀禮VIP位置,距離發射塔只有1.8公里!感受聲音與視覺帶來的雙重震撼。
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下方,有直徑9米深18米的導流槽和蓄水池,導流槽將火箭尾焰導向側方蓄水池,防止尾焰倒卷燒毀火箭,蓄水池則用來吸收發射時的熱量并中和燃燒生成的有害物質,火箭發射瞬間就可以將下方存儲的數百噸水蒸發殆盡!
近距離觀看更加雄偉壯觀,孩子和家長們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據媒體報道,本次是中國載人航天今年第二批航天員即將出征太空,據悉此次航天隊伍將由三名宇航員組成,其中一名為女性宇航員,這將開創我國女宇航員的新歷史。在此次航天任務中,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的時間,完成空間站關鍵技術的相關驗證工作,為下一步的空間站建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真實的`感受衛星發射能極大地撼動孩子對航天成果的認識,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讓孩子真切體會科學的力量,有助于幫助孩子建立以注重事實、邏輯分析、質疑和驗證為方法論的科學思維!
航天營接下來的安排也非常豐富且有意義。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1
奮斗是夢想的翅膀。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員在航天試驗田中努力工作,心有天地經緯,腳向浩瀚的天宇,在一貧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斗,在反復的試驗中奮進,在精益求精的攻關下追求卓越,敢闖難關,勇開新路。在嚴格、系統、全面的訓練中,宇航員需要扎實的基礎,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
寒冷和夏季的刻苦訓練使他們具有超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為了偉大的航天事業,宇航員和宇航員把艱辛和曲折作為事業發展的階梯,用志氣鍛造骨氣,用骨氣積累信心,在不斷的奮斗中實現航天事業更高水平的創新和突破。從神一的成功發射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旅……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程,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路是雙腳踏出來的。
它是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自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以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貫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彎路是必不可少的,走前人沒走過的路,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成為先鋒,才能成為先鋒。只有敢于冒險,才能闖出新世界,搶占新高地。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回顧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巨大成就;無論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探火,從大膽的設想到成功的實踐,都體現了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苦跋涉,再到輝煌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了中國的身影和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了中國的精神和力量。這種精神和力量必將引領14億中國兒女齊心協力,激蕩偉大的力量,奮進新征程,夢想新時代。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2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
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艷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個個飽含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的任務,一次次展示著中國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現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征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后,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不懈拼搏、自主創新,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
又是一載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國夢圓。這次太空之旅,不僅能刷新中國人在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我們更能和他們一起體驗在太空過春節……科學探索再次與航天夢想在太空奏響協奏曲。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征前所說,只要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3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筑夢,寄托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啟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著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征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建功立業、接續奮斗、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為現實,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跡。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祖國統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偉大事業都基于創新”“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干”。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向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4
周五晚上,我和我的家人共同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發射視頻,實在令人激動萬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實在是為祖國而自豪,也為航天人們致敬。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干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過去已成歷史,未來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們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國足跡。
期待神舟十三號航天英雄凱旋歸來!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5
昨夜,陣陣寒意襲來,北風呼呼,秋意漸濃。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國的光輝——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三位中國航天員將在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宇宙空間站中“出差”六個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這是中國的驕傲,是中國的信念,也是屬于中國的璀璨輝煌。
在人類探尋宇宙和日月星辰時,一輩又一輩的中國航天員們不斷撥開未知的云霧,他們努力拼搏、不畏艱難,他們像一群追夢的少年,滿懷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尋著航天夢、中國夢,為他們點贊。
探尋蒼穹,光耀中華,祝愿航天員們順利圓滿,平安歸家,祝福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永遠強大!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6
自古以來,人類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遐想,由此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神話與傳說。我們的.先人們腳踏在大地上,仰望著天空給他們設置的極限。
但是無論怎么樣的限制都無法阻擋人類探索的腳步,1969年,人類踏著嫦娥曾經走過的道路,飛向了傳說中的廣寒宮。而到了現在,我們中國人要在浩瀚的宇宙中創建出一個自己的“廣寒宮”——空間站。隨著神舟十三號的一飛沖天,完成了不可能的徑向對接,中國航天人的奮斗,使中國航天在全世界范圍內完成了繼北斗衛星之后的又一個偉大的壯舉。
曾經的我們創造神話與傳說,現在的我們就是神話與傳說!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7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為我國敲開了了太空的大門,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已然實現。而今,我國的航天事業十八歲了,它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已經成長為蓬勃的青年。我們的三位宇航員承載者"青年"宇航事業的夢想,又一次踏上太空之旅。
在國歌聲中,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邁著自豪的步伐走過歡呼的人群,發出激昂的宣誓。與此同時,一股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是就我們偉大的航天事業!
"最難得不是訓練有多難,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最難的是如何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用最高的標準和熱情十遍的做好"翟志剛說。熱愛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堅持自己的熱愛,并且把熱愛當成理想實現的`時候,熱愛就很偉大。
"在太空里會不會做夢?""在太空,不管會不會做夢,我都已經在自己的夢里。"對于榮獲多個首個,最佳的女宇航員王亞平來說飛向太空就是她的夢想。從王亞平身上,我看到了這個時代女性的力量——有夢想,肯努力,會堅持。擁有夢想并不奇特,但是為了夢想付出努力并且實現時,一切就會變得很酷。
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是祖國實力的彰顯。祖國繁榮發展,也在激勵者我們不斷努力。新時代年輕人不僅要有夢想還要有追逐夢想的勇氣。只有將勇氣化為動力,我們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夢想無垠,步履不停,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正在推動中國航天擁抱更廣闊的星辰大海。這是每一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8
10月16日,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旁,只為目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時那動人場面。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10分鐘左右,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并按照原計劃成功與天宮空間站完成自主交匯對接,3名宇航員正式入駐天宮空間站。這精彩一幕,讓每一名中國人為之驕傲。
當看到載人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容易是一名女同胞時,我急忙上網搜尋,看到網頁上顯示——“重型火箭是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進程中的重大科技創新活動。容易長期參與重型運載火箭總體方案設計,她帶領團隊開展大直徑箭體結構、大型地面試驗技術等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并取得一系列進展。全程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和空間試驗室的六次發射任務。容易任長征二號F火箭總體設計師工作期間,夜以繼日地工作,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火箭故障模式、故檢判據理論、門限制定方法,完善了整流罩分離失效故障模式的判別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故障診斷的準確性和航天員的安全性……”容易常說:“保證宇航員安全可靠地進入太空,是每一個從事載人運載火箭研制人員身上擔負的使命和責任”,簡短的文字讓我看到一位偉大女性在崗位上勇于奉獻、胸懷大局的時代風貌。這種航天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作為煤炭企業中的女職工,如何學習先進、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展現作為,我想到最多的是用實干譜寫光榮和夢想。時代為我們女職工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怎樣在這個舞臺上展現作為,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在平凡的崗位上,著眼當前、腳踏實地,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做到邊工作、邊學習,在工作中提高、在學習中拓展知識面,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努力適應新的形勢、新的變化,與時俱進,把良好的`愿望和實際工作效果結合起來,實現工作和效果的統一。其次,將創新作為一種自覺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路在工作中不斷完善、不斷進步。要有進取的意識,在技術攻堅上下功夫、不怕辛苦、不畏艱難,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領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標放在干成事上。第三,還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明確本崗位職責,確立工作目標,在實際工作中狠抓工作落實,結合自身工作特點,采取有效防范,主動出擊、出色的完成工作。第四,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立足本職,恪盡職守、砥礪奮進,以實際行動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航天是一個高科技,也是高風險的行業,每一次發射都是重大挑戰,必須做到周到細致、嚴肅認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因為很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這是航天人工作準則。這個準則在煤礦也非常適用,煤礦職工也要在小事上下功夫,在細節上把好關,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在平凡崗位上爭創佳績。
非常喜歡這句話——“用實干鑄成自己的精神氣質和品質。”我要與身邊的同事一道用自身的點滴努力,把煤變成陽光,扮靚多姿多彩的礦山,這是煤礦女職工用行動學習先進最好的詮釋了。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19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神舟十三號發射進入倒計時,“十,九,八……三,二,一,點火升空!”隨著一聲巨響,火箭筆直地沖入云霄,離開了地球表面。緊接著火箭開始拋棄小型助推器,然后火箭的外殼開始分離,“神舟十三號”的真面目這才展現出來。最后與大型空間站相連。
我還收看了航天員在太空的'“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小餐桌,馬桶,竟然還有洗澡的地方。我得知這次三位航天員將要在那里度過6個月,這比神舟十二號的時間多出了一倍!這不由得讓我為之震撼!我們祖國的航天技術真強大!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0
從仰望天空到直穿云霄,從抬頭望月到探索宇宙,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華夏兒女們從未停止奔赴星辰的步伐。
此次神舟十三號將在太空駐留半年,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王亞平將與她的同伴在太空過春節,留在地球的我們將收到首次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并且此次采用的是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會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向往和探索從未停止腳步,今后,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十五,十六等的發射。我相信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不只是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信心,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1
我們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是屬于中國人的浪漫!“寶貝別哭,媽媽去給你摘星星了!”是屬于母女之間獨有的溫情和愛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隨著響徹神州大地的一聲聲明白、正常,是中國用獨有的美妙旋律,發出讓全體人民最安心的.聲音!
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飛天夢”從未斷絕。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夢想變為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艱難,都離不開祖國背后的強大支持,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國旗下的幸福與驕傲。何其有幸生于華夏,見證百年,見證夢想成真!
我們一起盼望著來年春暖花開時,英雄凱旋回家日。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2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實施,“中國空間站”即將正式載人運行,標志著中國航天新時代的開啟。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開啟之時。偉大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全方位崛起的夢想,無疑,中國航天夢成為重要的方面,也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崛起。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給百年黨慶獻上的`一份厚禮,也將向世界宣告,中國航天新時代到來了,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14億中國人民的驕傲,也必將造福世界人民。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3
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無論建設空間站還是航天員出艙,無論登月還是探火……都強有力地推動我國科技水平和能力不斷前進。接下來,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比如,中國不僅要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還要通過這個“太空之家”開展一系列科研任務。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太空探索沒有終點,自主創新在路上。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始終不移的`目標。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我們終能更奔放地飛翔,看到更斑斕的景象。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4
繼“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榮耀歸來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載著三位航天員順利升空,中國人追逐星辰大海的夢想又將向前邁進一大步,為“圓夢九天”再立一座嶄新的里程碑。
千年等一回。從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到司南、孔明燈,我們從飛天夢中看到了浪漫瑰麗的想象,也經歷了從零到一的突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我們對夢想的堅守,也是我們對夢想艱苦奮斗的初心。從浪漫的想象到樸素的探索工具,是中國人丈量夢想的腳步,是中國人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的生動注腳。一個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它是探索發現新事物的眼睛;一個民族也需要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它是想象轉化為成果的唯一途徑。
星河滾滾入夢來。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把感性浪漫升華為科學實踐的民族,從“玉兔何年上月宮,夜間搗藥特無蹤”到“嫦娥三號”駛抵月球表面;從“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到“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在極富感情色彩的詩句中,我們找到了對飛天夢充滿詩意與浪漫的表達,從一件件大國重器的問世中,我們找到了代際間的精神傳承與接續奮斗,那是航天精神中的浪漫延續。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從巾幗不讓須眉的王亞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吃苦的堅韌精神;從頻繁調動重新清零、從頭開始的葉關富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戰斗的拼搏精神;從為國家需求多次轉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領域完成多項首創工作的王希季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攻關的探索精神;從胸懷祖國,放棄國外優渥待遇,突破重重困難,登上歸國航船的錢學森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特別能奉獻的無私精神……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代科學家腳步不歇,不畏艱難,義無反顧投身航天事業,他們憑借著對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一以貫之,一路闖關奪礙,用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默默耕耘,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浪漫堅守中,將科學的“荒漠”變“綠洲”,創造出航天事業的累累碩果,也為我們留下了代代傳唱的航天精神,這種精神還將繼續鼓舞和推動更多中國人邁入探索太空的大門。
涓涓不絕,流為江河;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對于基層干部來說,一部中國人的“飛天史”也是一部奮斗史,唯有不忘初心,腳踏實地才能澆灌出“浪漫的果實”,才能在勇攀高峰中越走越遠。我們要從“航天精神”中堪破“浪漫”的終極奧義,磨煉一往無前的勇氣,汲取苦戰能過關的決心,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5
8年前,王亞平在太空為全國6000多萬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在“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的話語中,讓無數個孩子從此喜歡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師”再次出征,您說愿意再次帶著孩子們的眼睛去觸碰夢想,去開啟新的探索。心潮澎湃之余,應當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用青春熱血點亮奮斗征程。
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信心追逐遠大理想。在那個一枚鐵釘、一根火柴都需要依賴進口的年代,如果有人說中國人將來可以遨游太空,在天上“過年”,一定會被當成癡人說夢。從“神一”到“神十三”,從“天問”到“天和”,中國航天從零開始,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向蒼穹出發,取得了令世人驚嘆的顯著成就。“最美航天員”王亞平出征前說,夢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能觸摸到它。正是因為中國人民“不信邪”,我們才先后甩掉了“東亞病夫”“中國貧油”等一個個標簽,讓“民族獨立夢”“兩彈一星夢”“全面小康夢”一個個成為現實。鳥兒就該向往天空,樹木就該向陽生長。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未來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應該發揚“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讓逐夢之舟突破陳舊思想的藩籬,駛向未來的星辰大海。
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恒心砥礪實干真功。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用《詩》這個部分向我們展示了“長征一號”火箭研發的艱辛,當年為精準控制固體火箭的推力,章子怡飾演的火藥雕刻師需要以不超過兩張A4紙厚度的誤差,手工修正燃料箱中固體燃料的形狀,刀具一旦與金屬摩擦產生火花,固體燃料就會被瞬間引爆。可以想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從一代到四代的發展過程中,前輩們究竟克服了多少科研和技術難題,又凝聚著多少航天人的鮮血和汗水。征途漫漫,惟有奮斗。任何偉大成就都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遇到一點困難挫折就想著“繞路”“躺平”的人,必定無法成為棟梁之才。年輕干部應當培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韌勁,在艱苦地區、吃勁崗位上為意志“淬火”,在與頑癥痼疾的較真碰硬中為能力“開刃”,將干事創業的“金剛鉆”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以“灑向千峰秋葉丹”的初心擦亮公仆底色。經過層層篩選首批入選航天員的鄧清明,23年間作為“備份”與“主份”一起進行過無數次同等強度的艱苦訓練,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為“國之大者”作了最好的注解。從“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的`雷鋒到“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從“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到“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的張文宏,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將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挺在最前,任何時候都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火熱的初心溫暖“人民的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輕干部不要自我感覺學歷高、能力強就顯得十分“高冷”,而要想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任何時候都不忘為民初心、牢記為民理念、站穩人民立場,以真摯的為民情懷擦亮公仆底色,當老百姓身邊的“貼心人”。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6
通過觀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授課,讓我明白了。
凝聚“意志力量”,抓穩筑夢“接力棒”。
追逐星辰、遨游天宇是王亞平心中的夢想,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凝聚成奮斗的力量。訓練的難度高、強度大,不僅考驗著航天員的身體素質,更考驗著精神意志,從水下訓練到離心機訓練場,王亞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堅守、腳踏實地的行動、艱苦奮斗的意志、一往無前的勇氣推開夢想之“門”,汗水澆灌出夢想的花朵,實干鑄實成功的基石,憑借堅定執著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付出鍛造出青春夢想。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向著夢想出發,要做披甲執劍的勇士,在實踐中磨礪意志、在斗爭中砥礪品格,在挫折中汲取經驗教訓,在成績面前戒驕戒躁,能夠把握當下的一分一秒,邁出腳踏實地的步伐,奮力追逐青春夢想,書寫人生的精彩篇章。
激蕩“愛國情懷”,砥礪報國“奮斗心”。
巾幗不讓須眉,“她力量”在浩瀚蒼穹熠熠生輝。王亞平為圓滿完成航天任務,在備戰的日子里從不懈怠,主動放棄了休息與娛樂的時間,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業中,心無旁騖地進行訓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為祖國航天事業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她這樣說:“能夠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種幸福,被祖國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幸福。”為國奉獻是最大的幸福,至誠報國是我們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責任。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不忘初心、勇于擔當,以愛國志士為榜樣,在新時代的`奮進征程上抒報國之情、立強國之志,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提升“學習本領”,夯實成長“基本功”。
在承擔航天員這項工作時,王亞平付出了許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積累出了成長的“高度”,能夠適應高強度的訓練環境,出色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王亞平在學習中成長進步,讓夢想從“萌芽”到“綻放”,在學習成長中適應環境、克服困難、調節壓力,成為出色的航天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是黨員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實踐方法、發展經驗的途徑,是不斷推動事業進步的力量。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努力學習新知識,自覺學習、努力學習,不斷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把握新問題、新特點,在學習中增強創造力,能夠以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依靠學習實現個人的成長進步,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7
我們要從航天英雄身上汲取“我心飛翔”之力,在新征程中不懈奮斗、奮力前行。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勇飛沖天”的力量。
航天英雄心中有“九天之夢”,當他們穿著白色航天服出征,探尋浩渺太空,在太空邁出清逸飄然的步伐時,當他們揮動鮮艷的國旗向祖國報告時,每一個中華兒女都在為他們鼓掌,都被他們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所鼓舞。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奮進征程中的“燈塔”,從“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堅定之向到“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毅之志,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邁向遠大征程,廣大黨員干部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在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斗志,在實踐熔爐里經受考驗,身經百戰、烈火淬煉,始終勇立時代大潮,固牢思想根基、把穩奮進之舵,書寫優秀的時代答卷。
實干的.過硬作風,是“飛而不止”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航天英雄們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凝聚逐夢力量,他們用實干去觸碰夢想,用腳踏實地的奮斗去圓夢,奮斗的號角在心中吹響,奮戰的腳步從未停歇。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訓練,讓他們夯實了“硬功夫”,磨礪了“硬肩膀”,讓他們對航天任務充滿了信心和期待。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航天英雄身上的實干精神,勇于在事上練,保持始終如一的干勁,以“鐵杵磨成針”的定力、“望盡天涯路”的境界干事創業,勤勤懇懇做事、扎扎實實工作,夯實事業發展根基,在新征程中“飛而不止”,以穩健的腳步開拓嶄新未來。
不懈的斗爭精神,是“逆風向前”的力量。
征戰太空,對于航天英雄們來說,既是職業,更是使命。他們把使命扛在肩上,從不言苦、從未喊累,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或挫折從不言放棄,就像航天員所說“打開艙門的那一刻,我沒有考慮過生死,也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生死考驗”。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 篇28
神箭沖碧宇,天和傲蒼穹。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想。
永葆“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赤子之心,做“思想過硬”的信仰者。
東風航天城建設初期,10萬大軍挺進戈壁,在人煙稀少的茫茫大漠中隱姓埋名,在十分有限的科研條件中攻克難關,在經年累月的演練沖鋒中以苦為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700多位為了中國航天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先輩,他們秉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堅定信念,用一心為國的大愛鑄就航天夢想,用無怨無悔的忠誠譜寫時代贊歌。黨員干部應當學習航天情懷,心懷國之大者,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最高位置,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個人利益與人民幸福緊密相連。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煉就一雙政治慧眼,不計個人得失,不較名利地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樹好為國為民的信仰旗幟。
錘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拼搏之姿,做“技術過硬”的開拓者。
航天員需要經歷八個大類、上百個課目的高風險高負荷訓練,在腦部缺血、呼吸困難、承受八倍于自身體重重力等常人難以忍受的狀態下完美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科研人員先后攻克了以逃逸系統為代表的`多項世界難題,研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航天技術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黨員干部應當錘煉工作技術本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常懷“空杯心態”,虛心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在干事創業中時常總結經驗,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優化方法。加強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同時,用人單位應結合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干部的專業化需求,開展精準化、個性化培訓,增強專業化培訓的次數和深度,更好適應新時代新要求。
鑄就“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斗爭之魂,做“作風過硬”的踐行者。
沒有執行過飛行任務的首批航天員鄧清明曾四次入選任務備份梯隊,他“寧可備而無用,決不用而無備”,甘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不求回報,執著堅守。目前世界上500多名航天員中有27人在執行任務或訓練時罹難,每一次飛天任務前,航天員們都會立下“生死狀”,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無私奉獻。黨員干部當鍛造工作作風,基層沒有聚光燈和華麗舞臺,要有耐得住寂寞的靜氣,日復一日地無私奉獻,年復一年地為民服務,發揮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腳踏實地、穩扎穩打。培養攻堅克難、擔當重任的能力,做到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在基層一線和關鍵時刻能靠得住、頂得住壓力,在平凡崗位上貢獻“不凡”之力。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相關文章:
神舟十三號心得體會12-20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11-26
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后感[精選]09-13
神舟十三號返回觀后感11-21
神舟十三號發射觀后感09-23
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觀后感12-02
神舟十三號觀后感5篇12-04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后感12-06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