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精選15篇)
《人工智能》講述21世紀中期,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個小機器人為了尋找養母,為了縮短機器人和人類差距而奮斗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人工智能》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
《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是庫布里克老爺子的遺作。庫布里克拍了一輩子的潛意識與人性惡,《閃靈》更是代表中的代表。《人工智能》的劇本倒是由他自己寫完了,可當時技術的限制拍不出理想中的效果,于是庫布里克把劇本交給了號稱“好萊塢最天才的商業片導演”斯皮爾伯格。
我想兩位導演的天才都毋庸置疑,但在個性和風格上,杜布里克和斯皮爾伯格是處在兩個極端上的人。杜布里克悲觀,冷峻,嚴肅,毫不留情;斯皮爾伯格則樂天,幽默,浪漫,充滿關懷。前者更像一個哲學家而后者更像一個“圣誕老人”。
所以這部電影的結尾,那個大團圓——斯皮爾伯格創造的部分,才顯得如此不協調,就像在一篇哲學論文的結尾附上一段溫暖的童話。這是兩位導演世界觀上的差距,并不分高下而只有喜歡與不喜歡之分。但毫無疑問,就算天才如斯皮爾伯格,也無法抹去前輩那荒誕而意味深長的風格。反倒讓這個大團圓的收場,有些多余。
那么,杜布里克想用這個故事講些什么呢?尋愛?追夢?恐懼?娛樂至死?機械與情感?都是,也都不完全是。關于人工智能獲得情感的作品,如今已經不新奇了。比如今年大火的主機游戲《底特律?變成人類》和阿西莫夫的不少作品,然而看那些作品的感受與《人工智能》完全不同。有關小男孩大衛尋找“愛”的故事,只是電影內涵的冰山一角。在我看來,它更像是關于欲望與人性的終極思考。
無論是《機器管家》里深愛小主人的安德魯。還是《底特律》里溫柔堅強的卡拉小姐姐,他們給人的感覺都是始終溫暖明快的在莫妮卡那里,盡管嘴上不承認,她還是徹底接受了大衛作為精神寄托,可又在自己的孩子康復后頭也不回地拋棄了大衛。她真的是渴望親情嗎?還是只是自私地享受自己“被需要著”這個事實?舞男喬看得更清楚:自己只是為了迎合女人們的欲望而存在,除了迎合女人外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換句話說,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至少是杜布里克的部分試圖傳達的是:我們所以為的許多無私的真情實感,不過是欲望的具象。真正追求愛與情感的機器人小男孩最終找到的也只是創造自己的人狂熱的復制欲望。最后,這份未經人性污染的機器人的純真最終被埋葬在了深海之中——至于被兩千年后的機器人拯救,則無疑出自斯皮爾伯格善良的改動了。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2
《人工智能》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于2001年拍攝發行的一部未來派的科幻類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裘德·洛、海利·喬·奧斯蒙特主演。
影片講述21世紀中期,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人工智能機器人出現后的故事。
觀看完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衛一直以來對母愛的執著,對于人類來說,擁有并享受母愛可謂輕而易舉。但對大衛來說不一樣,作為一個新型機器人,他渴望被莫妮卡接受,成為她的兒子,擁有母愛,甚至愿意為此冒險,帶著泰迪熊勇闖失落的城市曼哈頓,為了獲得母愛,大衛想要藍仙女將他變成真人,他在海底找到了,并等待了兩千年。當曾經的大海冰封,他也在海底度過了漫長的兩千年,時間是無情的。兩千年過去,人類都已不復存在,外星人進入了地球。而大衛成了人類最寶貴的記憶,除了他以外,這地球不在有痕跡證明地球人類的存在。看到這里不免唏噓,我們人類的存在還的靠一個曾經被迫害的機器人來證明。
對于我來講,我并不滿足結局的設定,我原以為大衛最終會回到莫妮卡身邊,重新生活。然而現實總是骨感的。冰封的大衛被外星人發現并檢索了他的記憶,善意的外星人想要讓這個自出廠以來就沒有快樂過的機器人真正快樂,這與現在大多數科幻電影對外星人的描繪不同,在《人工智能》中外星人是善良的,甚至比一些人類還要友好。這值得我們思考,為什么在如今的電影里外星人和機器人總成為我們的假想敵呢?大度從來不是說說而已的。
外星人能夠憑借人類的殘骸復制人類,但可惜的是重生的人類只能活一天,時間軌跡無法重來。這注定是一場悲劇。講到這里不得不對編劇的功力表示佩服,前面的情節有很好的伏筆,比如今那些只知挖坑不知填坑的編劇好多了。前面情節中大衛為了讓媽咪更愛自己被馬丁慫恿,趁夜莫妮卡熟睡去剪她的頭發,然后意外被泰迪熊撿到并縫紉進自己的身體。這個伏筆讓后面莫妮卡的復活順理成章,一氣呵成,毫無違和感。拍電影永遠不是為了賺錢和吸引眼球這么簡單的目的,更多的應該是給現實中的我們提供對人生,對生命,對一切的深度思考,讓我們精神世界有好的歸宿。
最終大衛見到了他日想夜想的媽咪莫妮卡,他們愉快地度過了一天:像以前那樣為媽咪泡咖啡,捉迷藏......然而一天再長也終會過去,當夜幕降臨,莫妮卡疲憊不堪,連眼睛都睜不開,那是死亡在逼近,分別的時間說來就來。大衛爬上床和媽咪莫妮卡一起入睡的場景讓我觸動。那是大衛第一次閉眼,機器人是不用睡覺的,就算在海底冰封了兩千年,大衛也是睜著眼睛的,但這一次他閉上了眼睛。旁白說大衛到了另一個地方,我理解為是永久死亡!機器人也會死,這是多么偉大的深愛。大衛追隨莫妮卡而去。看到這里我恍然大悟,原來大衛對外星人說的永恒是這個意思!我被這個無時無刻不單純可愛的機器人感動,他向我展示了愛是什么,如何去追逐愛,把握愛,珍惜愛。
全片感動無處不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也許你會為人類肆意傷害摧毀機器人而感到憤怒,也許你會為了大衛為追尋母愛苦守兩千年而落淚,也許你會為了機器人之間的友誼叫好。能感動人的電影就是好電影,這是不變的真理。就像《泰坦尼克號》成為經典一樣,Jack和Rose的愛情讓我們感動,大衛和莫妮卡之間的母子之愛也一樣值得我們去感受。
寫到這里我還得表達我對大衛的飾演者海利喬奧斯蒙特的佩服。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演技實在是了不起(當時他只有13歲)。細心點觀察他的眼睛,你會發現那是滿滿的演技:生氣,開心,難過,害怕,渴望,迷茫,全都在眼睛中得到體現。他用演技征服了我,就像這部電影征服了我。
我被大衛感動,為他苦苦追尋母愛的執著感動,為他毫無保留的愛感動,為他的單純善良感動,為最后他的“死亡”感動。大衛是笑著閉眼離開的,觀眾卻是流著淚看完的。
感動常在,生命不息。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3
故事設定在21世紀中期,由于溫室效應,南北極冰川融化,地球上很多城市被淹沒。此時,人類科技已經高度發達,人工智能機器人就是人類發明出來用以應對惡劣自然環境的科技手段之一,而且,機器人制造技術已經高度發達,先進的機器人不但擁有可以亂真的人類外表,還能感知自身的存在。
影片中莫妮卡的兒子馬丁重病住院,生命危在旦夕,為了緩解傷痛的心情,她領養了機器人小孩大衛,機器人大衛的生存使命就是愛她。一開始莫妮卡并不接受大衛,她認為大衛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到后來,在大衛一聲聲“媽媽”的呼喚中,莫妮卡接受了這個為愛而生的機器人大衛,把大衛當作自己的孩子。
莫妮卡真正的孩子馬丁蘇醒,恢復健康,回到了家里,一系列的事情使大衛“失寵”,最后被莫妮卡拋棄。
在躲過機器屠宰場的殘酷追殺后,大衛在機器情人喬的幫助下,開始尋找自己的生存價值:渴望變成真正的小孩,重新回到莫妮卡媽媽的身邊。誰也不知道他能否完成自己的心愿,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是兇吉難料的旅程……
他的程序是愛。當愛成為他生存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無法不窮其畢生去尋找、去等待,千年萬載,輪回往復。
“讓媽媽愛我”——這樣一個簡單到極點的愿望,在孩子蔚藍的眼睛里閃爍。這個信念支撐著大衛在深海度過了兩千年漫長歲月,一直到冰川侵蝕海洋,一直到人類滅絕,高智慧的機器人出現在地球。
我又怎么能忍住自己的淚水,為了他,為了他從出生就無法抹去的烙印。他是機器,它的程序是愛。
大衛聽說了匹諾曹的故事,他堅信他會遇到美麗的藍衣仙女,仙女會把他變成真正的孩子。然而兩千年后,大衛觸碰藍衣仙女,她卻在孩子的擁抱中風化瓦解,變成無數猙獰的碎片。仙女殘破的面頰溫柔依舊,但是她曾經優雅的身軀居然是一具空殼——童話和夢想的空殼,人類謊言鑄就的殘軀碎體,就這樣冰冷冷地展現在孩子面前,殘忍得決絕。
大衛被機器人解救后,他懇求再見一次媽媽,機器人答應了,但“復活”的媽媽僅能存活一天,之后什么都不剩下,大衛同意了。
他像一個男子漢那樣關切地俯下身,為媽媽送上清晨的第一杯咖啡,微笑著看她啜飲。小小的身體努力、認真地挺直著,做她最初的,最后的屏障,小小的,愛的屏障。因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再次失去她,永遠地失去她了。他從兩千年之前把她找回來,只為現在這樣斜倚在床邊,獨自一人擁有愛媽媽的時間。他的時間——他們的時間多么少啊!
當人類已完全滅絕,當文明已成往事。只有一個小小的機器孩子,傳承著愛的使命,延續著人類的靈魂。這不滅的人性精靈,深深烙印在數碼密布的電路板上,凝聚在那雙蔚藍色的眼睛里,像天空一樣寂寥,像海洋一般深邃。
斯皮爾伯格的鏡頭如同喃喃低語,屏心靜息地講述著。音樂仿佛遼闊背景下瞬息起伏的浪濤,配合著他的故事。一點點鋪陳,一段段展開,一層層推進,一寸寸深入人心。最后,隨著男孩的復制品媽媽沉入永恒的睡眠,這個小小的機器也靜靜睡去。故事終結,該講的,不該講的,都已經結束了。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4
昨晚與同學窩在沙發上看的,本來開始也沒抱有特別大的期望,心想也不過就是一部科幻大片,隨便打發時間罷了。可是我還是低估了斯皮爾伯格大人,果然是看濫片太多的后遺癥了。拜托,他可是是斯皮爾伯格!!E·T、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兄弟連...哪一個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膜拜的經典?
斯皮爾伯格絕對是我心中最愛的美國導演。
開始觀影,我本以為劇情會發展成小機器人由愛生恨轉而報復人類。看起來是我小人之心了,老斯完全是另一個思路。影片設計了很多驚悚元素,莫妮卡在大衛剛剛被帶入家時,大衛像幽靈一般無處不在,兩只眼睛永遠在盯著莫妮卡。莫妮卡無法回避,也不愿與大衛交流。門上的玻璃是豎條紋的,折射出許多只大衛的眼睛,桌子也是反光的,大衛的一雙眼睛與桌面反射的一雙眼睛互相映襯,灰暗清冷的色調無時無刻不給人以壓迫感。至此,我甚至懷疑這是部恐怖片。
隨著莫妮卡啟動了大衛的愛的程序,整個影片的色調變暖,家開始有溫馨的感覺,大衛的眼神溫柔且充滿愛意。三口之家看起來十分幸福。爸爸在這里實在是讓人不可理喻,理智與冷血,不愧是機器人公司的員工。
然而能說馬丁就是壞的么?他的回歸是家庭的幸福之聲,但兩兄弟對母愛的獨占性成為家庭矛盾。影片中也只有一次馬丁捉弄大衛,而后在游泳池旁,馬丁顯然在替大衛阻止其他孩子的騷擾。泳池事故使得誤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大衛被遺棄了。莫妮卡心中內疚,卻必須遺棄,也許是出于母愛,并沒有把大衛送回工廠銷毀而是放他回歸山林任其自生自滅。
于偶然中大衛救下了一個色情機器人。出于感激,他幫助大衛一起尋母。 至此,大衛踏上了找尋母愛的艱難之旅。雖然是機器人,可是與其匹配的智商情商還是兒童。童話中的藍仙女終究不會存在于真實世界。那永恒的追尋之夢在兩千年之后更高級的機器人幫助下得以實現。那脫離了真正的莫妮卡的媽媽還是大衛的媽媽么?那是大衛心中的理想,雖然技術達到了最后的圓夢,但實際上與他曾朝夕相處的媽媽并不是同一人,這不是現實,是夢。 但,有總比沒有好。
不知拋棄大衛的莫妮卡在她以后的生活中會不會有悔恨和內疚?會不會偶爾思念大衛?
肉體轉瞬即逝,愛卻可以穿越時空。
電影看完,我已是淚流滿面。同學說,“你要清楚當時美國的背景是在討論機器人能不能代替人類,人工智能最終能不能像真人一樣,這樣你就理解這個片子了。”我愛的是片子里對愛的升華和禮贊、對人性的錘打和考量,至于其他的,何必那么理智。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5
隨著科技的發展,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其中首屈一指的要算是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了,體現在這方面的則要數是機器人了!伴隨著情感的需求,喪失兒女年輕夫婦則需要一個類似真人的機器孩子來陪伴他們,為了達到要求,科學家也逐漸掌握大腦的一般運作過程,然后能夠編成像大腦一般運行的載有程序的硬盤,這樣則能夠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了,但某些時候雖然機器人能夠達到人類的需求,但是卻沒有對機器人合法的保護措施,對于廢棄了的機器人只能夠當做廢鐵來處理,但是要知道人類是血肉之軀,與有相同智商的機器人來比的話,雖然沒有經過進化,但明顯他們更能適應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后來的結果是可以預想的!本片引導人們進行諸如此類的思考之外,還植入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小男孩戴維是一個具有情感的機器人,也只是只能使用一次的機器人,因為對于情感需求來說他們往往都是獨一無二的!啟動了應用程序之后,則只能用于程序設定的用途,如果需要停止使用,則只能對機器人進行摧毀,戴維的里程序設定的媽咪因為兒子出了事故,找到了兒子的替代品戴維,開始雖然很難適應,但是因為模仿的很逼真,而且又有情感,很快就喜歡上了戴維,但是不久之后,真人兒子居然康復出院了,但是戴維媽咪真正的兒子馬丁對戴維印象很不好,引導他做了許多讓他媽媽生氣的事情,剪過媽咪的頭發,與馬丁競吃食物導致自己被破壞,還不小心把馬丁拖入了水中。
最后,戴維媽咪對戴維喪失了信心,但是她又不想它被銷毀掉,只好把他扔入了森林,當然,還送了他機器熊泰迪,為了能夠再次回到媽咪的身邊,他想到把自己變成真人,這樣他媽咪就不會嫌棄他了,他想起了媽咪曾經給他講過的藍艷女的故事,藍艷女能夠把木偶人變成真人,他是一個機器,相信也可以變成真人,于是開始了找尋藍艷女的過程,但是,最后的事實,幾乎使他絕望,他知道了他只是科學家塔克制作的許多機器戴維中的一個,然而使他變成真人是不可能的,無奈之下,他跳入大海,卻發現了沉入大海中的游樂園里藍艷女的雕塑,他重拾信心,駕著機器潛入大海,面對著她乞求了2000年,當時的新的文明,把他催醒了回來,還幫他實現了和媽咪在一起的愿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軌跡,只能陪在他的身邊一天,但是那確是他被生產起最高興的一天!最后電影在戴維媽咪與戴維沉睡的鏡頭前結束了。
旁邊小熊泰迪真坐著盯著他們。人有些時候的確是可以為愛而生,或許這也是人存在的最大的意義,否則,為啥我們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死之前我們幾乎不不能帶走任何一樣東西,但卻可以留下我們的愛!這部電影也讓我對我們的計算機專業充滿著信心,說實話,我們是信息化的時代,不靠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還能靠誰呢?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6
人工智能這部電影看完之后,我感觸很深。
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大衛的機器人來到期夢妮卡的家,起初夢尼卡很討厭他,認為自己的兒子馬丁是不能用其他人替代的,但漸漸的,夢妮卡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大衛,她已經把他當作第二個兒子了,她還把“超級玩具”泰迪送給了大衛。
可笑的是大衛對現實生活了解很少,再加上病好了的馬丁蓄意刁難他,他闖了很多禍:吃人類的食品,剪夢妮卡的頭發、傷害了馬丁……終于,在家人的反對下,決定要把大衛送到科研所去,想把他拆掉,但夢妮卡不忍心,只好把大衛丟在公路旁,讓大衛自己活下去,可憐的大衛認為他不是人類的小孩,所以媽媽不愛他。
大衛在叢林里呆呆的走著,心里一直想著藍仙女,他想讓藍仙女像把小木偶變成人一樣,也把他變成人,這樣媽媽就會愛他了,他走著走著,碰到了許多機智人,他們都被“月亮”抓起來了,送到機智人屠宰場,他目睹了機智人被殘忍的拆開,不過由于他的獨特,他幸運的活了下來,他和另一個機智人一起去找藍仙女,經歷了無數困難,他終于找到了,在海底找到了!
他一遍遍的乞求著藍仙女,可他并不知道那只是個雕塑,就這樣他被冰凍了起來,一直過了兩千年。兩千年以后,外星人把他救了出來,他們查看了大衛的記憶,很同情他,于是便幫助他,讓夢妮卡復活,可惜失敗了,夢妮卡只能活一天,于是大衛和夢妮卡高興地玩了一整天。
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機智人也需要好好對待,他們也有感情,不要隨意踐踏他們。還有,我們要更執著地追求夢想,就象大衛,他成就了一個奇跡!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7
這個片使人流淚。
人工智能的智能達到與人類相當的程度,就應當受重尊重,應當有人權。若進一步有了情感,那他就應該值得人去愛。人也只是一種運行智能程序的機器,靈魂只是一個神話元素。片中的小男孩從智能和情感上來講,跟人類沒什么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構成他的物質基礎是硅、金屬等人造的東西。標志一個人的應該是他的價值觀、記憶等邏輯和數據層面的東西,而不是物質組成。
我想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這善和惡兩種屬性,這是進化烙在人類血液中的本能。為了生存人們殺戮---這是惡的來源,同樣為了生存人們互助---善的來源。我相信,若不需要殺戮即可生存,文明的發展會摒棄惡的一端,向善的一端前進。就如片中結尾的那一部分,另一種文明程度更高的智能體,他們向素不相似的人工智能小男孩傾注了愛,我想高度文明就應該是這樣的。
想起第五元素的結尾,女主角Leeloo不愿意挽救世界,因為她看到了人類史上太多的邪惡,覺得人類不值得救。Korben說還有愛值得去救,Leeloo立即從了。我把那個愛理解成愛情,覺得有點假。看了人工智能后,再想起這段劇情,覺得那個愛應該指人性中的善,是希望別人好的愛。
今天的世界,人尚且得不到尊重,更別提對人工智能的尊重。我想應該產生一種沒有神的宗教,塑造人類向善的價值觀,然后人類的文明程度會有質的飛越。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8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機器人男孩的故事。影片從男孩的創造開始講起,被收養后,從無愛到有愛,接著被拋棄的這樣一種歷程。很感人,同時又引他人深思。
猶記得故事主人公大衛被拋棄之后踏上尋愛之旅的那個片段,自愛的系統被觸發后,他便毫無畏懼、毫無怨言的愛著自己的母親。自馬丁回來后,便注定了他的結局。當他知道要被人類母親重新接受,就必須完成從機器人到有血有肉的真人的轉變,為了能重獲母愛,為了這個不可能的轉變,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長途跋涉,去尋找能夠幫他實現愿望、卻只在童話中存在的藍精靈。感動在于它的不退縮、不放棄,感動在于他的執著追求。
兩千年后,他的愿望得以實現,雖然只有一天,卻是最幸福的一天,故事也就此落幕。眼觀世間,很多人都做不到大衛的那種對愛的無怨與執著,更是有人將父母的愛熟視無睹,每天抱怨這抱怨那的,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請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究竟有多少次感激過父母,恐怕是少之又少吧!父母給了我們最無私的愛,他們不求什么,只希望自己的孩子降的成長,而我們,又為父母做過些什么,抱怨、頂嘴,想必是常發生的事吧。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請再細想一下,每當我們遇到什么困難或是一些傷心事時,是誰在我們身邊耐心的開導,又是誰一直在我們身邊給我們默默的支持,都是自己的父母,不是嗎?為何我們就不能像大衛那樣毫無怨言的愛著自己的父母,為何我們就不能幫父母減輕一些負擔?
大衛對人類母親的愛,令我感動;人類的情感,卻令我感慨。科技的發展讓人類創造了機器人,可機器人的發展又讓人類感到了威脅,人類竟決定全部銷毀,不曾有絲毫猶豫。需要的時候創造了它,不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的丟棄掉。不僅僅是影片中人類對機器人的態度是如此,生活中人類對其他物什也是如此。在我們身邊很容易能看到這樣一些人,誰對他們有利,他們就會去盡力靠近,誰對他們無利,他們便毫不搭理。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但這種現象并不鮮見。對同類都如此,更何況對其他。
當看到大衛被馬丁和其他孩子諷刺欺負時,我感到難過,當看到人類屠殺有感情的機器人時,我感到痛心,可當看到有些人看這種殺戮場面而刺激興奮時,我感到的是悲哀,人類的無情已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上升為整個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到這里,我們是不是該進行反思,為何我們不能對其他物什都待以真心?就像影片中所說的,我們需要擔心的不是機器人小孩對父母的愛,而是人類不能以真心待機器人。
看完整部影片,我有這樣一種感受,我們需要的是相互尊重,不管對什么都要付以真心,如此,我們才會感受到身邊充滿了愛,人間有真情。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9
星期五下午,老師組織我們看電影——人工智能。看完之后,我的心很不是滋味,回想起那一個個恐怖場面,唉……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對夫妻的孩子因纏被冷凍起來,便領養了一個心中有愛的機器人男孩——戴夫,然而機器人終究是機器人,他再怎么可愛也無法頂替夫妻的孩子。于是孩子的母親便把他和超級玩具——泰迪送到了野外,接下來,他親眼目睹了機器人被屠宰的過程,他渴望變成一個人,但這個愿望卻遲遲沒有實現。過了許多世紀后,人類已經滅絕了,地球上來了高智能外星人,然后他們找到了他,他還活著,外星人滿足了他的愿望,許諾讓他成為真正的人,給了他一個媽媽,但是只能活一天,到了晚上的時候他永遠的“死掉了”……
電影里的一幕幕畫面令我淚流不止,在機器屠宰場里,一個個機器人被殘忍的殺死,看著那機器人絕望的眼神,觀眾的大聲叫好,我不由得同情起那些機器人: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機器人也是一條生命啊!與其這樣殘忍的把它們殺死,倒不如當初不創造他們!回想起機器人徒勞的懇求:“我還能工作,只是燈被撞壞了。”心中更是一陣陣酸楚。屠宰場里的人那,你們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嗎?為了賺到錢,為了圖痛快,就這樣濫殺無辜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還不如一個機器人!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個善良的女性機器人,在整個過程中,她一直抱著戴夫,就像一位母親一樣,直到她被硫酸活活燙死時,她還一直向戴夫微笑,直至硫酸吞噬她的笑容。那笑容代表什么?對戴夫的安慰?對生活的無奈?對人類的憤怒?對……
當然,戴夫的英勇也值得我們學習,為了變成真正的人,他堅持不懈的奮斗著,遇到了那么多挫折,他沒有一絲懼怕,最后終于變為真人,得到了“媽媽”的愛,盡管他為此付出了昂貴的生命代價,但他最終實現了他的夢想。學習不也是這樣嗎?只要我們心中有股信念,將絆腳石當作墊腳石,所有的困難都將是紙老虎,一定會學業有成的。
人工智能這部電影使我明白了不要做心狠手辣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的去完成,這就是我對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觸。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0
剛才觀看了《人工智能》這部電影,故事情節雖然較為平淡,但是我卻很感動。
故事講述的是小主人公大衛,第一個能夠感受人類情感的機器人,去代替一對夫婦生病的兒子,但是當這對夫婦的兒子再次回來時,就有了不同,母親不再像以前那樣愛護他,把愛幾乎給了自己的兒子,因為一些錯事,為避免危險,母親不舍但只好把他丟棄在荒郊野外,大衛覺得只要自己成為真人,就能回到母親身邊,他相信了母親在床邊講的藍仙女的童話故事,不幸的是在這時被捉到了機器人屠宰場,靠自己的情感感動的人們,得以幸免。然后通過百事通,得知藍仙女的下落,便出發去尋找。在海底找到了藍仙女,一直祈禱著,祈禱著成為真正的人類,就這樣過了兩千年,人類不復存在,外星人找到了大衛,在漫長的等待中,外星人幫大衛復活了母親,完成了大衛的心愿但只有一天,在這天中只有他和母親,這天他享受了母親全部的母愛,這天是他這兩千年來最快樂的一天。時間漸漸消逝,母親開始永遠的沉睡,大衛也陪著母親一起睡去。
故事就這樣結尾了,我相信大家也會被大衛感動,他對母愛的那份執著與期盼,不敢相信他其實是個機器人,他知道母親的苦衷,包容他的母親,為了得到母愛,苦苦等待2000年,這份信念也并未消逝,作為人類的我們或許也要自愧不如。大衛對母愛的那份執著,也好比是對夢想的追求,當我們被失敗與挫折打敗,被夢想所拋棄的時候,請不要放棄,繼續堅持那份執著與追求,不要懼怕時間的考驗,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中耐心等待,終有一天,會出現一位“藍仙女”幫你實現你的夢想。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1
愛是高級生物之間最美妙的交流,也是維系種族繁衍生存、讓生命更加燦爛的一種方式。那么機器的愛呢?機器人的愛呢?至少在我的印象中,有兩部電影表現了機器人那種渴望家庭、渴望被愛、渴望被接納的追求。但是無不滿含絕望和希望,無不令人傷感和沉思。前一部是喜劇大師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機器管家》,后者就是今天要談談的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能》。
對于充滿了童真的斯皮爾伯格而言,他的大部分作品應該都是老少皆宜的,除了那個壓抑、悲慘、在非人集中營里涌現出一絲人性閃光的《辛德勒名單》。對于《人工智能》而言,斯皮爾伯格雖然完成了老友庫布里克的遺愿,完成了這部別具一格的科幻作品,很難說里面有多少庫布里克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是這部電影,越看到最后越令人傷感,甚至化身機器少年,做著那個永無止境的回家之夢。
在一個智能機器流行的年代,很多機器人介入了大眾的生活,有一個可以產生感情的機器小孩被一名兒子患了絕癥的家庭收養,后來兒子的絕癥治好,小機器人被逼無奈被家庭拋棄,開始了流浪之旅。機器小孩對這個家庭產生了很深的感情,一旦被拋棄,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回家。后來他去追尋童話中的仙女,想要變成真正的孩子,在海底過了上萬年,經歷了又一個冰川期,地球人類全部滅絕,外星生物統治地球,它們將機器人解救出來,研究人類歷史,并為他幻化出日思夜想的家庭溫暖,讓他在幻境中享受母愛的陽光。
這是一部傷感大于溫情、絕望多于希望的科幻佳作。從頭至尾,都在為那個機器小男孩一心一意想要變成真正的孩子而難過。也為他孤身一人流浪地球而傷心,更為他執著地尋找母愛而落淚。
有愛的旋律貫穿整部電影,即使滄海桑田,真愛確實永存。雖然,那種愛是絕望的`,也是毫無結果的,甚至是存在于孩子夢中的。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2
人工智能——請預備好餐巾紙,不想深層歸類什么科幻倫理災難也不懂得或許更愿意相信這是真的或者再實際一點這是一個寓言。
影片中的中男孩大衛是電子公司生產出來能夠感受感情的機器是第一個能夠感受感情的機器人并且這樣的感情永遠保存在他的記憶芯片中他被制造出來用來替代一對夫婦因病而成為植物人的兒子。
夫婦最終發現大衛的存在為他們帶來了太多的麻煩,一天媽媽這么對他說的"大衛明天我們去郊外玩吧只屬于我們兩個人的明天"大衛的眼睛望著媽媽不知道是感動還是感恩我只知道那一刻他一定很幸福但是其實是要把大衛仍在郊外到了郊外當媽媽對大衛說出了事實真相之后大為一再拉著媽媽的手哭著喊著不讓她走但是媽媽最終還是流著淚上車遠去并且一再囑咐大衛不要到對面去因為那邊就是制造他的電子公司會把他毀滅。
兩千年之后,海水全部都結成冰之后,當他一個人穿越了74萬個被寂寞籠罩的黑夜之后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并且這次沒有馬丁沒有亨利只有他一個人擁有媽媽的愛。雖然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雖然這一天如此短暫,雖然74個漫漫長夜,換來的只是媽媽一天的愛,但是對于他來說已經無憾了因為這是他一生的心愿。
總之,真的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很感動。影片的最后是大衛和媽媽一起睡去那個鏡頭,看得有點心痛,有點壓抑,因為大衛根本不會睡覺,只是因為媽媽永遠睡去了,他也就安靜的躺在媽媽身邊。
大衛(主人公,懂“愛”的機器小孩)被媽媽拋棄的時候,當他與機器小熊泰迪相依為命,當他堅信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里的藍仙女能把自己變成真人,這樣媽媽才會愛他的時候,當他從世界盡頭自己跌入海洋的那一刻,當他在海底見到藍仙女(雕像),不停對她祈禱的時候,這一祈求就是兩千年……
兩千年后,人類不復存在,當外星人把他從被冰封的海洋里救出,他還在祈求著…當他見到真正的藍仙女(外星人制造的幻象)的時候,藍仙女答應了他可以把媽媽復活,但要有殘骸,而且只有一天的時間!這時小熊泰迪拿出了媽媽以前被大衛剪下的頭發…
這是大衛最快樂的一天!因為媽媽。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3
隨著科技的發展,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其中首屈一指的要算是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了,體現在這方面的則要數是機器人了!
伴隨著情感的需求,喪失兒女年輕夫婦則需要一個類似真人的機器孩子來陪伴他們,為了達到要求,科學家也逐漸掌握大腦的一般運作過程,然后能夠編成像大腦一般運行的載有程序的硬盤,這樣則能夠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了,但某些時候雖然機器人能夠達到人類的需求。
但是卻沒有對機器人合法的保護措施,對于廢棄了的機器人只能夠當做廢鐵來處理,但是要知道人類是血肉之軀,與有相同智商的機器人來比的話,雖然沒有經過進化,但明顯他們更能適應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后來的結果是可以預想的!
本片引導人們進行諸如此類的思考之外,還植入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小男孩戴維是一個具有情感的機器人,也只是只能使用一次的機器人,因為對于情感需求來說他們往往都是獨一無二的!
啟動了應用程序之后,則只能用于程序設定的用途,如果需要停止使用,則只能對機器人進行摧毀,戴維的里程序設定的媽咪因為兒子出了事故,找到了兒子的替代品戴維,開始雖然很難適應,但是因為模仿的很逼真,而且又有情感,很快就喜歡上了戴維,但是不久之后,真人兒子居然康復出院了,但是戴維媽咪真正的兒子馬丁對戴維印象很不好,引導他做了許多讓他媽媽生氣的事情,剪過媽咪的頭發,與馬丁競吃食物導致自己被破壞,還不小心把馬丁拖入了水中。
最后,戴維媽咪對戴維喪失了信心,但是她又不想它被銷毀掉,只好把他扔入了森林,當然,還送了他機器熊泰迪,為了能夠再次回到媽咪的身邊,他想到把自己變成真人,這樣他媽咪就不會嫌棄他了,他想起了媽咪曾經給他講過的藍艷女的故事,藍艷女能夠把木偶人變成真人。
他是一個機器,相信也可以變成真人,于是開始了找尋藍艷女的過程,但是,最后的事實,幾乎使他絕望,他知道了他只是科學家塔克制作的許多機器戴維中的一個,然而使他變成真人是不可能的,無奈之下,他跳入大海,卻發現了沉入大海中的游樂園里藍艷女的雕塑。
他重拾信心,駕著機器潛入大海,面對著她乞求了2000年,當時的新的文明,把他催醒了回來,還幫他實現了和媽咪在一起的愿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軌跡,只能陪在他的身邊一天,但是那確是他被生產起最高興的一天!最后電影在戴維媽咪與戴維沉睡的鏡頭前結束了。
旁邊小熊泰迪真坐著盯著他們。人有些時候的確是可以為愛而生,或許這也是人存在的最大的意義,否則,為啥我們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死之前我們幾乎不不能帶走任何一樣東西,但卻可以留下我們的愛!這部電影也讓我對我們的計算機專業充滿著信心,說實話,我們是信息化的時代,不靠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還能靠誰呢?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4
藝術不分國界,正所謂日本的動漫讓人深陷,韓國的肥皂劇常常令人感動,中國的古裝劇令人著迷,而美國的科技片卻令人震撼,具有創新且腦洞新奇。
不知何時所上映的一部美國科技片,《人工智能》,雖說是科技片但也包涵了情感部分。簡單來說,因為生態危機,人們研發出了機器保姆,機器情人,他們外表與常人無異內部卻是芯片。后來研發出了史上第一個擁有愛的機器小孩——大衛。大衛的愛,是孩子對父母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愛。無奈后來大衛被拋棄,因為他不是真人。大衛尋找故事中的藍仙子想要把他變為真人,拔山涉水在世界盡頭尋找群獅流淚的地方。
終于找到了,可是,藍仙子并沒有實現大衛的愿望,藍仙子無動于衷,即使大衛一遍又一遍的祈禱。畢竟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是虛擬的。兩千年后,人類滅亡了,大衛還依舊存在,只是被冰封了兩千年。一些外星人來到了地球,尋找到了大衛,讀取了大衛的記憶也塑造了大衛記憶中的家。可是這個家并沒有大衛的媽咪夢妮卡,大衛很失望。再次向藍仙子祈求,大衛的媽咪可以復活,但是只有一天。
是的,夢妮卡復活了,她的心里沒有丈夫亨利,也沒有兒子馬丁,她的心里只有大衛。大衛很開心即使只有這一天,但是這是他這一生中最開心的一天。
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也給了我感動。可也說明人性的險惡,大衛只是一個孩子,他對媽咪的愛是永恒不變的。可是卻有人仇恨他,害怕機器人會代替人類。大衛用純潔的愛對待人們,可換來的卻是仇恨。
藝術不分國界,我很喜歡令我感動的影片,喜歡帶有哲理的影片。不僅僅是帶給人們樂趣而已,更是讓人們領悟的。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 篇15
信念和夢想貫穿整個劇情,相比之下,生活中的我們,夢想太容易就會碎滅。戴維不同。就像戴維想成為真正的boy一樣,我們的夢想也許在別人看來也是一個童話,然后疑惑一些人放棄了懷疑了失落了,當然也有最終實現夢想的一些人。其實夢想只是一種寄托。戴維這個演員很給力,他的眼神、表情都勝于任何語言、氣場。夢想在心中的時候,那種希望、美幻布滿整個面部細胞,但是就在他以為夢想只是個不可能實現的童話時,他那坐在樓頂時的滄桑,真是瞬間的滄海桑田,那種眼神、表情里滲透的滄桑、無力與幼小的身體形成鮮烈的對比,擊裂著人們的心靈。這就是夢想和信念所能給予我們的。相比之下重點的已不是夢想是否成真,而是它帶給我們的希望和動力以及熱情,一種寄托。實現了是種超越,沒有實現一切過程也是值得的。我們都是滄海一粟,N年以后誰還能證明自己曾經存在。
故事里看到了溝通的無力,戴維和媽咪,兩個不同層面的格局,沒有辦法滲透彼此,戴維永遠體會不到媽咪那種無力、為難。兩個善良的人在一起帶來的卻是互相傷害。故事搞笑、殘忍,生活中的我們各自有自己的立場,和一個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生活在一起,是體會不到彼此的,如果溝通都成為一種障礙,那么生活在一起只有彼此傷害。
戴維沒有感情的時候,對媽咪來說,極為不習慣。人是有潛意識的,有自己的意識、看法、推理及情感。一個機器人擺在你面前,參與你的生活,這些他都完全沒有,簡直是空白,這對相處來說是一中恐怖。尤其那種極像人類的外形與空白的大腦及無辜的臉蛋,這種鮮明對比的碰撞。在這種無法用語言或者行動來表達甚至無法阻止的隔閡面前,一切都是蒼白的,媽咪是善良的,面對戴維的眼神,她能做的是給予愛。但她最終也是理智的。人性,善惡并存,矛盾統一體。生活是需要互相理解的人,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舒服,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只是一種溝通,一種互相體會理解。
網絡時代,人與人溝通更難,就像媽咪與戴維,這個無奈的社會,人民百姓已對一切持觀望狀態,這個故事呼喚了人類間的相互理解,呼喚了對夢想的追逐和熱情。在這個淡漠的社會,是不是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遙遠,人民的夢想是不是都已經沉睡。
同樣這是個勵志的故事。
為愛走天涯,獎賞卻無價。
【電影《人工智能》觀后感(精選15篇)】相關文章:
勵志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02-25
電影《超越》觀后感04-17
電影《畫皮》觀后感04-08
初中電影觀后感02-28
電影孔子觀后感02-18
暖春電影觀后感(精選26篇)05-17
埃及王子電影觀后感03-24
城南舊事電影觀后感03-24
美麗心靈電影觀后感03-12
《海洋奇緣》電影觀后感03-07